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 0 )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註冊 | 新用戶登記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EMS,時效:出貨後2-3日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2023年08月出版新書

2023年07月出版新書

2023年06月出版新書

2023年05月出版新書

2023年04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缺失与重构研究

書城自編碼: 292188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教育
作者: 蒋平
國際書號(ISBN): 9787518411429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11-01
版次: 1 印次: 1
頁數/字數: 140/145000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2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推荐系统全链路设计:原理解读与业务实践
《 推荐系统全链路设计:原理解读与业务实践 》

售價:NT$ 515.0
病玫瑰:疾病与医学插画的艺术
《 病玫瑰:疾病与医学插画的艺术 》

售價:NT$ 1030.0
首席创新官手册:如何成为卓越的创新领导者(第2版)  陈劲 宋保华
《 首席创新官手册:如何成为卓越的创新领导者(第2版) 陈劲 宋保华 》

售價:NT$ 515.0
漫画少年学墨菲定律
《 漫画少年学墨菲定律 》

售價:NT$ 311.0
最后的火星人:弗雷德里克·布朗经典科幻小说集
《 最后的火星人:弗雷德里克·布朗经典科幻小说集 》

售價:NT$ 234.0
一眼千年 敦煌壁画白描临摹本
《 一眼千年 敦煌壁画白描临摹本 》

售價:NT$ 519.0
中日联合江南地区民俗调查报告辑
《 中日联合江南地区民俗调查报告辑 》

售價:NT$ 11336.0
彩色图解伤寒论:漫画讲透伤寒论,增强免疫 百病食疗 防病为先 中医八大名著之一养生图解
《 彩色图解伤寒论:漫画讲透伤寒论,增强免疫 百病食疗 防病为先 中医八大名著之一养生图解 》

售價:NT$ 359.0

編輯推薦:
弱势青少年所处的不利境况易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受挫情绪和沉重的心理负担,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对于大部分弱势青少年而言,往往缺乏资金、权力、能力和关系等各种资源,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支持不足,仅仅依靠自身努力改变困境的力量有限,势必容易生发出一种相对剥夺感。这种普遍而较为严重的相对剥夺感或受挫情绪,将导致不满、焦虑、苦闷、彷徨、悲观等不良心理问题的存在,使弱势青少年难以接受现实,难以自我调控,严重时可能会引发神经疾病或是犯罪。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到弱势青少年整个群体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给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和目标形成较大阻力。
內容簡介:
基于重提感恩教育的迫切性与弱势青少年境况的特殊性,引发了笔者对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的思考。弱势青少年往往缺乏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等有效支持,加之容易受到社会排斥或社会歧视,导致他们很难感受到人间恩情,感恩教育对于他们而言可能也就显得苍白无力。那么,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状况怎样?存在哪些方面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问题的存在?以及如何加以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
關於作者:
蒋平,男,汉族,1979年12月生,四川南充人,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学专业博士,四川师范大学韩国研究中心研究员,四川科技青年联合会理事,初中校长任职资格等国培计划项目入库培训专家,四川省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四川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负责人,北川中学课程改革与素质教育研究发展中心顾问,曾历任绵阳师范学院教务处质量评估科副科长、教学研究科科长,四川北川中学挂职副校长,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育政策学与比较教育研究。现已在《教育发展研究》、《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青年研究》、《内蒙古社会科学》、《河北师范大学学报o教育科学版》、《上海教育科研》、《中国教育报》等期刊报纸上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其中CSSCI期刊20余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50余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及索引18篇;主持主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等项目30余项;参与撰写教育类著作7部;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其它省厅级等奖励20项;获得社科优秀工作者、优秀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称号。
目錄
第一章
弱势青少年研究:一个批判性评述
第一节 弱势青少年: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存在
一、弱势群体与弱势青少年群体的概念界定
二、弱势青少年群体结构类型划分及演变发展趋势
第二节 弱势青少年的发展状况及主要问题研究
一、弱势青少年生存与发展状况调查研究
二、弱势青少年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
第三节 弱势青少年发展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一、弱势青少年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二、弱势青少年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第二章
弱势青少年发展与感恩教育关系研究
第一节 感恩及感恩教育的概念界定
一、感恩的概念界定及教育价值发掘
二、感恩教育的内涵及本质特征表现
三、感恩教育的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
第二节 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问题研究
一、青少年感恩教育现状及问题研究
二、弱势青少年感恩及感恩教育存在问题研究
三、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缺失与重构研究的缘起
第三节 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缺失与重构的研究设计
一、研究的主要思路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
三、研究的价值意义

