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拍电影的热知识:126部影片里的创作技巧(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500.0
《
大唐名城:长安风华冠天下
》
售價:NT$
398.0
《
情绪传染(当代西方社会心理学名著译丛)
》
售價:NT$
403.0
《
中国年画 1950-1990 THE NEW CHINA: NEW YEAR PICTURE 英文版
》
售價:NT$
1100.0
《
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近世中国丛书)
》
售價:NT$
435.0
《
画楼:《北洋画报》忆旧(年轮丛书)
》
售價:NT$
1573.0
《
大国脊梁:漫画版
》
售價:NT$
374.0
《
跟着渤海小吏读历史:大唐气象(全三册)
》
售價:NT$
989.0
編輯推薦:
此诗集从更深的意境,跨越时空、自然、人文来探索人生旅途和情感世界,同时也有一些篇幅对世俗百态予以讽刺、批判和反思。诗人崇尚并追求内心的完美和纯净,试图以简洁的文字突出思想的维度,以唯美的意境衬托心灵的纯度;并努力在题材、体裁等各方面突破窠臼,以此作为自己向诗歌的谦卑致敬,并期待读者阅后能有耳目一新的感受。
內容簡介:
《红蓝如凌》是张如凌继《中国红》、《法国蓝》后的第三部诗歌选集,内含诗歌40余篇,分五辑。此诗集是上两本诗集的延续,其中的诗歌既饱含前世今生的乡愁、对现世美好事物的怀旧,也有对前辈的追忆。书名中的如凌一词,除了巧取姓名外,更主要的是作者希望这本诗集能够体现对自身诗歌创作的一种飞跃。此诗集从更深的意境,跨越时空、自然、人文来探索人生旅途和情感世界。
關於作者:
张如凌,诗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后赴美、法研究现代诗,先后获斯坦福大学、巴黎大学博士学位。1997年于香港出版中英对照版个人诗集《中国红》;2013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中英对照诗歌合集《法国蓝》《中国红》。
目錄 :
辑一 孤独的灵魂
1 红蓝如凌
2 心语
3 致诗人
4 如果你允许
5 诗魂
6 孤独的灵魂
7 春江花月夜
8 又见父亲
9 瞻仰钢琴诗人肖邦
辑二 迟到的绽放
1 春天的诱惑
2 云烟
3 烟雨西湖
4 夜游西湖
5 西湖风雨
6 晨与暮
7 余晖
8 暮秋的虚度
9 秋天的梧桐
10 迟到的绽放
辑三 沉香醉
1 沉香醉
2 大漠深处
3 我绕过记忆
4 谎言
5 梦幻的真实
6 山雨欲来
7 天边来客
8 猎人与梅花鹿
辑四 异乡人在天涯
1 远古的呼唤
2 望乡
3 来不及
4 超度今生
5 异乡人在天涯
6 千古绝唱
7 母亲的遗孤
8 母亲睡去了
9 江山不老 美人依旧
辑五 动心的那一刻
1 惊梦
2 天书
3 冥想
4 今夜难眠
5 回归大地
6 天老地荒
7 深夜有感
8 岁月已黄昏
9 动心的那一刻
10 品茶人生
內容試閱 :
一
梦中的汗血宝马
赵丽宏
我晾出满手宝石
如数家珍
一阵风
将它们吹上天
变成满天星斗闪烁
这是张如凌诗作《我绕过记忆》中的诗句。诗歌如宝石,从她手中晾出,其实是从她灵魂里涌出。它们飞上天穹,变成闪烁的星斗读这样的诗,不仅感叹诗人的想象力,也感佩她的自信。她确实有这种自信的底气,我眼前的这本诗集《红蓝如凌》,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明。我是断断续续读完这本诗集的,阅读的过程中,常常陷入遐想,她的诗作,不时引起我的共鸣,也引发我的思索毫无疑问,张如凌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诗人,她既有东方襟怀,也有西方情韵。