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微观经济学(第三版)【202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作品】
》
售價:NT$
709.0
《
Python贝叶斯深度学习
》
售價:NT$
407.0
《
文本的密码:社会语境中的宋代文学
》
售價:NT$
306.0
《
启微·狂骉年代:西洋赛马在中国
》
售價:NT$
357.0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編輯推薦: |
追忆、感怀、思念,再忆巴金的真性情与真心灵。
这是一本回忆录,关于巴金的回忆录,是我与巴金老人接触过程中的一些有关记录。
我写这本书,不作任何修饰和渲染,只是力求做到真实、准确,希望是一份完整的记录。我宁可写得笨拙些、质朴些,也绝不损害原貌。只有这样才是对巴老的尊重。
|
內容簡介: |
《明我长相忆:走近巴金四十年》悉心记录了作者自上世纪六十年代直至二〇〇三年这四十年间,与巴金面对面的交往过程。巴金晚年创作《随想录》,赴港接受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积极倡导创建中国现代文学馆,对青年人的挚爱与鼓励,坚持独立思考,桩桩件件、点点滴滴的真实记录,呈现了巴金晚年四十载的经历与状态,被予以完整记录和保存的对话和书信材料则还原了巴金当年的所思、所言、所感。作者以自己的亲历亲见,向世人再现了巴金的真性情、真心灵。
|
關於作者: |
陈丹晨
浙江鄞县人。1960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先后任《中国文学》杂志社编委,光明日报文艺部负责人,文艺报副总编辑。主要著作有《巴金评传》《巴金全传》《亚里士多德故事》,文学理论批评集《艺术的妙谛》《在历史的边缘》《美和死亡》《陈丹晨文学评论选》,散文随笔集《生之困旅》《网外放谈》《枯荷听雨》《水流何处》《放逐山水》《山光潭影》《自然而然》《外面的月亮》等二十余种。
|
目錄:
|
目录
一 巴金迷
过去的记载
我的记忆
二 初访
一个采访选题
见到了他
他的家
他的信
三 夜访
访越文章
思念
寻觅
夜访
暗夜
四 《巴金评传》
巴金作品还有生命力吗?
情义
写传
《评传》出版
五 荆棘丛生
渴望多写
独立思考
为文学成绩高兴
创建文学馆
荆棘丛生
六 爱国者
笑谈西湖
关于《苦恋》
反思文革
爱国者
宽容
七 香港十八日(一)
随访香港
初读
香港中文大学(一)
香港中文大学(二)
八 香港十八日(二)
颁授典礼
挚爱年轻人
会议活动
旧雨新知
九 三瓶酒
三瓶酒
关怀
病痛
十 紧箍咒
《紧箍咒》
《随想录》完成后
不能容他
十一 浪花四溅
小浪花
青浦会议
成都会议
北京会议
十二 灵隐长谈
《巴金的梦》
可以出个批判集
特立独行
告别
畅谈人生
十三 后来
后来
送巴老远行
后记
|
內容試閱:
|
一 巴金迷
过去的记载
一九二九年,巴金带着他的中篇小说《灭亡》走进了文坛,由此引发了一场文学冲击波,许许多多青年读者狂热地争读、谈论巴金的作品。人们对着这个陌生的名字,好奇地探问道:巴金是谁?
发表连载这篇小说的《小说月报》是当时历史最久、影响最大、销行超过一万多份的大型权威的文学杂志,但是编者却也只能无奈地回答说:连我们也不能知道,他是一位完全不为人认识的作家,从前似也不曾写过小说,然这篇《灭亡》却很可使我们注意的。
到了年终,《小说月报》编者又一次高兴地总结说:一九二九年这个年度里,该刊发表的巴金的《灭亡》,老舍的《二马》是两部很引起读者的注意,也极博得批评者的好感的作品,并预言他们将来当更有热烈的评赞的机会的。这个预言后来得到了应验。许多批评家发表评论,认为是少见的优秀作品,轰动当时(一九二九年)文坛的杰作,当首推《小说月报》上登载的巴金的《灭亡》。在怠惰和疲惫的状态下支持着的文坛上,近年来只有巴金可以算是尽了最大的努力的一个。有一位青年读者给《开明》杂志写信说:这部书(指《灭亡》)实在有激动人心之效,自己原有的享乐主义被它打消,情愿去为大众工作。
现在人们都已知道,当初巴金写作这部小说时,并没有想到借此走上文坛当作家。他那时正热衷于做一个革命家。因为革命跌入低潮,无政府主义运动正趋于分化、衰落,他深感苦闷。因此,他一再说:横贯全书的悲哀,却是我自己的悲哀,固然我是流了眼泪来写这本书的。我是为了自己,为了倾诉自己的悲哀而写小说。他在法国留学期间,为了倾诉、宣泄自己的苦闷,常常在笔记本里陆陆续续写了些互不连贯的片断,然后整理改写成这部小说。他仍然想像过去写的那些宣传无政府主义译著那样,准备自费出版,仅此而已。他托在国内开明书店工作的朋友周索非,代为将他已译成的著名国际无政府主义者高德曼的《近代戏剧论》的稿费,用作印刷《灭亡》一书的费用。周索非在看到这部书稿后,却自作主张推荐给当时正在主持《小说月报》编务的叶圣陶,叶是五四运动后出现的著名作家,对此十分激赏,决定采用发表。就这样一个偶然因素,使巴金的人生道路有了一个转变,从做一个革命家的梦,改为文学之梦,并将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和汪洋恣肆的激情,倾注在文学写作之中,从此写作了一辈子。
因此,从《灭亡》这个作品的创作和它后来产生的社会效应来说,最主要的是巴金用自己的真挚感情点燃了当时青年的心。他所倾诉的苦闷,他描写的杜大心的悲剧,恰恰正是表现了时代的苦闷,才会激起如此众多的青年读者强烈的共鸣。
巴金沿着这样一条创作路线,继续写作了《新生》《海的梦》《爱情的三部曲》等等大量有影响的富有浪漫激情的中短篇小说,同时又创作了以《家》(一九三二年)为代表的写实主义长篇小说:既保持了原有的酣畅热情的笔触,又更注意人物性格和潜在内心的刻画、细节的真实生动的描写,在更广阔的历史层面上,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家族史、两代人的冲突、吃人的礼教、人性的觉醒和对自由的呼唤、乡绅官府的压迫和学生反抗??)作了相当深刻的揭示和剖析。五四运动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但在文学领域里,较有分量的长篇小说竟仍寥若晨星,像《家》这样史诗式的全景式的批判封建专制、张扬个性解放、呼唤自由民主人道精神的长篇小说,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品,似乎可以说是第一部。像高觉慧那样一些敢于向封建家庭挑战、决裂,投身创造新世界之路,以及像觉新等许多个性鲜明的青年的艺术形象都是崭新的,因而成为现代文学画廊中的艺术典型,使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
正是因为巴金挟着这样两类不同的艺术风格,但都具有青春激情和生命活力的作品,来到三四十年代的青年读者中间,引发了一股狂飙似的读书热潮,几乎成了鲁迅以外另一青年精神导师,尽管这是完全出乎巴金所预料的,更不是他所追求和希望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