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女性主义先锋伍尔夫代表作 女性精神独立与经济独立的象征,做自己,比任何事都更重要
》
售價:NT$
203.0
《
泉舆日志 幻想世界宝石生物图鉴
》
售價:NT$
611.0
《
养育女孩 : 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跨界:蒂利希思想研究
》
售價:NT$
500.0
《
千万别喝南瓜汤(遵守规则绘本)
》
售價:NT$
203.0
《
大模型启示录
》
售價:NT$
510.0
《
东法西渐:19世纪前西方对中国法的记述与评价
》
售價:NT$
918.0
《
养育男孩:官方升级版
》
售價:NT$
230.0
|
編輯推薦: |
★深入解读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所著文章中引用的诗词歌赋、文化典故,准确理解讲话精神和思想精髓。读史而明鉴,读典可明智,明智则生慧。
★全书分为:治国篇、亲民篇、外交篇、修身篇,全面透视治国大略、亲民思想、外交方针、修身之道。展现一位大国领袖的儒雅风采。
|
內容簡介: |
文以载道文只是载体,道才是根本。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古往今来,但凡流芳千古的王侯将相、达官显贵,无不通今博古,对诗文名句信手拈来,大小场合挥洒自如。正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不读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诗词歌赋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璀璨明珠, 尤其那些集思想、情感、哲理于一身的名文名句,虽历经沧桑而熠熠生辉,对当今社会仍有借鉴意义。*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所著文章中,多次针对时事引经据典,生动形象、寓意深远,极具思想智慧,给人以深刻启迪。本书以文学鉴赏的形式,对这些诗文加以解析,阐释其现实意义。读者可以在优美隽永的诗词文章中,探寻治国理政、修身做人的道理,并领略到一位大国领袖的济世情怀和儒雅风采。
|
關於作者: |
罗松涛,西南财经大学教师。曾在各种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10余万字,出版财经励志书籍10余本。深谙中国传统文化,关心时政。热衷于对文化热点追根溯源,以文著之。
|
目錄:
|
治国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物必先腐,而后虫生
长风破浪会有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满招损,谦受益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治大国若烹小鲜
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刮骨疗毒、壮士断腕
愚公移山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
亲民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为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夙夜在公
勾践栖山中,国人能致死
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
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位卑未敢忘忧国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外交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畏浮云遮望眼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积土为山,积水为海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
人生乐在相知心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放之四海而皆准
家和万事兴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独木不成林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亲望亲好,邻望邻好
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润物无声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和而不同
世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
有缘千里来相会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修身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
诚于中者,形于外
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偷得浮生半日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
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 不能御也
学而不化,非学也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
