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NT$
560.0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NT$
4998.0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內容簡介:
本书从翻译理论、翻译原则、词语搭配、语义透明度和语义筛选机制等角度,提出中国文化外译的趋近翻译原则、翻译模式和翻译策略。
作者借用语义透明(transparency)和语义隐晦(opacity)的语义学概念来确定汉语熟语各种复杂的内部语义关系,并借此区分汉语熟语类型,从而建立不同熟语类型与各种翻译手段之间的对应关系。
纵横不出方圆,万变不离其宗,尽管万变不能归宗。简而言之,翻译趋近论就是要强调,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但翻译的本质和宗旨不变。宗即宗旨、目的。就翻译而言,宗就是原文的信息内容。无论译文如何变化,翻译手段如何多样,译文都不能脱离原文而独立存在。
翻译虽然有合格与不合格之区分,但合格与不合格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并没有清晰可辨的边界。无论如何,合格译文必须是趋近与张力博弈的结果,都有与原文构成参照的依据,以及根据这个依据适当发挥的过程。
關於作者:
万华,文学博士,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理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在《中国翻译》、《上海翻译》、《Global Education》和《US-China English Teaching》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并翻译了《汤姆索亚历险记》、《爱玛》、《瓶中船》和《非一般的外交家》等优秀图书。
目錄 :
第1章 引论
1.1 翻译的学科分类与定位
1.2 研究对象与方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2章 翻译面面观
2.1 翻译的本质
2.2 翻译对应论
2.3 翻译顺应论
2.4 小结
第3章 汉语熟语属性及其英译模式:趋近
3.1 熟语的界定、分类及其构成方式
3.2 熟语的语义选择机制与翻译
3.3 趋近模式建立
3.4 翻译张力与限制
3.5 小结
內容試閱 :
序
追逐前沿的学术兴趣、奋发进取的坚定信念、勇破瓶颈的攻关意志、持之以恒的辛勤耕耘,春华秋实万华的学术专著《趋近汉语熟语英译研究》即将付梓出版,作为她的博士生导师,我深感欣慰,并为学生成果的面世感到由衷的兴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万华谦逊好学、广泛涉猎、深入探究,尤其对语言哲学、认知科学、汉学译介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基于多年的学术积累和深入研读,万华在探索之路上,逐渐对汉学译介领域的艰深课题汉语熟语英译研究形成的独到的看法,并将自己的研究重点聚焦于汉语熟语英译的范式和方法。通过三年艰难的研读和攻关,终于找到了趋近这把解开汉语熟语有效英译之锁的钥匙,并以优异成绩顺利完成了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这是一个理论界学说涌现的时代,也是一个学术界英雄辈出的时代,万华便是这个时代的勇者和智者,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汉语熟语英译作为其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课题。作为她的导师,我自始至终认可并鼓励学生的主动选择,虽然不时告诫其所选研究课题的艰难。
对任何一种语言体系,熟语是其最具文化价值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体现了一个族群的人生观、价值观,体现了一个言者的思维意向和审美情趣。因而熟语翻译历来是翻译研究中的显学,同时也是难题,百家百言,莫衷一是。
熟语可分为成语、谚语、格言与警句、歇后语、俗语与惯用语五类,在各种语体和语境中被普遍和频繁使用,熟语的内部语义关系非常复杂,既有逻辑组合,又有非逻辑组合,是理据性和任意性的高度结合体;不同语言之间有相通的熟语,同时也有更多文化特色十分显著的案例。
万华的研究表明,任何翻译活动都必须满足翻译的必要条件:忠实性原则和通顺性原则。前者是就译者与原语关系而言的,而后者是就译者与译入语及其读者关系而言的。万华十分清楚,这些看似简单的关系却蕴含了许多难以把控的变量。
万华的研究既承认语言之间的共性,也承认语言之间的异性,差异给熟语翻译带来了挑战。基于英语和汉语同属于语序为SVO型语言的事实,万华认为这两种语言在句法上主要依赖语序来实现表义功能,这是实现直译趋近的基础;然而,英语具有屈折性特征,而汉语属于分析性语言,两种语言从起源、使用环境到发展过程都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进而又导致不同语言在熟语语义覆盖范围、概念合成方式和实际运用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实现熟语翻译的全方位对等只是译者追求的理想,切实的理论模式只能是实现原文与译文在信息内容上的趋近。
万华的研究从现代语言学有关意义理论的视角出发,充分考虑翻译单位和语言单位的内在关系,采用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炼出用于指导熟语翻译实践的理论框架,实现形式和功能的同时趋近。
万华指出,趋近是一个协调翻译中对应与不对应关系的方案,也是一个带有弹性设计的有限张力系统。译文求信于原文会产生向心力,而译者受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又会产生离心力。趋近翻译是发生在对应与顺应博弈之间的结果。合格的翻译是一个从直译趋近到意译趋近,再到选译趋近的渐变过程。在此过程中,趋近从对应论和顺应论的对立中求得平衡。
万华采用了语义学、句法学、语用学等语言学多个分支学科对翻译现象进行了解释和分析,借用语义透明和语义隐晦的语义学概念来确定汉语熟语各种复杂的内部语义关系,并籍此区分汉语熟语类型,从而建立不同熟语类型与各种翻译手段之间的对应关系,即组合型熟语宜采用直译法,综合性熟语宜采用直译意译法,溶合性熟语采用意译选译法。
万华在充分考虑语言因素的基础上,对源语和译语间的文化差异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尊重,并通过大量的富于人文内涵的真实语料,成功地论证趋近理论模式的可操作性和一元化解释的科学性。
我十分认同万华对趋近模式工作原理的表述:纵横不出方圆,万变不离其宗,尽管万变不能归宗。简而言之,翻译趋近论就是要强调,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但翻译的本质和宗旨不变。
是为序。
梅德明
2016年7月15日于上海外国语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