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海外中国研究·王羲之:六朝贵族的世界(艺术系列)
》
售價:NT$
811.0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編輯推薦: |
趣是本书的基调,作者解读每一首诗都尽可能用轻松的语言,这在书中是不难发现的。例如,作者谈骆宾王的《咏鹅诗》,鹅是家禽、凡鸟,你弯着脖子向天歌,那气儿能顺吗,透过一些人的理解映射骆宾王一生的不顺。在《可爱徐妃半面妆》中,作者引用徐妃半妆的故事,来讲诗歌创作中的半拉子工程,如祖咏的《终南山望余雪》,虽然没有按规矩完成、达到规定字数,但言已尽、意已达。在《坐看牵牛织女星》中,作者称赞织女是天上的三八红旗手。正如著名历史小说作家二月河写给本书的推荐语:语言幽默、妙趣横生,展现了精彩的唐诗世界,体现了唐代的人文情怀和唐诗智慧,极具可读性。
串联对比是本书的又一大特色,本书的47篇故事串联起近千首诗歌,内容十分丰富,这对于爱好唐诗的读者来说,应该算是惊喜和福利。作者串联对比的写作想法源于他授课时的经验,学生们纠结于一首诗歌,不能进行由此及彼的串联对比,自然很难体会诗歌的意境。所以,作者在书中尽可能照顾到这个问题,对一首诗的解读尽量做到同类对比。比如开篇《雄主偏作女儿态》中对李世民《咏烛》诗的解读,作者用到了褚亮的《咏花烛》、罗邺的《蜡烛》、郑谷的《蜡烛》及杜牧的《惜别》等诗。作者通过解读诗歌教
|
內容簡介: |
《唐诗趣谈》从全唐诗中选择读者所熟知的唐诗,用妙趣横生且不乏智慧性、启发性的语言讲述唐诗中所蕴含的名人、名胜、名城故事,使读者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唐诗、探究唐诗,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领略唐诗的文字之美、人物之趣。
|
關於作者: |
王士祥,河南延津人,文学博士,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出版专著有《唐代试赋研究》《考场风云》《中原诗旅》《名人妙对》等8部,曾应邀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隋唐考场风云》,担任河南电视台《经典少年》栏目顾问、主评委,担任河南电视台《传承》栏目主讲嘉宾。
|
目錄:
|
雄主偏作女儿态
高才无奈命途艰
女皇也是女诗人
汉江边上尤情怯
马嵬不是无情地
牢骚一句老田园
诗家夫子王昌龄
可爱徐妃半面妆
诗佛前身是画师
莫谩白首为儒生
世人见我恒殊调
拔剑四顾心茫然
我辈岂是蓬蒿人
安能折腰事权贵
自称臣是酒中仙
黄鹤楼头曾敛手
当年裘马颇清狂
大笔如椽写残唐
幸福最是草堂客
万方同感圣人心
五言长城咏龙门
一曲暖歌无限泪
语不惊人死不休
夕贬潮州路八千
人生莫作妇人身
慎勿将身轻许人
一篇长恨有风情
获罪竟因咏桃诗
我是千年一钓翁
悼亡情切《遣悲怀》
人面桃花相映红
儿女情长杜牧之
归作霓裳羽衣曲
寒食过后是清明
万古传闻为屈原
坐看牵牛织女星
谁人得似牧童心
珍惜今日少年时
秋卷装成寄予谁
从得高科名转盛
项王不觉英雄挫
庙算张良独有余
长空鸟尽将军死
周瑜于此破曹公
出师未捷身先死
天开函谷壮关中
桃李香消金谷在
后记
|
內容試閱:
|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人们不仅用诗歌抒情言志,描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所见所闻,而且在国际交往活动中,还能将诗歌作为外交手段,这主要表现在先秦时期外交中对《诗经》的引用上。古代还有采诗以观民风的说法,这个时候的诗歌是上层了解下层的途径。可以说,古人的喜怒哀乐、吃喝拉撒睡我们都可以从诗歌中找到记录。
说到诗歌,我们自然忘不了唐代。王国维先生曾经说过,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当说到唐代的时候则说 唐之诗。也就是说,在王国维先生看来,诗歌应该是唐朝*有代表性且成就*的文学样式。静安先生这话说得一点没错,从《诗经》开始一直到唐诗,诗歌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无论是内容还是本身的形式体制及写作技巧,唐诗都已经相当成熟了。加上唐朝初期上官仪、宋之问等人的努力和科举考试的助力,唐朝诗歌已经成了不可替代的文学样式。宋朝严羽在他的《沧浪诗话》中曾经这样说: 唐诗何以胜我朝?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严羽认为,科举促进了唐诗的繁荣,唐诗的成就胜过宋诗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一说到诗歌我们就能想到 诗言志,想到 兴观群怨 这些严肃的命题,其实诗歌并非只是严肃的,有时也会让我们因为其中的妙趣而会心一笑。