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古文观止(上+下)(2册)高中生初中生阅读 国学经典丛书原文+注释+译文古诗词大全集名家精译青少年启蒙经典读本无障碍阅读精装中国古代著名文学书籍国学经典
》
售價:NT$
440.0
《
宠物革命:动物与现代英国生活的形成
》
售價:NT$
360.0
《
(棱镜精装人文译丛)蔑视大众:现代社会文化斗争的实验
》
售價:NT$
275.0
《
皇家宫廷中的保健秘方 中小学课外阅读
》
售價:NT$
290.0
《
《诗经》十五讲 十五堂《诗经》历史文化与文学课 丹曾人文通识丛书
》
售價:NT$
395.0
《
述异记汇笺及情节单元分类研究(上下册)
》
售價:NT$
475.0
《
环境、社会、治理(ESG)信息披露操作手册
》
售價:NT$
1190.0
《
桑德拉销售原则 伍杰 [美]大卫·马特森
》
售價:NT$
440.0
|
內容簡介: |
本书在20世纪20年代曾作为教科书印行出版,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文学通论,凡收录三十七家文章四十四篇,杂记七十五则,目的是使读之而古今文章之利病,可以析焉;下册为国故概论,凡收录二十家文章三十六篇,杂记三则,目的亦是使读之而古今学术之源流于是备焉。今天读来,仍有很大启发。
|
關於作者: |
钱基博(18871959),字子泉,自号潜庐,又号老泉,江苏无锡人。著有《经学通志》、《现代中国文学史》、《韩愈志》、《古籍举要》、《钱基博国学必读》等。
|
目錄:
|
文学通论
作者录
作者待访录
魏文帝《典论论文》
梁昭明太子《文选序》
梁简文帝与《湘东王论文书》
宋苏子瞻《答谢民师论文书》
明苏平仲《瞽说》
明唐荆川《与茅鹿门主事论文书》
明顾亭林《日知录》论诗文十一则
清魏善伯《伯子论文》九则
清魏凝叔《日录论文》七则清侯朝宗《与任王谷论文书》
清方望溪《古文约选》序例
清方望溪《书韩退之平淮西碑后》
清方望溪《与孙以宁论作传体要书》
清刘海峰《论文偶记》五则
清姚惜抱《复鲁絜非论文分阴柔阳刚书》
清方植之《昭昧詹言》论诗文二十二则
清恽子居《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叙录
清恽子居《上曹俪笙侍郎书》
清李申耆《骈体文钞序》
清阮芸台《文言说》
清梁茝林《退庵论文》两则
清包慎伯《文谱》
清包慎伯《答张翰风论诗书》
清包慎伯《与杨季子论文书》
清包慎伯《再与杨季子论文书》
清章实斋《文集》
清章实斋古文十弊
清曾涤生《复李眉生论古文家用字之法书》
清曾涤生《复陈右铭太守书》
清曾涤生《求阙斋日记》论文九则
清张廉卿《答吴挚甫论学古人之文在因声以求气书》
清张廉卿《答刘生论文章之道莫要于雅健书》
清吴挚甫《与姚仲实论文书》
清吴挚甫《与严幾道论译西书书》
清严幾道译《天演论》例言
清马眉叔《文通序》
清马眉叔《文通例言》
胡以鲁《论译名》
容挺公致《甲寅》记者论译名
章行严答容挺公论译名
梁任公《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胡适之《文学改良刍议》
胡适之《谈新诗》
一(略)
二
三
四
五
胡适之《论短篇小说》
一 什么叫做短篇小说
二 中国短篇小说略史
三 结论
胡适之《国语文法概论》
第一篇 国语与国语文法
第二篇 国语的进化
第三篇 文法的研究法上
胡步曾《中国文学改良论》
陆步青《修辞学与语体文》
一 修辞学的定义
二 语体文的目的
三 语体文的文体
四 总结
胡寄《尘新派诗说》
绪 论
第一章 诗在文学上之位置
第二章 旧体诗之长
第三章 旧体诗之流弊
第四章 新体诗之长
第五章 新体诗之短
第六章 中国诗与欧美诗之比较
第七章 新体诗与旧体白话诗之比较
第八章 新体诗与旧体写实诗之比较
第九章 新体诗与歌谣之比较
第十章 新派诗之出现
蔡观明《诗之研究》
愈之《文学批评其意义及方法》
西谛《整理中国文学的提议》
钱基博《我之中国文学的观察》
一 导 言
二 文学之定义
三 中国文学之起源
四 中国文学之沿革
五 中国文学之分类
六 有价值之文学作品
七 尾语
国故概论
作者录
作者待访录
夏曾佑《孔子学说》
第一节 孔子以前之宗教
第二节 新说之渐
第三节 老子之道
第四节 孔子世系及形貌
第五节 孔子之事迹
第六节 孔子之异闻
第七节 孔子之六经
第八节 墨子之道
第九节 三家总论
梁任公《治国学的两条大路》
章太炎《中国文学的根源和近代学问的发达》
章太炎《教育的根本要从自国自心发出来》
胡适之《清代学者的治学方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胡适之《研究国故的方法》
刘叔雅《怎样叫做中西学术之沟通》
陈蘧庵《东方文化与吾人之大任》
陈启天《中国古代名学论略》
一 中国古代名学的地位
二 中国古代名学的派别
三 中国古代名学的批评
抗父《最近二十年间中国旧学之进步》
江亢虎《中国文化及于西方之影响》
钱基博《某社存古小学教学意见书》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叙录》
清龚定庵《六经正名》
清魏默深《两汉经师今古文家法考序》
清胡竹村《诂经文钞》序
清陈恭甫《经郛条例》
钱基博《师范学校读经科教授进程说明书》
清钱莘楣《十驾斋养新录》论古书音读三则
