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偿还:债务与财富的阴暗面
》
售價:NT$
347.0
《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校释(壹):《命训》诸篇
》
售價:NT$
408.0
《
封建社会农民战争问题导论(光启文库)
》
售價:NT$
296.0
《
虚弱的反攻:开禧北伐
》
售價:NT$
429.0
《
泰山:一种中国信仰专论(法国汉学经典译丛)
》
售價:NT$
380.0
《
花外集斠箋
》
售價:NT$
704.0
《
有兽焉.8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明清经济史讲稿
》
售價:NT$
330.0
|
內容簡介: |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陈漱渝讲胡适)》作者陈漱渝近年在鲁迅研究专长之外,胡适研究亦取得丰硕成果,在学界有较大反响。本书是作者有关胡适的演讲词及史料文章的首次结集出版,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文笔犀利,有一定的独特性。其中,有些史料和发现是作者多年发掘和研究的成果,**次披露;本书既有较高的史料、学理价值,也较为客观、通俗、具有可读性,是人们走近、认识真实的胡适一部生动读物。
|
目錄:
|
鲁迅与胡适:从同一战阵到不同营垒 两峰并峙双水分流 胡适与周作人 因《王道诗话》而引起的话旧 以瞿秋白和胡适为中心 徐新六:跟胡适心照不宣的挚友 他第一个应该感谢的人是胡适 纪念汪静之诞生110周年 胡适与蒋介石的一场迂回战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中国的人权运动 胡适初见蒋介石在何时? 兼谈鲁迅一篇杂文的失实 知与行 以孙中山、蒋介石、胡适为中心 《独立评论》是怎样从边缘走向中心的 误国如此,真不可恕 热河失守时胡适对蒋介石的谴责 被抛弃的过河卒子 胡适在美国的外交生涯 蒋介石说:这不是官! 解读蒋介石给胡适的一封信 我这个人,可以当皇帝,但不能当宰相 行宪国大上的胡适 胡适反对蒋介石三连任 胡适与蒋介石:盖棺难以定论 一对小兔子 胡适与妻子江冬秀 两只蝴蝶十朵小花 胡适与韦莲司 这个同心朋友是谁 胡适与陈衡哲 秘魔崖月夜 胡适与曹诚英 她像一首抒情的短诗 胡适与徐芳 赫贞江上的第二回相思 胡适与罗维兹 为胡适发疯至死的女子 胡适与朱毅农 五四新文化运动新议 瘠土上的播种者 《新青年》创刊100年 采三山之神药,乞医国之金丹 胡适的教育思想 从古代本事诗谈到胡适 用美文谈学术 姜异新《走读胡适》读后 研究胡适要有问题意识 在胡适逝世5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的发言 泥上偶然留指爪 代后记
|
內容試閱:
|
鲁迅与胡适:从同一战阵到不同营垒 引言 在西方文明史上,有一个作为中世纪与近代分界线的文艺复兴时期。在这个群星璀璨的时代,产生了一批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①。他们以人道反对神道,以人权反抗神权,以人文主义的武器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桎梏。《神曲》的作者但丁、《诗集》的作者彼特拉克、《十日谈》的作者薄伽丘,就是这一运动在文化领域的先驱。他们以如椽的巨笔为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发展初步扫清了道路,推动了这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进步的变革。
在中国现代史上,也有一个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分界线的五四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前驱者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他们创作的新文学作品,在内容上反封建、反神权,要求民主与个性解放;在形式上则表现为形成新的文学体裁、表现手法和使用比较接近民众的、本民族的文学语言,鲁迅和胡适就是这一运动中的代表人物,他们不仅共同代表了一个文化整体cultural entity,而且分别代表了中国现代文化的两种发展趋向。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了解鲁迅和胡适,就不了解中国现代文化史、中国现代文学史。
提及五四新文化运动,胡适习惯于采用中国文艺复兴运动Chinese Rensissance这个名词。的确,西方文艺复兴与东方文艺复兴在形式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是,由于这两场运动相距300余年,时代和国情不同,因而性质与后果也迥然不同。
中国五四运动的前驱者生活在20世纪初期,不但在卢梭、孟德斯鸠之后,而且在马克思、列宁之后;不但在法国革命之后,而且在俄国革命之后。西方的文艺复兴照亮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景,而东方的文艺复兴却迎来了社会主义的曙光。
理论建设与创作实绩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初期,鲁迅和胡适是同开一代风气的人物,各自做出了为对方无法替代的贡献。
但当中国工人阶级以强有力的战斗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的时候,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日益广泛并引导人民群众走上革命道路的时候,原来的新文化壁垒逐步产生了分化。以胡适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妥协,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成了运动的右翼,而鲁迅却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跟新兴的社会力量建立了日益深刻的联系。他代表着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帝国主义文化和封建文化展开了英勇的进攻。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① 鲁迅与胡适都出生在封建制度行将崩溃而共和制度正处于催生阶段的清朝末年。鲁迅呱呱坠地时,中国的版图上又有7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沙皇吞噬。
胡适来到人世时,康有为正在万木草堂宣传变法维新,孙中山却在香港倡言革命排满。就这样,他们跟我们灾难深重的民族一起,经历了中国或者变革或者灭亡的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并在这种历史的大灾难和大忧患中不倦地探寻着强国之道。鲁迅比胡适长10岁。在鲁迅的译作《斯巴达之魂》《哀尘》问世的1903 年,胡适正在故乡绩溪捣毁三门亭庙中的神像。当26 岁的胡适以《文化改良刍议》蜚声文坛的时候,鲁迅正在北洋政府教育部默默从事京师图书馆的筹办工作。1918年4月,37岁的鲁迅在钱玄同的敦促下,开始向《新青年》杂志投稿,以其一发而不可收的作品显示了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当时,胡适与鲁迅之间是互相敬重的。鲁迅虽然对胡适多少怀有戒心,但却对他的学识公开表示佩服。鲁迅1918年至1926年的日记中,跟胡适交往的记载即有40处。胡适也在日记中多次夸赞鲁迅,甚至感到周氏兄弟最可爱。胡适直到晚年仍承认:鲁迅在《新青年》时代是个健将,是个大将。他们兄弟的作品,在社会上成为一个力量。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他们之间的分歧谈论较多,对他们在20年代中期之前的一致性评介不足;而在指出他们分歧的时候,对于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又缺乏细致的分析。这种研究状况,不利于全面总结中国现代文化运动的历史经验,也不利于对这两位文化巨人进行准确的学术定位。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史上,胡适的名字是跟白话文联系在一起的。众所周知,胡适并非用白话文写作的始作俑者;在近代中国,胡适也不是以白话文作大众传播媒介的第一人。然而,正式把白话文作为一种新文体大力提倡并以之取代文言文的却是胡适。因为他的首倡,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学才开创了一个以白话为主体的新时代。
1917年初,胡适在《新青年》2卷5号发表了酝酿已久的《文学改良刍议》,系统论述了文学改良的八项条件。他主张建设一种能反映现代生活、现代人情感、语语须有个我在的白话文学,取代那种一味模仿古人、无病呻吟、只讲排比对仗的滥调古文。毫无疑问,这在中国文化史与文学史上是一个石破天惊的见解,因而这篇《刍议》理所当然地成了文学革命发难的信号。P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