新書推薦:
《
中文版SOLIDWORKS 2024机械设计从入门到精通(实战案例版)
》
售價:NT$
450.0
《
旷野人生:吉姆·罗杰斯的全球投资探险
》
售價:NT$
345.0
《
希腊人(伊恩·莫里斯文明史系列)
》
售價:NT$
845.0
《
世界巨变:严复的角色(王中江著作系列)
》
售價:NT$
500.0
《
宋初三先生集(中国思想史资料丛刊)
》
售價:NT$
990.0
《
天生坏种:罪犯与犯罪心理分析
》
售價:NT$
445.0
《
新能源材料
》
售價:NT$
290.0
《
传统文化有意思:古代发明了不起
》
售價:NT$
199.0
|
編輯推薦: |
《此心未歇*关情》岁月积淀后的深情回望,世事洞察中的悲天悯人。
爱情是缘,友情是缘,亲情尤其是缘,
无论怎样,皆当润砾成珠。
理想主义的精神旗帜梁晓声温柔抒写世间情
|
內容簡介: |
《此心未歇*关情》是梁晓声的散文作品集,写父母亲情、乡亲父老,写与战友同事的交往以及一些生活化的故事,或温情细腻,或朴素简单,或迷茫无措,或深刻浓烈,似乎不着痕迹却又直击深远的文字背后,可以看见梁晓声那份强烈的责任心的对家与国的悲悯情怀,是岁月积淀和世事洞察之后的深情回望,尽显犀利理想化的梁晓声的柔情一面,读来温润留香,令人动容。
|
關於作者: |
梁晓声,祖籍山东荣城,出生于哈尔滨市,现居北京,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曾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辑、编剧,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及中国电影进口审查委员会委员。
八十年代以来以知青文学代表作《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和《雪城》等蜚声文坛。自1984年起,名字一直被载于美、英、澳三国的《世界名人录》。有多部作品在港台出版,并被译为英、法、俄、日等国文字。对中国文坛有着长久而重要的影响。
|
目錄:
|
第一辑 亲情回望
父母是最朴素的人文/003
普通人/009
母亲/019
兄长/066
那里是精神病院/091
玻璃匠和他的儿子/108
第二辑 那个年代的爱
鹿心血/119
鸽哨/138
喷壶/163
清名/171
第三辑 泪和光
烛的泪/179
玉顺嫂的股/193
家与坟/203
羊皮灯罩/209
小垃圾女/216
离乡/223
一盆面/241
老驼的喘息/254
老虾/263
|
內容試閱:
|
母亲
淫雨在户外哭泣,瘦叶在窗前瑟缩。这一个孤独的日子,我想念我的母亲。有三只眼睛隔窗瞅我,都是那杨树的眼睛,愣愣地呆呆地瞅我,我觉得那是一种凝视。
我多想像一个山东汉子,当面叫母亲一声娘。
娘,你做啥不吃饭?
娘,你咋的又不舒坦?
荣城地区一个靠海边的小小村庄的山东汉子们,该是这样跟他们的老母亲说话的么?我常遗憾它之对于我只不过是籍贯,如同一个人的影子当然是应该有而没有,其实也没什么,但我无法感知父亲对那个小小村庄深厚的感情。因为我出生在哈尔滨市,长大在哈尔滨市。遇到北方人我才认为是遇到了家乡人。我大概是历史上最年轻的闯关东者的后代当年在一批批被灾荒从胶东大地向北方驱赶的移民中,有个年仅十二岁的孑然一身衣衫褴褛的少年,后来他成了我的父亲。
你一定要回咱家去一道!那可是你的根土!
父亲每每严肃地对我说,咱说成砸,我听出了很自豪的意味儿。
我不知我该不该也同样感到一点儿自豪,因为据我所知,那里并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名山和古迹,也不曾出过一位什么差不多可以算作名人的人。然而我还是极想去一次,因为它靠海。
可母亲的老家又在哪里呢?靠近什么呢?
母亲从来也没对我说过希望我或者希望她自己能回一次老家的话。
她的母亲是吉林人么?我不敢断定,仿佛是的。母亲是出生在一个叫孟家岗的地方么?好像是,又好像不是。也许母亲出生在佳木斯市附近的一个地方吧?父亲和母亲当年共同生活过的一个地方?
