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有趣的中国古建筑
》
售價:NT$
305.0
《
十一年夏至
》
售價:NT$
347.0
《
如何打造成功的商业赛事
》
售價:NT$
407.0
《
万千教育学前·透视学前儿童的发展:解析幼儿教师常问的那些问题
》
售價:NT$
265.0
《
慈悲与玫瑰
》
售價:NT$
398.0
《
启蒙的辩证:哲学的片简(法兰克福学派哲学经典,批判理论重要文本)
》
售價:NT$
347.0
《
心跳重置
》
售價:NT$
269.0
《
云中记
》
售價:NT$
347.0
|
內容簡介: |
本书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实训项目为核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智能图书馆系统、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农业监控系统、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和基于超声波测距的停车诱导系统4个学习单元。本书可作为各类职业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物联网专业人员的培训与自学用书。本书配有电子课件、素材和源代码,选用本书作为教材的教师可以从机械工业出版社教育服务网(www.cmpedu.com)免费注册下载或联系编辑(010-88379194)咨询。
|
目錄:
|
前言学习单元1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图书馆系统单元概述学习目标项目1硬件选型与配置 3项目描述 3任务1硬件选型 .3任务2硬件配置 ..7项目2 软件开发与系统调试 11项目描述 11任务1软件开发 11任务2系统调试 23项目3项目验收 24项目描述 24任务1项目资料整理 24任务2交付使用 25任务3用户评价 26单元评价 27实战强化 28单元小结 28学习单元2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农业监控系统单元概述学习目标项目1硬件选型与配置 31项目描述 31任务1硬件选型 31任务2认识ZigBee无线通信技术 41任务3数据格式 54任务4硬件配置 56项目2软件开发与系统调试 57项目描述 57任务1环境温度检测 58任务2环境光照度检测 66任务3项目整体设计 73项目3项目验收 85项目描述 85任务1项目资料整理 85任务2交付使用 86任务3用户评价 87单元评价 89实战强化 89单元小结 89学习单元3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单元概述学习目标项目1硬件选型与配置 93项目描述 93任务1硬件选型 93任务2硬件配置 97项目2软件开发与系统调试 101项目描述 101任务1系统各模块设计 101任务2程序编写与调试 102项目3项目验收 110项目描述 110任务1项目资料整理 110任务2交付使用 111任务3用户评价 112单元评价 114实战强化 114单元小结 114学习单元4基于超声波测距的停车诱导系统单元概述学习目标项目1硬件选型、安装与配置 117项目描述 117任务1硬件选型 117任务2硬件安装与配置 120项目2软件开发与系统调试 122项目描述 122任务1系统各模块设计 122任务2程序编写与调试 123项目3项目验收 133项目描述 133任务1项目资料整理 133任务2交付使用 134任务3用户评价 135单元评价 137实战强化137参考文献 138
|
內容試閱:
|
本书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围绕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遵循实用、够用的原则,经过教学实践、总结后编写而成。本书共4个学习单元,都是物联网技术综合应用实例。本书内容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可操作性强,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实训项目为核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在动手的过程中来感知、体验和领悟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本书的每一个学习单元都包括硬件选型与配置、软件开发与系统调试、项目验收3部分内容。硬件选型与配置部分对相应学习单元所用到的硬件进行介绍,并阐述硬件选型的原则以及如何进行选型与正确配置;软件开发与系统调试部分对相应系统进行软件开发与系统调试;项目验收部分对所开发的系统进行资料的整理,并交付使用及进行用户评价。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能对物联网的典型行业应用有所了解,对物联网专业从业人员的基本职业技能有所掌握。本书教学建议如下:单 元 动手操作学时理 论 学 时 学习单元1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图书馆系统 186 学习单元2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农业监控系统 186 学习单元3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 186 学习单元4基于超声波测距的停车诱导系统 186 本书由张永芳和蓝忠华担任主编,张效铭、任晓静和沈金强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钱琴梅、陈航、周斌斌、沈可鹏和钱俊彦。其中,学习单元1由蓝忠华、张效铭和陈航编写,学习单元2由张永芳、张效铭、任晓静和沈金强编写,学习单元3由蓝忠华、任晓静、钱琴梅和周斌斌编写,学习单元4由张永芳、沈金强、沈可鹏和钱俊彦编写。全书由张永芳和蓝忠华统稿。全书所有程序由沈金强编写。陈航承担了大部分文稿的计算机录入工作。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