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敢为天下先:中建三局50年发展解码

書城自編碼: 293871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纪实文学
作者: 王宏甲 许名波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35481009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7-0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440/327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49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银行业架构网络BIAN(全球数字化时代金融服务业框架)(数字化转型与创新管理丛书) 》

售價:NT$ 449.0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金托邦:江湖中的沉重正义 》

售價:NT$ 275.0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易经今解:释疑·解惑·见微 》

售價:NT$ 403.0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建議一齊購買:

+

NT$ 195
《 塘约道路 》
+

NT$ 408
《 宋慈大传 》
+

NT$ 330
《 让自己诞生 》
+

NT$ 298
《 农民——中国一户农民的百年历史 》
+

NT$ 361
《 吴孟超传 》
編輯推薦:
1.这是一部透视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发展历程的企业赞歌。全景式地展现了中建三局50年艰苦奋斗的发展历程,解密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总结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管理思想,彰显了敢为天下先、永远争*的企业品格。
2.这也是一部情节跌宕、真实感人、慷慨激昂的纪实文学。捧读书稿,像是面对一位老朋友,听他述说那些艰难创业、激情燃烧的故事,耳边犹如听到当年那千军万马的冲锋号角和一声声拼搏奋进的争先之歌。
內容簡介:
本书形象生动地展现了中建三局50年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首次解密在一座座建筑背后鲜为人知的那些人、那些事,弘扬了中建三局敢为天下先,永远争*的争先精神。从红色建筑队到大型国企,从普通施工企业到千亿综合企业集团,从单一产业到集建造、投资、运营于一体的多业并举。中建三局的历史,是研究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现实标本;中建三局的发展历史,更是一家大型国企发展的涅槃之路,对于中国深化国企改革有着深刻的借鉴意义。
關於作者:
王宏甲
福建省建阳市人,当代著名学者,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央视大型纪录片《长征》电视总撰稿。代表作品有:《无极之路》《智慧风暴》《新教育风暴》《人民观》等。作品曾获中国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中国广播文艺奖、中国人口文化奖等多项全国性大奖。

许名波
中建三局员工,当代青年作家,武汉市作协会员。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武汉晃晃》《利益链》《十恶之城》,中篇小说《爱如刀绞》《新铡美记》等。
目錄
序一:家国天下 筑梦情怀
序二:江汉涛声壮 逐浪争先潮
引子

第一篇 三线烽烟
第一章 好人好马上三线
第二章 献完青春献终身
第三章 大山深处写春秋

第二篇 春天故事
第四章 移师荆楚
第五章 深圳速度
第六章 第一钢厦
第七章 双塔奇兵
第八章 鼎革则赢

第三篇 建筑中国
第九章 布局华夏
第十章 神木之花
第十一章 珠海模式
第十二章 地王至尊
第十三章 正大经验
第十四章 三十而立
第十五章 总包传奇

第四篇 世纪经典
第十六章 三大战役
第十七章 铸新时代
第十八章 专业至精
第十九章 挥师海外

第五篇 筑梦未来
第二十章 核心动力
第二十一章 投资转型
第二十二章 地产崛起
第二十三章 提档升级
第二十四章 争先致远
第二十五章 国企责任
第二十六章 百年名企