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常一边做针线活,一边讲她的往事兄弟姐妹众多,七个,或者八个。一年农村闹天花,只活下了三个母亲、大舅和老舅。
都以为你大舅活不成了,可他活过来了。他睁开眼,左瞧瞧,右瞧瞧,见我在他身边,就问:姐,小石头呢?小石头呢?我告诉他:小石头死啦!三丫呢?三丫呢?三丫也死了么?我又告诉他:三丫也死啦!二妹也死啦!憨子也死啦!他就哇哇大哭,哭得憋过气去
母亲讲时,眼泪扑簌簌地落,落在手背上,落在衣襟上,也不拭,也不抬头。一针一针,一线一线,缝补我的或弟弟妹妹们的破衣服。
第二年又闹胡子,你姥爷把骡子牵走藏了起来,被胡子们吊在树上,麻绳沾水抽你姥爷死也不说出骡子在哪儿,你姥姥把我和大舅一块堆搂在怀里,用手紧捂住我们嘴,躲在一口干井里,听你姥爷被折磨得呼天喊地。你姥姥不敢爬上干井去说骡子在哪儿,胡子见了女人没有放过的。后来胡子烧了我们家,骡子保住了,你姥爷死了
与其说母亲是在讲给我们几个孩子听,莫如说是在自言自语,更是一种回忆的特殊方式。
这些烙在我头脑里的记忆碎片,加上孟家岗那个不明确的地方,就是我对母亲身世的全部了解。
母亲她在没有成为我的母亲之前拴在贫困生活中多灾多难的命运就是如此。
后来她的命运与父亲拴在一起仍是和贫困拴在一起。
后来她成了我的母亲又将我和我的兄弟妹妹拴在了贫困上。
我们扯着母亲褪色的衣襟长大成人。在贫困中她尽了一位母亲最大的责任
我对人的同情心最初正是以对母亲的同情形成的。我不抱怨我扒过树皮捡过煤核的童年和少年,因为我曾是分担着贫困对母亲的压迫,并且生活亦给予了我厚重的馈赠它教导我尊敬母亲及一切以坚忍捧抱住艰辛的生活,绝不因茹苦而撒手的女人
在这一个淫雨不潇潇的孤独的日子,我想念我的母亲。
隔窗有杨树的眼睛愣愣地呆呆地瞅我
那一年我的家被围困在城市里的孤岛上四周全是两米深的地基壑壕、拆迁废墟和建筑备料。几乎一条街的住户都搬走了,唯独我家还无处可搬。因为我家租住的是私人房产房东欲趁机向建筑部门勒索一大笔钱,而建筑部门认为那是无理取闹。结果直接受害的是我一家。正如我在小说《黑纽扣》中写的那样,我们一家成了城市中的鲁滨孙。
小姨回到农村去了。在那座二百余万人口的城市,除了我们的母亲,我们再无亲人。而母亲的亲人即是她的几个小儿女。母亲为了微薄的工资在铁路工厂做临时工,出卖一个底层女人的廉价体力翻砂,那是男人干的很累很危险的重活。临时工谈不上什么劳动保护,全凭自己在劳动中格外当心。稍有不慎,便会被铁水烫伤或被铸件砸伤压伤。母亲几乎没有哪一天不带着轻伤回家的,母亲的衣服被迸溅的铁水烧了片片的洞。
母亲上班的地方离家很远,没有就近的公共汽车可乘,即便有,母亲也必舍不得花五分钱一毛钱乘车。母亲每天回到家里的时间,总在七点半左右,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二十支光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当年城市里强行节电,居民不允许用超过四十支光的灯泡。而对于我们家来说,节电却是自愿的,因那同时也意味着节省电费。代价亦是惨重的,母亲的双眼就是在那些年里熬坏的,至今视力很差。有时我醒夜,仍见灯亮着,仍见母亲在一针一针、一线一线地缝补,仿佛就是一台自动操作而又不发声响的缝纫机。或见灯虽亮着,而母亲肩靠着墙,头垂于胸,补物在手,就那么睡了。有多少夜,母亲就是那么睡了一夜。清晨,在我们横七竖八陈列一床酣然梦中的时候,母亲已不吃早饭,带上半饭盒生高粱米或生大饼子,悄没声息地离开家,迎着风或者冒着雨,像一个习惯了独来独往的孤单旅者似的翻山越岭,跋出连条小路都没给留的围困地带去上班。还有不少日子,母亲加班,则我们一连几天甚至十天半个月见不着母亲的面儿。只知母亲昨夜是回来了,今晨是刚走了。要不灯怎么挪地方了呢?要不锅内的高粱米粥又是谁替我们煮上的呢?
才三岁多的小妹想妈,哭闹着要妈。她以为妈没了,永远也见不到妈了。我就安慰她,向她保证晚上准能见到妈。为了履行我的诺言,我与困盹抵抗,坚持不睡。至夜,母亲方归,精疲力竭,一心只想立刻放倒身体的样子。
我告诉母亲小妹想她。
嗯,嗯母亲倦得闭着眼睛脱衣服,一边说:我知道,知道的。别跟妈妈说话了,妈困死了
话没说完,搂着小妹便睡了。
第二天,小妹醒来又哭闹着要妈。
我说:妈妈是搂着你睡的!不信,你看这是什么?
枕上深深的头印中,安歇着几茎母亲灰白的落发。
我用两根手指捏起来给小妹看:这不是妈妈的头发么?除了妈妈的头发,咱家谁的头发这么长?
