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故宫书画集(精编盒装)版传统文化收藏鉴赏艺术书法人物花鸟扇面雕刻探秘故宫书画简体中文注释解析
》
售價:NT$
1490.0
《
《往事和近事(增订本)》(著名学者葛剑雄教授代表作,新增修订、全新推出。跨越三十多年的写作,多角度讲述中华文明)
》
售價:NT$
349.0
《
往事和近事:历史地理学泰斗、百家讲坛主讲葛剑雄经典文集
》
售價:NT$
349.0
《
父母的关键认知
》
售價:NT$
225.0
《
第三帝国:一部新的历史(纳粹主义具有何种魔力?纳粹运动会卷土重来吗?一部全面揭示希特勒及其罪恶帝国黑暗的历史)
》
售價:NT$
490.0
《
强迫症的历史:德国人的犹太恐惧症与大屠杀(德国历史上的反犹文化源自哪里?如何演化为战争对犹太人灭绝性的种族杀戮?德国历史研究专家克劳斯·费舍尔叙述德国反犹史及其极端形态的典范之作)
》
售價:NT$
440.0
《
粤港澳大湾区舆论引导与舆情应对精品案例:基于媒介化治理的思考
》
售價:NT$
445.0
《
大地的勇士
》
售價:NT$
340.0
|
編輯推薦: |
目前收录女红军人数*多的图书之一详述50余位长征川籍女红军的革命故事简介80余位长征川籍女红军的革命历程1100余位长征女红军姓名200余幅珍贵的照片18位红军后代亲笔撰写文稿30余位红军后人为本书提供宝贵资料、献计献策国家主席杨尚昆之子杨绍明、老红军后人何丽女士、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研部原主任熊华源先生担任本书顾问
川籍女红军占长征女红军90%以上,人数达到数千人,远远超过红色娘子军(100余人),此偌大群体,其革命事迹却鲜为人知。尽管以前也有不少关于女红军的著作,但尚无一部全面系统反映川籍长征女红军的图书。有鉴于此,我们组织策划出版《长征中的川籍女红军》一书,以此作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
|
內容簡介: |
目前收录女红军人数*多的图书之一研究和宣传长征中的川籍女红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对于占整个长征女红军绝大多数、具有独立军事建制、其人数规模庞大的川籍女红军,却一直缺乏应有的关注和宣传。此偌大群体,其革命事迹却鲜为人知。《长征中的川籍女红军》紧紧围绕长征事迹和长征精神,以丰富、生动、翔实的史料凸显川籍女红军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所走过的光辉历程。本书正文共收录川籍长征女红军130余名,依据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和资料情况,分为人物事略和人物简介两部分;附录收录红一、二、四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红军女战士共1100余名。《长征中的川籍女红军》的出版,既是出于对巴山蜀水孕育的一代巾帼英雄的无限敬仰和缅怀,希望世人铭记众多川籍红军女英雄的光辉业绩,使之不致湮没无闻,也是为了进一步弘扬长征精神,激励我们更好地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在今天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更需要我们永远铭记川籍长征女红军和所有长征红军战士的革命事迹和丰功伟绩,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
|
關於作者: |
王友平,1965年生,四川内江人,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历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长征干部学院客座教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党建教研工作。出版有《开创现代文明的帝国》、《风云画典:一位饱经风霜的老革命家(杨尚昆)》(合著)、《千年回首话四川》(副主编)等书,发表论文60余篇,有多篇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作家文摘》转载。
|
內容試閱:
|
前 言
脚不缠,发不盘,剪个毛盖变红男,跟着队伍打江山。
这是一首形容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女战士的歌曲。入伍,她们剃成光头勤练兵;打仗,她们巾帼不让须眉。
这些巾帼英雄,参加了80年前那次气壮山河、震惊世界的万里长征。她们是长征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女红军。