跋一:中国建筑大匠们的传奇史诗
跋二:所为何来 去向何方
內容試閱
不要问为什么那么多人义无反顾地奔向这方热土,只因为一个共同的使命:
听党的话,去毛主席要我们去的地方。
1. 何谓三线
1964 年5 月15 日,北京,中南海。
初夏的太阳照着北京城,中南海万木竞秀。中共中央正在召开工作会议,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农业规划和农村工作、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 - 1970 年、政治工作问题等。
毛泽东听取了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汇报,指出农业是一个拳头,国防是一个拳头,要使拳头有劲,屁股就要坐稳,屁股就是基础工业。会议期间,基于存在世界战争的危险,毛泽东指出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不行,提出把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强调要下决心搞三线建设。
中国古代,中原王朝遭受入侵的战争大多来自北方游牧民族,并在农业时代的战争中形成了多民族的融合。中国东部,因浩瀚的大海形成天然屏障,只在明代遭受过日本倭寇的掠夺性侵犯。当世界进入海权时代,中国的安全发生了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从1840 年到1945 年的105 年中,中国遭受侵略的战争,大多是从东部沿海地区登陆而来。而我国最富庶的经济区域和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大多在东部地区。新中国成立后,70% 的工业分布于东北和沿海地区。从军事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工业布局显得非常脆弱。1960 年,中苏关系恶化,苏联在我国北部边境陈兵百万,东北重工业完全处于苏军轰炸机和中短程导弹的射程之内。而在沿海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工业区则暴露在美国航空母舰的攻击范围中。一旦发生战争,中国的工业将很快陷入瘫痪。
存在战争的危险,并不仅仅是估计。1962年,中印边境发生军事冲突。1964年,美军航母在台湾海峡举行了核战争演习,台湾当局受美国护持仍在积极准备反攻大陆。1964 年8 月2 日,北部湾事件爆发,美国驱逐舰马克多斯号与越南海军鱼雷舰发生激战,越南战争规模扩大,并延烧到中国南海地区,海南岛和北部湾沿岸都落下了美国的炸弹和导弹,直接威胁中国安全。一时间可谓东南沿海掀风浪,西面北面刮寒流。
就在上述会议的一个月前,即1964 年4 月,军委总参谋部就向中央提交了一份关于我国经济布局不适应未来战争需要的报告,毛泽东对这份报告很重视。正是在这个知彼知己的国际大背景下,毛泽东形成了把我国工业建设的布局全面铺开,形成沿海一线、中部二线、西部和西北部三线并存的建设思路,而把眼下最薄弱的三线作为建设重点。
按照这个思路,一线指位于沿边沿海的前线地区,含北京、上海、天津、辽宁、黑龙江、吉林、新疆、西藏、内蒙古、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
三线是长城以南、广东省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包括基本属于内地的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7 个省区,以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等省区靠内地的一部分,共涉及13个省区。介于一线和三线地区之间的地带,就是二线地区。
三线建设的根本原则,就是把一些重工业、国防工业、基础能源建设向西南地区转移。假如中国遭到强敌夹击,发生像日本侵华那样极端恶劣的形势,即使东北、华东工业区相继失守,大片国土沦丧,中国依然能够退守高山大川,坚持抗战。并依凭在三线地区建设起来的独立完整、门类齐全、互相协调、实用实战的基础工业及国防工业体系,保持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不被打断。
本次会议持续开到了6 月17 日,历时一个月。面对战争威胁,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毅然决定,中止原来抓吃穿用的三五计划设想。8 月19 日,李富春、薄一波、罗瑞卿联名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关于国家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的报告》。10 月30 日,中央工作会议通过并下发了国家计委提出的《1965 年计划纲要(草案)》。决定从1964 年起转而加紧进行战备工作,在云、贵、川、陕、甘、宁、青等西部省区的三线后方地区,开展大规模的工业、交通、国防基础设施建设。这些地区,距西面国土边界上千公里,离东南海岸线七百公里以上,加之四面分别有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太行山、大别山、贺兰山、吕梁山等连绵起伏的山脉作天然屏障,在准备打仗的特定形势下,成为理想的战略后方。
至此,新中国一场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为宏大的工业体系建设,在艰苦奋斗的岁月里轰轰烈烈地展开。