小妹亦用两根手指将母亲的落发从我手中捏过去,神态异样地细瞧;接着放下在母亲留于枕上的深深的被汗渍所染的头印中,趴在枕旁,守着,好似守着的是母亲
最堪怜是中秋、国庆、新年、春节前夕的母亲。母亲每日只能睡上两三个小时。五个孩子都要新衣穿,没有,也没钱买。母亲便夜夜地洗、缝、补、浆。若是冬季里,洗了上半夜搭到外边去冻着,下半夜再取回屋里,烘烤在烟筒上。母亲不敢睡,怕焦了着了。母亲是太刚强的女人,她希望我们在普天同庆的节日,没条件穿件新衣服,也要从里到外穿得干干净净,尽管是打了补丁的衣服。
母亲还想方设法美化我们的家。家像地窖,像窝,像土丘之间的窝。土地,四壁落土,顶棚落土。它使不论多么神通广大的女人为它而做的种种努力,都在几天内变得徒劳。
母亲却常说:蜜蜂蚂蚁还知道清理窝呢,何况人!
母亲拼将她那毫无剩余可谈的精力,也非要使我们的家在短短几天的节日里多少有点像样不可。
说不定会有什么人来!
母亲心怀这等美好的愿望,颇喜悦地劳碌着。
然而没有个谁来。
没有个谁来,母亲也并不觉得扫兴和失望。
生活没能将母亲变成个懊丧的怨天怨地的女人。
母亲分明是用她的心锲而不舍地衔着一个乐观。那乐观究竟根据什么?当年的我无从知道,如今的我似乎知道了,从母亲默默地望着我们时目光中那含蓄的欣慰。她生育了我们,她就要把我们抚养成人,她从未怀疑她不能够。母亲那乐观当年所根据的也许正是这样的信念吧,唯一的始终不渝的信念。
我们依赖于母亲而活着,像蒜苗之依赖于一棵蒜。当我们到了被别人估价的时候,母亲她已被我们吸收空了。没有财富和知识,母亲是位一无所有的母亲。她奉献的是满腔满怀仁温不冷的心血供我们吮咂!母亲啊,娘!我的老妈妈!我无法宽恕我当年竟是那么不知心疼您、体恤您。
是的,我当年竟是那么不知心疼和体恤母亲。我以为母亲就应该是那样任劳任怨的。我以为母亲天生就是那样一个劳碌不停而又不觉累的女人。我以为母亲是累不垮的,其实母亲累垮过多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我们做梦的时候,几回回母亲瘫软在床上,暗暗恐惧于死神找到她的头上了。但第二天她总会连她自己也不可思议地挣扎了起来,又去上班
她常对我们说:妈不会累倒,这是你们的福分。
我们不觉得是福分,却相信母亲累不垮。
在北大荒,我吃过大马哈鱼,肉呈粉红色,肥厚,香。乌苏里江或黑龙江的当地人,习惯将大马哈鱼肉饺子视为待客的佳肴。
前不久我从电视中又看到大马哈鱼:母鱼产子,小鱼孵出。想不到它们竟是靠惯食它们的母亲而长大的。母鱼痛楚地翻滚着,扭动着,瞪大它的眼睛,张开它的嘴和它的腮,搅得水中一片红,却并不逃去,直至奄奄一息,直至狼藉成骸
我的心当时受到了极强烈的刺激。
我瞬忽间联想到长大成人的我自己和我的母亲。
联想到我们这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一切曾在贫困之中和仍在贫困之中坚忍顽强地抚养子女的母亲们。她们一无所有。她们平凡、普通、默默无闻,最出色的品德可能乃是坚忍。除了她们自己的坚忍,她们无可傍靠。然而她们也许是最对得起她们儿女的母亲!因为她们奉献的是她们自己。想一想那种类乎本能的奉献真令我心酸。而在她们的生命之后不乏好男儿,这是人类最最持久的美好啊!
我又联想到另一件事:小时候母亲曾买了十几个鸡蛋,叮嘱我们千万不要碰碎,说那是用来孵小鸡的。小鸡长大了,若有几只母鸡,就能经常吃到鸡蛋了。母亲满怀信心,双手一闲着,就拿起一个鸡蛋,握着,捂着,轻轻摩挲着。我不信那样鸡蛋里就会产生一个生命。有天母亲拿着一个鸡蛋,走到灯前,将鸡蛋贴近了灯对我说:孩子,你看!鸡蛋里不是有东西在动么?
我看到了,半透明的鸡蛋中,隐隐地确实有什么在动。
母亲那只手也变成了红色的。
那是血色呀!
血仿佛要从母亲的指缝滴下来!
妈妈,快扔掉!
我扑向母亲,夺下了那个蛋,摔碎在地上蛋液里,一个不成形的丑陋的生命在蠕动。我用脚去踩、踏,不是宣泄残忍,而是源自恐惧。我觉得那不成形的丑陋的一个生命,必是由于通过母亲的双手吸了母亲的血才变出来的!我抬起头望母亲,母亲脸色那么苍白,我内心里充满了恐惧,愈加相信我想的是对的。我不要母亲的心血被吸干!不管是那一个被我踩死踏死的无形丑陋的生命,还是万恶的贫困!因为我太知道了,倘我们富有,即使生活在腐朽的棺材里,也会有人高兴来做客,无论是节日抑或寻常的日子,并且随身带来种种礼物
不,不!我哭了。
我嚷:我不吃鸡蛋了!不吃了!妈妈,我怕
母亲怒道:你这孩子真罪孽!你害死了一条小性命!你怕什么?
