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戏曲作为中华民族的国粹,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枝奇葩。戏曲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嬗变,其声腔曼妙委婉、韵律动人;其人物形象饱满、鲜活生动;其故事感人至深、脍炙人口。戏曲纵横古今、博雅通实、余韵无穷,是一门品赏不尽的艺术。
|
目錄:
|
前言
001.中国古代戏曲起源
002.汉至隋的百戏
003.唐代的弄参军
004.从庙会到瓦舍
005.宋杂剧与金院本
006.繁荣兴盛的元杂剧
007.举足轻重的南戏
008.蕴藉风流的元曲四大家
009.元杂剧四大悲剧
010.元杂剧四大喜剧
011.明清传奇的崛起
012.汤显祖与《牡丹亭》
013.东方莎士比亚李渔
|
內容試閱:
|
早在戏曲正式诞生之前,傀儡戏就已在我国 广大地区普遍流行,是深受群众喜爱的表演艺术, 因为傀儡戏是以演绎人物故事为职,故被视为戏 曲之源。
傀儡戏是用人体的替代物傀儡从事演 出的活动,以之模仿人的舞台行为来获得表演 效果。傀儡戏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踪迹 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年代。《史记孟尝君列传》 中有记载:见木偶人与土偶人相与语,这说 明先秦时已有木偶和土偶了。汉唐时期的相关 文献中也均有傀儡戏活动的记载。据说古代葬 礼中用来殉葬的俑,也与傀儡戏有直接而深 远的关系。
傀儡戏大致有以下几种:其一是传说源于 汉代的木偶戏。三国时期马钧曾经制造出木偶, 能表演各种技艺。唐朝时据记载也有木偶用于 演出玩乐,动作行为栩栩如生。宋朝时期则有 仗头傀儡、悬丝傀儡、药发傀儡、水傀儡等。
到了元、明、清之际,傀儡戏就更加流行了, 这种对于傀儡戏的称呼直到近数十年来才改为 木偶戏。其二是宋代的舞队,表演者常常戴面 具,节目有《耍和尚》、《瞎判官》等。其三指 的则是肉傀儡,一般都是幼童在大入托举之下 表演各种技艺或戏剧。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 土影戏,有的地区还称其为皮猴戏或 纸影戏等。皮影戏与木偶戏同属傀儡戏,但 皮影戏出现于宋代,即悬丝傀儡,与木偶相 比时间较晚。皮影戏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 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 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 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它是我国历史悠久、 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并远播海外,成为 世界性的艺术。
可见,中国戏曲的起源众说纷纭,只要能自 圆其说。我们可宗其一或二、三说,亦可另立新 说。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 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戏曲文 化并非由某一种文化特质所衍生,而是包罗万象, 由多种文化特质融会而成。戏曲的起源决定了它 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貌,同时也具有十分顽强的生 命力。
P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