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NT$
275.0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NT$
403.0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編輯推薦: |
1.著名企业家 冯仑 及其领导的世界未来联合顶针智库,倾力打造!
2.新加坡有75%的华人,与中国同属儒家文化圈,也是一党执政的威权国家。但新加坡的社会矛盾烈度远低于中国,有很多值得中国学习、借鉴的社会治理成功经验!
3.看新加坡政党如何推进基层工作,议员与选民有怎样的微妙关系!
|
內容簡介: |
新加坡的选举制度决定,议员必须密切联系选民,做好基层工作,才能赢得选举。本稿分析新加坡政党的基层工作,主要以人民行动党的工作为例,介绍议员如何与选民进行联系,全面、立体地分析其方式及成果,展示了新加坡政党基层工作的实绩,以及议员与选民的关系,为我国的政治发展提供借鉴。
|
關於作者: |
吴俊刚,笔名吴蒙。1949年生于新加坡,祖籍广东潮安。1979年毕业于新加坡南洋大学,获政府及公共行政学荣誉学士学位。自1967年高中毕业后,即进入报界服务,直到2009年退休。先后任《新明日报》《南洋商报》及《联合早报》记者、专栏作者、社论委员、言论版主任等职,也曾任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报集团新闻研究组主任,经常在报上发表时事评论。1984-2001年,连任四届新加坡国会议员。
|
目錄:
|
自序/ 001
第一章 人民行动党的草根政治 001
第一节 行动党议员的草根性 002
第二节 议员与党的草根机器 014
第三节 访选区探民情 018
第四节 通过各种选区活动接触选民 027
第五节 另辟蹊径与民接触 037
第二章 议员的民瘼"诊所" 047
第一节 议员接见选民的由来 048
第二节 议员如何接见选民? 055
第三节 选民的问题怎么处理? 066
第四节 议员如何应付各种各样的选民? 078
第五节 议员必须秉持的原则 088
第三章 庞大的基层组织网络 099
第一节 草根组织深入基层 100
第二节 基层组织网络的发展 107
第三节 基层组织面对的批评与挑战 127
第四节 反对党区基层组织的处境 149
第四章 市镇理事会:选民与议员的命运共同体 159
第一节 市镇理事会的缘起 160
第二节 市镇会的政治意涵 166
第三节 市镇会改变议员与选民的关系 172
第四节 市镇会引发的政治角力 180
第五节 市镇会能去政治化吗? 186
第六节 反对党市镇会为何风波不断? 194
第五章 与各族群建立联系 203
第一节 华人社会与华校议员 204
第二节 华社联络小组成立的背景 213
第三节 华社联络组的换班与演进 223
第四节 少数族群议员的角色 244
第五节 议员与族群自助 249
第六章 新媒体改变游戏规则 257
第一节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 258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的政治生态 270
第三节 部长议员纷纷开设面簿 283
第四节 利用社交媒体传达人情味 294
第五节 部长如何应对挑战? 305
第七章 面对政治新常态的挑战 321
第一节 "政治新常态"及其冲击 322
第二节 沟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336
第三节 新时代里的行动党 345
第四节 全职议员是答案吗? 360
后 记 381
|
內容試閱:
|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在实行多党制议会民主的国度,政党要赢得执政权,必须先赢得多数选民的支持。因此,如何争取民心成了首要的课题。而一个政党一旦上台执政,除了必须拿出政绩,真正履行为民服务的承诺,建立选民的信心,尤须做好联系选民、与民沟通的工作,否则,推行政策可能遭遇阻力,甚或无法得到选民的谅解、接受而以失败告终,下一次大选来临时,也可能面对被推翻的厄运。联系选民和与民沟通,目的不只在于解释政策、说服选民,同时也在于了解民情、听取反馈,在地方上,更是消解民瘼之所需,并不是单纯的政治公关。只有实实在在、真心诚意为民服务,才能获取民心。
