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往事和近事:历史地理学泰斗、百家讲坛主讲葛剑雄经典文集
》
售價:NT$
349.0
《
父母的关键认知
》
售價:NT$
225.0
《
第三帝国:一部新的历史(纳粹主义具有何种魔力?纳粹运动会卷土重来吗?一部全面揭示希特勒及其罪恶帝国黑暗的历史)
》
售價:NT$
490.0
《
强迫症的历史:德国人的犹太恐惧症与大屠杀(德国历史上的反犹文化源自哪里?如何演化为战争对犹太人灭绝性的种族杀戮?德国历史研究专家克劳斯·费舍尔叙述德国反犹史及其极端形态的典范之作)
》
售價:NT$
440.0
《
粤港澳大湾区舆论引导与舆情应对精品案例:基于媒介化治理的思考
》
售價:NT$
445.0
《
大地的勇士
》
售價:NT$
340.0
《
中华老学·第十一辑
》
售價:NT$
380.0
《
债务之网:瑞士民商法的发展历史(1800-1900)
》
售價:NT$
345.0
|
編輯推薦: |
本书是国际金融危机下,金融系统风险防范领域不可多得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将有助于将风险控制的网络化理论拓展到后交易期,丰富风险研究理论内涵,促进相关部门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
內容簡介: |
本书首先在复杂系统理论框架下,利用传播动力学和相继故障模型,结合经济学理论对跨境中央对手方清算网络的系统风险进行建模测量,导出系统风险阈值;然后在克服现有文献对该系统稳定性研究中仅强调清算效率而忽略系统风险的基础上,进行稳定性研究。本书从网络结构拓扑特征性出发建立以系统风险阈值为核心,包括净额清算、风险分摊及分散在内的综合性指标体系;稳定性的动态研究则考查在外生冲击下网络结构变异后的连通性及指标。本书基于图谱分析和矩阵理论,由此得到的解析结果和仿真结果比较,有助于克服后者由人为制定仿真规则造成的偏差。网络动态演化是基于连边对结构的估计。区别于工程上的方法,研究从边的微观经济属性出发、利用分类数据回归对链接进行估计,测定演化网络稳定性。
|
關於作者: |
冯小兵,博士,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企业融资及其风险防范。
|
目錄:
|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中央对手方互操作性的结构比较
一、背景
二、理论背景和模型
(一)理论背景
(二)CCP互操作模型
(三)三个互操作性的CCP
三、模拟和分析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五、讨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银行犆犆犘网系统风险的测定及其内部化研究
一、背景介绍
二、系统风险的测定和分配
(一)利用传播模型进行系统风险度量
(二)系统风险的内部化夏普利值法
(三)使用方法的难点以及解决方法
三、全球银行网的拓扑结构
(一)数据库
(二)全球银行网的拓扑结构
四、系统风险的计算及其内部化问题研究
(一)各国系统风险的计算
(二)系统风险的内部化
五、结论和政策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中央对手方互操作和系统稳定性
一、背景介绍
二、总体构架
三、理论建模一个中央对手方的案例
(一)一个简单的中央对手方案例
(二)一个犖个互操作的中央对手方的案例
(三)中央对手方之间的相关性
(四)通过元中央对手方的中央对手方互操作
(五)交叉连接的中央对手方
四、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 绪论
中央对手方(centralclearingparty)清算模式是指在清算过程中以原始市场参与人身份介入,充当原始方的买方和原始方的卖方,保证清算交易执行的实体模式。它的核心内容是合约更替(novation)。对系统风险目前理论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本研究采用的定义是,系统风险的核心是传染性,即一家银行的倒闭引致系统中其他银行多米诺式的倒闭,它对社会的影响是产生巨大负面外在性。有关系统风险的内部化问题包括测定和分配,国外文献按对所研究对象的不同处理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将对象视为组合资产来研究(portfolioapproach),第二类是将对象视为复杂网络来研究(complexsystemapproach)。
在第一类文献研究中,早期人们认为系统风险的核心是,导致危机因素中除去共同基本面因素(commonfundamentalfactors)以外的传染性,并通过理论模型和实证分析来证明它的存在性、传导机制及规模。后来研究人员开创性地将研究的对象视为组合资产,并引入罗伯特默顿著名的期权定价模型解决了从股权价格(equity)向资产价格(asset)转换的问题。因此从实证上可以利用大量的市场交易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来定量研究上市银行中系统风险的传染度。这样就形成了第一类系统风险的研究体系。近期,在风险测度基础上研究人员依据夏普利值将风险分摊到相应的风险源银行,将研究从单纯测定向分配过程推进了一步,这方面的研究目前尚在完善过程中。时至今日,大家除了对于模型中共同基本面因素进行内生化等处理,或者采用非参数估计、极值理论等较为复杂的计量方法来计算所关心的指标外,第一类文献研究的框架基本没有太大改变。总结起来资产组合类研究的特点是以期权定价理论为基础建立理论模型,利用体现银行特征和具有直观经济含义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这类研究尚存在的问题有三个:一是用来分析系统风险的模型主要考虑银行的大小(TooBigTooFailProblem),反映银行间的链接关系不够;二是研究者大都选用部分银行为样本来分析整个体系的系统风险,从而使结论的可靠性受到一定影响;三是影响系统风险的共同基本面因素无法穷尽,研究结果难免产生偏差。