第三章
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现状
一、学校对弱势青少年实施感恩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二、家庭对弱势青少年实施感恩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节 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内容现状
一、学校对弱势青少年实施感恩教育的内容
二、家庭对弱势青少年实施感恩教育的内容
第三节 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的途径现状
一、学校对弱势青少年实施感恩教育的途径
二、家庭对弱势青少年实施感恩教育的途径
第四节 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的方法现状
一、学校对弱势青少年实施感恩教育的方法
二、家庭对弱势青少年实施感恩教育的方法
第五节 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的效果现状
一、弱势青少年识恩状况
二、弱势青少年记恩状况
三、弱势青少年谢恩状况
四、弱势青少年报恩状况
五、弱势青少年施恩状况
第六节 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章
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主要问题的成因分析
第一节 学校轻德失谐方面的原因
一、重智轻德培养模式的片面性
二、人文教育相互作用的矛盾性
三、感恩教育内部环节的不协调
四、校园文化环境构建的不和谐
第二节 家庭失重忽教方面的原因
一、父母表率作用的缺失
二、亲子关系营造的不佳
三、教养方式的不科学性
第三节 社会失保离向方面的原因
一、保护政策的不完善
二、社会关怀的贫乏性
三、导向系统的不明确
第四节 个体偏差失控方面的原因
一、生活经历的挫折体验
二、行为习惯的表现不良
三、缺陷性格的心理障碍

第五章
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有效实施的对策
第一节 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的主导
一、感恩教育实施的环境保障:和谐校园的构建
二、感恩教育实施的育人导向:教师角色的转换
三、感恩教育实施的情境创设:生活德育的实践
四、感恩教育实施的标准体系:权责意识的强化
第二节 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的最佳辅助:家庭的配合
一、亲子融合是基础:家庭要和睦相处,善于沟通
二、榜样示范是关键:父母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教养方式是根本:家长要明确认识,科学教育
第三节 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的有力保障:社会的支持
一、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保护政策和司法制度
二、强化教育援助机制,实行各种形式的施恩措施
三、借助大众传媒力量,发挥舆论宣传的指导功能
四、整合社区优势资源,开展丰富的感恩实践活动
第四节 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循环再生:个体的自觉