清陈恭甫《汉读举例》
章太炎中国文字略说
章太炎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
梁任公《从发音上研究中国文字之源》
江易园《古今音异读表序》
金可庄《声音学听讲录》
一 声音之定义
二 发音法
三 反切法
四 拼音法
五 南北音之不同
钱基博《吴江沈颖若先生〈文字源流〉后序》
文字源流之中英比较观
清龚定庵《古史钩沉论二》
梁任公《五千年史势鸟瞰》
第一章 地理及年代
梁任公《历史统计学》
柳翼谋《正史之史料》
夏曾佑《周秦之际之学派》
章太炎《论诸子的大概》
胡适之《诸子不出于王官论》
柳翼谋《论近人讲诸子之学者之失》
江山渊《论子部之沿革兴废》
江山渊《论九流之名称》
江山渊《论道家为百家所从出》
|
內容試閱:
|
序言
余读《孟子》书,至《万章》篇:颂其诗,读其书。《周礼春官大师》注:颂之言诵也。颂其诗,即诵其诗。于诗曰诵,于书曰读,而知诵与读之有别。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讽,诵也。诵,讽也。读,籀书也。《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注: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倍同背,谓不开读也。诵则非直背文,又为吟咏,以声节之。《周礼经注》析言之,讽、诵是二。许统言之,讽诵是一。《竹部》:籀,读书也。《庸风传》曰:抽,读也。《方言》曰:抽,读也。盖籀、抽古通用。
《史记》史记石室金匮之书,字亦作抽。抽绎其义蕴,至于无穷,是之谓读。故卜筮之辞曰籀,谓抽绎易义而为之也。太史公作《史记》曰余读高祖侯功臣,曰太史公读列侯至便侯,曰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余读谍记,曰太史公读《春秋谱谍》,曰太史公读《秦记》;皆谓绎其事以作表也。然则孟子之为学也,盖读与诵异品,诗以诵,书以读。荀子《劝学》篇: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杨倞注:经,谓诗书;礼,谓典礼。诗书可诵,典礼则读而不诵。诵者,玩其文辞之美,读者,索其义蕴之奥。《乐记》曰:广其节奏,省其文采,以绳德厚。诵之法也。《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读之法也。古人之所谓诵,今人曰读;古人之所谓读,今人曰看。曾涤生《谕儿子纪泽书》云: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是也。读者,如《四书》、《诗》、《书》、《易》、《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得其深远之韵,二者不可偏废。是曾氏之教其子,亦看与读并重。而今日之谈国文教学者,只言读本而无看本,譬如两轮之废其只,双足之刖其一,则甚矣其为跛形不具之国文教学也!窃以为,读之文宜主情,看之文宜主理;读之文宜有序,看之文宜有物;读之文宜短,而看者不宜过短。读之文宜美,而看者不必尽美。鼓之舞之之谓作,情文相生者,读之文也;长篇大论,善启发人悟而条达疏畅者,看之文也。余承乏此校,诸子劬学者多,乞正于余。余因最录五十四家文八十篇、杂记七十八则,言非一端,写成此编,而析为二部:曰《文学通论》,凡自魏文帝以下三十七家文四十四篇、杂记七十五则,读之而古今文章之利病可以析焉;曰《国故概论》,凡自唐陆德明以下二十家文三十六篇、杂记三则,读之而古今学术之源流于是备焉。先之以《文学通论》者,曾涤生有言:古圣观天地之文,兽迮鸟迹而作书契,于是乎有文。文与文相生而为字。字与字相续而成句,句与句相续而成篇古圣之精神语笑,胥寓于此。差若毫厘,谬以千里。词气之缓急,韵味之厚薄,属文者一不慎,则规模立变,读书者一不慎则卤莽无知。故知舍文学,无以为通国学之邮矣。题之曰《国学必读》,而不曰国文者,盖国文不过国学之一,而国学可以赅国文言之也。曰必读者,谓非籀读此编,观其会通,未足与语于国学也。虽然,我则既言矣:古人曰读,今人曰看。胡为生今反古,不题曰必看而曰必读?曰:按之《说文》:看,睎也。睎,望也。《孟子》:望望然去。《释名》:望,茫也。远视茫茫也。则是看之为言望也,有远视茫茫不求甚解之意焉!未若读之为好学深思,籀绎其义蕴至于无穷也!而弁之以作者录,以时代先后为次,可以知人论世,觇学风之嬗变焉。其不知者,盖阙如也。余文质无底,然自计六岁授书,迄今三十年,所读巨细字本亡虑三千册,四书五经之外,其中多有四五过者,少亦一再过,提要钩元,厪乃得此!然则此一编也,即以为我中国数千年国学作品之统计簿也可。曾涤生曰:书籍之浩浩,著述者之众,若江海,然非一人之腹所能饮也,要在慎择焉而已。余则慎择之矣!太史公曰: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杜元凯曰:学者原始要终,寻其枝叶,究其所穷,优柔自求,餍饫自趋,若江海之浸,膏泽之润,涣然冰释,怡然理顺;然后为得。古之读书者盖如是也。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民国十二年二月十八日无锡钱基博序于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