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NT$
449.0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NT$
560.0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NT$
4998.0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
編輯推薦: |
中文报纸副刊历史可谓悠久,迄今已有百年行程。副刊为中文报纸的一大特色。 自近代中国报纸诞生之后,几乎所有报纸都有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副刊。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郭沫若的诗歌《女神》,到巴金的小说《家》等均是在北京、上海的报纸副刊上发表,从而产生广泛影响的。
《副刊文丛》是以出版物的形式,厚积薄发,提炼百年副刊菁华,使其留存历史,留存文化。
|
內容簡介: |
自近代中国报纸诞生之际,副刊便也随之出现。一大批副刊编辑不急不躁、笔耕不辍,以各自独特的眼光和才华,创建和编辑了不同的精品栏目。《副刊文丛*辑:名家作品精选(全8册)》为个人作品精选。包括:《家园与乡愁》《抓在手里的阳光》《碰上的缘分》《好在共一城风雨》《我画文人肖像》《踏歌行歌曲里的情感旅行》《茶事一年间》《*槌响起中国拍卖全记录》。
|
關於作者: |
刘荒田,广东省台山人,1980年移居美国。30多年来,在旧金山一边打工,一边写作,已出版散文随笔集30种,诗集4种。现任旧金山美国华人文艺界协会名誉会长。2009年其《刘荒田美国笔记》获首届中山杯全球华侨文学奖散文类*作品奖。2013年获得由北美《世界华人周刊》、华人网络电视台联合评选的2012年度世界华文成就奖。 2015年江西南昌大学为新移民文学笔会成立10周年举办盛大研讨会并表彰优秀者,刘荒田获创作成就奖;还获得获《山东文学》杂志2015年度优秀作品奖。
陈娉舒,生于20世纪70年代。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入职中青报。多次参与中青报各类重大报道。曾获中国新闻奖数次,中国环境保护领域最高奖地球奖,全国性新闻作品及个人奖项数十个。先后上岗总编室要闻编辑、经济蓝讯周刊编辑、星期五周刊编辑、教科文记者、文化记者、阅读周刊主编、文化周刊主编等。
刘荒田,广东省台山人,1980年移居美国。30多年来,在旧金山一边打工,一边写作,已出版散文随笔集30种,诗集4种。现任旧金山美国华人文艺界协会名誉会长。2009年其《刘荒田美国笔记》获首届中山杯全球华侨文学奖散文类*作品奖。2013年获得由北美《世界华人周刊》、华人网络电视台联合评选的2012年度世界华文成就奖。 2015年江西南昌大学为新移民文学笔会成立10周年举办盛大研讨会并表彰优秀者,刘荒田获创作成就奖;还获得获《山东文学》杂志2015年度优秀作品奖。
陈娉舒,生于20世纪70年代。199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入职中青报。多次参与中青报各类重大报道。曾获中国新闻奖数次,中国环境保护领域最高奖地球奖,全国性新闻作品及个人奖项数十个。先后上岗总编室要闻编辑、经济蓝讯周刊编辑、星期五周刊编辑、教科文记者、文化记者、阅读周刊主编、文化周刊主编等。
邵建武,别名剑武、南宫品,湖南湘阴人。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历任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文艺部美术版、收藏版主编,高级编辑,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出版有《二十世纪世界十大画家》《文化:风采中华》合作、《中国画年鉴1992》《画外话张仃卷》另有《天下洞庭藏品集》(四卷本)。
胡洪侠,男,资深媒体人,专栏作家。现任深圳报业集团社委会委员、编辑委员会副总编辑,兼《晶报》总编辑。祖籍河北,生于1963年。1982年初进入新闻界,199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硕士学位。同年南下深圳。1995年,创办《深圳商报》文化广场周刊,任主编至2009年。2006年创办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评选活动,并主持了历届评选。此评选结果每年十一月底公布,是中国读书届最重要的评选活动之一。2009年12月至今执掌《晶报》。
何频,本名赵和平。1956年生,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人。1974年修武三中毕业。1982年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毕业。上世纪80年代初,出版《中国学生运动史话》(河南人民出版社);上世纪90年代以来,集中散文随笔写作,出版有《羞人的藏书票》(大象出版社),《只有梅花是知己》(长江文艺出版社),《文人的闲话》(花城出版社),《见花》(北京三联书店)等文集。2008年出版的《看草》(河南文艺出版社)和2012年的《杂花生树:寻访古代草木圣贤》(河南文艺出版社),获当年中国最美的书奖。 以散文随笔写作为主,出书多部,作品被收入多种文集。《山里茶花》一文,2006年被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收入其高中语文阅读文库,江苏、重庆等地用作试题。长期为国内多家报刊撰稿,当下有花事人心(《北京晚报》),看草之余(《南方都市报》)等文化专栏。
