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NT$
500.0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NT$
500.0
《
药食同源中药鉴别图典
》
售價:NT$
305.0
《
设计中的比例密码:建筑与室内设计
》
售價:NT$
398.0
《
冯友兰和青年谈心系列:看似平淡的坚持
》
售價:NT$
254.0
《
舍不得星星:全2册
》
售價:NT$
356.0
《
汉字理论与汉字阐释概要 《说解汉字一百五十讲》作者李守奎新作
》
售價:NT$
347.0
《
汗青堂丛书144·决战地中海
》
售價:NT$
765.0
|
編輯推薦: |
问题导向:聚焦教研组长岗位涉及的关键问题,做到思路和方法上有针对性。
追根溯源:不仅提供做法,而且说明原理,帮助教研组长理解为何这样做。
案例引领:运用实际案例具体说明教研组长专业素养养成的过程与方法。
把握趋势:注重引入新信息,对教研组长工作的实践走向做出趋势判断。
|
內容簡介: |
本书作者十余年来专注于研究教研组长的素养与行为方式,为我们描绘了当好教研组长的日常工作:
◎ 素养养成:学习专业知识,形成专业能力,养成多方面人格特质;
◎ 活动策划:明确活动类型,理解基本步骤,提高研修活动有效性;
◎ 活动开展:了解基本策略,精通基本技能,探索研修活动新类型;
◎ 活动评估:对照研修方案,采用评估体系,反思与评估活动效果;
◎ 资源开发:梳理资源类型,掌握利用方法,开发与用好研修资源;
◎ 团队建设:创建团队文化,落实发展规划,形成专业学习共同体;
由此,帮助教研组长当好集具体教学、团队管理、引领同伴于一身的复合型角色,促进教研组的发展,引领教师的专业成长。
|
關於作者: |
杨向谊 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市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教育科研室科研员,徐汇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华东师范大学兼职研究员。
长期从事学校教育科研的研究、普及、指导和管理工作,先后承担或参与了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多项,其成果获得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校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等。主编或编著学术著作8部,先后在《课程教材教法》《教育发展研究》《中小学教师培训》《上海教育科研》《现代教学》等各级教育核心刊物上发表科研报告或论文近30篇,主持开发了上海市教师培训共享课程和徐汇区教师培训优质课程各一门。近年来,先后赴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讲学和开展培训。
|
目錄:
|
引 言 审视团队中的首席
第一章 在担当中的自我调适
兼收并蓄,夯实专业底蕴
主动沟通,充当团队中的润滑剂
胸怀善意,为同伴服务
第二章 聚焦于本源的研修活动策划
聚焦于有效研修
考察研修活动的本源
研修活动的系统策划
走向研修活动的课程化
第三章 立足于浸润的研修活动开展与评估
基本策略与技能
课堂教学实验与课例研究
检视研修实效的反思与评估
第四章 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教研组研修
现状分析与路径探索
建构课程标准到教学的实体化转化工具
促进课程标准落地的研修活动
研修中的课堂观察与反思
第五章 引领伙伴沐浴信息滋养的专业资源开发
研修中的专业资源概述
由单一选择变为整体梳理
由简单利用变为多元挖掘
由单向输入变为多元互动
第六章 聚焦于内涵的教研组发展规划与文化创建
教研组文化内涵辨析
教研组的制度及其落实
教研组的发展规划
在潜心经营中培育团队文化
参考文献
后 记
|
內容試閱:
|
学校教研组是我国特有的基层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组织形式,是教师进行专业学习和智慧共享的主要场所,它的地位和作用之重要毋庸置疑。
我们对教研组这一组织的理解是:教研组(含备课组)是教师学习研究有关学科课程标准、教材和教学,结合教学工作钻研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反思并共享教学经验,进而改进教学,促进教师学科素养和教学素养发展的学习共同体,是校本研修的基本组织。它提倡专业自治,其主要功能和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研究并解决教学问题;共享并创生教学智慧;培养青年教师;参与学校教学管理。详细阐述将在引言部分展开。
如今,随着课程改革与实施步入深水区,课程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越来越多,学校承担的教师在职培训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教研组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作为这个组织中的首席,教研组长的专业素养及其影响力显得十分重要。一个好的教研组长往往能带出一个好的教研组,引领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同时,一个氛围良好的教研组也为教研组长开展工作创设了好的环境。某种程度上讲,教研组长同所在的团队之间存在着唇齿相依、互为共生的关系。
目前,关于教研组长专业素养的研究并不多,系统的论述更是少见,本书系由笔者承担的上海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中小学教研组长的专业素养及其培养研究》(立项编号C05051)的主要成果,它围绕教研组长的专业素养展开讨论,试图从素养的基本内容框架、角色的调整转变、研修活动的策划与开展以及团队文化的创设等方面对这一教师队伍中的特定群体进行比较全面的透视,以进一步认识教研组长的知识能力构成和工作,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和阐述教研组研修活动的策划与开展、教研组发展规划与特色文化的创建,进而帮助教研组长把握开展专业工作、行使岗位职责的关键要素,发挥组织引领教研组工作的作用,承担起团队首席的责任。
