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
甲骨文丛书·消逝的光明:欧洲国际史,1919—1933年(套装全2册)
》
售價:NT$
1265.0
《
剑桥日本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918.0
《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精品教材大系:材料的时尚表达??服装创意设计
》
售價:NT$
347.0
《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
售價:NT$
653.0
《
国家豁免法的域外借鉴与实践建议
》
售價:NT$
857.0
《
大单元教学设计20讲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遍览上海明清海防遗址,追溯历史的遗迹与印象.
该书以上海境内明清时代先后经历抗击倭寇和抗英、抗法等战事,留下丰富而又珍贵的海防遗址为线索,共走访调查了现存的地面遗址23处,与海防有密切联系的碑刻6块,记录并留存下丰富的文史资料。
|
內容簡介: |
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对包括海防遗址在内的大型线形文物设立专项研究,对我国东部和南部沿海修建的明代以防倭为主要目的、清代以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为目的的明清海防工程开展了相关保护和研究工作。广东和浙江作为国家文物局明清海防遗址保护研究试点单位,已经取得了相应的成果。随着上海的经济开发,众多的海防遗址面临保护危机。近年,临港新城、自贸区等的建设,也对上海如何加强海防遗址的保护和如何发挥其在区域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们对于上海现存明清海防遗址的数量、保存状况等尚缺乏细致的把握。上海的海防遗址调研与保护是文物部门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本书厘清上海现存明清海防遗址数量和保存状况,既是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须,也是探讨上海海洋历史与文化的必须,对于加强民众对海防遗址的认知也不无补益。20142015年,在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的主持与推动下,中心的研究人员与上海大学文学院相关专业教师通力合作,通过不可移动文物调研、摄影摄像、史料搜集等一系列工作,对上海市现存的29处明清海防遗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书即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报告。
|
關於作者: |
主编褚晓波,曾任国家考古发掘领队,副研究馆员。现任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局长。
执行主编郭红,上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著有《中国行政区划通史明代卷》。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项目。
|
目錄:
|
1绪论
11城墙类
13金山卫古城墙遗址
21南汇古城墙遗址
27奉城古城墙遗址
33老宝山城遗址
41宝山古城墙遗址
49川沙古城墙遗址
57上海县城墙遗址
63嘉定古城墙遗址
71松江古城墙遗址
75祠庙类
77松江陈化成祠
81墓葬类
83唐一岑墓
89四僧塔
92钱世桢墓
97炮台类
99吴淞炮台遗址
111东炮台遗址(宝山嘴老炮台碑)
114狮子林炮台遗址
119海塘类
121奉贤华亭海塘
127碑刻类
129永乐御碑
132宝山城督工管造石刻
134重整营规碑
139松江平倭墓碑
141吴淞江守御所千户施武略室宜人钟氏墓志铭
143建演武场碑
147井类
149倭井
151烽墩类
153筱官墩遗址
157秦家店烽墩遗址
159大场烽墩遗址
161鹤槎山烽墩遗址
163工厂类
165江南制造总局旧址(江南造船厂)
169附表
169表1:近年消失的明清海防遗迹
169表2:近年消失的明清海塘
170参考书目
173后记
|
內容試閱:
|
一、调研对象的年代与内容
明清上海的海防遗址调研对象为2014年上海市行政区划范围内现存的自1368年至1911年间(即明洪武元年至清宣统三年)与海防有关的遗址。现存宋元时期海防遗址如在明清时期无海防功能,则不属于我们的调研范围。