我说:妈妈我是怕你死它吸你的血
母亲低头瞧着我,怔了一刻,默默地把我搂在怀里,搂得很紧
小鸡终于全孵出来了,一个个黄绒似的,活泼可爱。它们渐渐长大,其中有三只母鸡。以后每隔几日,我们便可吃到鸡蛋了。但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敢吃,对那些鸡我有种特殊的情感,视它们为通人性的东西,觉得它们与自己有着一种血缘般的关系
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使我们的共和国也处在同样艰难时期。国营商店只卖一种肉人造肉,淘米泔水经过沉淀之后做的。粮食是珍品,淘米泔水自然有限。人造肉每户每月只能按购货本买到一斤。后来收集不到足够生产的淘米泔水,人造肉便难以买到了。用如今的话说,是抢手货,想买到得走后门儿。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为人民服务节目中,热情宣传河沟里的一层什么绿也是可以吃的,那叫小球藻,且含有丰富的这个素那个素,营养价值极高
母亲下班更晚了,但每天带回一兜半兜榆钱儿。我惊奇于母亲居然能爬到树上去撸榆钱儿。然而那就是她在厂里爬上一些高高的大榆树撸的。
有洋拉子么?
我们洗时,母亲总要这么问一句。
我们每次都发现有。
我们每次都回答说没有。
我们知道母亲像许多女人一样,并不胆小,却极怕树上的洋拉子那类毛虫。
榆钱儿当年对我们来说是佳果。我们只想到母亲可别由于害怕洋拉子就不敢给我们再撸榆钱儿了。如果月初,家中有粮,母亲就在榆钱儿中拌点豆面,和了盐,蒸给我们吃。好吃。如果没有豆面,母亲就做榆钱儿汤给我们喝,不但放盐,还放油。好喝。
有天母亲被工友搀了回来母亲在树上撸榆钱儿时,忽见自己遍身爬满洋拉子,惊掉下来
我对母亲说:妈,以后我跟你到厂里去吧。我比你能爬树,我不怕洋拉子
母亲抚摸着我的头说:儿啊,厂里不许小孩进。
第二天,我还是执拗地跟母亲去上班了。无论母亲说什么,把门的始终摇头,坚决不许我进厂。
我只好站在厂门外,眼睁睁瞧着母亲一人往厂里走。不回家,我想母亲就绝不会将我丢在厂外的。不一会儿,我听到母亲在低声叫我。母亲已在高墙外了,向我招手。我趁把门的不注意,沿墙溜过去,母亲赶紧扯着我的手跑,好大的厂,好高的墙。跑了一阵,跑至一个墙洞口,工厂从那里向外排污水,一会儿排一阵,一会儿排一阵。在间隔的当儿,我和母亲先后钻到了厂里。面前榆林乍现,喜得我眉开眼笑。心内不禁产生了一种自私的占有欲都是我家的树多好!那我就首先把那个墙洞堵上,再养两条看林子的狗。当然应该是凶猛的狼狗!
母亲嘱咐我:别到处乱走。被人盘问就讲是你自己从那个洞钻进来的。千万别讲出妈妈。要不妈妈该挨批评了!走时,可还要钻那个洞!
母亲说完,便匆匆离开了。
我撸了满满一粮袋榆钱儿,从那个洞钻出去,扛在肩上,心内乐滋滋地往家走,不时从粮袋中抓一把榆钱儿,边走边吃。
结果我身后跟随了一些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孩子,馋涎欲滴地瞅着我咀嚼的嘴。
给点儿!
给点儿吧!
不给,告诉我们在哪儿的树上撸的也行!
我不吭声,快快地走。
再不给就抢了啊!
我跑。
抢!
不抢白不抢!