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
內容試閱:
|
长风破浪会有时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的讲话中,分别用三个诗句形容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说到中华民族的明天时,他讲到: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长风破浪会有时,出自李白的诗歌《行路难》。从字面上不难理解,踏波破浪的风(机会)迟早都会到来,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长风破浪的最早出处在南北朝时期沈约编纂的《宋书宗悫传》里。书中写到: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宗悫小时候,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宗悫是南北朝时期宋国南阳人,他的原话是不是这样说的不得而知,但他确实是一位从小就志向远大的奇人。听到侄儿的回答,志行高洁的叔父感到惊奇,说这小子将来如果不能大富大贵,就必然会使家族破败。叔父的前半段话慢慢应验了,当强盗打劫哥哥的婚礼时,年仅十四岁的宗悫带人将十几个强盗打得四下溃散。几年以后,边境战事起来,宗悫自告奋勇地请求参战,被皇帝任命为振武将军。当上将军后,宗悫屡立战功,最终被封为洮阳候,实现了长风破浪远大的志向。
唐朝大诗人李白引用了关于宗悫的这个典故,留下代表之作《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因唐朝规定凡祖上经商者不得参加科举,李白无法通过正常渠道进入仕途,于公元725年离家远游。在资讯极不发达的古代,远游是交朋结友、开阔视野,提升名气、寻找发展机会的途径。事实上,这几点李白都做到了。从四川取道重庆,一路沿长江而下,直到南京、苏州,李白不但诗词艺术水平大增,留下不朽的诗篇,还得到同好及达官如司马承祯、贺知章、韩朝宗等人的赏识和鼓励。最终,李白来到长安,以诗文得到玄宗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供奉翰林。但好景不长,恃才放旷、口无遮拦的李白开罪权臣,最终遭同僚诋毁被赐金放还。
公元744年,李白愤懑地离开长安,写下《行路难》组诗的第一首。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设宴饯行。心情郁闷的李白一反一饮三百杯的豪放,茫然不能饮食。宴饮之后,即将踏上未知的旅程,人生道路如此艰险,岂是冰塞川、雪满山所能比拟!但诗人并没有消沉,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联想到老来得到重用的姜尚和伊尹,从而坚定对前途的信心。即便有这样的信心,但现实的道路充满曲折坎坷和未知的选择,自己的道路又在哪里呢?正如孔子逢歧路而哭,四十岁出头的李白无可避免地遭遇了中年难题,最终积极用世的远大抱负让他摆脱了苦闷彷徨。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汇聚成强大精神力量,让诗人完全解脱出来,以积极、乐观、自信、豪迈的心态坚持自己的终极目标。
习近平以长风破浪会有时预示中华民族的未来,是抚今追昔之后以历史眼光做出的伟大判断,是站在古往今来的历史高度对胜利的展望。经过自封建社会末期一百多年来的艰苦奋斗,中华民族依靠自己的努力扫清了发展道路上的无数障碍,目前正沿着正确的道路奋勇前进。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既立足国民生活等近期目标,又着眼于民族复兴的宏伟愿景。今日之中国正是蓄势待发的雄狮,处于民族复兴的黎明之时。全国人民都应该具备长风破浪的信心和能力,朝这个宏伟的目标而努力。然而,作为每一个中国人,应清醒地认识到革命和建设成果的来之不易,应清醒地认识到只有依靠自身的努力方能实现目标,因此,面对破浪之长风,必须即可直挂云帆,方能实现济沧海的目标。
不少读者学习《行路难》后,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为励志名言,相信实现理想的那一天迟早会来到的,到时候即大显身手,大展宏图胸怀伟大理想并没有错,然而处于和平发展时代的我们,时时刻刻都面对平等竞争的机会,即便机会有所偏颇也还有条条大路通罗马一说。因此,切忌发出拔剑四顾心茫然、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慨叹,更不必一味追问行路难,而应立马着眼当下,时刻做好准备,随时让人生的航船乘长风破万里浪,朝着理想的彼岸行驶。
附:
《宋书宗悫传》(摘录)
沈约
宗悫,字元干,南阳人也。叔父炳,高尚不仕。悫年少时,炳问其志,悫曰:愿乘长风破万里浪。炳曰:汝不富贵,即破我家矣。兄泌娶妻,始入门,夜被劫。悫年十四,挺身拒贼,贼十余人皆披散,不得入室。
位卑未敢忘忧国
2013年3月1日,中共中央党校举行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大会上,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古人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我们都应该继承和发扬。
位卑未敢忘忧国是淳熙三年(1176),诗人陆游被免去参议官后写下的。陆游落职之后,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一病就是二十多天。这首诗从衰病起笔,以挑灯夜读《出师表》结束,所表现的是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磨灭的意志。其中位卑句犹如漫漫长夜中的一盏心灯,不但迸发熠熠生辉的思想,而且令这首七律警策精粹、灵光独具,艺术境界拔人一筹。
