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
售價:NT$
653.0
《
新民说·现实政治史:从马基雅维利到基辛格
》
售價:NT$
454.0
《
宽容是件奢侈品(人生360度·一分钟经典故事)
》
售價:NT$
203.0
《
甲骨拼合六集
》
售價:NT$
1520.0
編輯推薦:
从袁大头到互联网金融》是习辉博士的又一力作,全书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对相关金融背景知识和术语,有知识链接环节进行解释。帮助大众了解金融知识,从而关注金融政策,理解金融百年,有助于改善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主体;同时也有助于民众分析经济走向,把握现实经济社会的脉动,管理自己的财富人生,早日实现财富自由。
內容簡介:
《金融百年:从袁大头到互联网金融》是将《新中国金融60 年风云》一书修订更新而成的。本书以中国金融百年发展为主线,衔接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和事件,以宏观的、国际的视角对中国金融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讲解。记录了中国金融业从无到有、从混乱到有序,从解放前货币制度大混乱到大一统金融体系,到以票据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外汇市场、保险市场、黄金市场形成多功能多体系的金融市场,再到现在以移动金融、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信息化新金融体系的产生,并展望了金融未来普惠、智慧发展的重要趋势,全书史料珍贵,解析独特到位,洋溢着青年经济学人对中国金融的洞见,寄托着对未来金融发展的情怀。《新中国金融60 年风云》出版后曾在《央行观察》连载,拥有众多的读者,也是许多大学金融史课程的教材和阅读材料。同样,他也是广大关注金融的读者学习和理解中国金融制度变迁和政策、借鉴中外金融发展经验、启迪财富管理智慧的入门书籍,是一本名副其实的了解中国金融发展全貌的经典。
關於作者:
湖北襄阳人,中共党员,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学家,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英国杜伦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金获得者。1995年起进入金融系统学习工作至今,先后在人民银行襄阳中支、国际司、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研究生部、金融信息中心工作,现任金融信息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金融学会金融信息化专业委员会(Financial Informatization Professional Committee,China Society for Finance & Banking FIPC)秘书处办公室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委员兼金融信息处理专业委员会秘书处负责人,美国计算机学会(ACM)会员。主持中国金融业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人民银行信息化建设评估、大数据金融行业应用理论与案例研究、人民币国际化等重点研究课题,先后参与东亚金融危机、小额贷款生源地发放、国企改制与银行债权、中外反洗钱案例研究、亚洲*基金、投资者行为及股市泡沫、国际货币体系重构等课题研究,在各类刊物上发表文章十余篇,出版专著2本。主要研究领域:信息化金融理论与实务、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国际货币体系、区域金融合作、人民币国际化、货币政策等。
目錄 :
01 开篇:中国金融原生态 .............................................................................................. 1
第一章 金融最小细胞从实物货币到纸币 ................................................................ 2
第一节 以物易物的实物货币 ................................................................................................. 3
第二节 价值载体:金属货币 ................................................................................................. 3
第三节 一文不名的信用货币:纸币.............................................................................. 5
第二章 资本逐利场中国最初的银行、股票和交易所 .............................................. 9
第一节 初始的商业银行 ....................................................................................................... 10
第二节 狂热的资本市场 ....................................................................................................... 18
第三章 没有硝烟的战争 ............................................................................................... 22
第一节 官方金融的变革 ....................................................................................................... 23
第二节 侵略者以金融养战 ................................................................................................... 35
第三节 黑暗中的明灯 ........................................................................................................... 39
02 整合:大一统的金融体系 ........................................................................................ 49
第四章 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 ........................................................................................ 50
第一节 第一套人民币 ........................................................................................................... 53
目录
XXI
第二节 人民币千元大钞 ....................................................................................................... 57
第三节 保值储蓄安民心 ....................................................................................................... 61
第四节 中国人民银行建立分支机构 ................................................................................... 64
第五章 受命于危难之际 ............................................................................................... 66
第一节 团结改造民族资本 ................................................................................................... 67
第二节 试办农村信用合作社 ............................................................................................... 71
第三节 理顺外汇市场 ........................................................................................................... 74
第四节 建立新的国际清算关系 ........................................................................................... 75
第五节 侨汇新中国外汇的重要来源 ............................................................................ 76