在艰苦卓绝的长征路上,女红军和男红军一样爬雪山、过草地。但是因为性别的差异,女红军们克服了一般战士难以克服的困难,承受了更多的艰辛和痛苦,经受了一般女性难以忍受的生命极限考验,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她们为了信仰而战,为天下穷人得到公平过上幸福生活而战(老红军王定国语),其事迹与精神,可歌可泣,气贯长虹,令人震撼和敬仰。
在参加长征的全国女红军中,四川籍女红军独具特色,贡献巨大。
一是人数最多,牺牲特别巨大惨烈。在全国各路红军中,红四方面军里的女红军最多,参加长征的女战士也最多。据统计,1935年春,跟随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参加长征的女红军约有8000人,其中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有2000余人,妇女工兵营有500余人,总医院及各军医院女战士有千余名,总政剧团及三个分团(营的建制)女战士及各军宣传队员有近千名,其余为机关女干部及红军干部家属等,她们绝大部分是四川人。而其他各主力红军中参加长征的女战士共约70人。在所有长征女战士中,90%以上的是集中在红四方面军的四川籍女红军。她们一般年龄为十六七岁,最小的才八九岁,绝大部分都在长征中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而且绝大部分都没有留下姓名。到甘肃会宁会师时,红军女战士仅幸存2000多人。长征结束后,紧接着有1300多名女战士编入妇女抗日先锋团参加红军西路军作战,她们绝大部分也是四川人,后因西征失败,大部分惨烈牺牲,其余或被俘,或失散流落异地他乡。红军到达陕北延安时,女红军仅存700余人;到新中国成立后,在工作岗位上的仅400余人。
二是具有单独军事建制,斗争特别英勇顽强。1933年3月,为了加强后方警卫和有利于主力集中,中共川陕省委和红四方面军总部决定组建一支正规妇女武装,在四川通江县城成立了由陶万荣任营长、曾广澜任政委、秦基伟担任军事教官的妇女独立营,共400余人,下辖三个连,直属红四方面军总部领导,成为红军中唯一一支具有独立建制的女兵部队。同年秋,红四方面军供给部以女工厂的女工为基础,组建了由林月琴任营长、王泽男任政委、刘百兴任副营长的妇女工兵营,共200余人。1934年3月,妇女独立营扩编为妇女独立团,辖3个营,曾广澜任团长,张琴秋任政委。妇女独立团承担了艰巨的战勤任务,负责宣传、警卫、运输、交通、护理及转运伤员等,并参与配合主力部队作战。1935年2月,在妇女独立团的基础上,在四川旺苍县王庙街成立了直属红四方面军总部领导的妇女独立师,张琴秋任师长,下辖两个团,共2000余人。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后,1936年4月妇女独立师缩编为妇女独立团,由王泉媛任团长、吴富莲任政委、彭玉茹任参谋长、华全双任政治部主任。这是红军史上绝无仅有的大规模的妇女武装。红四方面军的女兵队伍,是古今中外人数最多、建制最齐、信仰最坚、理想最大、能征善战、功勋卓著,命运最为凄凉的、最富有献身精神的、唯一的一支英雄的女兵队伍。(开国上将傅钟语)这支部队训练有素,在长征中历经千难万险,参加了攻打剑门关、伏泉山、千佛山,攻占天堑腊子口等激烈的战斗。她们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特别英勇顽强。
三是大多三过草地并西征,征程特别曲折悲壮。由于受到张国焘分裂主义的错误影响,红四方面军(含红一方面军的五、九军团)南下作战失利后再次北上,三过草地,并连续进行激烈战斗,部队减员甚多。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红四方面军一部奉中央军委命令西渡黄河,次月组成西路军。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整编为妇女抗日先锋团,直属西路军总部领导,由王泉媛任团长、吴富莲任政委,共计1300多人。妇女抗日先锋团参加了极其艰苦卓绝的西征,血战河西走廊,同野蛮残暴的国民党部队马家军进行了殊死搏斗,最终在祁连山惨败,大部分女战士壮烈牺牲,少部分被俘,受尽折磨和凌辱,她们临危不惧,血战到底,表现了中国妇女的巾帼英雄气概。
在长征女红军中,川籍女红军以巴蜀儿女独特的性格、气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必胜的革命信心和坚毅顽强的斗争精神,同其他红军战士一道,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完成了伟大的历史使命,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凄婉动人的历史壮歌,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中国红军长征史上的奇迹。在烽火硝烟中,她们历经了战斗洗礼,成长为坚强不屈的伟大战士。特别是妇女独立团这支英雄的女红军队伍,人数之众,时间之长,斗争之艰难,牺牲之惨重,在红军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她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她们在战斗中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纪念的。
