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更多推荐:禅解儒道丛书以佛家智慧解儒家和道家经典,会通三教
|
內容簡介: |
作者曾于2001年出版《论语我裁》,是与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商榷。现在作者以自己传奇的人生经历,讲述《论语》中的智慧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
關於作者: |
董子竹:
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对儒、释、道三家都有切身的体认和独到的见解,并对西方文化有较深入研究。人生经历传奇:
文革期间入北京的秦城监狱,于狱中向各位学术大家学西方哲学;
上世纪80年代任西安市戏剧研究所副所长、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1993年在庐山东林寺出家,后任九江江矶寺住持,1998年还俗;
现任南昌上市公司正邦集团高级企业顾问,指导企业的重大决策和文化建设;
贾平凹小说《废都》中二号人物孟云房的原型;
其子董逋(善源居士)亦曾出家,法号慧开。董子竹:
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者、践行者和传播者,对儒、释、道三家都有切身的体认和独到的见解,并对西方文化有较深入研究。人生经历传奇:
文革期间入北京的秦城监狱,于狱中向各位学术大家学西方哲学;
上世纪80年代任西安市戏剧研究所副所长、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1993年在庐山东林寺出家,后任九江江矶寺住持,1998年还俗;
现任南昌上市公司正邦集团高级企业顾问,指导企业的重大决策和文化建设;
贾平凹小说《废都》中二号人物孟云房的原型;
其子董逋(善源居士)亦曾出家,法号慧开。
已出版的著作有:与南怀瑾商榷系列《金刚经到底说什么》(2000年)、《论语正裁》(2001年)、《老子我说》(2002年);解读《圣经》系列《旧约东方解》(2007年)、《新约东方解》(2007年);国学与企业管理系列《与企业家聊国学》(2008年)、《总裁必修国学》(系列VCD);长篇历史小说《大明宫祭》(上中下三册,2015年)。
|
內容試閱:
|
从吾国历史看,解儒释道经典的文字怕可称得上汗牛充栋,粗分应有七大类:
一曰:古时的神秘功能类;
二曰:大半是汉时兴起的神学宿命类;
三曰:唐宋明的理学类,也可称神圣道德类;
四曰:清时兴起的考据类;
五曰:当代哲理格言类;
六曰:当代哲学逻辑类;
七曰:明心类;我自认是属于这一类的。是与不是,读者可自品。
前三种,我的书里有详尽评价,此处不赘言。
考据是中国文化学界的一类传统,非独起自前清,不过以清为盛。其功劳无需我在此多说,贡献应该是很大的。但,有不少人也掉进去了,譬如直把禹考成虫之类云等,就有几分无聊了。在我看来,禹可以以人的形式存在,也可以以虫的形式存在,这于上古时代应算不得什么稀罕事,然并不妨碍禹之成为圣人。今人已经不能随意找到生命自由的存在方式了,所以才把这种生命本应有的自由称之为之神。禹的多义性本就是中国文化题中之义吧?何必若此贬低古圣?
格言派,太多了!把儒道释经典中的只言片语粗暴地抽出来,什么上善若水、清静无为、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淡泊明志这一切,被人们认定为格言。天知人们会怎么理解的?!但在今天,中国人的房子里几乎都希望挂上这样一些旗子,以彰显主人的风雅。且问,是他们真的信奉这些所谓的人生格言吗?!中国文化到了这里,也就彻底支离破碎了。
逻辑派,即以西方哲学的基本框架来套解中国传统文化。这方面的著作近百年来,可说是汗牛充栋,有的成了名著,有的成了教材,莫不煌煌大论。其中著名人物,有胡适、冯友兰、任继愈等等,不一一枚举。对此,我们只有举手过额为其称庆的份。
俱往矣,顶礼各路英雄豪杰了。
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我以为读《论语》应当从这里打开一个窗口。那什么是不知为不知呢?任何知的生命活动后面一定有一个不知的,也可称之为能知的大系统,这就是生命宇宙大系统本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