第六章 大一统的金融体制 ........................................................................................... 80
第一节 中国人民银行一统金融江湖............................................................................ 81
第二节 高度集中的金融管理体制 ....................................................................................... 83
第三节 一五时期对金融管理制度的调整 .................................................................... 92
第四节 风雨中成长 ............................................................................................................... 94
03 探索:中国金融体系的框架 .................................................................................... 99
第七章 中央银行 ........................................................................................................ 100
第一节 成立什么样的中央银行 ......................................................................................... 101
第二节 中央银行制度的正式确立 ..................................................................................... 105
第三节 发行第四套人民币 ................................................................................................. 107
第八章 金融改革第一波 ............................................................................................. 111
第一节 中国农业银行的恢复设立 ..................................................................................... 112
第二节 中国银行外汇外贸专业银行的设立 .............................................................. 114
第三节 中国建设银行一肩挑起双重责任.......................................................................... 116
第四节 中国工商银行自立门户 ......................................................................................... 119
金融百年:从袁大头到互联网金融
XXII
第九章 政策性金融 .................................................................................................... 121
第一节 政策性银行金融家族的新成员 ...................................................................... 122
第二节 开发性金融一个崭新的命题 .......................................................................... 125
第十章 股份制银行的新鲜活力 .................................................................................. 128
第一节 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 .................................................................. 129
第二节 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 .............................................................. 130
第三节 城市商业银行夹缝求生存 ..................................................................................... 133
第十一章 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历程 ............................................................................... 136
第一节 中国农信社怎样走来 ............................................................................................. 137
第二节 花钱买机制 ............................................................................................................. 138
04 转型:独立的中央银行 .......................................................................................... 141
第十二章 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 .................................................................................. 142
第一节 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转变 ..................................................................................... 143
第二节 制定并执行货币政策 ............................................................................................. 144
第三节 管理国家的外汇 ..................................................................................................... 150
第四节 监管各类金融机构 ................................................................................................. 151
第五节 金融市场 ................................................................................................................. 153
第十三章 中国证监会成立 ......................................................................................... 157
第一节 瞬间的跨越证券市场初创 ............................................................................ 158
第二节 先驱者的白皮书 ..................................................................................................... 161
第三节 810事件催生证券监管部门 ............................................................................. 164
第四节 分业经营、分业监管初具雏形 ............................................................................. 169
第十四章 中国保监会成立 ......................................................................................... 175
第一节 保险业的发展历程 ................................................................................................. 176
目录
XXIII
第二节 人民保险公司独步天下 .......................................................................................
