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本书为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重点项目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科学性的理论品及其当代价(SWU1509122)、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马克思共产主义过渡思想的中国建构及时代价研究(2016M590344)研究成果。
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承载了马克思的*社会理想和价关怀,而这一理想的实质和本真总是被遮蔽和误解。基于此,本书选取马克思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为主题,以此来探求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理想思考的本真精神。以对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思考的相关文本解读为基础,以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的思想,即旨在实现每个人的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为理论关切,从理论对话和当下中国现实两个层面给予马克思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以当代审视。
|
關於作者: |
薛俊强,吉林白山人,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博士后(上海财经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研究人员),现为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纽约大学和杜肯大学访问学者(2013.08-2014.08),重庆市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人才计划入选者。研究方向:历史唯物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目,省部级课题3项,在《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学科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
目錄:
|
导论
一、社会理想的复兴与名正
二、理想与现实的内在紧张
三、本书的基本结构与内容概要
第一章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的孕育与理论渊源
第一节黑格尔、卢梭和马克思
一、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之辨
二、社会契约论传统之秉持与超越
第二节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
一、深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历史深处
二、原子化个人的社会历史批判
第三节费尔巴哈、施蒂纳与马克思
一、感性的实践活动与社会生活原则的确立
二、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和谐共生
小结
第二章虚假共同体的破灭与真正人类共同体的实现
第一节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的运思
一、以整体为乐事的真正的共同体之形成
二、基于自由人的联合体思考的理论学说体系
第二节构建未来理想社会秩序的三重维度
一、社会所有制和重建个人所有制的体制设想
二、超越政治国家之未来社会的制度构想
三、每个人的自由个性和全面发展的人类联合体
第三节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实现的内在机制
一、拜物教意识与人的生活异化
二、社会生产力的充分释放
三、个体主体性的解放与阶级意识的觉醒
小结
第三章乌托邦的反叛与升华
第一节乌托邦的幻象:现当代思想家的思想反叛
一、整体的社会构建何以可能
二、自由人联合体实现机制的现实挑战
第二节建构性和调节性理想的内在张力
一、乌托邦的本真精神
二、形而上学的终极追求和人类情怀
三、社会行动与实现机制的进一步思考
第三节个人群体社会和谐共生的本真意蕴
一、个人偶然的个人和自由个性的个人
二、群体与阶级
三、社会共同体与人类解放
小结
第四章现代社会的理性重建与整合
第一节公共性视域: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的现代性诠释
一、现代社会的失范与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的社会整合维度
二、公共性与未来社会:马克思与哈贝马斯
三、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的公共性视域之理论基础的比较
第二节当代中国社会视域下自由人的联合体思想之省思
一、重新理解重建个人所有制
二、股份制与重建个人所有制
三、社会主义与市场
四、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关系的思考
五、国外学界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关系的评析
第三节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思考与现代中国
一、马克思未来社会理想观的当代效应
二、现实的历史挑战及未竟事业
小结
结语过去现在和未来理想社会的永恒追寻
参考文献
附录文献综述
致谢
后记
|
內容試閱:
|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这样一种哲学,它最终对生成和上升持最恰当态度,并且在创造性广度中认识全部过去。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除了懂得活着的、尚未得到补偿的过去之外,根本不知道任何别的过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未来的哲学,也是在过去中蕴含着未来的哲学。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活在这种集合的前线意识中,从而它是信任历史事件的、献身于新东西的、已知趋势的理论-实践。恩斯特布洛赫《希望的原理》第1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版)序序马克思哲学本质上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变世界,显然具有强烈的未来情结和希望意识。不妨说,马克思哲学在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批判中怀着美好的未来理想情结,抱持一种希望意识的本体求索精神,把人作为超越性、应然性的存在置于本体论的层面予以究问和阐发,最终采取了实践的、革命的方式来回答和解决,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希望意识的彰显、未来理想的实现提供了科学的指南。马克思说:姑且不谈普遍地存在于各种改革家的观念中的那种混乱状态,就是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也都不得不承认他对未来没有明确的概念。然而,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