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战略一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领域,国际安全作为当代世界最为迫切解决的重大问题,自然是战略研究关注的重中之重。如何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国际安全面临的问题,寻求国际冲突的控制与化解,进而推进持久和平的和谐世界建设,中国军人,特别是中国的战略参谋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战略思维修养。为此,首先必须对相关的概念加以正确的界定,在此基础上注意对战略思维的特性从总体上加以把握。第一节安全与国际安全的概念〖1〗一、安全在汉语里,安全有三个含义: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7月第3版,第7页。在英语中,security(安全)的词义较汉语更宽泛些。按照《韦伯大学词典》的解释,security有四个含义:安全的状态,即免于危险,没有恐惧,不被解雇;担保、确保义务的履行;所有权(债务)的证明;安全措施,安全机构。从古至今,安全始终是个人、国家和国际社会的主题,因为安全是人类存在的前提条件。在中国,许多思想家很早就提出了追求安全的思想,只是没有使用过安全这个词。《易经》中有这样的说法: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李学勤主编:《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07页。这里所讲的其实就是安全,而且把个人的安危与国家的安全联系起来。现实主义理论代表人物阿诺德沃尔弗斯认为安全是一种价值,是国际政治研究的起点和落点Arnold Wolfers,National Security as an Ambiguious Symbol,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671952倪世雄主编:《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34、38、134、53、454页。,在客观的意义上,表明对所获得价值不存在威胁;在主观的意义上,表明不存在这样的价值会受到攻击的恐惧。Arnold Wolfers,Discord and Collaboration转引自Roger Carey & Trevor CSalmon,International Security in the Modern WorldNew York City:StMartins Press,1992,p13。当然,安全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对于不同的对象,安全的内容和范围也不尽相同。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的安全观念不断地在变化,从以国家为中心到以人为本理念的转变,从以军事安全为核心到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综合安全的发展,传统的安全观在向新的安全观转变,国家安全的概念和内涵不断地扩展和充实。二、国家安全据英国学者彼得曼戈尔德(Peter Mangold)考证,国家安全一词的现代用法最早出现在美国报纸专栏作家瓦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1943年的著作《美国外交政策》(US Foreign Policy)中,传统安全观的基本内容是以军事安全为核心,其中也包括政治安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这个提法才成为国际政治中一个常用的标准概念,成了取代诸如军事事务、外交政策、外交事务等较陈旧词汇的新提法。Arnold Wolfers,Discord and Collaboration,Baltimore,1962,p2国家安全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国家的生存。作为国际社会最基本的单位,人们通常认为国家具有四个要素,即拥有一定的居民、一定的领土和一定的政权组织(或称政府),并且拥有主权。这四个要素对国家的安全是不可或缺的,这是国家安全的第一个层次。国家安全的第二个层次是国家在生存的基础上求发展,包括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一个主权国家能够独立自主地生存和发展,它就是安全的;反之,一个主权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受到干涉或侵犯,它就是不安全的,面临危险或处于危机之中。第一,国家安全既是一种客观态势,也是一种主观认知。客观上指某一国家不存在外来攻击、侵犯的状态和现实,即国家有消除威胁的能力,使国家处于没有危险、不受威胁的状态。但是,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真正达到这一状态,也就是说,世界上只有相对的安全,没有绝对安全。主观上指没有恐惧感,不担心会有外来的威胁。从某种程度上说,安全是一种心理状态,即安全是对国家抵制外来攻击和防卫自身安全能力的感觉,它涉及对国家力量、对敌友力量和意图、对面对未来的发展形势以及对维护安全形势的信心。因此,判断安全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力,而主观能力是一种复杂的构成,它取决于一国对各种因素的分析、认识能力,取决于利益的定位,也取决于价值的判断。总之,国家安全是客观事实与主观认知的统一。第二,国家安全是一个历史概念,其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扩展的。从古代历史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传统安全观一直主导着人们对国家安全的认识,它的基本内涵是指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不受侵犯。