內容試閱 :
信息经济时代,信息技术与昀能体现资本主力本性的金融行业碰撞、融合、创新发展,激发出从业者们无尽的遐想。2015年初,信息化金融的典型形态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和移动支付创新发展如火如荼,信息化金融新概念已渐入人心,移动互联成为未来金融发展的大势所趋。
六年前,我的小书《新中国金融 60年风云》出版,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3000册书迅速售罄。后根据读者要求,于 2014年初与央行观察书友会的朋友们交流,共同回顾我国金融改革发展的历史并在央行观察公共微信平台上连载此书主要内容,获得很好的评价,不少网络媒体转载了此书。
2016年,我在所热爱的金融领域辛勤耕耘整 20年了,随着研究范围的拓展、供职岗位的变更,横跨金融的不同领域,特别是自 2012年以来在金融发展的昀前沿、创新昀集中的信息化金融领域参与并组织相关跨专业、跨行业的课题研究工作,深刻地体会到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的必然性和广泛性,深入研究其内在动因、运作逻辑和未来发展方向,深感有必要将其内容补充完善到我的金融普及作品中。应工信部电子化工业出版社孙编辑的邀请,我对旧书进行了梳理,将近年来的研究感悟和重要事件编纂入书,于是有了这本《金融百年:从袁大头到互联网金融》。
新书将时间线延长到 2015年,从中国通商银行设立开始至今百余年时间,从中国纷乱羸弱的旧金融体系到今天金融深化发展的新金融时代,人民币在国际上逐步树立强势货币地位,互联网等新金融业态蓬勃发展,赶超国际潮流。《金融百年:从袁大头到互联网金融》延续原版一贯风格,以点带面,增补了国际视角作为同步发展的参照系,更立体地看待中国金融百年来改革发展演变历程。
本书的读者群体
本书力图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对相关金融背景知识和术语,有知识链接环节进行解释。帮助大众了解金融知识,从而关注金融政策,理解金融百年,有助于改善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主体;同时也有助于民众分析经济走向,把握现实经济社会的脉动,管理自己的财富人生,早日实现财富自由。
本书也适用于金融行业的从业者,了解我国金融体制的变迁,知道自己机构在行业中的位置,从而合理规划自己的金融生涯,获取事业的成功。本书同样适用于企业人士阅读,作为背景资料,分析经济动态,把握货币政策走向的脉络,运筹于帷幄。
此外,编者在本书撰写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文献和资料,具有较强的文献资料价值。在校学生可选择本书为《金融史》课程的补充教材或参考阅读资料。
本书结构
《金融百年:从袁大头到互联网金融》从鸦片战争后的中国金融状况开始写起,以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发展为明线,以货币的发展演变为暗线,按时间顺序详细记载了 1897年至今百余年来中国金融体系发展变化、重要政策、重要机构变动和重要事件。全书共分为八篇,总计五十余万字,文字精练,选题精当,以点带面地介绍了我国宏观经济、金融调控政策、金融监管措施、金融市场发展、金融机构演变以及对外开放与交流,涵盖银行、证券、保险、外汇等主要金融业务领域的制度安排、政策措施和业务创新等内容。新书增加了两篇共七章内容,结合金融近年来发展现状对原书第六篇进行了调整,形成新的三篇内容。
第一篇介绍了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之前的金融原生态。该篇的两章内容清晰地向读者展示了我国解放前的金融状况,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的初始萌芽和发展;国民党时期、抗战期间的金融事件,为近代中国金融剪影。
第二篇介绍新中国成立初大一统的金融体系。这三章详细介绍了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解放初中国大一统的金融框架以及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和流通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在解放初的通货膨胀环境下推行保值储蓄、建立分支机构、团结改造民族资本、试办农村信用社、理顺了外汇市场,建立新的国际清算关系,一统金融江湖。
第三篇阐述了中国银行体系框架的形成和探索。这五章分别介绍了关于成立什么样的中央银行的争论和建立我国的中央银行制度,金融改革第一波:工农中建的分设、建立政策性银行并组建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
第四篇阐述了中国金融体系的转型,证监会、保监会分设,中国人民银行成为独立的中央银行。这三章介绍了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证券市场的初创和证监会分设、保险业的蓬勃发展和保监会分设的情况,分业经营分业监管雏形初具。
第五篇介绍了中国金融新格局,一行三会。这个部分阐述了中央银行的第三次转型,分设银监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银行,确立货币政策、金融稳定和金融服务为核心职能,开始专注于宏观经济调控。同时还用了一章的篇幅专门介绍我国金融体制的深化改革:国有商业银行上市、人民币走出国门、汇率体制的改革等。
第六篇调整为金融调控,从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金融生态优化发展、利率市场化、宏观经济新度量工具社会融资总规模等不同角度,梳理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脉络并尝试分析其内在逻辑。
第七篇介绍信息经济时代,互联网金融异兵突起,信息化金融的典型形式及新业态的蓬勃发展,货币数字化、金融机构数字化、多元化发展,金融市场网络化发展,金融监管复杂化趋势。
