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NT$
1010.0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NT$
454.0
《
王氏之死(新版,史景迁成名作)
》
售價:NT$
250.0
《
敢为天下先:三年建成港科大
》
售價:NT$
352.0
《
直观的经营:哲学视野下的动态管理
》
售價:NT$
407.0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NT$
214.0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NT$
449.0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NT$
560.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著名作家孙犁先生的散文精选集,从他历年来所写的散文中选取了近80篇代表性作品,分为四辑:平原的觉醒乡里旧闻青春余梦文字生涯,分别为战争年代的纪实与回忆,故里乡亲的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对于文友、战友的怀念等等,所选文章洗尽铅华,文字老辣而优美,充满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识见,同时也有丰富的文化意味。
本书适合阅读与珍藏。
|
關於作者: |
孙犁(1913年2002年),原名孙树勋,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孙犁是他参加抗日战争后于1938年开始使用的笔名。曾担任过《平原杂志》《文艺通讯》等报刊的编辑,1944年赴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其荷花一样清新独特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坛广泛的关注。新中国成立后,在《天津日报》工作,历任副刊科副科长、编委、顾问,并任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主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协第一至三届理事、作协顾问、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版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等重要作品。新时期,他的文学创作迎来了第二个高峰,,先后出版了《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尺泽集》《远道集》《老荒集》《陋巷集》《无为集》《如云集》《曲终集》十个作品集,并有《孙犁全集》(十一卷)问世。他被公认为荷花淀派的创始人,其作品开启了中国诗化小说的先河。
|
目錄:
|
第一辑 平原的觉醒
识字班 3
投 宿 9
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 11
相 片 15
织席记 17
采蒲台的苇 20
一别十年同口镇 22
访 旧 25
某村旧事 29
平原的觉醒 35
古城会 40
第二辑 乡里旧闻
度春荒 47
村 长 49
凤池叔 51
干 巴 54
木匠的女儿 57
老 刁 62
菜 虎 65
光 棍 68
外祖母家 71
瞎 周 73
楞起叔 77
根雨叔 79
乡里旧闻 82
玉华婶 85
疤增叔 88
秋喜叔 90
大嘴哥 92
大 根 95
刁 叔 98
老焕叔 101
第三辑 青春余梦
黄 鹂 107
石 子 111
保定旧事 115
服装的故事 122
童年漫忆 126
吃粥有感 132
新年悬旧照 134
亡人逸事 136
母亲的记忆 140
青春余梦 142
芸斋梦余 145
住房的故事 148
夜晚的故事 151
吃饭的故事 155
鞋的故事 157
晚秋植物记 161
老 家 164
菜 花 166
居楼随笔 169
暑期杂记 174
庸庐闲话 179
残瓷人 186
秋凉偶记 188
第四辑 文字生涯
回忆沙可夫同志 195
清明随笔 200
远的怀念 206
伙伴的回忆 210
删去的文字 217
装书小记 222
悼画家马达 225
关于《山地回忆》的回忆 231
谈赵树理 235
文字生涯 241
书的梦 247
画的梦 253
戏的梦 257
夜 思 266
悼念李季同志 271
我的二十四史 276
同口旧事 279
报纸的故事 288
书 信 292
告 别 295
黄 叶 300
我的金石美术图画书 303
记邹明 309
记老邵 317
朋友的彩笔 322
悼康濯 325
我的绿色书 328
《善闇室纪年》摘抄 330
|
內容試閱:
|
母亲的记忆
母亲生了七个孩子,只养活了我一个。一年,农村闹瘟疫,一个月里,她死了三个孩子。爷爷对母亲说:
心里想不开,人就会疯了。你出去和人们斗斗纸牌吧!
后来,母亲就养成了春冬两闲和妇女们斗牌的习惯,并且常对家里人说:
这是你爷爷吩咐下来的,你们不要管我。
麦秋两季,母亲为地里的庄稼,像疯了似的劳动。她每天一听见鸡叫就到地里去,帮着收割、打场。每天很晚才回到家里来。她的身上都是土,头发上是柴草。蓝布衣裤,汗湿得泛起一层白碱,她总是撩起褂子的大襟,抹去脸上的汗水。她的口号是:争秋夺麦!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家人谁也别想偷懒。
我生下来,就没有奶吃。母亲把馍馍晾干了,再粉碎煮成糊喂我。我多病,每逢病了,夜间,母亲总是放一碗清水在窗台上,祷告过往的神灵。母亲对人说:我这个孩子,是不会孝顺的,因为他是我烧香还愿,从庙里求来的。
家境小康以后,母亲对于村中的孤苦饥寒,尽力周济,对于过往的人,凡有求于她,无不热心相帮。有两个远村的尼姑,每年麦秋收成后,总到我们家化缘。母亲除给她们很多粮食外,还常留她们食宿。我记得有一个年轻的尼姑,长得眉清目秀。冬天住在我家,她怀揣一个蝈蝈葫芦,夜里叫得很好听,我很想要。第二天清早,母亲告诉她,小尼姑就把蝈蝈送给我了。
抗日战争时,村庄附近,敌人安上了炮楼。一年春天,我从远处回来,不敢到家里去,绕到村边的场院小屋里。母亲听说了,高兴得不知给孩子什么好。家里有一棵月季,父亲养了一春天,刚开了一朵大花,她折下就给我送去了。父亲很心痛,母亲笑着说:我说为什么这朵花,早也不开,晚也不开,今天忽然开了呢,因为我的儿子回来,它要先给我报个信儿!
一九五六年,我在天津,得了大病,要到外地去疗养。那时母亲已经八十多岁,当我走出屋来,她站在廊子里,对我说:
别人病了往家里走,你怎么病了往外走呢!
这是我同母亲的永诀。我在外养病期间,母亲去世了,享年八十四岁。
一九八二年十二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