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索恩丛书·盛清统治下的太监与皇帝
》
售價:NT$
403.0
《
透过器物看历史(全6册)
》
售價:NT$
2234.0
《
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读名画
》
售價:NT$
500.0
《
尼罗河往事:古埃及文明4000年
》
售價:NT$
347.0
《
一个人·谁也不是·十万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反思自我的巅峰之作)
》
售價:NT$
250.0
《
重写晚明史(全5册 精装)
》
售價:NT$
3560.0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强者破局:资治通鉴成事之道
》
售價:NT$
367.0
|
內容簡介: |
闫成璞、刘群义、刘森、谢永刚*的《洪水的控制管理与经营--以大庆地区为例》针对黑龙江省大庆地区洪水综合利用的管理模式进行研究,根据防洪排水河道和滞洪区工程体系及其功能定位,从控制洪水、管理洪水、经营洪水三个部分展开讨论,内容包括滞洪区洪水调度规律和防洪能力分析、防洪工程减灾效益分析、洪水风险管理和洪灾损失评估、洪水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径和兴利调度方法研究、洪水利用的利益相关者及其权属划分等,概括梳理并提出洪水综合利用的五大管理模式。
本书可作为水利管理单位技术人员以及高等学校从事减灾、水利工程管理、水利经济等方面教师和研究生参考。
|
目錄:
|
前言 0绪论 第1篇控制洪水大庆滞洪区工程现状、问题及对策 1防洪工程总体概况及滞洪区管理特点 1.1防洪工程状况 1.2滞洪区管理特点分析 2排水河道、滞洪区工程现状及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河道工程 2.2滞洪区工程及其存在问题 3大庆地区历史洪水及灾情 3.1洪水来源分析 3.2洪水 3.3内涝 4历年滞洪区水量调度过程及其存在问题分析 4.1蓄滞洪区的地位及在流域防洪中的作用 4.2防洪工程调度原则 4.3历年滞洪区调度成果分析 4.4滞洪区调度存在的问题 5滞洪区防洪能力及安全分析 5.1国内外研究现状 5.2防洪能力影响因素及防洪协调指标分析 5.3防洪能力分析方法 5.4防洪安全分析 6防洪效益及分析 6.1防洪效益概述 6.2防洪效益的计算方法 6.3防洪效益的经济分析 7大庆地区控制洪水的综合管理对策探讨 7.1水土资源的利用及其管理 7.2河道工程管理 7.3滞洪区管理 7.4城区防洪排涝工程综合管理 7.5非工程措施管理的对策研究 7.6法律法规对策研究 第2篇管理洪水从控制洪水向管理洪水的思路转变 8国内外洪水管理的现状、进展及借鉴 8.1美国的洪水管理 8.2欧洲的洪水风险管理 8.3加拿大的洪水风险管理 8.4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洪水风险管理 8.5大庆地区可以借鉴的洪灾风险管理经验 9大庆地区洪水特征及洪水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9.1洪水特征 9.2防洪安全保障需求变化的分析 9.3洪水管理的必要性 9.4洪水管理的功能转变 10大庆地区洪水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与内容 10.1洪水风险概述 10.2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内容 10.3洪水风险管理中的决策方案选择 10.4洪水灾害风险管理的主要方式和原则 11大庆地区洪水风险分析与管理 11.1洪涝灾害的基本属性分析 11.2洪水灾害风险分析 11.3社会经济发展与防洪安全保障需求分析 11.4洪水风险的影响分析 11.5洪水风险演变归因分析 11.6洪水区划及洪灾网格即时评估法 12洪水资源化管理及其有效利用途径 12.1洪水资源化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12.2洪水资源化的途径 12.3大庆地区推行洪水资源化的管理内容 12.4滞洪区的洪水资源化 12.5大庆地区洪水资源化潜力研究 12.6洪水资源化利用风险分析 12.7洪水资源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13洪水优化调度与兴利管理 13.1蓄滞洪区的洪水调度 13.2大庆地区串联滞洪区兴利调度研究 13.3水库的洪水调度管理 14大庆滞洪区管理的综合措施探讨 14.1加强防洪工程范围内的土地利用规划 14.2大庆防洪保护区域内的洪水保险探索 14.3滞洪区洪水管理的相关政策调整 15大庆地区洪水管理模式归纳与梳理 15.1洪水风险控制与洪水保险相结合模式 15.2洪水资源化的兴利与雨、洪、污综合调控模式 15.3排水与生态环境用水、经营用水统一调度模式 第3篇经营洪水资源化洪水利用及其综合效益提升研究 16洪水经营的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16.1相关概念 16.2洪水资源化利用及其经营的理论基础 17洪水资源化利用的有效配置及权属问题分析 17.1资源化洪水利用的配置问题 17.2资源化洪水利用的政策和结构性问题 17.3利益相关者权利问题 18洪水资源化利用的水权明晰及分配 18.1资源化水权分配模型 18.2大庆地区洪水资源化利用的水权分配案例研究 19洪水资源化利用的成本与效益分析以湿地补水为例 19.1大庆地区湿地概况 19.2成本效益分析方法 19.3洪水资源化利用的成本效益分析 20洪水经营模式的探索 20.1生态环境补水补偿的常态化模式 20.2水权交易模式 20.3利益相关者风险共担模式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