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2017年元旦即将到来之际,华艺出版社将重磅推出【尚雅丛书】之王和平卷《澄怀味象》。该书由华艺出版社、《一画》、书缘众筹网联袂打造,精选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王和平先生近年来创作的花鸟画作品120余幅,书画题跋及自作古体诗近300余首(篇),是【尚雅丛书】的又一精品力作。
王和平先生出生于福州,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福州画院名誉院长,是中国当代新文人画活动的倡导者,也是新文人画的重要代表人物。王和平先生在传统花鸟画道路上潜心钻研数十年,不仅注重保持花鸟绘画中的艺术传统,寻求古人的笔墨气韵,更在体味古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身的花鸟画风格,不以狡黠作灵巧,只取自然秀美之风,中正平和,洒脱清新。他也是少有的敢以线条、以"笔"示人的写意画家,其用笔用墨沉着凝练,含蓄微妙,洁净高华,绝去尘滓。当代书法家、美术史论家孙克先生曾评价王和平的花鸟写意作品:王和平的花鸟画散发着恬静、温润的气息。他的艺术创造了一个个充满和平与和谐的自然环境。且其花鸟画不论题诗与否,都饶有诗意,情趣洋溢。因此,他是气质上的诗人,甚至于很具代表性地够得上名副其实的新文人画家。而除绘画精湛卓立之外,王和平的
|
內容簡介: |
本书汇集了当代著名新文人画代表福州画院院长王和平先生的近年来创作的多幅书画艺术精品,主要为花鸟画和书法作品,同时也收录了作者创作的多篇题跋及古体诗。王和平先生是新文人画的倡导者和重要代表人物,其花鸟画作品,洒脱清新,其用笔用墨沉着凝练,含蓄微妙,洁净高华,绝去尘滓。书中百余篇题跋和古体诗,中正平和,充满意趣。,深含作者在生活和艺术创作过程中对人生、艺术的心得与体悟。
|
關於作者: |
王和平,1949年生,福州市人。先后学习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艺术研究院名家班。福州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荣获当代水墨新人奖、中国画学术精诚奖、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优秀作品奖等。作品参加第七届、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世纪之星双年展、历届中国新文人画展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州市政协委员。出版专著有《王和平画辑》、《百鸟图谱》、《王和平作品集》等。
|
目錄:
|
目录
序 《花鸟都成诗世界 林泉恰适画生涯王和平先生的花鸟画》P15
和平跋语...P25
和平近体诗选.P55
|
內容試閱:
|
《澄怀味象》序言
花鸟都成诗世界 林泉恰适画生涯
王和平先生的花鸟画
李安源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新文人画派如一声春雷,奏响了中国画回归传统文脉的先声。时至今日,新文人画派依然是当代中国画坛最具学术探究价值的一支劲旅。新文人画的艺术观念,大抵对垒于当时观念至上的实验水墨,既尊重传统笔墨灵性,又推崇型感语言的独立。然因其过于彰显个人化的笔墨形塑,与耽溺于小我世界的嬉戏自娱,使得其中部分画家的作品流于游戏式漫笔,虽形式上悦人耳目,但其整体艺术境界有欠辽阔。相较之下,王和平先生的花鸟画,初看似乎不骛声华,也少了那份戏谑意味,但那中正平和的雅格,却纯属写心写境之作,俨然与中国画的雍容正脉相表里。
要说文人画,和平先生的花鸟画真正是名符其实。古来文人画家,多将吟诗作为以悦有生之涯的第一要务。和平先生擅作近体诗,其轨迹大抵是兼顾人事与抒情,尤将其达观的生活态度蕴蓄其中,使人从中可以窥见一种君子的澹泊情怀。如其《自题壶天楼壁》诗云:未干水墨带烟霞,醉后留题字迹斜。花鸟都成诗世界,临泉恰适画生涯。安居斗舍性情淡,难寐壶天春意奢。抛却两间庸俗事,柳窗月皎诵南华。这首安顿心斋的七律,且不谈其语境铺陈之老练与句式翻转之娴熟,但就诗中可读出名士、道士、老僧之不同意象,那又是缘于何等机巧缜密的心思?
古来文人画家,多以书法为可炫之技。和平先生的书法,大抵是以笔法归正的行书为擅。他的行书,结字精研,章法疏朗,如婵娟初上柳林,徐缓有致,俨然是二王帖学一脉的雅正渊薮。在我看来,和平先生的书法品位,即便是放在当代书坛中,也罕有能出其右者。
古来文人画家,多将绘画视为小技,耻言笔墨,此论虽是修辞,大约也缘于绘画不若诗书更能体现一个文人的修养。有如此精湛诗书修养的和平先生,返观其绘画,亦未有不契合其性情者。和平先生的花鸟画,出枝洒脱,写物清新,其笔力圆成,写意又不失精微,融八大放逸与南田洒脱为一炉,其春云流水般的蕴藉,将一位现代文人的旷达情怀一寓于中。对于这样一位画者,我们没有理由不心生敬意。
和平跋语
隐隐轻雷远处鸣,绿潮拍岸涨湖滨。暖风月下幽栖客,静看芙蓉出水新。此乃余客京都于前海水榭即兴之作。不觉数年矣!今又逢藕华开候,而于水榭中吟诗者谁也!