她在《致诗人》中宣告:你既然是诗人 就不能只有一片天空 一块土地 你既然是叛逆的诗人 就应该去浪迹天涯 眺望另一片天空 游走另一块土地。她生在中国江南,中华文化为她的诗歌创作夯下厚实的底蕴,她长期在欧洲游历,西方文化开拓了她的视野,两种文化,在她的诗中有美妙的碰撞,也有水乳交汇般的融合。《远古的呼唤》是一首描绘梦境的诗,构思奇特,意境幽邃,而蕴含期间的深情,让人回味不尽。诗人在法国诺曼底海边做着古老的中国梦,梦醒时分,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时空失去了距离:
昨夜。梦里
我亲爱的马走了
那匹深褐色的汗血宝马
沿着诸暨浣溪河边
一个清凉寂静的中秋夜
圣洁的月光照引它
朝春秋国广漠的草原去了
是载着美女西施上的路
她是吴王夫差心爱的女人
同去找三千年前的家园
追逐梦。无韁疾驰
早该让它奔向远古的
属于它的岁月
如此洒脱。无牵挂
梦醒。泪如雨下
是马蹄声惊了我
窗外。白沙滩
诺曼底海边的马场
一对恋人欢笑着
骑着汗血宝马
驰骋远去
她在诗中说梦,在梦中寻诗,对故乡的深情,对岁月的感叹,对爱情的向往,凝聚在一首短短的诗中,寄付在那匹汗血宝马的蹄声中,飞过海滩,穿越时光,那种深长曲折的意蕴,让人读之心颤。
如凌的诗,有天马行空的自由遐想,她在《冥想》中飞越天际 与永恒拔河。她云游天下,笔锋一转,便飞越万水千山,然而不管身在何方,故乡和亲人,都是她诗中无法分离的主角。她在诗中写乡愁,写情爱,写杭州西湖烟雨,写上海复兴路上的梧桐树,写岁月的沧桑,写人生的悲欢离合,都饱含着真挚的情意。她的诗中没有空泛之词,她在自己熟悉的生活中寻获灵感,捕捉诗意,她诗中出现的意象,都蕴涵着引人思索的深意。诗集中那些抒发对父母的思念、感恩和爱的诗作,尤其感人。
如凌不是职业写作者,她有轰轰烈烈的成功事业,让人惊奇的是,她竟然有精力和时间写诗。然而从她的诗中感觉到的,绝非忙碌和浮躁,而是一种沉静,是对人性的思索,对生活的挚爱。
她在喧嚣的市声中给灵感挪出空间 捡回一路丢失的诗句,她把理想中的诗篇比作钟乳石和琥珀,必须在洞穴中养精蓄锐慢慢生长,在地下深埋千年而臻圆润完美。她拒绝平庸,在诗中展现着自己的个性,也表达着对生命的独特思考。如《沉香醉》这首诗,便体现了她的追求。在诗人笔下,沉香之馨香,竟源自一场情感浩劫 遍体鳞伤 痛着 欲罢不能。其中的傲骨美德,令人感伤,那是残缺的审美,残忍的沉醉。这样的意象和境界,是如凌独到的发现。稍纵即逝的时光,是张如凌诗中经常出现的主题,或许可以说,这也是隐含在她诗作中的一个永恒主题。诗集中有一首诗题为《来不及》,是表现这个主题的奇妙之作,不同的读者,可以从中品悟出不同的情境。时光从每个人身边飞过,留下了什么?如凌将她与众不同的感受定格在她的诗句中:
梦中传来你熟悉的呼唤
焦虑的我只挪着碎步
来不及牵手已然转身告别
睡梦里你叩响了我的门
微笑间添了几道皱纹
来不及触摸你却离我远去
二〇一六年八月十四日于上海四步斋
二
诗歌是心灵的净土
骆寒超
我和女诗人张如凌结识纯属偶然。那是几年前,诗人白桦向我供职的《星河》诗刊荐诗,是一组如凌写的爱情诗。它们显得热烈、真诚、闪烁着单纯美的洁光,还可以见出作者的诗歌修养不浅,诗也就都发了。后来就收到了她寄赠的两本中英文对照的诗集《中国红》《法国蓝》,才知道她是旅法华裔,在美、法最高学府完成了现代诗歌的理论研究后,却在巴黎从事建筑美学的职业工作。在国外打拼三十多年,事业有成,还曾获法国政府授予国家功勋骑士勋章和国家功勋军官勋章,应该说这已是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她尽可以享受异国情调的安逸生活了,可她不!因了职业的需要,更为了对故土的思念,她一年有好几次回上海,徘徊在复兴路上,吟哦在黄浦江边。那两本诗集就是她在东西方两种文化相交叠的背景下写成的。集子中两种乡恋,两类乡愁绞在一起的抒情,其动人之处可说为当代中国提供了一道别具格局、另样色彩的诗坛风景,使我不禁也为她抒情事业取得的成就而感动。前不久,如凌来杭州,我们在西子湖边见面,品茶谈诗之余,她拿出一叠诗作打印稿,说这是她准备出版的第三本诗集,让我看看,还说如果可以,为它写篇序。于是我也就成了这本题为《红蓝如凌》的诗集的第一个读者。读罢全稿,掩卷沉思,深感如凌这部新作颇有一些新的诗情内容,诗艺上也有相当的进展,所以也就决定来说上几句。