冷战结束后,随着军事因素在国际关系中地位的相对下降,同时,全球性问题的出现和相互依存程度的加深,国家安全观念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国家安全变得扩大化、社会化、大众化和国际化。安全的概念、思想、理论、战略、政策和实践都处在大变革进程中。人们提出了相对于传统安全的非传统安全概念。非传统安全指的是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军事安全等传统安全以外的安全问题,如环境保护、恐怖主义、走私、非法移民、贩毒等都对国家安全和国际稳定构成威胁。第三,国家安全的主体不断扩大,要素不断增多。国家仍是安全的主体,但不是唯一的主体。安全的主体在向内外延伸,由国家向个人和全球扩展。国家安全是人、国家和国际三个相互联系层面的完全统一。国家安全的要素除了对领土、主权的维护和国民的保护外,还包括诸多的非传统安全要素,如经济、社会、文化、能源、环境、信息等要素。今天我们来谈论国家安全问题,如果只注重传统的安全要素,即国家政治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不受外敌入侵等,而忽视非传统国家安全要素,那么这样的国家安全就是残缺的,必定导致国家的不安全。第四,国家安全是国家间战略和政策的对衡。国家安全与之所处的国际安全结构状态有直接的联系。而这种安全结构构成一种秩序,决定安全秩序的主要是各国之间关系的架构,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国家的对外战略与政策,尤其是大国的对外战略与政策。因此,有人认为国家安全是国家间关系的一种游戏对决,是自己本身战略和政策与其他国家战略和政策的一种对衡,通过国家运用清醒、明智、正确的外交智慧和灵活高超的外交艺术,构建对自己有利的国际安全秩序,始终将本国置于国际斗争和矛盾的焦点之外。第五,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走向复合化和多边主义道路。在传统国家安全中,由于安全要素主要是军事的、政治的,因此,军事手段居于主宰的地位。现在国家安全的要素多样化了,单靠军事手段已无法解决这些安全问题,因此,必须采取复合化的斗争方能有所作为。由于非传统安全对国家的威胁日益明显,而非传统安全的突出特点是跨国性和突发性,绝大多数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并不是一个国家独自面临的问题,而是在一个国家受到安全压力的同时,对其他国家也构成了不同程度的威胁,甚至波及整个地区或全球。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非传统安全威胁问题,就必须走加强国际合作,也就是走多边主义的道路才能实现。于是,共同安全全球安全合作安全等,成为近些年使用频率很高的词汇。因此,国家安全的真正实现,有赖于在全球范围内确立这种新型安全观。第六,不同的国家或处于不同历史阶段的国家,对国家安全会有不同的认识,会追求不同的安全目标,采取不同的安全手段。有学者将近代国际关系产生以来,主要国家特别是大国的对外安全选择大致概括为四种主要类型:霸权主导型,即把谋求地区或世界霸主地位作为国家安全的首要目标和战略;挑战扩张型,即以取代现存领导者而成为地区或世界的新霸权国为国家安全的目标;搭车附庸型,这类国家对现存的世界领导者基本采取全方位合作的态度,并遵循领导者为国际社会制定的规则和制度,以较低的成本获得霸权国为其提供的安全保护;封闭内敛型,主要依靠自己的军事经济实力,有时也联合其他受到同类外部威胁的国家来对抗霸权国家,维护国家安全孟祥青:《论中国的国际角色转换与对外安全战略的基本定位》,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7期。。另外,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也有关系。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不同阶段,国家安全内涵有所不同。经济安全、信息安全概念的出现就是因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提高而带来的。三、国际安全国际安全是国际社会不存在危险或不存在国际社会各成员之间的威胁。在西方国际安全问题研究中,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三大主流国际关系学派都把国际安全置于其理论核心。在现实主义看来,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社会中,权力较大的行为体将对国际安全局势的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力越大,其国家就越安全。现实主义的国际安全理论对国家间军事对抗作出了较好的解释。安全困境理论较好地解释了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对抗。现实主义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该理论把安全同主权国家联系在一起,将安全概念局限于军事层面,使其难以解释因经济全球化发展而出现的国际相互依存趋势。均势安全论完全没有涉及制度对安全的影响Robert OKeohane,Alliance,Threats and the Uses of Neorealism,International Security,Summer,No1,1988,pp174~175。自由主义安全论弥补了现实主义片面强调国家和军事在国际安全中的作用的缺陷,更为关注经济,尤其是国际相互依存关系对国际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了相互依存安全论,进而提出了国际制度安全论。自由主义安全论较好地揭示了国际相互依存趋势和国际制度的作用。然而,无论是现实主义还是自由主义均忽视了国际政治中的文化观念因素。建构主义则从社会文化层面对国际安全作了新的解释,建构主义超越了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安全理论的模式。