2. 攀枝花传说

要说三线建设,必提攀枝花。
攀枝花,落叶乔木,高达三四十米。早春先叶开花,花瓣五枚,形状大,红似火,亦称英雄花。有诗赞曰:红花朵朵破春寒,挂满枝头百尺竿。
70 年前地质学家刘之祥无意间一低头,发现了攀枝花铁矿,由此改变了千万人的命运。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记载:1940 年,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教授刘之祥和常隆庆在四川盐边县发现了攀枝花大型铁矿床。
《中国冶金史料》1985 年第1 期刊有刘之祥回忆录《两次冒险远征发现攀枝花铁矿的经过》一文,刘之祥在文中这样记述:
说起攀枝花铁矿的发现,也很有趣。开始是从一户人家的院子里发现的。记得我们由盐边县城向南,经老街、新开田、棉花地,一直到巴关河、金沙江北岸,然后沿江南行,经过大水井、新庄,9 月5 日下午住在硫磺沟附近的罗明显家。傍晚,我在罗家院子内散步,无意中看到地上有2 小块石头很像是磁铁矿。捡起一看,果然不错。第二天早晨,我把这2 小块矿石拿给常隆庆看,他也肯定这确是磁铁矿。我们找来了主人罗明显,问他这2 块矿石的来历,他说这样的石头附近有很多。早饭后,我们就让罗带路出去找矿,走到尖包包,果然发现了铁矿露头,测量以后,再走到乱崖,又发现了铁矿露头,而且比尖包包的更大更厚。我们不禁欣喜若狂。
后来常隆庆在自传中也写了这件事:9 月6 日到盐边,发现铁矿,因此年终考绩得光华奖章。
如今的攀枝花市有条 隆庆路,就是纪念发现铁矿的主要当事人常隆庆。但为何没有刘之祥路,不得而知。当然,那时那地还不叫攀枝花,只是大山深处的一个蛮荒之地,叫攀枝花是20 多年后的事了。
给攀枝花取名的是毛泽东主席。
1954 年6 月,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徐克勤带着师生来此地查勘,估计铁矿储量在1 亿吨左右,这一惊人发现震动了当时的地质部部长李四光。当即组织西南地质局的工程师秦震、曾善昌、李丽资等前往查勘,进一步证实了徐克勤的判断。后地质部又组织了多支科考队前往,并请来苏联专家扎鲍罗夫斯基。经过近三年努力,他们进一步确认了矿产资源,同时还发现了煤炭和钒、钛等有色金属矿,这对新中国的建设很重要。
1957 年初,李四光掌握了大量资料后向毛泽东汇报。
毛泽东问:那里叫什么名字?
李四光说没有名字,就是旁边有一个七户人家的小村子,村头有一棵百年的攀枝花树。
毛泽东以他诗人的浪漫情怀说:那好,就叫攀枝花吧!
直到1964 年5 月,中央在北戴河召开工作会,毛泽东在会上重提建设攀枝花的问题,中央正式做出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决定。至此,毛泽东为一座几十年后雄踞祖国西南大山深处的新兴城市描绘了蓝图。三线建设的大军们开始陆续向此处集结。
今天的攀枝花,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地级市,位于川滇交界,隶属四川省,北距成都749 公里,南至昆明351 公里,西连丽江,东接昭通,是四川通往华南、东南亚沿边、沿海口岸的最近点,为南方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物资集散地。攀枝花属南亚热带气候,按寒、温、热带呈垂直分布,形成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多层次立体气候,具有干燥、炎热、四季不明显、昼夜温差大的特点。既有壮丽山河奇景峡谷,又有亚热带旖旎风光;既有风貌古朴的旅游名胜,又有现代人创造的伟业。
攀枝花更以其富饶的矿产资源驰名中外。在不到全国千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上,却拥有全国20%的铁矿和水能资源,64%的钒、93%的钛、98%的钪,以及13 的钴、铬、镍等资源,冶金辅助材料如石灰石、白云石、矽藻土、黏土及石墨等非金属矿产也十分丰富。另外还有铜、铅、锌、锡、锰、重金石、玛瑙、金等30多种小矿藏。资源结构的多元化,使攀枝花成为发展冶金工业的一块宝地,被誉为富甲天下聚宝盆。攀枝花现已发展为中国西部重要的钢铁、钒、钛能源基地和新兴工业城市,人均GDP 雄踞西南地区首位。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攀枝花这个名字都是保密的,关于这里的一切都是国家机密。党中央为了确保三线建设重点项目攀枝花钢铁基地的绝对安全,对外隐去了攀枝花的全部地理位置和名称信息。为便于保密后对外联络的需要,攀枝花更名为渡口市,四川有大渡河,重庆有大渡口区,以混淆视听。直到1987 年完全解密,由国务院批准才正式恢复攀枝花的名字。
为叙述方便和尊重历史,本文此后将此地统一称为渡口。
关于攀枝花,如果说毛泽东为攀枝花描绘了蓝图,程子华则是进行深化设计的人,而中建三局等建设者是具体的实施者。一场由国家发起、牵动着伟人、领导者和普通老百姓的伟大建设拉开了序幕。