海防遗址是国家兴修的为抵御海上来犯之敌的防务工程和相关史迹。上海一地明清扼守长江门户,又为苏松富庶之地的屏障,自明初洪武中期诸多卫所设立,开始形成明清海防体系的基础,明代海防以抗倭为主,清代海防以两次鸦片战争为主,有一批相关遗址留存。上海现存的明清海防遗址多数为当时国家兴修的海防工程,相关史迹还包括有碑刻及在海防中死难人员的墓葬、祠庙等。由于上海在近代历史上的特殊地位,我们也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纳入遗址范围。
由于上海明清海岸线变动较大,留下了较多的地上及地下海塘遗址。海塘兴建的主体作用是护岸防潮,海防作用较小。因此,本调查只列出具代表性并有明显遗存的华亭海塘,其余海塘遗址只简单地在附表2中加以记录。
二、调研地理范围
今上海市辖区在明清时期地理变化较为复杂。
行政上,这一块土地在明代分别隶属于南直隶松江府、苏州府太仓州;卫所制度下为中军都督府金山卫、太仓卫辖地,明中后期为应天巡抚(又称苏松巡抚)管辖。在清代,属江苏松江府、太仓直隶州境;顺治二年(1645年),设分巡苏松兵备道。后几经变化,雍正八年(1730年),分巡苏松道由苏州移驻上海县城大东门,始有上海道之称。至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改置松太道,驻上海县,辖松江府、太仓直隶州。嘉庆十七年(1812年),又改为苏松太道。顺治二年(1645年),在松江设立江南提督府,统理苏州、松江、常州、镇江四府军务,康熙元年(1662年),统理江南全省军务,辖有本标五个营及松江城守营等,另设金山营、柘林营、青村营、浏河营、南汇营、川沙营、吴淞营等独立营。崇明水师辖六个营,有兵员一万名。
明清时期,今上海市辖区内行政隶属、军事设置都较复杂。项目的调研地理范围以2014年上海直辖市行政管辖范围为界,凡在此范围内的明清海防遗址都属调研对象。在面对具体遗址时,将结合其在历史时期的隶属进行研究。
由于海陆变迁与倭寇的内侵,上海现存明清海防遗址多数已不在海岸第一线,而是更靠近内陆一些。由于上海陆地东部向外突出的地形,多数遗址分布在海岸线东北及东南的内陆之处。
三、上海现存明清海防遗址现状
项目调研主体是明清时期上海境内与海防有关的遗址,重点是现存遗址。
根据文献资料,上海明清海防遗址应包括以下四类:
(1)明清卫所城池、衙门及堡塞、墩台、烽堠、营汛遗址。上海市境内在明代设有金山卫及其下的青村守御中前千户所、南汇守御中后千户所、松江守御中千户所,太仓卫下崇明守御千户所、吴淞江守御千户所、宝山守御千户所。据正德《金山卫志》、崇祯《松江府志》和《江南经略》等历史文献,除松江中千户所外,其余卫及守御千户所在明代应有独立城池。卫所及营兵、民兵所守堡塞、墩台、烽堠、营汛众多,都具有防倭职责。
(2)上海市境内清代江南提督、提督崇明总兵府、吴淞参将、川沙参将公署及下辖各营遗址(重点调查沿海、沿江遗址)。顺治二年(1645年)设江南提督衙署于松江府城,其下设置对明代卫所及堡塞有所继承,然而并不完全相同。康熙元年(1662年),设提督崇明总兵府。顺治十四年(1657年)设崇明水师总兵,康熙十四年(1675年)改为水师提督;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设松江水师营;同治年间,长江水师部分驻防上海。
(3)明清海塘及相关遗址。海塘之修本在于防海潮,但是在军事上亦与海防有关。上海境内明清海塘集中于宝山、浦东、奉贤、金山沿海,旧垒、外海塘、备塘、捍海塘、钦公塘、彭公塘、李公塘等皆为历史上著名海塘。古代海塘沿线遗存有祠庙、石刻等。
(4)其他海防相关遗址。比如明清军事附属机构遗址、江南制造总局、炮台、航标、墓葬、楼台、祠庙、石碑等。
我们首先利用明清各类地方文献对今上海境内曾经存在过的海防相关设施进行梳理,同时查找近年来上海市及各区县所出方志、地名志、文物类等书籍及档案资料,对可能的现存遗址进行排摸。在做好文献工作后,我们走访各区县文物部门,开始实地调查。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海岸线变迁、城市开发等自然、人为因素,明清以来海防遗址消失的非常多。以明代卫所为例,上海一地在明代的一卫六守御千户所处于防倭要地,堡塞墩台众多。金山卫及其下青村所、南汇所据正德《金山卫志》中记载,共有五营四十五墩,随着岸线变化,一些营墩慢慢远离海岸,地位下降,加之村庄繁衍进程,虽然有些在今地图上还能找到地名,但营墙与墩台遗迹全无,只有筱官墩一处尚存。崇明岛在明代与清初亦有大量堡塞烽燧,但在近代崇明军事地位下降,加之海岸变化等因素,基本都无踪迹可寻。明清时期众多的海塘或因岸线变化湮废消失,或因后世新塘、公路等修筑被覆盖,埋于地下。