他们追上我,推倒我,抢
我从地上爬起时,强盗们已四处逃散,连粮袋儿也抢去了。
我怔怔地站着,地上一片踏烂的绿。
我怀着愤恨走了。
回头看,一老妪在那儿捡
母亲下班后,我向母亲哭诉自己的遭遇,凄凄惨惨戚戚。
母亲听得认真。凡此种种,母亲总先默默听,不打断我的话,耐心而怜悯的样子。直至她的儿女们觉得没什么补充的了,母亲才平静地作出她的结论。
母亲淡淡地说:怨你。你该分给他们些啊,你撸了一口袋呀!都是孩子,都挨饿。那么小气,他们还不抢你么?往后记住,再碰到这种事儿,惹人家动手抢之前,先就主动给,主动分。别人对你满意,你自己也不吃亏
母亲往往像一位大法官,或者调解员,安抚着劝慰着小小的我们与社会的血气方刚的冲突,从不长篇大论一套套地训导。一向三言两语,说得明明白白,是非曲直,尽在谆谆之中,并且表现出仿佛绝对公正的样子,希望我们接受她的逻辑。
我们接受了,母亲便高兴,夸我们:好孩子。
而母亲的逻辑是善良的逻辑,包含一个似无争亦似无奈的忍字。
仅仅为使母亲高兴,我们也唯有点头而已。
可能自幼已忍得太多了罢,后来于我的性格中,遗憾地生出了不屈不忍的逆反。如今三十九岁的我,与人与事较量颇多,不说伤疤累累,亦是擦伤遍体。每每咀嚼母亲过去的告诫,便厌恶自己是个犟种。忏悔既深久,每每地克己地玩味起母亲传给我的一个忍字。或反之逆反,或曰二律背反也未尝不可。却又常于克己复礼之后而疑问重重。弄不清作为一个人,那究竟好呢还是不好
一场雨后,榆钱儿变成了榆树叶。
榆树叶也能做小豆腐。做榆树叶汤,滑滑溜溜的,仿佛汤里加了粉面子。
然而母亲厂里的食堂将那片榆树林严密地看管起来了,榆树叶成了工人叔叔和阿姨的佐餐之物。
别了,暄腾腾的小豆腐
别了,绿汪汪的滑溜溜
别了,整个儿那一片使我产生强烈的占有欲并幻想伺以狼犬严守的榆树林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共产主义分配原则,可做小豆腐可做滑溜溜的榆树叶儿共产起来,原本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倒是我那占为己有的阴暗的心思,于当年论道起来,很有点儿自发的资产阶级利己思想的意味儿。
不过我当年既未忏悔,也未诅咒过。
母亲依然有东西带回给我们,鼓鼓的一小布包扎成束的狗尾巴草。
狗尾巴草不能做小豆腐吃。
不能做滑溜溜喝。
却能编毛茸茸的小狗、小猫、小兔、小驴、小骆驼
母亲总有东西带回给每日里眼巴巴地盼望她下班的孤苦伶仃的孩子们。
母亲不带回点什么,似乎就觉得很对不起我们。
不论何种东西,可代食的也罢,不可代食的也罢,稀奇的也罢,不稀奇的也罢,从母亲那破旧的小布包抖搂出来,似乎便都成了好东西,哪怕在别的孩子们看来是些不屑一顾的东西。重要的仅仅在于,我们感受到母亲的心里对我们怀着怎样的一片慈爱。那乃是艰难岁月里绝无仅有的营养供给、高贵的代副食啊!
母亲是深知这一点的。
某天,放学回家的路上,我被一辆停在商店门口的马车所吸引。瘦马在阴凉里一动不动,仿佛处于思考状态的一位哲学家。老板子躺在马车上睡觉,而他头下枕的,竟是豆饼。
四分之一块啊!
我同学中有一个是区长的儿子,有次他将一个大包子分给我和几个同学吃,香得我们吃完了直咂嘴巴。
这包子是啥馅的?
豆饼!
豆饼?你们家从哪儿来的豆饼?
他爸是区长嘛!
我们不吭声了。
豆饼是艰难岁月里一位区长的特权。
就是豆饼
我绕着那辆马车转了一圈儿,又转一圈儿,猜测那老板子真是睡着了,就动手去抽那块豆饼。
老板子并未睡着。
四十来岁的农村汉子微微睁开眼瞅我,我也瞅他。
他说:走开。
我说:走就走。
偷不成,只有抢了!
猛地从他头下抽出了那四分之一块豆饼,吓得他的头在车板上咚地一响。
他又睁开了眼,瞅着我发愣。
我也看着他发愣。
你
我撒腿便跑,抱着那四分之一块豆饼,沉甸甸的。
豆饼!我的豆饼!站住!
懵怔中的老板子待我跑开了挺远才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边喊边追我。
我跑得更快,像只袋鼠似的,在包围着我家的复杂地形中跳窜,自以为甩掉了追赶着的尾巴,紧紧张张地撞入家门。
母亲愕问:怎么回事?哪儿来的豆饼?
我着急慌忙,前言不搭后语地说:妈快把豆饼藏起来他追我!却仍紧紧抱着豆饼,蹲在地上喘作一团。
谁追你?
一个车老板
为什么追你?
妈你就别问了!
母亲不问了,走到了外面。
我自己将豆饼藏到柜子里,想想,也往外跑。
往哪儿跑?
母亲喝住了我。
躲那儿!
我朝沙堆后一指。
别躲!站这儿。
妈!不躲不行!他追来了,问你,你就说根本没见到一个小孩子!他还能咋的?
你敢躲起来!母亲变得异常严厉,我怎么说,用不着你教我!
只见那持鞭的老板,气势汹汹地出现,东张西望一阵,向我家这儿跑来。他跑到我和母亲跟前,首先将我上下打量了足有半分钟。因我站在母亲身旁,竟有些不敢贸然断定就是我夺了他的豆饼,手中的鞭子不由背到了身后去。
这位大姐,见一个孩子往这边跑了么?抱着不小一块豆饼
我说:没有没有!我们连个人影也没看见!