《红蓝如凌》单从题名上看似乎就已表明着如凌在这本新作中有一个抒情新意图,要把抒唱中国红的热烈鲜亮与抒唱法国蓝的冷艳清远融成一体,来对以全球为家的乡恋乡愁、以对现代生态的情爱和谐作热烈而清远、冷艳而鲜亮的综合抒情了。我这场望文生义的猜想看来没有错,因为诗集给我的最深刻印象就是如凌面对人类生态所作的情爱和谐倾诉,心怀全球视野所作的乡恋乡愁抒唱。值得指出:在这本诗集中隐藏着一个新颖的抒情逻辑:情爱必须通向和谐,和谐是情爱的升华;乡恋必然通向乡愁,乡愁是乡恋的升华。这个抒情逻辑的存在反映着女诗人挚爱人生的纯洁,这在《回归大地》《岁月已黄昏》《如果你允许》《春江花月夜》等作品中都相当动人地体现着。不妨来谈谈《回归大地》。这首诗是抒情主人公对所爱者所怀永恒之恋的倾诉,说:爱人,浪迹天涯的旅途 你说过相约与我走完,可是渐行渐远地已到血染夕阳时分,难道还能来一段人生探戈让青春像圆舞曲那样循环地回来吗?当然已不可能了。但纵使留不住青春,只要有誓言的永恒也就够了。这是对情爱欲求的升华只求永远心心相印,共享灵性生命的和谐。但这还不够,诗篇进一步展开痴想,说要和爱人一起带着我们的诗飞向天鹅座的行星,将他们亘古的传奇在另一个天体中延续,而让肉身赤裸着还给了清白的大地,这可是身本洁来还洁去的事儿一种对地球存在来说也是大和谐的肉性生命追求,给人以热烈而清远之感。类似的追求在《岁月已黄昏》中还显得更加感人。这些情爱诗在这本诗集中虽然占有相当一部分,好像在对生命的欲念寻求作抒唱,其实更显现为一种本体象征,象征着囊括人类本体灵肉大和谐的祈盼。这个抒情逻辑的存在更反映着女诗人依恋世界的深情。这在《秋天的梧桐》《暮秋的虚度》《超度今生》《夜游西湖》等作中也相当动人地体现着。在《超度今生》中,如凌说自己有一种精神追逐,像孤寂中守候千帆过尽一样。这追逐的对象所指者谁?原来是当年在市井深巷望天空所见到的那轮故乡的月亮,是经历了八千里云雨的奔波而让他乡成了自己新的家园后油然而生的那一缕对故土的乡恋。可是当她又经历八千里云雨的奔波回到故土,进入老屋,让乡恋如愿以偿后,浮上心头的却是走出老屋只见虚无故土的家园毕竟成了虚无的存在,自己真实的家园其实已在遥远的塞纳河边,于是在流年太轻。云飘无痕的天地间我这名过客又该辞行了,回到新的家园去。可是在远方那新筑的楼台亭阁又怎能承载自己今生的超度呢?是的,对一个深情地依恋世界的女诗人来说,这广大的世界其实处处是故乡,能诱发她的乡恋,但故乡又总会变他乡,所以也就处处会有乡愁了。这些正是对世界怀有深情的这位全球为家者自我精神追逐中显示出来的一场冷艳而又鲜亮的表现。类似的表现在《秋天的梧桐》中显得更能促人深思。除以上一些诗例,这里我还想特别提一提令人读后久久难忘的一首诗:《远古的呼唤》:深夜,梦中,一匹汗血马在中国的苎萝山下浣纱溪边负上美女西施奔向三千年前的春秋国去了,去寻找失散的夫君吴王夫差,同他一起去找回失去的家园但这时梦醒了。泪如雨下的我在马蹄声中却望见:
窗外。白沙滩
诺曼底海边的马场
一对恋人欢笑着
骑着汗血宝马
驰骋远去
这是一场把情爱和谐与乡恋乡愁结合起来的奇思,这是一场让历史从悲慨转向和谐、让人类从乡愁转向乡恋融汇在一起的妙想,这更是一场地球村终于走向和谐的生态大合唱。
于是我们听到这位浪游世界、情寄天涯的华裔女诗人真挚的心声了:热烈而清远,冷艳而鲜亮。