参考文献
后 记
內容試閱
青年兴则国运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少年成长成才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告诫青少年们,要坚定理想信念,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缺钙;要练就过硬本领,古人云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要锤炼高尚品格,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要矢志艰苦奋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些重要论述为当代青少年未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明确了广大青少年追逐梦想的历史担当,也铸就了青少年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然而,青少年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所形成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对将来能否承担历史赋予的重任起着决定性作用。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的转型时期,弱势青少年群体渐趋出现,并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存在,其结构与类型也日益复杂而多元化。处于经济拮据,生活窘迫状态中的弱势青少年群体,在社会各阶层中地位较低,很难发出有效的声音,更难影响社会政策及事务,他们生活目标取向往往只能仅限于满足自身生理和安全方面的需要,而无力顾及更高层次的尊重、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求,长时间忙于生计,自我提高和发展的机会甚少,而经济生活没有保障、合法权益无人关注、社会生活遭受排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由此导致他们必然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生存危机。
弱势青少年所处的不利境况易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受挫情绪和沉重的心理负担,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对于大部分弱势青少年而言,往往缺乏资金、权力、能力和关系等各种资源,来自社会和家庭的支持不足,仅仅依靠自身努力改变困境的力量有限,势必容易生发出一种相对剥夺感。这种普遍而较为严重的相对剥夺感或受挫情绪,将导致不满、焦虑、苦闷、彷徨、悲观等不良心理问题的存在,使弱势青少年难以接受现实,难以自我调控,严重时可能会引发神经疾病或是犯罪。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到弱势青少年整个群体的健康发展,而且还会给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想和目标形成较大阻力。那么,弱势青少年生存与发展的问题症结在哪里?我们如何去找寻一个最佳切入点来缓解弱势青少年面临的危机?最终,笔者选择了以感恩教育为研究视角,对弱势青少年发展进行细化研究。这是因为:弱势青少年大都遭受过经济的穷困、家庭的变故以及社会排斥等一系列人生挫折,加之其中一部分处于青春期,生理发育迅速而心理调节能力尚未达到与之相适应的水平,致使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不公平现象特别敏感,容易形成嫉妒、偏执、报复等认知偏差和行为失当,严重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而上述问题的根由却在于弱势青少年很难感受到人间的恩情。
感恩是人性善良的反映,是文明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它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为人们所崇尚。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自古就有施恩不图报的美德,有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的名句,更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和吃水不忘打井人的处世信条。汉初韩信功成名就后,费尽千辛万苦,寻到对自己有一瓢食之恩的漂母,优厚赡养以报其恩;诸葛亮感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尽管后主乐不思蜀,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是对老师的感恩;士为知己者死,是指知遇之恩;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是朋友间的诚信之恩。然而,在当今现实生活中,感恩教育却成为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一些贪赃枉法、坑蒙拐骗、不孝父母、无视恩情的忘恩事件告诉我们,在中国重提感恩教育已经到了非常必要之时刻。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一个不可违背的现实法则,那就是感恩的重要前提是受恩,即接受过或受到过恩惠,或是关爱,或是帮助,或是雪中送炭,或是举手之劳,如此等等。弱势青少年之所以为弱势,其中必然与社会给予关爱、 帮助、
保护等所谓恩惠的支持力度不足休戚相关。正是如此,可能导致了弱势青少年感恩心、感恩情、感恩德以及感恩责等感恩意识与行为的缺失。
为此,基于重提感恩教育的迫切性与弱势青少年境况的特殊性,引发了笔者对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的思考。弱势青少年往往缺乏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等有效支持,加之容易受到社会排斥或社会歧视,导致他们很难感受到人间恩情,感恩教育对于他们而言可能也就显得苍白无力。那么,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状况怎样?存在哪些方面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问题的存在?以及如何加以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怀着上述疑问,笔者由现象入手再引入理论,先观察、收集和描述弱势青少年发展状况及主要问题,形成初步的经验概括,然后深度分析弱势青少年发展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据此探寻出弱势青少年发展与感恩教育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确立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缺失与重构研究这一研究命题。以部分区县初中弱势青少年为例,运用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全面考察,通过构建四位一体的感恩教育运行机制,来提高对弱势青少年实施感恩教育的实效性,最终促进弱势青少年更为健康全面地发展。