第八篇沿袭旧书体例,介绍中国金融业的昀新发展,分析未来的机遇和挑战,结合作者的研究,提出对金融变革、转型发展的趋势研判。作为趋势展望篇,作者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分析研判未来金融智慧普惠发展的趋势。同时,分析金融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转型发展趋势,提出关于综合经营和监管趋势的讨论。展望未来,预研全球化趋势中中国的金融战略。
本书的编写说明
原书的框架设计、编写和统稿由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习辉老师完成,2005级硕士研究生张军、刘亚飞、孙海燕、邓彬彬、詹武和金晶磊参与课题的讨论并收集、整理撰写了初稿的相关资料。吴晓灵教授审阅全书框架,赵海宽教授为本书特约顾问,审阅全书。新书由习辉老师修订完成,增补部分得到了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刘曼、摆艳茹、吴震、高雯露、袁凡茜、毕翠云、杨思勤的支持,参与课题研讨并整理撰写了初稿资料。
历史事件繁芜复杂,本书尽可能根据原始资料甄选主要事件,根据选题进行剪裁,点面结合,加以评述。为体现事件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对于同属一件事或紧密相关的几件事,在同一主题下集中叙述。为增加全书的知识性和信息量,对于文中出现的专业术语、特定用语或相关背景,用知识链接补充介绍。
为使行文简便,文中频繁出现的机构名称使用统一简称: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简称财政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银监会;法规、通知的名称,在条目中第一次出现用全称,以后出现均用简称该法规、该通知。文中各种计数除由于习惯使用汉字外,均用阿拉伯数字。在表示金额以亿或万为单位时,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在表示倍数和百分数,只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对含金量、外汇牌价等数字表述,按惯例保留小数点后的位数。由于本书资料来源较为广泛,为避免繁缛,多数未注明出处,在全文结束,附录全部参考文献。
原书前言
2006年,我进入金融领域学习工作整十年的时间。一个偶然机会,接触到出版社关于编写金融知识通俗读本的选题,觉得很有意义,同时,也了解到中国民众金融知识的匮乏,感慨于大家对我国的金融机构和体系缺乏了解,更谈不上理解国家的金融政策、指导自己的金融生活了。
如同政治民主进程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大众民主意识的提高,社会经济和金融的进一步发展,也有赖于更多的具备经济和金融意识的头脑,亦可说这有赖于经济和金融知识的普及和解读。考虑至此,加之对金融知识的兴趣和对金融工作的热爱,我应中国金融出版社吕楠编辑的邀请策划编写了《新中国金融 60年风云》一书,历时三载,终于可以展现给大家。希望本书能为大家了解新中国金融业的前世今生尽绵薄之力。
在过去的 60年里,世界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的迅猛增长和持续繁荣,区域化和全球化的趋势势不可当。资本国际流动便利,工业技术和信息传播的异常发达,金融市场的全面自由化和交易成本的降低,特别是 2007年美国次贷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这一切让金融行业风头尽显。金融业充满着极大的商机和利润,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在这 60年里,中国的金融业更是风起云涌,应时通变。我国金融业从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高度集中的单一国家银行体制,发展成为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多元化的银行、证券、保险业共同发展的金融体制。无论是前 30年大一统的国家银行体制,还是后 30年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时期,国家一直重视发挥金融业在促进经济良好运行中的作用。从新中国成立时期的打击投机倒把和加强金融管理,到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治理通货膨胀的三大战役,从体制转轨时期金融体制改革,到新时期应对复杂国内外形势的政策较量,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金融工作重点。金融业立足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优化社会资金配置、支持经济发展,更为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起到了护航的作用。
编者按
原材料生产是一分钱一分钱积累财富,制造业是一毛钱一毛钱积累财富,而资本运营则是一块钱一块钱地积累财富。正是认识到金融资本的重要性,中国现代银行业从无到有,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小金融到现在的大宏控,资本市场逐渐规范、发展成为经济的晴雨表。货币战争的背后是国力比拼,在所难免;国家竞争的高端领域将集中于金融市场的角逐。认识到金融的重要作用和利害关系,我们更要回顾过去,学习、弄懂游戏规则,从而参与、制定游戏规则,制定国家的金融战略,立足区域,放眼全球
与此同时,金融作为社会生产中的服务环节,是资金流通的核心,其本身并不创造价值。金融资本只有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认清环境,跨出金融发展的舒适区,拥抱互联网,拥抱蓬勃发展的中小企业,服务实体经济,参与社会生产再扩张,才能真正持续获得高额的回报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知得失,研究中国的金融发展史可以明辨是非,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知道从哪里来,更要知道到哪里去,方能走得更好、更远
推荐序一
透过百年金融发展看未来
李东荣