罗雪村,北京人。生于1955年的冬天。文革失学,下乡务农三年。先后在北京幻灯制片厂、世界知识出版社、人民日报社任美术编辑、文学编辑。高级编辑、记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李汉荣,著名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牧童、林中河,陕西勉县人。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多首,散文2000多篇,中短小说30余篇。
王渝,出生在南京,成长在台湾,旅居过瑞士等国家,现在定居美国纽约,多年来从事中文文学的编辑工作。主编报纸副刊,编辑出版海外华人的文学作品。翻译有希腊神话等。
|
目錄:
|
《抓在手里的阳光》目录:
自序
第一辑 风情篇 日落红尘合
核桃溪秋光
叩问寂寞
手机店里
一门之隔
午间,在 城市之光
巴士上的 道德中坚
午后的星巴克
一副戴了四十七年的 口罩
他的弥留
候诊室遐想
旧金山一角
早上七时
人间的 散点透视
一地新闻
牙医诊所里的苍蝇
糕粉店里
纽约顶尖餐馆的架子
老 在 派对
清明飞絮
第二辑 感悟篇 两三个星天外
不饶岁月
人生 定额
家的眼睛
如何 点题
如此顺理成章
以嘲还嘲
想当然
抓在手里的阳光
何处是孤独者的位置
整整的一生是多么地,多么地长啊
海棠花的睡眠问题
回家路上
世界真小
不合时宜的联想
舍汝其谁
悬念人生
老 与 爱
一张地铁票
人性的表面
选择即自由
闲与闷
今天 庄严 了没有
独坐
裤链问题
有时
给一个理由
故事,事故
八十八岁的懊悔
错在何处
偶然 决定命运
十字架的加法
向何人说
对己乐
空空如也
时间的雕刻
《家园与乡愁》
《碰上的缘分》
《好在共一城风雨》
《我画文人肖像》
《踏歌行歌曲里的情感旅行》
《茶事一年间》
《从第一槌响起中国拍卖全记录》
|
內容試閱:
|
副刊文丛总序
李辉
设想编一套副刊文丛的念头由来已久。
中文报纸副刊历史可谓悠久,迄今已有百年行程。副刊为中文报纸的一大特色。自近代中国报纸诞生之后,几乎所有报纸都有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副刊。在出版业尚不发达之际,精彩纷呈的副刊版面,几乎成为作者与读者之间最为便利的交流平台。百年间,副刊上发表过多少重要作品,培养过多少作家,若要认真统计,颇为不易。
五四新文学兴起,报纸副刊一时间成为重要作家与重要作品率先亮相的舞台,从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郭沫若的诗歌《女神》,到巴金的小说《家》等均是在北京、上海的报纸副刊上发表,从而产生广泛影响的。随着各类出版社雨后春笋般出现,杂志、书籍与报纸副刊渐次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是,不同区域或大小城市,都有不同类型的报纸副刊,因而形成不同层面的读者群,在与读者建立直接和广泛的联系方面,多年来报纸副刊一直占据优势。近些年,随着电视、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崛起,报纸副刊的优势以及影响力开始减弱,长期以来副刊作为阵地培养作家的方式,也随之隐退,风光不再。
尽管如此,就报纸而言,副刊依旧具有稳定性,所刊文章更注重深度而非时效性。在电台、电视、网络、微信等新闻爆炸性滚动播出的当下,报纸的所谓新闻效应早已滞后,无法与昔日同日而语。在我看来,唯有副刊之类的版面,侧重于独家深度文章,侧重于作者不同角度的发现,才能与其他媒体相抗衡。或者说,只有副刊版面发表的不太注重新闻时效的文章,才足以让读者静下心,选择合适时间品茗细读,与之达到心领神会的交融。这或许才是一份报纸在新闻之外能够带给读者的*阅读体验。
1982年自复旦大学毕业,我进入报社,先是编辑《北京晚报》副刊《五色土》,后是编辑《人民日报》副刊《大地》,长达三十四年的光阴,几乎都是在编辑副刊。除了编辑副刊,我还在《中国青年报》《新民晚报》《南方周末》等的副刊上,开设了多年个人专栏。副刊与我,可谓不离不弃。编辑副刊三十余年,有幸与不少前辈文人交往,而他们中间的不少人,都曾编辑过副刊,如夏衍、沈从文、萧乾、刘北汜、吴祖光、郁风、柯灵、黄裳、袁鹰、姜德明等。在不同时期的这些前辈编辑那里,我感受着百年之间中国报纸副刊的斑斓景象与编辑情怀。
行将退休,编辑一套副刊文丛的想法愈加强烈。尽管面临互联网等新媒体方式的挑战,不少报纸副刊如今仍以其稳定性、原创性、丰富性等特点,坚守着文化品位和文化传承。一大批副刊编辑,不急不躁,沉着坚韧,以各自的才华和眼光,既编辑好不同精品专栏,又笔耕不辍,佳作迭出。鉴于此,我觉得有必要将中国各地报纸副刊的作品,以不同编辑方式予以整合,集中呈现,使纸媒副刊作品,在与新媒体的博弈中,以出版物的形式,留存历史,留存文化。这样,便于日后人们可以借这套丛书,领略中文报纸副刊(包括海外)曾经拥有过的丰富景象。
副刊文丛设想以两种类型出版,每年大约出版二十种。
第一类:精品栏目荟萃。约请各地中文报纸副刊,挑选精品专栏若干编选,涵盖文化、人物、历史、美术、收藏等领域。
第二类:个人作品精选。副刊编辑、在副刊开设个人专栏的作者,人才济济,各有专长,可从中挑选若干,编辑个人作品集。
初步计划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编选,然后,再往前延伸,直到五四新文学时期。如能坚持多年,相信能大致呈现中国报纸副刊的重要成果。
将这一想法与大象出版社社长王刘纯兄沟通,得到王兄的大力支持。如此大规模的一套副刊文丛,只有得到大象出版社各位同人的鼎力相助,构想才有一个落地的坚实平台。与大象出版社合作二十年,友情笃深,感谢历届社长和编辑们对我的支持,一直感觉自己仿佛早已是他们中间的一员。
在开始编选副刊文丛过程中,得到不少前辈与友人的支持。感谢王刘纯兄应允与我一起担任丛书主编,感谢袁鹰、姜德明两位副刊前辈同意出任副刊文丛的顾问,感谢姜德明先生为我编选的《副刊面面观》一书写序
特别感谢所有来自海内外参与这套丛书的作者与朋友,没有你们的大力支持,构想不可能落地。
期待副刊文丛能够得到副刊编辑和读者的认可。期待更多朋友参与其中。期待副刊文丛能够坚持下去,真正成为一套文化积累的丛书,延续中文报纸副刊的历史脉络。
我们一起共同努力吧!