荷塘数亩垂柳夹岸,散碧连翠,水烟忽生,纵观鱼鸟,便有濠梁之乐也。
野花烂漫,幽草竞生,山禽嘤嘤,水声琅琅,悦我耳目,所以养心。
深春暖日,循溪觅胜。过石桥拾阶而上,越磐石倚树远眺,绝壑悬溜,危藤碎天,幽禽孤哢,野花送香,满袖尘埃皆洗尽,唯有清心沐长风。
酒到酣时常落笔,横斜点染得天机。
心与浮云飘物外,诗留几道墨痕中。
心中有个真境,非山非水,不可楷模。画中物象出自心中,笔墨间依稀能见真境。
孔夫子不履田园,颂仁德之美。陶元亮耽于垅耕,得天然之乐。其行迹不同皆臻妙境。
白云无数,修竹无数,野花无数,山鸟无数,身居其中,其可乐乎?
深山有小径,径旁有绿竹,竹间有鸟声。留我终日不思归。
清池古树,野果垂枝。长风乍起,绿影翻动,白羽惊飞。树声鸟声清音交集。静坐倾听有烟外之意。
夫画者,通天地之德,类万物之情。读之者,当不以技论之,庶几可入其奥妙也。
倘佯深山之中,沐林风之清爽,涤嚣尘之昏秽,享世间之安宁也。
万物禀性不同,情趣各异。山雀不贵天池,游于山林之间,而欣然自得,逍遥之致也。
古有古法,今有今法。若能包含古今之法,亦古亦今。读之俯仰千年,斯为难得。
图画信手而成妙境,不可以笔墨观,亦不可以花鸟景物观也。画者以画传人,一叶一清静,一花一妙香。
学画如登山。历尽艰辛,上一层则见高一层风景。然苦心戮力者未必即能上一层。有误入歧途,困于荆棘丛中者;有每况愈下全然不知者。待其年老体衰,知道已晚。更有甚者,忙碌一生,痴迷不悟,始终未能闻于道者也。岂不悲哉?
或有幸一路高攀,占一小丘,以为登峰造极,沾沾自喜,睥睨同行,不求思进,不知山外有山。立意不高,其所作乞人亦不屑也。惟学者必无智无为,不以登高为高。每上一层获一乐趣而自足,乐此不疲。是终不为高,故能成其高。登至高处,入无垠之境,得逍遥而自在。后之学者昂其首未能度其高,不能量其博,视之不足见。惟其变化之无穷。盖得艺术之真谛者,天下无不向往之也。
画家必能文兼善书者。惟达文则知世理,穷神变,入妙境。盖善书则得笔法,挥毫不滞,气韵生焉。立意已高,下笔必定不凡。
山间花鸟得天地之灵气,吾之笔墨承心灵纵横之气。伸纸点拂,万物一呼即出。以手指月,意在月不在手。以笔墨造境,须在笔墨之外观之。
以画写性灵。而未知法度便求性灵,笔力不逮,终无一得。
画之力透纸背者,乃其笔墨精湛、意趣深邃,并非力夫所为也。
画之潇洒出尘,有在章法之外者。乃胸中夙有烟霞,非务为高格调也。
画有简约数笔,而逸气袭人者。非关学养,乃其天性使然。
画之妍丽,不在用色之浓艳。设色全在妙用,虽浅绛亦能神彩生动,妍丽非凡。
真画如璞玉,虽时人不识,而终有剖璞之人者也。
山行
叠嶂争高遮旭日,流云舒展丽凉天。
浅湍溪水向人静,皎洁林花隔雾妍。
幽境久留浑忘象,逸情高致未成仙。
闲中得趣曾成记,犹带微吟入枕眠。
夏夜泛舟西湖
夜云漫幻柳堤平、积翠林阴似染成。
湖水涟漪摇塔影,孔桥隐约响橹声。
软风一阵荷香淡,明月多情竹气清。
最是三潭难忘却,举杯劝醉不辞盈。
居山
居山傍水性情真,竹涧烟云供养身。
墨写新图成嗜癖,诗题古纸费精神。
疏梅压雪香书案,丛菊欹篱漉酒巾。
心底常空尘不染,隔帘明月欲窥人。
幽居
江鱼贯尾水生纹,石屿沙平见鹭群。
窗外清风无浊气,架中古籍有幽芳。
水仙抽箭珠苞颤,岩茗烹泉众客欣。
招约鏖诗赓雅韵,隔帘鸣鸟略知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