新加坡是实行多党制议会民主的国家,执政的人民行动党(简称行动党)从1959年首次上台后,至今已经连续执政超过半个世纪,这算是一个奇迹。仔细研究行动党的治理方法,人们也许会认识到,这并非偶然,而是有其特定的成功的因素。换句话说,即行动党在赢得民心方面有它独特的一套做法。
笔者以为,行动党能长期连续执政,除了有偶然的历史因素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绩斐然,而且始终能保持廉洁不贪,这是根本的或者说是宏观的因素。此外还有微观的一面,那就是执政党与民联系沟通的能力。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执政党国会议员在地方上(选区里)的工作。如果说行动党是屹立于新加坡政坛半个世纪的一棵大树,那么,它的国会议员就像是大树四通八达、深入地底的根须,牢固地抓住基层,使大树根深蒂固,枝繁叶茂。
在新加坡,国会是立法机构,国会议员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参与立法过程,包括审查和辩论政府所提出的各种法案、参与各种政治民生课题的辩论,既发表个人的政见,也传达选民的心声,因此,议员也称人民代议士。但议员更繁重的工作是在各自的选区,因为新加坡的国会平均每月只开一两次会,每次也只开一两天,只有每年辩论财政预算案时,才会开上十来天,所以,议员的工作主要是在选区里。选区工作繁复多端,持续不断,是持久战,因此,议员必须铆足全力,才能照顾周全,并建立起稳固的群众基础。不过,新加坡议员这方面的工作迄今仍然较少获得一般人的全面认知。因此,如做比较深入的探讨,相信也可以梳理出一些值得参考的经验。这也就是本书尝试探究的课题:新加坡的议员如何深入基层,与选民联系,赢取民心?
对一个政党而言,其旗下的国会议员就是前线的战将,他们在所代表的选区层面上的工作表现好坏,不只直接影响到他本人下届大选的得票率以至胜败,也影响所属政党的总得票率和输赢。为了确保议员做好选区的工作,行动党研发出许多的机制,使议员必须兢兢业业,夕惕若厉,与民众声气相通,勤勤恳恳为民服务,赢得选民的信任,从而在民众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这就是所谓的草根政治。贴近草根的做法,包括每周接见选民的活动、定期登门拜访选民(通称沿户访问),以及参与各种选区活动,与居民打成一片。每位执政党议员都会由掌管新加坡所有基层组织的人民协会委任为其选区里的基层组织的顾问,掌控这个深入基层的联系和沟通网络,让执政党议员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取得联系选民的效果。这些草根组织包括公民咨询委员会、民众联络所管理委员会、市镇理事会、居民委员会、社区发展理事会和党支部等。
行动党在执政初期,曾经和党内的左派势力进行过殊死的争斗,深知争取民心、稳固基层的重要性,也认识到要深耕基层,必须有适当的基层组织机制。它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严密的基层组织网络,把众多的地方领袖如村长、民间团体和社团的领导人吸纳入这个网络中,为社区服务,也为议员效劳,客观上也形成了一道抵御反对党势力入侵基层的坚固防线。
总的来说,国会议员是人民行动党深耕基层的骨干成员。他们在基层工作的好坏影响党的统治基础。行动党既有一套遴选议员的标准和方法,同时也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确保议员具备服务群众的献身精神,并有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本书将就以上纲要展开,详细介绍与分析,以期能让读者对新加坡议员联系群众和争取民心的做法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本书主要以执政党议员为对象,但部分论述内容也包括了反对党议员。可以说,行动党议员长期以来所树立的为民服务的高标准,是反对党所难以逾越的,而这也迫使真正要与行动党候选人决一雌雄的反对党人,必须具备一定的优良素质以及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提升总体议员的素质,使选民成为真正的赢家。