怪了,明明是往这边跑的么!他自言自语地嘟哝,我挺大个老爷们,倒被这个孩子明抢明夺了,真是跟谁讲谁都不相信
他悻悻地转身欲走。
你别走。不料母亲叫住他,说,你追的就是我儿子。
他瞪着我,复瞪着母亲,似欲发作,但克制着,几乎是有几分低声下气地说:大姐你千万别误会,我可不是想怎么你的儿子!鞭子是顺手一操还我吧,那是我今明两天的粮啊一副农村人在城里人面前明智的自卑模样。
母亲又对我说:听到了么?还给人家!
我怏怏地回到屋里,从粮柜内搬出那块豆饼,不情愿地走出来,走到老板子跟前,双手捧着还他。
他将鞭杆往后腰带斜着一插,也用双手接过,瞧着,仿佛要看出是不是小了。
母亲羞愧地说:我教子不严,让你见笑了啊!你心里的火,也该发一发,或打或骂,这孩子随你处置!
老大姐,言重了!言重了!我不是得理不让人的人,算了算了,这年头,好孩子也饿慌了!
他反而显得难为情起来。
还不鞠个躬,认个错!
在母亲严厉目光的威逼之下,我被人按着脑袋似的,向那车老板鞠了个草草的躬。
我家的斧头,给一截劈柴夹着,就在门口。
车老板一言不发,拔下斧头,将豆饼垫在我家门槛上,嘿嘿几下,砍得豆饼碎屑纷落,将豆饼砍为两半。
他一手拿起一半,双手同时地掂了掂,递给母亲一半,慷慨地说:大姐,这一半儿你收下!
那怎么行,是你的干粮啊!
母亲婉拒。老板子硬给,母亲婉拒不过,只好收了,进屋去,拿出两个窝窝头和一个咸菜疙瘩给那车老板。又轮到那车老板拒而不收。最后呢?见母亲一片真心实意,终于收了。从头上抹下单帽,连豆饼一块儿兜着,连说:真是的,真是的,倒反过来占了你们个大便宜,怪不像话的!
他在围困着我们家的地基壕壑、沙堆、废墟和石料场之间择路而去,插在后腰带上的长杆儿鞭子,似天牛的一条触角。
你呀,今天好好想想吧!
直至吃晚饭前,母亲只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不理睬我,也不吩咐我干什么活儿,而这是比打我骂我,更使我悲伤的。
端起饭碗时,我低了头,嗫嚅地说:妈,我错了
抬头。
我罪人一般抬起头,不敢迎视母亲的目光。
看着妈。
母亲脸上,庄严多于谴责。
你们都记住,讨饭的人可怜,但不可耻。走投无路的时候,低三下四也没什么。偷和抢,就让人恨了!别人多么恨你们,妈就多么恨你们!除了这一层脸面,妈再任什么尊贵都没有!你们谁想丢尽妈的脸,就去偷,就去抢
母亲落泪了。
我们都哭了
夏天和秋天扯着手过去了,冬天咄咄地来了。我爱过冬天,大雪使我家周围的一切肮脏都变得洁白一片了。我怕过冬天,寒冷使我家孤零零的低矮的小破屋变成了冰窖。
那一年冬天我们有了一个伴儿一条小狗。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了它,被大雪埋住,只从雪中露出双耳。它绊了我一跤。我以为是条死狗,用脚拨开雪才看出它还活着,快冻僵了。它引起了我的怜悯。于是它有了一个家,我们有了一个伴儿。一条漂亮的小狗,白色,黑花,波兰奶牛似的。脖子上套着皮圈儿。皮圈儿上缀着一个小铜牌儿。小铜牌儿上压出个3。它站立不稳,常趴着,走起来踉踉跄跄,前足抬得高高的,不顾一切地一踏,于是下巴也狠狠触地。幸亏下巴触地,否则便一头栽倒了。喂它米汤喝,竟不能好好喝。嘴在破盆四周乱点一通,五六遭方能喝到一口米汤。起初我以为它是只瞎狗,试它眼睛,却不瞎。而那双怯怯的狗眼,流露着无限的人性,哀哀地乞怜着。我便怀疑它不过是被冻的。它漂亮而笨拙,如同一个患羊痫风的漂亮的小女孩,它那双褐色的狗眼,不但是通人性的,且仿佛是充满女性的。我并未因其笨拙而心生厌恶。弟弟妹妹们也是。
我们那么需要一个小朋友。
而它可以被当成一个小朋友。
就是这样。
母亲下班回到家里,呆呆地瞅着那狗吃和走的古怪样子,愣了半晌,惊问:这是什么?
我回答:狗。
扔出去!母亲说,快给我扔出去!
我说:不!
弟弟妹妹们也齐声嚷:不扔!不扔!
都不听话啦?母亲一把抓起了笤帚,高举着先威胁的是我,看我挨个儿打你们!
我赶紧护住头:就不许我们喜欢个什么东西吗?
弟弟妹妹们也齐声表示抗议:
就不许我们养条喜欢的狗吗?
就不许我们有个捡来的伴儿吗?
母亲吼道:不许!笤帚却高举着,没即刻落到我头上。
我大胆争辩:你说过的,对人要心善!
可它不是人!母亲举着的手臂放下了,人都吃糠咽菜的年月,喂它什么?还是这么条狗!