后人说陆游的诗歌创作受到白居易的影响,但其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分明与杜甫一脉传承。让我们来看看习近平引文的《病起书怀》: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陆游在同一时期写了两首《病起书怀》诗,这是第一首。
诗歌开篇两句写实,诗人大病初愈,身体消瘦,孤独地客居于万里之外的江边。暗示空有一腔报国之志却因地处偏远且身体虚弱而无法施展,表达了心头的苦闷。接下来的两句无疑是本诗的核心,翻译过来就是:即便地位低微也不敢忘记为国家担忧,万事都要等到死的才能盖棺定论。全诗表达的是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陆游并不满意不公平的待遇,期望历史会给自己有个最终定论。接下来,诗人殷殷期盼天地神灵能好好地保佑国家和君王,期盼皇帝能早一天起兵讨伐外族侵略者,还百姓一个完整的国家和太平盛世。但这些恐怕只能是一厢情愿,陆游能做到的是独自夜里挑灯阅读诸葛亮的出师表,藉此希望皇帝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
陆游曾任枢密院修编、夔州通判等职,在位时力主抗金统一全国。由于权臣当道、皇帝懦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破山河在。罢官为民之后,更感叹壮志难酬,但他作为一个心中始终装着国家和黎民百姓的爱国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位卑未敢忘忧国自此成后世人自警自励的名言,陆游也因为海量的高质诗作和拳拳爱国之心在中华诗坛上千古不朽。随着南宋王朝的节节败退,诗人的希望日渐破灭,但诗人依然念念不忘割裂的中原土地和百姓,依然热切渴望祖国重新统一。弥留之际,诗人留下了这首著名的《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歌沉郁而悲伤,诗人依然没有绝望,而是满怀激情地期待,即便自己死了,但王师北定中原日的那一天总会到来。
写完诗作,一代诗星陨落,但铿锵的诗句位卑未敢忘忧国与他的许多诗歌一道留下来,延续屈原、杜甫的爱国精神,激励世代中华民族儿女誓死维护祖国和民族利益。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再到今天的改革发展,薪火相传,光照神州。
习近平重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报国情怀由无数黎民百姓以实际言行践行,自屈原以降贯穿中华民族的发展史。
战国诗人屈原,在著名的《离骚》中发出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叹惋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我是在哀叹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屈原虽然有浓厚的存君兴国的美政理想,但并不影响其热切的忧国忧民情怀。忧民与爱国是并行不悖的,只有心中装着老百姓,深切地感受人民的痛苦,才能更好地热爱自己的国家。屈原曾经是楚国贵族,位居士大夫之列,但惨遭排挤诬陷成为位卑的流民。即便如此,屈原依然坚持举世皆浊而独清、众人皆醉而独醒的崇高品德,坚持执著的爱国信念,对黑暗势力展开毫不妥协的斗争。
如果说屈原的爱国还掺杂执着的忠君思想,到了唐代杜甫身上,则更多的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的朴素忧民爱国情怀。杜甫一生,从青少年时期的优渥到中老年的穷愁,特别是长安求职期间的困顿生活,以及耳闻目睹安史之乱时期人民生活的悲惨,让他更能眼睛向下,对老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对官僚权贵的骄横跋扈保持更为清醒的认识。杜甫在三吏、三别中,对穷苦百姓深深同情,对骄奢权贵猛烈批判;在《新婚别》中,借新娘之口,说出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的豪言;在《岁暮》中,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为国家的胜利喜极而泣。杜甫以一个诗人的名义实践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恤民思想。
习近平引用位卑未敢忘忧国用意深远。他号召每一位党员乃至全国人民,只要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务必发扬优良传统,务必时刻谨记忧国忧民的责任,务必把握人民与国家的血肉关系。不管什么身份,也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不求非得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只要立足于本职工作,心头装着祖国和人民,共同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来,就是爱国报国的表现,就可以力所能及地为国家和人民奉献力量。
附: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甫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君臣留欢娱,乐动殷樛嶱。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2013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发表的讲话中,在提到报国情怀时候,还引用了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