根据以上研究思路,本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对弱势青少年研究进行一个批判性述评。之所以为批判性述评,即是坚持一分为二、 辩证统一的原则,对弱势青少年概念界定、结构类型、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原因分析以及对策研究进行全面梳理,其目的在于深刻认识和了解弱势青少年生存与发展状况。第二章是对弱势青少年发展与感恩教育关系研究。本章重点在于通过引起感恩及感恩教育的话题,探寻出感恩教育与弱势青少年发展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为确立研究主题提供事实依据,也为研究设计提供理论视角的分析框架。第三章对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主要以学校、家庭和弱势青少年为切入点,围绕态度、内容、途径、方法、效果等六个维度,通过问卷与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现状进行调查,获取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实证数据、信息资料,分析得出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章对导致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在结合调查获得的数据信息和文献参阅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教育学、德育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对来自学校、家庭、社会和个体等方面的原因进行深度剖析。第五章提出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有效实施的对策建议。以联系和发展的视角探索出导致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主要问题的成因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其规律性,并在结合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所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四位一体的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运行机制。
本书另辟中蹊径,具有鲜明的特色,集中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第一,本书以动态发展的视角,对弱势青少年概念、结构及类型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界定。现有研究多是以不同的研究任务为出发点,对弱势青少年概念界定通常表现为操作性定义描述,较少考虑到弱势青少年的宏观整体性和动态发展性。本书拓展了弱势青少年概念的范围,将惯常于城市弱势青少年的定义延伸到农村弱势青少年的概念,认为城镇弱势青少年群体是相对于城镇非弱势青少年而言的,农村弱势青少年同样是相对于农村非弱势青少年而言的,弱势青少年的概念定位于相对性的特征,并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引起该群体动态变化。譬如,受农村城镇化影响,城乡结合,互为一体的弱势青少年;又如,弱势青少年具有的重叠性特征,贫困青少年本是弱势,贫困留守儿童更是弱势,贫困留守女童又是特殊弱势,如此上位概念与下位概念间的重叠复合体。
第二,本书系统分析了弱势青少年生存与发展中面临的危机。本书在分析弱势青少年面临的危机时,运用了宏观整体性和微观具体化的分析视角。对于弱势青少年整个群体而言,本书采用宏观整体性视角,从区域分布、就业状况、学业状况、生活状况以及心理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弱势青少年群体存在的一般性、共性化问题;对于弱势青少年中的个别群体,则采用微观具体化视角,分析了农村留守儿童发展问题,特别是对农村留守女童性安全与性教育问题进行了具体化考察。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从而概括出弱势青少年在经济资源方面占有相对贫乏,物质生活贫困,知识层面与能力素质偏低,受到的权益保护较弱,在社会资源分配和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等显性特征,为弱势青少年寻求社会支持、教育援助、政策保护提供事实依据。
第三,本书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来研究和助推弱势青少年发展。传统观念认为,强势群体才存在感恩问题,弱势群体更懂得感恩。本书则将感恩教育与弱势青少年发展相联系,寻找彼此间的内在逻辑,为验证传统认知假设提供证据。在分析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状况时,本书选取维度注重了内因和外因的交互影响,既以社会、家庭与学校为考察对象,又将弱势青少年的识恩、记恩、谢恩、报恩和施恩作为教育效果进行评价。不论是现状调查、问题揭示,还是原因分析、对策建设,本书都充分运用了与感恩教育和弱势青少年发展相关的教育学、德育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加以解释、指导,以突显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完美结合。最终构建而成的四位一体的感恩教育运行机制,以期对提高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实效性及弱势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纵观已有研究,鲜有研究者从感恩教育的角度对弱势青少年发展进行系统、全面、深层次的研究与分析,致使该研究处于某种缺席状态。就该意义上而言,本书对弱势青少年感恩教育的研究将既有助于丰富教育学、德育学、心理学及社会学有关理论,又是对整个弱势青少年发展问题研究的细化、丰富、充实和完善。弱势青少年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才会懂得回报父母生育之恩,珍视学校老师的启蒙、教育之恩,也才会体悟到国家与社会的供养之恩。同时,也才会促进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并使之步入社会的良性循环。
由于本书撰写时间仓促,笔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和不足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蒋 平
2016年6月28日于芙蓉溪畔


第一章
弱势青少年研究:一个批判性评述

2002年,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正式使用了弱势群体这一概念。随后,弱势群体成为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时也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在对弱势群体开始逐步深入的研究过程中,这一概念又具体化和细化起来,其研究的理论思想与实践中的技术路线构成完整的统一体。弱势青少年这一学术用语正是基于对弱势群体问题研究的深入和拓展的结果。尤如对弱势群体研究那样,弱势青少年研究关注的问题也涉及到基于这一群体产生背景的研究,基于弱势青少年分类问题的研究,还有弱势青少年生存和发展状况的研究,当然更离不开弱势青少年教育问题的研究。如何在种种研究中探索出一条崭新的研究路线或创新之处,就需要对整个弱势青少年研究进行批判性述评,从中汲取已有研究的有益经验和可供参考的实践模式。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香港用户  | 台灣用户 | 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