3. 探路弄弄坪
渡口有个不起眼的小坪,名字很奇特,叫弄弄坪。
据《解放军报》2011 年5月28 日一篇文章介绍,初建攀钢时,有人向周恩来汇报,这里没有平地,建设难度很大。周总理诙谐地说:地不平,弄弄就平了嘛!于是有了这个地名弄弄坪。
1964 年6 月22 日,由国家计委副主任程子华、王光伟带队,在成都组成联合工作组,前往西南各地,对成昆铁路重点工程和乐山、攀枝花、西昌地区进行考察。出发前,周恩来召开会议,传达了毛主席攀枝花建设要快,但不要潦草的指示,要求在8 月底以前回来向中央汇报。包括国务院十多个部委办和四川、云南负责同志及技术专家80 多人的工作组,经过一个月的调查,于7 月底在西昌召开会议,拟定了西南三线整体规划和重点项目。程子华回北京向周恩来、
李富春汇报时提出,攀枝花钢铁基地、六盘水煤炭基地、成昆铁路三大项目必须配套建设,同时列入国家计划,同时上马。周恩来、李富春表示同意。邓小平代表中央书记处确定了攀枝花的矿、六盘水的煤、钟摆式运输的西南工业发展规划。
程子华,黄埔军校五期学员,参加过井冈山时期的第二次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曾任第四野战军十三兵团司令员,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均立下赫赫战功,可谓戎马半生。这年,他的职务是国家计委副主任,亲自带队去渡口选址、探路。
在这个工作组中,有一个叫岳洪林的人,时任建工部西南工程管理局副局长。
多年后,他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
8 月的一天,我突然接到指示说是到一个有工程的地方考察。于是我和施工管理处处长丁元锐、工程师鲍定祥等同志一起在成都参加了由国家十几个部委领导组成的一支考察队。队伍由中央委员兼国家计委副主任程子华率领。我们从成都到西昌,又从西昌到仁和,没有公路,所有人都步行,直到乘小木船过了金沙江才到达我们的目的地,我这才知道此行的目的是考察在渡口建设钢铁基地的问题。
岳洪林的回忆录与程子华的行程高度吻合,相互印证了此行的真实性,同时也说明了此行的重要性。如此高规格的考察队和严格的保密措施,足见中央对此项目的极度重视。此后岳洪林成为中建三局首任领导班子成员,担任过副局长、临时党委书记等职。
程子华的秘书单兰山后来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
1964 年8 月,程子华、阎秀峰、谢北一等人翻山越岭,步行20 余里来到位于攀枝花西边的宋家坪渡口进行现场调研。这里紧靠矿山,附近有宝鼎山煤矿,还有取之不尽的金沙江水源,位置很优越,可以规划建设大型水泥厂。为了加紧解决建设攀枝花钢铁厂所需水泥的问题,几位领导同志当场研究决定将四川德阳的一套水泥设备迁往渡口,建立一个水泥厂,程子华还当即批了400 万元专款,要求水泥厂在1965 年第四季度投产。当大家在现场议论水泥厂厂名时,程子华提议:就叫渡口水泥厂好不好?(此渡口水泥厂是中建三局进入渡口后首批施工的工程之一。)
大家听后都热烈鼓掌,纷纷表示赞同程子华所提的厂名。那时的工作作风真像战争年代,只要经过现场调研,把情况调查清楚了,就马上拍板,既不行文也不召集方方面面的负责人开会,而是当场研究如何解决问题。
为解决攀枝花钢铁厂和铁路建设所需木材,我们随程子华沿雅砻江而上,来到原始森林地区进行考察。原始森林现场的调研十分艰险,走在浓密的树林中,脚踩在半尺厚的腐烂树叶以及野草上,如同在软床上行走,像我这样的年轻人都使不上劲,对程子华那么大年纪的老人来说就更加吃力了。在三个多小时的现场调研中他摔倒了两次,我想搀扶他,他不让。途中,当地老乡告诉我们,深山里面有老虎,叮嘱我们别往深处走。程子华听了却说:怕什么?打仗不是很危险吗?不还是照样往前冲?!
在整个实地调研期间,联合调查组遇到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这个地区属于干旱酷热的亚热带气候,周围都是荒山野岭,白天烈日当空。联合调查组转战在深山峡谷中,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调查组都住在临时搭建的席棚中,吃的是干咸菜、硬干粮。考察中,大家手持甘蔗当拐杖,渴了就啃甘蔗。程子华爬山比其他同志要困难得多,因为他的双手在战争年代负过伤,行动起来很不方便,但他携带着水壶、毛巾、草帽以及拐棍四件宝,和调查组其他成员一样实地考察。途中,他与大家谈笑风生。为了鼓励大家战胜困难,他经常坐在山坡上给大家讲述红军长征的故事,以及延安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的光荣传统。大家集中在一起休息时,他还亲自组织唱歌等活动。调查组全体成员被程子华的精神所感染,一路上感到很快乐。
过金沙江时,当时江上没有架设桥梁,船工说,现在正值金沙江水上涨的季节,前几天曾经发生过几次翻船事故,为安全起见,你们还是不要渡江。旷伏兆和我也劝程子华暂不过江,另想办法。程子华批评我们:不过江怎能了解弄弄坪的全面情况?怎能完成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交给我的任务?!我们再三做船工们的工作,他们才勉强同意载我们过江。程子华登上船后面带笑容地说:思想政治工作就是灵嘛!为了防止意外,我们几个工作人员紧紧地围在程子华身边。就在船工将小船推向江心的瞬间,船只失控,被激浪冲出数里外,幸好在一个急转弯的地方被一处礁石拦住了,小船才得以靠岸。下船后,程子华说:很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嘛!为了表示感谢,我拿出一些钱给船工,他们说:我们可不能收你的钱,大队干部对我们说,毛主席和周总理派人来开山建钢铁厂,这是造福我们的大好事。要啥子钱嘛?
弄弄坪,从此在三线建设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弄弄坪,其实不那么好弄。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