我说:我那份饭分它吃。
弟弟妹妹们也说:还有我们!
母亲长长叹了口气,逐个儿瞧我们,垂下了手臂。
在一中住读的哥哥那天晚上也回家了,研究地望着那条狗说:我知道了,这是条被医院里做实验的狗,跑出来了!老师带我们到医院参观过,那些狗脖子上挂的都是这种编了号码的小铜牌儿。肯定做的是小脑实验,所以它失去平衡机能了。生物课本上讲到这一点。不养它,它死路一条
可怜的我们的小朋友!
母亲又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不知是因狗,还是因她的儿女们集体的发难。宽容的我们的母亲
那一条狗,也是可以和我们在雪地上玩耍的。感谢上帝,它的大脑里的人性是没被人做过什么实验的。它那种古怪的滑稽的笨拙的动态,使我们发出一串串笑声,足以慰着我们的幼小的孤独的心灵。
雪地上留下一片片生动的足迹,我们的和狗的
一天上午,趴在窗前朝外望的三弟突然不安地叫我:二哥你快看!
外面,几个大汉在指点雪地上的足迹。
他们朝我家走来。
是想抢我们的狗吧?
我也不安了,惶惶地将3号藏入破箱子内,将小妹抱到箱子盖上坐着。
有人高叫:我们是打狗队的!
大汉们在敲门了。
我们家没养狗!
然而他们闯入家中。
没养狗?狗脚印一直跑到你家门口!
它死了。
死了?死了的我们也要!
我们留着死狗干什么?早埋了。
埋了?埋哪儿?领我们去挖出来看看!
房前屋后坑坑洼洼的,埋哪儿我们忘了。
他们不相信,却不敢放肆搜查,这儿瞧瞧,那儿瞅瞅,大扫其兴地走了
他们既然是打狗队的,既然没相信你们的话,就绝不会放过它的
晚上,母亲为我们的小朋友表现出了极大的担心。
我说:妈,你想办法救它一命吧!
母亲问:你们不愿失去它?
我和弟弟妹妹们点头。
母亲又问:你们更不愿它死?
我和弟弟妹妹们仍点头。
要么,你们失去它。要么,你们将会看到打狗队的人,当着你们的面儿活活打死它。你们都说话呀!
我们都不说话。
母亲从我们的沉默中明白了我们的选择。
母亲默默地将一个破箱子腾空,铺一些烂棉絮,放进两个掺了谷糠的窝窝头,最后抱起3号,放入箱内,我注意到,母亲抚摸了一下小狗。
我将一张纸贴在箱盖里面儿,歪歪扭扭,我写的是别害它命,它曾是我们的小朋友。
我和母亲将箱子搬出了家,拴根绳子,我们拖着破箱子在冰雪上走。月光将我和母亲的身影印在冰雪上。我和母亲的身影一直走在我们前边,不是在我们身后或在我们身旁,一会儿走在我们身后一会儿走在我们身旁的是那一轮白晃晃的大月亮。不知道为什么月亮那一个晚上始终跟随着我和我的母亲。
半路我捡了一块冰坨子放入破箱子里。我想3号若渴了就舔舔冰吧!
我和母亲将破箱子遗弃在离我家很远的一个地方
第二天是星期日。母亲难得休息一个星期日,近中午了母亲还睡得很实。我们难得有和母亲一块儿睡懒觉的时候,虽早醒了也都不起。失去了我们的小朋友,我们觉得起早也是个没意思。
堵住它!别让它往那人家跑!
打死它!打呀!
用不着逮活的!给它一锨!
男人们兴奋的声音乱喊乱叫。
妈!妈!
妈妈!
我们焦急万分地推醒了母亲。
母亲率领衣帽不齐的我们奔出家门,见冬季停止施工的大楼角那儿,围着一群备料工人。
母亲率领我们跑过去一看,看见了吊在脚手架上的一条狗,皮已被剥下一半儿,一个工人还正剥着。
母亲一下子转过身,将我们的头拢在一起,搂紧,并用身体挡住我们的视线。
不是你们的狗!孩子们,别看,那不是你们的狗
然而我们都看清了那是3号,是我们的小朋友。白黑杂色的漂亮的小狗,剥了皮的身躯比饥饿的我们更显得瘦。小女孩般的通人性的眼睛死不瞑目
母亲抱起小妹,扯着我的手,我的手和两个弟弟的手扯在一起。我们和母亲匆匆往家走,不回头,不忍回头。
我们的小朋友的足迹在离我家不远处中断了,一摊血仿佛是个句号。
自称打狗队的那几个大汉,原来也是备料工人。
不一会儿,他们中的一个来到了我家里,将用报纸包着的什么东西放在桌上。
母亲狠狠地瞪他。
他低声说:我们是饿急眼了两条后腿
母亲说:滚!
他垂了头往外便走。
母亲喝道:带走你拿来的东西!