可以从两大视角对专业工作者素养进行描述或分析,一是静态性的素养内容,二是动态性的行动方略。
(1)在引言部分对教研组长的专业素养进行了静态的框架性描述,主要涉及教研组长应具备的有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人格特质和思维品质,涵盖了教育教学、管理沟通、组织策划等内容,都是教研组长岗位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为了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内容,我们尽可能描述得具体、可操作,避免抽象空洞,在勾勒出教研组长专业特点的同时,也使大家对教研组长的专业素养有一个结构性的印象。
(2)从动态的角度,本书从六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①由于教研组长一般都是由学科教学骨干来担任,因此,他是一个集具体教学、团队管理、引领同伴于一身的复合型角色,处理好各种工作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顺利实现由普通骨干到组长的角色转换?第一章就相关问题做了阐述,提供了几条自我调适的行动路径。
②教研组研修活动的策划是教研组长必须掌握的基本功,第二章就这一专题展开了论述,梳理出活动策划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这项工作的一种规范。
③研修活动的开展与评估是技术性和技巧性较强的工作。本书第三章着力介绍了有关的策略与技能,并且强调了研修活动中的教学实验和课例研究,它们是教研组研修中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是研修活动实证性的重要体现。
④当前课程改革与新课程的实施是学校教学的主旋律,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课堂教学提效增能的主抓手,也自然成为教研组教学研究的主命题,如何基于这个命题展开研修,是教研组长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为此,本书第四章通过国家课程标准层级式转化的具体路径和相关工具的研发,为教研组长以此作为载体或抓手展开研修活动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经验,同时还就这项命题的研究中所涉及的课堂观察及教师反思,介绍了来自基层教研组的经验和做法。
⑤有效的教师研修离不开专业的引领,它是帮助教师建构教学新知的重要条件,考虑到这方面仍是教研组研修中的短板,相关系统的经验也不多,所以,在第五章中,我们专门就此展开讨论,在阐述专业资源的类型与特点的前提下,提出了专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旨在帮助教研组长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专业资源的作用,拓展视野,整体思考,进而能够更有效地利用并开发资源,使同伴从研修中获得更实在的专业成长。
⑥从理想的方面考虑,教研组还应该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学习共同体,而通过和同伴的共同努力,创建出各具特色的组本研修文化,则是广大富有事业心的教研组长所追求的目标。如何创建研修文化?本书的第六章结合一些实践案例进行了探讨。
本书的读者应该是一线的教研组长,也包括基层的教学管理者。本人曾有长期的此类工作经历,实际的体验告诉我,究竟怎样的内容和表达能够与教研组长的具体实践对接,能够引发他们对自身工作的思考,能够借鉴和迁移,因此,撰写过程中,在保持通俗易懂的行文风格的同时,本书力求体现出以下特点:
(1)问题导向,突显针对性。聚焦教研组长岗位职责的关键要素,以当下课程教学、教研组研修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或现象作为论述的逻辑起点,尽可能做到思路和方法上有针对性。
(2)追根溯源,体现原理性。不仅要提供做法,而且要帮助教研组长理解为何这样做。比如,在阐述研修活动的策划与开展中,首先回归研修活动的本源,了解研修活动的基本价值与内在机理;其次,尝试引入认知发生学与最近发展区原理,为研修活动过程中实现教师新知建构寻找学理上的支撑,同时也帮助教研组长站在本源的角度策划和组织开展更加有效的活动,提升研修活动的科学性与品质。
(3)案例引领,增强操作性。本书运用了较多的实践案例来具体说明教研组长专业素养历练的过程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为教研组长结合自身特点与实际进行学习实践提供了指导。
(4)把握趋势,注入新信息。教研组建设与研修活动的开展具有开放性的趋势,随着课程与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各种新信息层出不穷。为此,本书在注重夯实基础的前提下,也注意适当引入,比如研修活动的课程化趋势、学科教学中的核心素养等,旨在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实践和走向做出一些趋势判断。
总之,教研组建设是提高校本研修实效性的核心而永恒的命题,教研组长是其中的关键人物。由于水平所限,本书中必有疏漏与不妥,抛砖引玉,以此书呈献给大家,既为广大奋战在教学一线的学校教研组长提供借鉴,也可以作为相关培训的资料,帮助教研组长早日成为具有教学领导力的智慧型团队首席。
杨向谊
2016年8月写于康城
二、课例研究
在日常教学与教研组研修活动中,课例研究已成为一种极其重要的活动方式,它是教育案例研究的一部分。