这种妙趣有时是因为作者在诗中所用的典故,有时是因为我们在阅读和理解时所秉持的心态。那些在诗歌创作之前早已存在的典故,本身便具有趣味性和历史厚重感,一个小小的典故能为诗歌带来更深的内涵和更多的信息。阅读诗歌是今天的我们和遥远的历史人物之间的对话,是心与心的交流。当我们的心与作者的心暗合时,不禁会产生一种 于我心有戚戚焉 的审美感受;当我们的理解与作者并不相侔时,那是诗歌更大的魅力,我们从中找到了更多的理解意向,这便是人们常说的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丰富了对诗歌的理解。须知,不同的人看同一个事物会有不同的感受,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看同一个事物也未必会有同样的感受,这便是接受美学的理论。
《唐诗趣谈》是我在教学和电视节目制作中的一些理解,为了传播效果,并没有采取严肃的方式讲授,受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唐诗产生了兴趣。书中所选的诗人和诗作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不仅有帝王将相,而且有李、杜、白等名家我在解读作品的时候,虽然强调趣味性,但并没有忽视学术性。杜甫部分的《幸福最是草堂客》《万方同感圣人心》表现最为明显,关于这两部分我写过专门的学术文章,其中《万方同感圣人心》本就是我发表在《河南师范大学学报》上的论文。此外,关于刘长卿的《五言长城咏龙门》我也发表过学术文章,题为《刘长卿的龙门诗旅》,发表在《文艺争鸣》上。本书的基调是 趣谈,自然要突出一个 趣 字。对每一首诗的解释尽可能用轻松的语言,甚至不乏用一些今天所谓的 火星语。关于这一点,在书中是不难发现的,我就不再一一举例了。
对一些诗歌的理解,我并没有囿于常态,而是谈了自己的一些意见。人们一般认为孟郊的《游子吟》表达的是亲情和孝道,我在这里结合孟郊的科举历程和科举心态,对这首诗产生的文化背景进行了剖析,最后得出结论:这首诗从深层内涵上来说揭示了以孟郊为代表的当时的读书人命运的悲哀。再比如,关于对杨贵妃与 安史之乱 关系的评价,多数人持批判或同情的态度,要么认为红颜祸水导致 安史之乱,要么认为这是男权话语背景下女性地位的悲哀。可是在唐诗中,也有借杨玉环批判晚唐政治的,甚至徐寅在其《马嵬》诗中通过对比突出了杨玉环的伟大: 张均兄弟皆何在,却是杨妃死报君。 这种理解,打破了历史成见,不仅丰富了创作者对历史问题的新思考,也为我们今天的阅读带来了开放精神。
我在对所选诗作和诗人进行解读时,并没有完全停留在诗歌本身上,而是自然而然地从中发掘一些对我们今天生活有意义的启示,以期实现古为今用。在写到孟浩然时,自然避不开他参加进士科考试失利后巧遇唐玄宗的故事。这应该说是孟浩然成功的契机,毕竟从他的《长安早春》诗句 鸿渐看无数,莺歌听欲频。何当桂枝擢,归及柳条新 不难得知,他是有入仕愿望的。但事实上,他因为一句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惹怒了玄宗,与这次难得的机会失之交臂。孟浩然那两句话来自他落第后写的《岁暮归南山》诗,就是一句牢骚,以常理度之,这是能够理解的。但他念给玄宗听就是 在不合适的时间,面对不合适的人,说了不合适的话,所以我借用了恩师曾经对我说的一句话: 有发牢骚那点空,不如干点正事。 孟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他科举失败之后,不是说 因兹挂帆去,遂作归山吟,就是抱怨 雕鹗失势病,鹪鹩假翼翔,这并不能解决问题。所以我在这里写道: 孟郊的失败应该说是有社会原因的,但我们不能学他动不动就发牢骚,应该找找自身的原因,更好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以利再战。 我想借相关诗歌传递一些正能量。
我在授课的时候发现,学生们常常为一首诗纠结,不能进行由此及彼的串联对比,自然也就很难体会到诗歌的意境。我在书中尽可能照顾到这个问题,对一首诗的解读尽量做到同类对比。比如开篇《雄主偏作女儿态》中对于李世民《咏烛》诗的解读,我用到了褚亮的《咏花烛》、罗邺的《蜡烛》、郑谷的《蜡烛》及杜牧的《赠别》等诗,通过对比突出了李世民笔下那支蜡烛的特点。这其实是想通过诗歌解读教给学生们学习的方法。
书中虽然涉及诗歌近千首,但依旧有很多遗漏,此外李白和杜甫的诗所占篇幅明显偏重,因为这毕竟不是一本严肃的学术著作。由于本书涉及资料较多,错讹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朋友不吝赐教。
王士祥
2016 年6 月
诗家夫子王昌龄
说起盛唐时期的边塞诗,我们脑海里马上会浮现出高适、岑参的名字。这两个人物在当时确实是写边塞诗的高手,后来的文学史家还干脆把盛唐边塞诗派称为 高岑诗派。但是我们不能只知高、岑二人,不知其他,因为在边塞诗歌创作中还有一位 大佬 级人物,也是唐代诗人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他就是王昌龄。