建构主义认为,国际安全状态是由社会建构而成的。建构主义虽不否认物质力量的重要性和相互依存对战争的制约作用,但认为对国际关系起着关键作用的是观念、文化、认同和规范等因素。建构主义者认为,把安全理解为国家安全忽视了处于国家威胁之下的人所处的不安全状态。一方面,个人的安全依赖于国家的安全;另一方面,个人的安全又可能受到国家的威胁。建构主义描绘的安全共同体的蓝图被许多学者认为是走出安全困境的理想途径,然而建构并非易事,为何几千年的世界历史都几乎建构出同一结果均势、霸权与对抗刘胜湘:《国家安全观的终结?》,载《欧洲研究》,2004年第1期,第11页。?20世纪90年代起,现今国际安全研究出现了两大变化,即安全内涵从军事安全转向包括军事安全在内的综合安全,安全研究主体从国家单一主体转向包括国家在内的多元主体。传统安全研究主要强调军事力量的运用,国家安全是军事安全。20世纪90年代,西方的安全研究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界普遍承认军事力量不是安全的唯一潜在威胁,恐怖主义、移民、污染、贫困及文化等非军事议题已成为西方安全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传统的国家安全观过分强调安全的军事因素,而综合安全观则强调安全的全面性、交织性和社会性,安全不再局限于军事层面和国家层面。当今西方安全研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这一变化突破了传统的安全概念,即安全观念正从狭义的传统安全观扩展到整个人类社会的广义安全观,传统安全观正让位于综合安全观。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与时俱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当今世界,在正确把握冷战后世界安全形势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继提出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的国际安全观之后,又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提倡以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为要义的国际安全观。第二节战略与战略研究〖1〗一、战略(一)战略的含义战略是一个古老的慨念。战略最早是一个军事术语。意指设计、指导和实施作战计划,是支配战争全局性的谋略。战略是军事手段和政策目标的结合。战略理论最初属于军事科学的最高领域,是研究有关战争规律、特点和方法的理论。后来不断向非军事领域扩展,大战略、整体战略、国家战略的概念逐步产生。因此,广义的战略是对一个有较长发展过程的、具有全局意义的重大问题和领域的筹划和指导,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不是对眼前某项具体工作、个别事件的部署。中国春秋末期的《孙子兵法》即已从战略的高度来阐述指导战争的规律与艺术,被誉为战略的鼻祖。公元3世纪,西晋的司马彪曾著有《战略》一书高金钿、顾德欣主编:《国际战略学概论》,国防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第3页。。此后,战略一词在中国古籍中屡见不鲜,意义上大体是指作战的谋略。最早把strategy一词翻译为战略的是日本人。公元579年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皇帝毛莱斯为训练高级将领编写的一本教材,命名为strategicom,英文就是strategy,德文是strategie,法文是strategie,在日文中与之对应的是战略和政略。strategicom的词根为strategos其意义为将军(general),strategicom的意义就是将军之学,即所谓的将道(generalship)JFCFuller,A Mlitary History of the Western WorldFunk Wagnalls Co,1954,VolI,Chap14,p395。探寻欧美国家语言的语源,这些词都来自古希腊语中的strategia(otpatyryua),strategia是从古希腊语中strategos(otpatyryua)(将军之意)派生出来的,战略在古希腊语中的意思是作战用兵之术。战略一词在东西方都有上千年的历史,但是只是在拿破仑战争之后才广泛使用。1802年出版的英国军事字典(Charles Jamess New and Enlarged Military Dictionary)中尚无strategy这个词的存在。到了19世纪,随着战争规模的空前扩大,战略与战术层次分离。克劳塞维茨认为:战术是在战斗中使用军队的学问,战略是为了战争目的运用战斗的学问。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第1卷),商务出版社,1982年版,第103页。战略终于在战术的对比中形成了其比较确定的内涵,也即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谋略。利德尔哈特认为战略是:分配和使用军事工具以达到政策和目标的艺术。BHLiddelHart,Strategy:The indirect approach,Faber and Faber,1967,p335这个对战略的定义是划时代的。较之前人有所突破:他明确地说明了手段和目的的关系,表明战略是现实应用的理论;他没有限定在战争或战时,扩大了战略所覆盖的领域。表明在战争或战时,在和平或平时也适用;他提出(distributing)即分配或配置的观念是前人所不曾注意的,这在现代战略观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他认为大战略所包括的力量要素是一个国家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综合要素。至此,我们可以这样定义:战略是国家通过对其可利用的资源进行配置,以最大限度地获得国家利益的科学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