避趋之。这两句诗出自林则徐的诗作《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
1842年8月11日,五十七岁的林则徐被充军伊犁,前去伊犁时途经西安,口占此诗告别家人。林则徐,福建省福州市人,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历任各地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
1839年6月林则徐主持虎门销烟后,得到道光皇帝的充分肯定。但是,利益受损的英国派军队进逼广州、天津,朝廷赶紧派人议和,妥协派则将林则徐作为替罪羊。随后,林则徐被革职、降衔,最终从重发往新疆伊犁,效力赎罪。遭受一次比一次严重的惩办,林则徐不但爱国之心丝毫未减,还依然抛却过去的荣辱,积极准备戴罪立功。
流放中途,林则徐被皇帝临时抽调开封治理黄河水患,成功抢堵黄河决口。但道光出尔反尔,依然让林则徐前往伊犁。在西安,林则徐大病一场,三个月后病体初愈,立马辞别前来看望和送行的夫人,并写下这首告别诗。
对本诗的理解,林则徐的自注提供了帮助:
宋真宗闻隐者杨朴能诗,召对,问:此来有人作诗送卿否?对曰:臣妻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东坡赴诏狱,妻子送出门,皆哭,坡顾谓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首诗送我乎?妻子失笑,坡乃出。
宋真宗召见隐士、诗人杨朴,问道:你来的时候有没有人作诗送别?杨朴答道:臣的夫人作了一首: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宋真宗听后大笑,放杨朴继续归隐。苏东坡进监狱,夫人哭泣着送别,苏东坡说:你难道不能和杨朴一样作一首诗送别么?夫人破涕为笑。
林则徐与夫人的别离,与苏东坡当年何等相似。他以杨朴和苏东坡的故事作为诗歌的注脚,表达了以社稷为重,不顾个人安危,虽革职充军也并不后悔的豁达态度。
诗的一二句是说自己工作操劳,身体不支,后面四句写感谢皇恩、告别妻子。这六句有牢骚、抱怨,有忠君思想,但更多的是宠辱皆忘的豁达。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喊出了不畏强权、不惧生死的爱国报国的最强音。
据说林则徐经常吟哦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两句话,以时时激励和鞭策自己。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名相、政治家郑子产(公孙乔)之口。子产在郑国治国,公布成文法,提出以宽服民、以猛服民的主张,一生廉洁奉公、秉公办事。子产成为郑国执政后,大力改革赋税制度,触动了既得利益者,遭到部分国人辱骂,子产听到郑国大夫子宽的转述后,说道: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意思是,只要是有利 于国家,个人的死生就由他去吧。
可见,为国为民,将生死置之度外,非寇准、林则徐、顾炎武等古人和近现代革命志士所特有,它古已有之,源远流长,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的一部分,激励和鞭策世代中国人民。
习近平引用林则徐的诗,不禁让我们扪心自问:在个人利益与党、国家和人民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会怎么做?我们能不能像林则徐一样时刻牢记苟利社稷,死生以之!,能不能将党、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敢于担当、任由评说、死生以之?
热爱中国共产党、报效祖国、为国家和人民做贡献诸如此类的豪言壮语好写也容易说,但它们绝对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口号,而必须付出实际行动,必要时会受到牺牲个人利益乃至生命等各种考验。处于和平发展时期,我们不会时时面对死生以之的考验,但必须具备死生以之的精神。如果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一味避祸趋福,不但什么事都干不成,更何况报国!作为党员干部,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如果没有死生以之的气概,前怕狼后怕虎,只着眼个人利益,何谈对事业和人民的忠诚?因此,我们应该汲取民族精神文化的优秀遗产,心头时刻装着百姓,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并贯彻到实际行动中,才能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投身到国家建设和发展中去,早日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
附:
《左传昭公四年》(摘录)
左丘明
郑子产作丘赋,国人谤之,曰:其父死于路,己为虿尾,以令于国,国将若之何?子宽以告。子产曰: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且吾闻为善者不改其度,故能有济也。民不可逞,度不可改。《诗》曰: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吾不迁矣。浑罕曰:国氏其先亡乎!君子作法于凉,其敝犹贪。作法于贪,敝将若之何?姬在列者,蔡及曹、滕其先亡乎,逼而无礼。郑先卫亡,逼而无法。政不率法,而制于心。民各有心,何上之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