1984年中,笔者被当时的国防部部长吴作栋请去喝茶,之后又被说服加入人民行动党,经过几轮面试后,被选定为来届大选的候选人。随即我就被带到前高级政务部长李炯才的办公室拜见这位政坛老将,因为,党部决定派我到他负责的选区布莱德岭(Braddell Heights)单选区竞选。大家约好某个星期一晚上,到选区支部向他学习,观察议员如何接见选民。那时的布莱德岭区还属于郊区,大部分是私人住宅,农村则正在全面动迁,以腾出土地兴建政府组屋,这就是后来的实龙岗新镇。
由于受动迁影响的农村居民大多已经迁走,因此,接见民众的个案并不多。为了多吸取一些实际的经验,笔者征得当时的樟宜区(Changi)议员张宗治的同意,也到他那里学习,因为他接见选民的党支部离我家很近,非常方便。从李炯才部长那里,我学到了果断处理个案,而从张宗治那里,则学到了平心静气。他们两人个性截然不同,李部长是元老级人物,经过大风大浪,在民众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因此,民众来见他多数带有几分的敬畏。张议员是党支部秘书出身,有非常丰富的基层经验,对选民总是和颜悦色,脸带微笑,他又懂得多种语言,因此在沟通上顺畅无碍,作为一名新人,我觉得只能学习他这种亲和的作风。
1984年底大选后,正式开始每周一晚上的接见选民,也逐渐发现了一个问题。由于选民来见议员,首先得办简单的登记手续,然后再由老练的支部党员面谈,把他们的难题简略地记下来,之后才逐一被带进议员的办公室。问题就出在这个流程当中。原来,在第一轮的面谈过后,负责帮忙的党支部党工就会习惯性地自作主张,决定那位选民是否有必要当面见议员,如果他们觉得没必要,就会把选民打发走。有些人因此感到不满,因为,他们的目的就是想当面向议员讲述他们的问题,结果却被挡驾了。
支部党工这么做当然也不是完全没有理由的,因为,在人多的时候,一些较细微的事情确实可以不必非见议员不可,反正已经记录下来,议员必定会处理他们的个案。不过,一名有名望的部长这么做也许还不至于招惹物议,但对一个新议员而言,则很容易被选民错误地理解为议员在摆官架子,并因而产生反感,支部党工的做法也变成了帮倒忙。
在觉察到这个问题后,我立即决定改变做法,指示支部党工,必须让我接见每一名到来求助的选民,不管事情大小都得让他们见到议员的面。
回忆这件事,也让我想起了一出有趣的潮剧《王茂生进酒》里的一段剧情。王茂生是薛仁贵未得志时结交的拜把大哥,薛仁贵去从军后,音讯全无,但王茂生始终不负义弟所托,照顾其妻小。十多年后,薛仁贵因征西有功,衣锦还乡,回到长安当官。得知这个消息后,家贫如洗的王茂生非常高兴,想去官府祝贺,却苦于找不到什么贺仪,于是和老伴商量,偷偷地用咸菜瓮到汾河里打了一瓮水,谎称是酒,一起扛到府衙去见义弟。
到了府衙,门官见到这对乡下人,哪里相信老头是官府大人的拜把兄弟,自然百般刁难,把他们挡在门外。纠缠中,王夫人心生一计,把拜帖夹到了门官的衣背上。门官后来带了其他到府衙送贺礼的人入内,在场的官员见了登时哄堂大笑,其中一人从他背上取下帖子,并讲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为官者岂可瞻前而不顾后乎?"
《王》剧里的门官登场时的开场白是这么说的:"为官不在高,只要时运好,把守咽喉道,财帛自滔滔。"人民行动党以清廉著称,支部党工自然不是什么门官,但是,他们可能没有想到,做前线的工作,一些看来合情合理的做法,却很可能引起民众的反感。
很出乎意料的是,这样的事情今天仍在某个党支部发生。不久前,从一位退休老议员那里听到,某个部长的选区竟然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据他说,有一名选民跑到总理接见选民的地方告状,破口大骂,说他要见自己的议员(一名部长),却被支部的党工挡驾。选民不都是良民,他们当中也有刁民,实际情况不得而知,但是,不管那位选民是属于哪一种,也不管他有什么问题,既然他是选民,就有权见自己的议员。议员无论如何都没有必要让人捉住这样的把柄,影响自己和党的美好形象。那些担任官职的议员,在政治"新常态"的今天,尤其应该记得自己的议员身份,在接见选民时诚恳地为民服务,尤其应该防止一些支部党工成了招选民反感的门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