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00.0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NT$
765.0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NT$
454.0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NT$
403.0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NT$
352.0
|
內容簡介: |
避难场所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 规划学科研究的新热点。在我国各地地震灾害频发的 背景下,从居民对避难场所、路径的行为选择、避难 圈的空间特征等方面出发,系统探讨住区居民的避难 行为规律和避难圈的空间布局,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
王江波*的《住区避难圈》是两项国家自然科学 基金的部分研究成果,侧重基础理论探讨,图文并茂 ,系统阐述住区中居民选择避难场所、避难路径的空 间特征、行为特征、影响要素,以及住区避难圈优良 性的评价方法,建构住区避难场所布局模式和避难生 活圈的划设方法,具有系统性、贴近规划前沿的特色 。
本书可供城市规划学、地理学、建筑学、安全防 灾学等相关学科的教学、研究和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
關於作者: |
王江波,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4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获博士学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参编教材2部。主持横向课题多项,获得省部级奖项十余次,参加国家和住建部纵向课题多项。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安全防灾、地下空间规划、行为与空间设计等。
|
目錄:
|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 1.3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1.3.1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1.3.2 概念界定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意义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避难心理、行为与空间 2.1 避难心理 2.2 避难行为 2.2.1 研究概述 2.2.2 避难行为的类型 2.2.3 避难行为的时序特征 2.2.4 避难速度 2.3 避难路径选择 2.3.1 研究概述 2.3.2 避难路径选择的心理特征 2.3.3 疏散路径选择模型 2.4 避难场所选择 2.4.1 避难场所选择的原因 2.4.2 避难场所选择的用地类型 2.5 避难场所布局 2.5.1 相关法规 2.5.2 用地指标 2.5.3 布局方法 2.6 避难圈 2.6.1 避难圈的相关概念 2.6.2 防灾生活圈 2.6.3 防灾分区与避难单元 2.7 小结 第3章理论基础与研究设计 3.1 理论基础 3.1.1 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3.1.2 空间选址的相关理论 3.2 研究设计 3.2.1 避难场所选择的特征分析 3.2.2 避难路径选择的特征分析 3.2.3 避难圈选择的特征分析 3.3 数据采集 3.3.1 样本选择 3.3.2 问卷设计与发放 3.3.3 受访者属性 3.4 小结 第4章居民选择避难场所的特征分析 4.1 空间特征 4.1.1 用地类型 4.1.2 有效性 4.1.3 规模与等级特征 4.1.4 位置 4.1.5 距离 4.2 行为类型 4.2.1 就近避难 4.2.2 出口滞留 4.2.3 原地不动 4.2.4 返宅行为 4.3 行为特征 4.3.1 群集性与分散性 4.3.2 向心性与离心性 4.3.3 内向性与外向性 4.4 影响居民选择避难场所的要素分析 4.4.1 空间要素 4.4.2 个体与社会要素 4.5 小结 第5章居民选择避难路径的特征分析 5.1 空间特征 5.1.1 长度 5.1.2 集中度 5.1.3 方向性 5.1.4 绕曲性 5.1.5 拥挤性 5.1.6 连续性 5.2 行为特征 5.2.1 从众行为 5.2.2 惯性行为 5.2.3 迂回行为 5.3 影响要素分析 5.3.1 空间要素 5.3.2 个体与社会要素 5.4 小结 第6章避难圈的空间特征与评价分析 6.1 避难圈的形成 6.2 避难圈的空间特征 6.2.1 平面构型 6.2.2 规模 6.3 避难圈的紧凑度 6.3.1 形状率 6.3.2 形状指数 6.3.3 圆形率 6.3.4 最小外接圆 6.4 避难圈重心的偏离度 6.4.1 重心的相关概念 6.4.2 偏离三角形的构建 6.4.3 偏离度分析 6.5 小结 第7章住区避难场所布局模式建构 7.1 避难资源需求与供给理论 7.1.1 需求理论与需求曲线 7.1.2 供给理论与供给曲线 7.1.3 供需平衡点 7.2 避难场所布局的基本要求 7.2.1 位置选址 7.2.2 服务半径 7.2.3 规模与数量 7.3 避难场所的布局模式 7.3.1 中心式 7.3.2 边角式 7.3.3 带状式 7.3.4 混合式 7.4 小结 第8章住区避难生活圈划设 8.1 避难生活圈布局的数学模型 8.1.1 假设条件 8.1.2 选址模型 8.2 避难生活圈的划设 8.2.1 基本圈形 8.2.2 服务半径与服务范围 8.2.3 等级与规模 8.3 样本小区避难圈的优化 8.3.1 优化方法 8.3.2 避难场所用地需求 8.3.3 建筑倒塌模拟 8.3.4 新辟避难场所布局 8.3.5 优化前后的指标比较 8.4 完善建议 8.4.1 避难场所应急配套设施的建设 8.4.2 高层住宅室内避难空间的设置 8.5 小结 第9章绪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创新点 9.3 展望 参考书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