他头垂得更低,转身匆匆拿起了送来的东西
雨仍在下,似要停了,却又不停,窗前瑟缩的瘦叶是被洗得绿生生的了。偶尔还闻一声寂寞的蝉吟。我知道的,今天准会有客来敲我的家门熟悉的,还是陌生的呢?我早已是有家之人了。弟弟妹妹们也都早是有家之人了。当年贫寒的家像一只手张开了,再也攥不到一起。母亲自然便失落了家,歇栖在她儿女们的家里。在她儿女们的家里有着她极为熟悉的东西那就是依然的贫寒。受着居住条件的限制,一年中的大部分日子,母亲和父亲两地分居。
那杨树的眼睛隔窗瞅我,愣愣地呆呆地瞅我。古希腊和古罗马雕塑神低沉的眼睛,大抵都是那样子的,冷静而漠然。
但愿谁也别来敲我的家门,但愿。
在这一个孤独的日子让我想念我的老母亲,深深地想念
我忘不了我的小说第一次被印成铅字那份儿喜悦。我日夜祈祷的是这回事儿。真是了,我想我该喜悦,却没怎么喜悦。避开人我躲在个地方哭了,那一时刻我最想我的母亲
我的家搬到光仁街,已经是一九六三年了。那地方,一条条小胡同仿佛烟鬼的黑牙缝。一片片低矮的破房子仿佛是一片片疥疮。饥饿对于普通人的严重威胁毕竟开始缓解。我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了。我已经有三十多本小人书。
妈,剩的钱给你。
多少?
五毛二。
你留着吧。
买粮、煤、劈柴回来,我总能得到几毛钱。母亲给我,因为知道我不会乱花,只会买小人书。每个月都要买粮买煤买劈柴,加上母亲平日给我的一些钢镚儿,渐渐积攒起就很可观。积攒到一元多,就去买小人书。当年小人书便宜,厚的三毛几一本,薄的才一毛几一本。母亲从不反对我买小人书。
我还经常去租小人书,在电影院门口、公园里、火车站有一次火车站派出所一位年轻的警察,没收了我全部的小人书,说我影响了站内秩序。
我一回到家就号啕大哭,我用头撞墙。我的小人书是我巨大的财富,我觉得我破产了,从绰绰富翁变成了一贫如洗的穷光蛋。我绝望得不想活,想死。我那种可怜的样子,使母亲为之动容。于是她带我去讨还我的小人书。
不给!出去出去!
车站派出所年轻的警察,大檐帽微微歪戴着,上唇留撇小胡子,一副葛列高利那种桀骜不驯的样子。母亲代我向他承认错误,代我向他保证以后绝不再到火车站租小人书,话说了许多,他烦了,粗鲁地将母亲和我从派出所推出来。
母亲对他说:不给,我就坐台阶上不走。
他说:谁管你!砰地将门关上了。
妈,咱们走吧,我不要了
我仰起脸望着母亲,心里一阵难过。亲眼见母亲因自己而被人呵斥,还有什么事比这更令一个儿子内疚的?
不走。妈一定给你要回来!
母亲说着,就在台阶上坐了下去,并且扯我坐在她身旁,一条手臂搂着我。另外几位警察出出进进,连看也不看我们。
葛列高利也出来了一次。
还坐这儿?
母亲不说话,不瞧他。
嘿,静坐示威
他冷笑着又进去了
天渐黑了。派出所门外的红灯亮了,像一只充血的独眼,自上而下虎视眈眈地瞪着我们。我和母亲相依相偎的身影被台阶斜折为三折,怪诞地延长到水泥方砖广场,淹在一汪红晕里。我和母亲坐在那儿已经近四个小时。母亲始终用一条手臂搂着我。我觉得母亲似乎一动也没动过,仿佛被一种持久的意念定在那儿了。
我想我不能再对母亲说妈,我们回家吧!
那意味着我失去的是三十几本小人书,而母亲失去的是被极端轻蔑了的尊严。一个自尊的女人的尊严。
我不能够那样说
几位警察走出来了,依然并不注意我们,纷纷骑上自行车回家去了。
终于葛列高利又走出来了。
嗨,我说你们想睡在这儿呀?
母亲不看他,不回答,望着远处的什么。
给你们吧!
葛列高利将我的小人书连同书包扔在我怀里。
母亲低声对我说:数数。语调很平静。
我数了一遍,告诉母亲:缺三本《水浒》。
母亲这才抬起头来,仰望着葛列高利,清清楚楚地说:缺三本《水浒》。
他笑了,从衣兜里掏出三本小人书扔给我,嘟哝道:哟嗬,还跟我来这一套
母亲终于拉着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阶。
站住!
葛列高利跑下了台阶,向我们走来,他走到母亲跟前,用一根手指将大檐帽往上捅了一下,接着抹他的一撇小胡子。
我不由得将我的精神食粮紧抱在怀中。
母亲则将我扯近她身旁,像刚才坐在台阶上一样,又用一条手臂搂着我。
葛列高利以将军命令两个士兵那种不容违抗的口吻说:等在这儿,没有我的允许不准离开!
我惴惴地仰起脸望着母亲。
葛列高利转身就走。
他却是去拦截了一辆小汽车,对司机大声说:把那个女人和孩子送回家去,要一直送到家门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