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现代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经过百年的演进特别是近 20年的快速发展和沧桑巨变,无论是金融的内涵与外延、金融的功能,还是金融与经济的关系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可以说,在许多方面几乎已经完全不同,其中基础性的变迁就是经济金融化和金融全球化进程日益加深,而伴随金融与科技的融合以及金融深化改革,正呈现金融产品科技化、金融运营的综合化和一定程度上的虚拟化化趋势。
所谓经济金融化是指经济与金融日益相互渗透融合及社会财富或资产日益金融资产化,并由此带来了经济关系的金融化。具体来说就是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广义的金融业在一个经济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并对该经济体的经济、政治等产生深刻影响。这种经济的金融化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庞大金融体系的一个分子和微观影响因素,其利害关系也和金融体系的波动息息相关。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金融相互渗透,金融全球化成为必然,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深刻表现。20世纪 90年代以来的发展实践表明,全球化与经济金融化的后果具有相互依存、促进共同发展的正效应,同时也具有萧条、波动与危机联动、互动的负效应。后者对国家和全球的震荡与影响有时还非常强烈,甚至是惊心动魄的。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使马来西亚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倒退了十年,泰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倒退了 12年,全球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下降 13,印尼盾对美元贬值 82%,其他相关国家的货币贬值 30%40%,有关经济体股票市值下跌 12至 23,金融危机演变为经济危机、社会危机与政治危机。
随着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现代金融在金融商品和金融工具上,与传统金融相比也越来越多样和复杂。伴随金融深化,各种金融商品和工具层出不穷,针对不同风险偏好者、不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推出了各种类型的金融产品,使金融深入渗透到社会每个领域、各个阶层、不同收入人群、不同投资额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分散和降低了金融风险,但在微观层面上风险降低的同时,宏观层面上,由于金融风险的累积效应,而且这种积累是隐蔽的,其爆发又具有偶然性,冲击力大,波及范围广,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伴随持续的金融创新以及金融细分领域的相互渗透,目前,我们可以观察到全球范围内的金融业跨界综合经营已成为趋势。对我国而言,严格的分业经营可以追溯到计划经济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的专业银行时代,例如工商企业短期流动资金和长期基本建设投资来自不同的金融机构贷款。专业银行的划分带来了市场人为分割和行政垄断,形成了低效率和高成本。昀初的金融改革实际上秉承了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念精髓。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银行从垄断转向竞争,服务从单一化转向多样化,产品从信用中介转向资产管理,可以说是势在必行。抓住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理解一对看似矛盾的现象为什么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确立了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体制,但是金融业的跨业融合创新从来没有停顿?究其原因,是因为更为根本的金融改革目标是确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即自主
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以及安全性、效益性、流动性。上述四自三性实际上决定了金融机构必须降低交易成本、开展服务竞争以赢得生存和发展。
另外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金融的一定程度的和日益明显的虚拟化与独立化倾向。诚然,没有一定程度的虚拟,就没有现代经济,也就没有现代金融。随着经济金融化的日益加深,以及资产证券化进程的加速,社会财富的存在形态发生了结构性的重要变化,财富的物质形态日趋淡化,财富或资产的虚拟化倾向日趋明显,各种金融资产和财富与实质经济依然保持着高度的对口性,但是他们之间的关联度却在一天天的弱化。现代金融的相当程度的虚拟化或独立化倾向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这一发展趋势或倾向,对于人类来讲到底意味着什么?作者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金融发展脱离实体经济,或者与实体经济背离,如同肿瘤细胞对于人体,原本是人体正常细胞变异后,过度掠夺人体能量的结果就是使原本滋养其生存的身体走向灭亡。不把握好这个虚拟化的度,就很难说它究竟是在推动、便利与加速经济的发展、结构的调整与分化、重组和升级,从而将现代经济金融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还是从根本上腐蚀、弱化、空壳化现代经济,甚至于是摧毁现代经济?