项目进行之初,我们根据文献资料和文物普查表等进行统计,共列出40余处遗址,但有近一半的遗址已经消亡,目前能够确定存在的地面遗址有23处,与海防有密切联系的碑刻6块。在现存遗址中,江南制造总局与钱世桢墓比较特殊。江南制造总局不仅是中国百年工业的缩影,同时也是整部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见证者,它以生产枪炮子弹为主,辅之以修造船舰,并附设翻译馆、广方言馆和工艺学堂,以翻译西文书籍、培养技术人员,是集军工、科研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大型民族资本企业。钱世桢作为出生在罗店的明代抗倭将领,其主要功绩为在万历时出征朝鲜抗倭,但他也任过金山参将、署协镇吴淞营事等职。
就分布区域而言,现存遗址以吴淞口两岸最为集中,老宝山城、宝山古城墙、吴淞炮台、东炮台、狮子林炮台、永乐御碑均位于此,都与吴淞口的军事地理重要性有关。
现存的这些遗址从保护现状而言,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原遗址得到一定程度的整修与维护,并作为景点对社会开放。如奉城古城墙、川沙古城墙、上海县城墙遗址、南汇古城墙、嘉定古城墙、金山卫古城墙、宝山古城墙、松江陈化成祠、唐一岑墓、钱世桢墓、筱官墩、鹤槎山。
(2)原遗址得到一定程度的整修与维护,但由于位置原因,不对外开放,或有限开放。现存遗址中,狮子林炮台、松江古城墙、大场烽墩位于军队驻地;诸翟倭井、永乐御制宝山碑、一部分宝山古城墙在学校内;东炮台(宝山嘴老炮台碑)、老宝山城位于公司院内。
(3)原遗址未得到有效保护。吴淞炮台遗址位于军队后勤仓库院内,目前四周俱在动迁,遗址可能被划入炮台湾森林公园,但尚无具体维护与开放计划。四僧塔位于佘山中科院天文台院内,未核定为保护单位。秦家店烽墩位于外环绿化带中。
在已经整修的遗址中,部分有过度整修现象,难以区分遗址原有部分与后修部分。
现有遗址中,明清城墙所占数量较大,现存各城墙墙体、城门、水关基本都得到了保护。观今上海地图,川沙、金山、南汇、奉贤(奉城)、嘉定五座明清县级城池的护城河都较完整,但很少将其列入文物保护范围。作为古代城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几个护城河也在明清的海防中起过一定的作用。
江南制造总局旧址(江南造船厂)
1.遗址名:江南制造总局旧址(江南造船厂)。
2.现存地点:黄浦区高雄路2号。
3.遗址始设年代:清代。
4.设置文物保护单位的年代:2014年,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5.遗址历史:1865年9月20日,以制器之器为目标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在上海虹口原美商旗记铁厂设立。由于虹口房租较贵,且工厂以生产军火弹药为主,有一定的危险性,遭到了居住在附近的洋人的反对。1867年,制造局正式迁往高昌庙。经过一二十年的发展,其规模就非同一般,共有职工3000余人,房屋2000余间,分厂16所机器局、木工厂、轮船厂、锅炉厂、枪厂、炮厂、枪子厂、炮弹厂、炼钢厂、熟铁厂、栗药厂、铜引厂、无烟药厂、铸铜铁厂和两个黑药厂。制造局以生产枪炮子弹为主,辅之以修造船舰,并附设翻译馆、广方言馆和工艺学堂,以翻译西文书籍、培养技术人员。因此,当时的江南制造总局无论从设置、定位和影响看,都远非单纯的军械所或官办企业,而算得上是集军工、科研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大型民族资本企业。
1867年,曾国藩、李鸿章两人把徐寿派到高昌庙。18681884年间,徐寿主持了十余艘战舰的设计建造从明轮到暗轮,从木壳到铁甲,从600吨位到2800吨位,他为中国的造船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04年冬,新任两江总督周馥视察制造局,看到船坞荒废,心有不忍。周颇有现代思想,力主局坞分立,即把造船厂从制造局中独立出来,仿照商坞的经营方式,开放外接商船的修造业务以增加收入,对军舰修造也要按工料收取成本费用。1905年4月,局、坞正式分家,取名江南船坞,隶属海军,但真正负责经营的核心人物是总工程师R.B.Mauchan前英商和丰造船厂经理。从此开始了官办民营的独立历史和第一次发展小高潮,6年间造船136艘。民国以后更名为江南造船所,1953年改名江南造船厂。
6.保护现状:2010年上海世博会浦西园区企业馆一带即江南造船厂厂区,中国船舶馆等利用江南造船厂厂房。现存有1867年建造的二号船坞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