2016年7月10日,写于北京酷热中
不饶岁月
不错,岁月不饶人,永远!我们来个针尖对麦芒不饶岁月!其实,人就是岁月,岁月就是人,二而一,一而二的关系。岁月在我们的躯体内,我们的渐变就是岁月的嬗变。面对气势汹汹的岁月,我们曾经低声下气,哀求它网开一面,把白发、皱纹、老年斑,统统放过,以染发水、面霜和拉皮手术为价码。然而,没有作用。时间*能够打败我们;然而,一场一点儿也不对称的永恒的战争,难道非屈膝不可?不!
不饶岁月,因为我们有傲视它的资本。首先,岁月并非仅仅呈现在钟表上、挂历上、时报广场的倒计时上。若无春花秋叶、日出月落、节气季候,岁月固然了无痕迹;更重要的是,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亿万个时间的载体,所呈现的岁月无一相同。有了我们,才有了时间形而下的繁复和形而上的深邃。而最需要和岁月就谁饶谁谈判的晚年,乃是人生的精华和总结。岁月仰赖我们展示它的结果。其次,时间的长度和密度,在自然界是相对固定的,我们却赋之以弹性。它密如伍子胥过关,一个夜晚造出一头白发也可;长成烂柯山的斧头,下一盘棋的工夫,居然烂了斧柄,换了人间也可。它可变为亭子里悠闲的清茶,厨房里煎鱼的慢火。可以小路上牵小狗嗅花香的步履,对应高铁风驰电掣的速度。不错,青壮年时期,光阴鞭打快牛,被时限驱赶得气喘吁吁。可是,终于到了晚年这拐点:时间,你得听我调遣!
不饶岁月,因为老给了我们底气。岁月一似高原的水土流失,且看美国大峡谷,谷与河的蜿蜒,峰与壁的雄奇,其形成须以百万年为单位的地壳运动风雨剥蚀。在我们的脸上、手足上,只要数十年便可造就近似的人文景观。淘尽黄沙始到金,我们学会借力使力,让滔滔不绝的时间流水,把生命的累赘冲洗。对浮名的追逐、对势位的恋栈、对得失的计较、对恩怨的纠结、对肉欲的热衷,就是渐次脱离身体与心灵的沙粒和浮土。看到了吧,时间?我们虽然背驼,灵魂的脊梁却变回笔直,为了终于把欺凌我们大半辈子的家累,工作压力摆平。虽然步履缓慢,思想却有了飞翔的翅膀,看清世情,手握不动声色的世故,在你永不停顿地席卷一切,向前奔流之际,我们负手水畔,逆向而行,看你无情的外表下,那些洋相、那些荒谬、那些短命的狂妄。我们之中的杰出者,乃是雪山的脊骨,玲珑剔透,坚硬无比,时间对着它徒呼奈何。
不饶岁月,因为我们脚踏实地。且看头发,到了晚年,它悄悄地进行一场伟大的造山运动。我们以恬淡、通脱的态度,化解尘世的困扰。我们不复过多地关注眼前和例外,除非疾病侵凌,而较多地窥探永恒的奥秘。我们反刍足够丰富的记忆,从中爬梳出对未来具有警示或启发性的结论,力求后来者避开我们曾陷入的陷阱。我们把日历的落叶收集,拿来堆篝火,围着它快乐地唱歌。我们从事慈善、义工、奉献,做一个不留耻辱的人、不拖累别人的人。这么一来,不管我们身高多少,即便长期卧床,生命也有了雪线以上的海拔,白发成为山顶的积雪。这是平庸、卑贱一生的冠冕,而不是缴给命运的降幡。
不饶岁月!拐杖高举便是旗旌,轮椅疾行便是战车,老年的大军高呼齐整的口号,和时间并肩前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