掌握金融规则的国际话语权将获得国际金融主导权,而科技将持续推动金融创新发展,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必将重塑国际金融格局、创造新的国际金融规则。《金融百年:从袁大头到互联网金融》梳理了近百年中国金融体系发展变革的脉络,作者纵观历史,透过金融百年变迁看到了未来金融数字化、普惠绿色发展的趋势,提出科技创新金融、金融发展强国的理念。全书从历史巨人的视角,将中国金融业的百年风云娓娓道来,既有重要金融事件记录,又不乏作者的独到见解与研判,读来令人耳目一新,颇受启发。中国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初具伟大复兴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如何在金融领域进一步把握历史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者提出,促进科技创新,提升科技在金融基础设施中的应用范围,是实现中国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快速提升、甚至在国际金融服务领域崭露头角的重要举措!不论是经济还是金融,长远发展的动力都源自创新,良好的体制机制都立足于鼓励创新。在设计合理的政策环境下,借助科技创新,我国金融机构必将藉此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成为全球金融体系中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流砥柱!我们每一个金融从业者都任重而道远!
推荐序二
数字金融的未来
谢平
互联网金融理论的首创者,《互联网金融手册》作者
前中央汇金副总,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教授、博士导师
未来需要想象力,尤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经过几年的自由发展,互联网金融行业迎来了更多的理性思考,同时也暴露出自身发展初期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想象照进现实,概念终需落地,究竟是图穷匕见还是拨云见日,现在下结论对互联网金融来说依然太早。但不可否认,互联网扁平分布、海纳百川、高速寻找、边际成本趋向零等特点,使得互联网目前在各行业仍是昀可观的效率提升之道。
随着虚拟现实、人工智能、 3D打印等技术的发展,未来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将在这些技术中逐步涌现成长。互联网金融并非只是一种技术手段,我们看中的不是互联网的渠道、工具作用,走的也不是争规模用户流量的道路,互联网带来的本质改变是理念与方法的革新,核心恰恰是自由、开放、平等、共享、民主、大众化、民主化、去中心化,将原本有钱人享受的权利传播给大众,使得信用好的个人可以拿到与大企业利率一致的贷款,普通民众可以像专业金融机构一样参与放贷,实现自己的金融权利,并享有更多的信息、知识、教育等,此时的互联网就是一个以人为中心,以关系为纽带,囊括信息、交易的自组织市场。
未来二十年,随着互联网一代儿童成长起来,互联网参与人群将不断增加,世界各地都能实现免费上网,这种追求效率、平等、共享的互联网理念将不断深入人心,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领域将构建起连接一切的全球互联网生态系统,支撑这一切的互联网会有更大的格局。具体对互联网金融来说,将是一条资源高效配置、风险有效定价的道路,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下,金融风险辨别能力的提升可以预期,金融行业本质终归要回归风险管理。
对金融企业来说,求新、求快从来不是追求的目标,金融不管搭上怎样的顺风车,本质依然是资金的跨时间空间配置,风险管理始终是第一要务,金融稳定性是昀重要的。对互联网金融本质的理解还需要放在更长的历史背景中去体会,读史以晓今,《金融百年:从袁大头到互联网金融》叙述了中国金融业的前世今生,系统地梳理了 1897年至今,百余年来中国金融体系发展变化,使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中国金融百年间发展历程以及发展方向。作者作为青年学者,结合其在中央银行近二十年工作学习的经验,分析展望了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普惠、智慧发展的重要趋势,洋溢着青年经济学者对中国金融的思考和洞见,寄托着对未来金融发展的情怀,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时代向数字金融时代跨越的构想。中国的数字金融革命刚刚开始,数字金融时代的金融将更加普惠化、智能化、高效化、生态化,未来早已到来,只是还未普及。《金融百年:从袁大头到互联网金融》梳理了现代中国金融的发展,见证了数字金融的未来。