王昌龄在当时是属于学习好的 学生,因为他不仅考上了开元十五年(727)进士科,而且还考上了开元二十二年(734)的博学宏词科,相当于 双学位。要知道进士科并不好考,考中博学宏词科的更是凤毛麟角。王昌龄的诗歌在当时*数得着,要不也不会被圈内称为 诗家夫子王江宁。辛文房在《唐才子传》中说 昌龄工诗,缜密而思清 ①,凭这句话就能想象王昌龄的诗歌成就了。唐朝有个殷璠,编了一本《河岳英灵集》,王昌龄的诗他选了16 首,数量上排第一位,这也说明了王昌龄的诗歌成就。与高适和岑参擅长古体诗不一样,王昌龄主要擅长绝句,所以他又被称为 七绝圣手。
既然是 七绝圣手,咱们就来看一首他的七言绝句吧。《出塞二首》(其一)被人誉为 唐人七言绝句的压卷之作,也就是七言绝句中最好的作品。这首诗大家都很熟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②
这是一首超越时代的控诉战争、呼唤和平的具有人文关怀的诗歌。第一句话从修辞方法上叫互文见义,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山,不仅勾画出一幅边关冷月的景象,而且告诉人们战争一直都没有消停过。明月高挂夜空,在见证着人类历史上的战争灾难,不禁让人想到那首民谣: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几家飘零在外头人民流离失所,这便是战乱带给人们的灾难。
为了不使 几家飘零在外头 的悲剧重演,当时那些 最可爱的人一批批一代代毅然走向了战场,用他们的生命在为家人争取着和平。他们虽然战斗在那 遥望玉门关 的孤城,忍受着 大漠风尘 的域外荒寒,经受着 黄沙百战穿金甲 的艰难困苦,但依旧发出 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七首》(其四)] ③的豪言壮语。在那个冷兵器时代,战士走向战场也就等于走向了死地,就像高适在《燕歌行》中说的那样, 战士军前半死生④。像古乐府诗中所说的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⑤的幸运者是极少的,所以王翰在《凉州词二首》(其一)中才说 古来征战几人回 ⑥,王昌龄所发出的 万里长征人未还 的慨叹也就是这个意思。
在抗敌御侮任用将领方面,这位 七绝圣手 王昌龄有话要说,他觉得所用边将不得其人,所以才会出现外敌入侵的现象,也就是说本来该很牛的大将结果是 菜鸟。假如让当年的 飞将军 李广来镇守边关,可以肯定的是敌人连侵犯的想法都不敢有。为什么这么说呢?李广是汉代的大将,威震匈奴,简直是匈奴的克星。阴山就在今天内蒙古的中部,汉朝时的匈奴要想侵犯中原必须越过这座阴山。如果李广将军在,敌人连阴山都不敢越过,那就意味着不敢有侵犯的想法,没有战争了。不仅王昌龄这么说,高适也是这么认为的,他在《燕歌行》结尾中说: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 秦时明月 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
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 至今人说李将军 也。 ⑦但是,从王昌龄 但使 这个词语所表现出来的语气上我们能够感受出来,这只能是一种浪漫的假想。既然李广不再,也就意味着 万里长征人未还 的人间悲剧还要继续上演。所以我说这首诗是小文体表现的大问题,超越了一时一事一地的局限,具有跨时代的人文关怀,表现出了历代人们对和平共同的心声。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从军行七首》(其一)] ⑧,既然有战争,就会有走向战场的战士,也必然会因此出现独守空闺的思妇。王昌龄在女性心理表达方面也是一把好手,人们把这种诗歌叫作 代言体。比如他写的一组《长信秋词》,就非常细腻地刻画了被皇帝疏远的班婕妤内心的苦闷,而且怨而不怒,分寸拿捏得很好。在这类诗中,那首《闺怨》写得让人感慨万千: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⑨
这里的女主人公开始心里挺没数的,一点也不知道发愁,在春光大好的日子,她浓妆艳抹登上高楼。她要干吗呢?欣赏外面的大好春色。和《诗经》里那位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的女子比比,这里的 女一号 确实有些不着调。女为悦己者容,欣赏她的人不在眼前,还把自己打扮得跟那花大姐似的,真是够自恋的。不过,纠结马上来了。当她看到外面花红柳绿,游人往来如织的时候,特别是看到那些在夫君的陪伴下出来游春的女子时,她感到了孤独寂寞,于是才有了 悔教夫婿觅封侯 的反思和感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