1.何谓课例研究
所谓课例,是指一个能够说明具体教学问题,含有课堂教学场景描述和精彩评析的教学故事。它重在对教学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是案例的一种形式。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它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形成的一种成果表达方式。
一方面,在具体的教学研究中,教师借助课例研究,通过自己与别人的比较、预设同实际情况的比较,在知与不知、模糊与清晰的灰色地带,跨越最近发展区,实现认识的提升、行为的改进和理念的转变。课例研究是教师分析和认识教学的有效阶梯。
另一方面,课例研究立足于课堂,并将思想、观点和原理镶嵌于鲜活的教学场景中,是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教与学,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实质性沟通的载体与中介。课例研究让理论与实践之间建立起了实质性的联系。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首先,课例不是单纯好课的展示。它反映的是教学背后的故事,说明产生这一教学的问题线索,使读者知道研究教学进展的来龙去脉。对读者来说,把研究授课的问题及其讨论梳理出来,展现过程,更有启发性。
其次,课例不是一般的教案。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预设文本,而课例是实际发生的教学事件(实例),但课例研究在讲述故事时可能需引用教案来具体说明教学的思路和预期想法。
再次,课例不是简单的课堂教学实录。课堂实录只是对课堂教学情境的实际记录,并不直接揭示教学的思路和想法;课例则是在实录基础上进一步交代教学的理由和认识,具有分析与研究的成分。
最后,课例不是经验总结。经验总结往往是围绕一个主题,运用一定量的课堂教学片段作为旁证,而这些片段可能来自不同的教学实录甚至不同学科的实录;课例则仅限于对一节或一类具有相同特性课堂教学的描述与分析。
2.课例研究的类型及步骤
从当前课例研究的类型来看,课例研究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
问题呈现型:主要来自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重在激活原有的经验,唤起教师的反思以及随后的改进行动。
经验共享型:主要来自教师的成功经验和跟进的教学改进过程,可以引起同行的共鸣,为同类教师提供借鉴和参照。
理论验证型:为了介绍和推崇某些教学思想或理论,课例成了从各个角度印证教学思想的鲜活材料,它从理论出发,根据理论的核心思想改进教学过程,最后从某个角度来丰富该理论。
在教研组中展开有效的课例研究一般采取如下基本步骤:
确立研究主题。
选择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方案。
进行课堂观察。
反思分析数据。
展开深度研讨。
撰写课例文本。
在这些步骤中,有些内容在前面的论述中已有涉及,而如何进行课堂观察和反思分析数据将在第四章阐述,这里我们主要就课例文本的撰写提一些建议。
3.课例文本撰写
撰写课例文本,不仅是写作,更是对课堂教学中获取信息的精加工过程。如上所述,一个好的课例文本,能给人以教学上的启迪,引发人们对此问题的思考。
课例文本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就广大教师比较熟悉的课例形式看,一个课例应包含的基本要素如表3-4所示。
表3-4 课例的基本要素
研究主题
本课例是为了阐述一个什么教学主题?
背景与教学设计
主要解决哪些教学问题?该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我在教学设计中是如何预设的?
主要教学环节与分析
根据主题要求,主要的教学环节是怎样操作的?当时的情况怎样?现在如何解释?夹叙夹议,注意重点和关键细节的展开。
教学反思与改进
用两分法整体反思:实际的教学效果如何?原因是什么?有哪些理论或经验可以诠释?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否可以举一反三,启迪思路?
在上一章已详细介绍了主题的确立,这里强调的是,主题的切口要小,应是课堂教学中实际遇到的问题或现象,写作时可以作为课例的标题,开门见山,内容直切主题;背景与教学设计,主要是阐述该次教学的发生及其缘由,主要的设计思路、重点、难点;主要教学环节与分析,要求根据主题的需要,对原始的课堂教学实录加以筛选,有针对性地选择重要教学环节进行展开,分别具体描述如何操作和学生学习状况等,配以跟进性的解释分析;教学反思与改进,就是运用辩证的思想和相应的教学原理,整体思考本课的教学效果,从具体场景描述中抽取关键部分展开议论,无论成功之处还是缺憾,均需从多个角度做追因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改进设想,给自己或他人以有益的启示,不要以偏概全或随意夸大和拔高,否则容易演变成空谈。
撰写课例的一般过程是:
围绕主题整理资料。
草拟写作提纲。
撰写文本初稿。
修改完善初稿。
在这个过程中,整理资料就是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选择本堂课中的典型教学场景或片段进行分析细化;草拟提纲十分必要,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文本脉络和结构层次。
在教研组研修过程中,教研组长可以根据研究专题的需要,引导教师撰写一些系列化的课例,促进他们对某些问题有系统而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可以组织不同的教师针对同一主题确立观察点,分别展开教学并围绕观察点撰写课例,然后开展同课异构。这种点对点的比较可以增强异构的有效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