原书序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60周年,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中国金融业也走过了 60年的风雨历程。60年前,西方人士对刚刚起步的中国金融事业曾这样断言:缺少现代金融管理经验的中国,将不可能建立起有效的金融体系和货币制度。然而 60年之后,中国不但创建起完备的金融体系和货币制度,而且凭借不断增长的综合国力、稳健的金融体系和金融调控能力,在国际金融舞台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统一了全国金融机构,统一了全国流通货币,结束了近百年来中国货币制度混乱的历史。与此同时,我国开始建立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大一统的金融体制,这种体制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发挥了重要的稳定作用。但它在经济进入正常发展的阶段后并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与历经十年浩劫的中国经济一样,我国金融业亟须改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成为不可改变的历史潮流。与之相伴的是中国金融业的变革。银行应该抓经济,现在只是算账、当会计,没有起到银行的作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邓小平同志的讲话拉开了金融事业改革的序幕,我国金融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1983年 9月 17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决定》。这个文件不只涉及中央银行,还涉及几家当时的专业银行、保险公司,这是对银行机制的全面改革。改革开放初期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的吕培俭回忆说。现在看来,中国金融业改革昀关键之处是建立了中央银行制度,把货币创造、货币调控等宏观职能与金融市场的微观融资活动在体制上作了区分。
列宁曾指出大银行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所必需的国家机关。没有大银行,社会主义是不能实现的。列宁的话强调了大银行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重大作用。与之对应的是我国大一统金融体制下商业银行发展的不健全。1997年美国《商业周刊》上刊载的一篇文章指出,中资银行的呆账已经累积如山,中国的四大国有银行技术上已经破产。 12年之后,被这篇文章点名的四家银行中,有三家银行已位居全球市值昀大银行之列。这种戏剧性的变化,来自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开放,特别是来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机构的股份制改革。2003年之后,我国启动了以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为代表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几大银行先后上市。
在当前全球金融动荡的背景下回头再看,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确实抓住了一个难得的改革时间窗口。如果错过了这一窗口,后果难以预料。
新中国金融事业刚起步时期,被认为是资本主义领域所独有的金融市场,一直是我国金融事业发展的雷区。不过,这种禁锢在改革开放之初被打破了。1984年 5月,在安徽合肥的一次金融会议上,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发表文章,大胆提出了开放金融市场的建议。如今,我国已建立起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等金融市场,逐步形成多功能、全方位的金融市场体系,市场深度与广度不断扩展。
从中央银行的建立,到商业银行的分设;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出现,到证券市场的运营;从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到银行业的上市;从拆借市场的兴起,到期货市场的发育;从
贷款规模的取消,到公开市场业务操作60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市场化金融资源配置体制,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外汇储备居全球首位,金融机构实力快速提升,金融市场在全球的影响力日渐扩大。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本《新中国金融 60年风云》从我国金融体系建立之前的金融原生态状态写起,以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发展为主线,详细记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金融体系发展的历史脉络,以他们独特的视角将波澜壮阔的新中国金融发展历程娓娓道来,使这本书更有参考价值也更有可读性。我相信,这本《新中国金融 60年风云》一定能够引起亲身经历过这段风云变幻历史的老一辈金融工作者的强烈共鸣,也一定能够在有志于投身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年轻人中间产生强烈反响,启发和引导他们为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吴晓灵 2009年 9月 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