研究和宣传川籍长征女红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对于占整个长征女红军绝大多数、具有独立军事建制、其人数规模远远超过海南红色娘子军(共计100余人)的川籍女红军,却一直缺乏应有的关注和宣传。此偌大群体,其革命事迹却鲜为人知。尽管以前也有不少关于女红军的著作,但尚无一部全面系统反映川籍长征女红军的图书。有鉴于此,我们组织策划出版《长征中的川籍女红军》一书,以此作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家乡人民为参加长征、出生入死、英勇奋战的伟大巴蜀女性献上的一份薄礼。
本书紧紧围绕长征事迹和长征精神,以丰富、生动、翔实的史料凸显川籍长征女红军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所走过的光辉历程。本书的出版,既是出于对巴山蜀水孕育的一代巾帼英雄的无限敬仰和缅怀,希望世人铭记众多川籍红军女英雄的光辉业绩,使之不致湮没无闻,也是为了进一步弘扬长征精神,激励我们更好地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在今天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伟大革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更需要我们永远铭记川籍长征女红军和所有长征红军战士的革命事迹和丰功伟绩,继承和弘扬伟大的红军长征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本书被列为四川省2016年度重点出版项目之一,得到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四川省妇女联合会、原成都军区政治部编研部和各地方党史研究室等单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本书的定名及提纲设计,得到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有关专家领导的指导。尤其难得的是,本书的编写还得到了众多川籍女红军后代的大力支持。本书顾问、老红军蒲文清之女何丽同志,对本书的编写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并在北京出面帮忙联系有关红军后代,向他们组稿或请其提供资料,得到了积极响应和热情支持。红军后代中有杨绍明、何丽、谢亚旭、萧云、何光瑨、朱新春、龙铮、刘南征等18位同志亲笔撰稿(书中均有注明),有30余位同志审读了原稿并无偿提供图片等宝贵资料,他们是:董必武、何连芝之女董良翚,洪学智、张文之子女洪虎和洪炜,王宏坤、冯明英之子王新中,王维舟、马奎宣之子王新民和王新飞,罗炳辉、张明秀之女罗鲁安,杨梅生、刘坚之子杨秋元,陈庆先、张静之子陈永安,谭冠三、李光明之子谭戎生,李中权之子李洋、李滨,张汝光、何曼秋之子张冀,赖春风、黄海云之女赖亚力,白志文、郭长春之子白玉平,陈仁麒、黎萍之子陈晓洲,周子昆、何子友之女周民,李基、权卫华之子女李湘沅和李京沙,任荣、黄琳之女任曼莉,郑义斋、杨文局之子郑盟海,吴朝祥之子乐东、乐洪,赵明珍之女王莉莉,曲飞之女徐莎莉,杨琴之子张国新,李天秀之女伏清香,史群英之子徐利京,孙克之子肖援朝,谭新华之子马立国,冯新之子杨京生,林江之子张林,王志成之子郝利明,李鸿翔之女陈艳林,刘学芝之女田苏华,蒲云之女郑复康,刘汉润之子牛海清,童云之女朱伶俐、朱伶娅。此外,朱德元帅之外孙刘建少将、董必武同志之孙董绍壬等也发来珍贵照片。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之子杨绍明同志多次打电话关心此书的编撰出版工作。开国少将龙飞虎、孟瑜之女龙铮同志专程来成都与本书主编和出版社就本书的编撰出版事宜进行了沟通交流。没有他们的支持,本书难以写成,在此谨向他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由于资料、时间和编写者水平有限,本书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书编委会
2016年10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