第二类是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研究。这类研究成熟的成果虽然不多,但是已经开始引起各界的重视,其发展阶段具体分为以下三个:早期人们利用合同理论分析提出了由于风险分摊的原因,一个全连通的完全银行债权结构不利于危机传播,相反,一个不完全的结构即系统中的银行只和有限的邻居银行相连,则利于危机的传播。之后,人们进一步揭示了单体、多体货币中心银行结构以及双层银行结构和危机传染性的关系。这些研究虽然没有真正引入复杂网络理论,但已经开始注意到银行系统的结构对传染性的影响。然而他们的研究只单纯考虑了网络结构和风险分摊的关系,忽略了全球资本市场自由化也会导致经济体相互连接的加强和危机传染性的加深。由此产生的由资本市场开放导致的风险分摊和风险传染之间内在关系问题,即使在最近期的研究中依然没有在理论或实证上得到解决。第二阶段,在这之后的5年中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系统风险研究得到迅速发展。首先是2006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和科学院认为,现有的经济模型对分析危机传染的途径、机制不力,也无法为宏观管理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希望来自其他领域的学者加入,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新思维。第三阶段,2007年起始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为第二类研究的发展提供了又一个契机。以发达国家央行为主的研究人员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了拓展,他们利用网络的理论揭示了典型金融市场的结构和特性。他们的研究提出了各主体由于联系紧密度加深(connectedness)导致危机传染增强的危机机制(TooConnectedToFailProblem)。然而,存在并有待改善的三个问题是:(1)主要局限于揭示网络基本拓扑结构方面,属于静态研究范畴,没有将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的动态特征结合起来;(2)仅仅将复杂网络理论中的新发现机械地应用到银行网络并用数据验证已有结果,没有反过来从金融学自身对复杂网络理论进行拓展性的研究;(3)实证上主要针对数据可得性较强的清算和拆借市场,忽略了其他市场和主体的传染作用。
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虽然有限但也已经开展起来,有了初步的成果。研究人员分别通过理论建模和数据分析以及实际调查等方法对中国清算支付系统及其他相关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进行了研究;对于中央对手方清算体系的研究则以介绍性论文为主。
笔者将以组合资产和复杂系统理论为研究框架,以银行业中的病毒传染模型为载体,利用第一类研究中的夏普利值测算和分配中央对手方清算系统的系统风险,尝试为金融监管部门提供一个差异性资本要求,使产生风险的个体真正承担起应负的责任,缓解由央行直接干预导致的道德风险负面外在效应。
最后本书所涉及的研究得以顺利开展,笔者要感谢本校的领导的全方位支持和同事的协助。在美国作为高级访问学者的一年中,笔者以本项目为目标和联邦储备系统银行规制和风险控制部的同事们进行了深入讨论,特别是本团队的成员和论文合作者马修普里斯克特研究员。本研究也得到了国际相关问题研究的主要团队,特别是瑞士国家银行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部的T.Nellen、法国银行的F.Renault博士、笔者伦敦经济学院的校友J.Zigrand博士的大力支持,第一时间得到他们关于银行系统风险的工作论文;国内笔者与上海交通大学的导师研究复杂网络的汪小帆教授、研究图论的张晓东教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矩阵理论的詹兴致教授也有联系和合作,定期参加他们的讨论班和学术报告会。这些活动为本书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优良的外部环境。同时,感谢论文合作者韩国S.K.K.物理系的Beom.JunKim 教授和瑞士E.T.H.理工学院的FrankSchweitzer教授安排经费邀请笔者访问并交流。最后,笔者也要感谢上海交通大学数学系的董燕博士、张洁博士以及本校的研究生金晨同学为本书完成所做的协助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