而《远古的呼唤》更令我感兴趣的是它标志着如下这点:如凌已从任随心潮起伏而作纯内在倾诉的那种诗歌写作习惯中挣脱出来,寻求一条立足实际生活触发而作由外而内抒情的路子。这对她来说可是全新的。这首诗能在时间与空间、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相交叠中展开艺术构思,且显得神幻、真切、融合,是同她曾漫游于故国越地一隅的浣纱溪和法兰西边陲的诺曼底所见所感而引发联想有决定性关系的。在诗歌创作中纯内在抒情只能是一种做法,对内感觉敏锐的诗人来说较合适,但这种写法容易把诗歌引向晦涩或空泛。追求生活实感,提倡由外而内再由内而外,在我看来是必要的。所以,如凌这条抒情新路值得赞赏。《大漠深处》《暮秋的虚度》《天边来客》都是这方面有代表性的追求。《大漠深处》一开头就说在沙漠里行走,放眼天地,就感到人是渺小的 生命是短促的。这是来自外在世界的实感。而接着的两节则根据实感而展开了超常的联想,第二节说沙漠是洪荒之前 死去的世界;第三节说大漠深处的光阴,都是无忧无虑地 在此飘悠着。这种联想让人感到主体已进入绝时空深处,有点匪夷所思了。以此构筑成的意象,则促人在想入非非中品尝到一点神异、高远、旷古的美感。如果主体没有投入客观世界,触发起生活实感,哪能把握到这些奇思妙想。《暮秋的虚度》在我的印象中是一首写得完整、有机而具有融和之美的好诗,它以意境的浓郁而又清旷显出了较高的艺术层次,而这又完全要归功于它出于生活实感。诗所写的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如凌在暮秋时分难得地度过一个平淡的下午。全作把她对休憩家中的想象联缀成篇,所以是一篇类似漫兴之作。如写她欣赏飘满黄叶的花园时的情景:我倦怠地倚窗 想抓几片正飘落的枫叶 飘得如此轻盈 我用双手都接不住。又如遥望巴黎晴空:望着与世无争的白云 无拘无束地飘逸着 在我眼前停留后又飘走 这景象有几分感伤 又有几分温柔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 笼罩着我。这种种表现真正是一场信手拈来、脱口而吟、意趣无穷的事儿,却也全凭依她投入外象抓住实感,于漫不经心中构筑成一个意象组合体,从中感兴出一片意境才得以达到的。意境不是实实在在可以把握住的实体,而是接受者通过诗人营构的意象及其组合体所触发出来的感觉刺激在心灵中获得审美感应的产物,所以意境实是存在于接受者心中的一种飘忽的感性体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意境的生成更多地依赖于外物及对外物的实感。如凌这一场从纯内在倾诉转为由外而内的抒情,也就决定了她这本新作就比《中国红》《法国蓝》中的诗要有意境得多。在这首《暮秋的虚度》中有两处说好久没这感觉了,这感觉其实就是她所向往的清静平淡生活,就凭此而她在诗中营构了一串串意象及其组合体,并把它们提供给了读者的我们,才使我们在对这些意象及其组合体作具体而真切的体验中品尝到了如此浓郁而又飘忽的意境美。
还值得提一提的是,如凌这场从纯内在倾诉转向投入外在实际生活而作由外而内的抒情,还反映出了她对客观世界作密切关注的兴趣。具体点说,她已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把灵感赋予时弊针砭上,写下了《谎言》《天边来客》等匡正世风之作,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我认为走向外在世界对如凌来说还有一点重要意义是:使她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传统诗学作了超越,接纳了属于世界潮流的现代诗写作经验。现代诗的时尚化我并不赞成,但现代诗中有一些诗情境界与传达技巧确有可取之点,是不能不承认的。如凌不是个时尚的弄潮儿,但对一些确有可取的东西她倒也来者不拒。对知性、对拟想的奇特、对意象变形象征、对荒诞表现、对语言的张力追求等,这些她都尝试着使用起来了,并在这本新作的某些文本建构中,留下深深浅浅的脚印。有人说她的诗近来有些变了。这个感觉是确实的,我也有。变就变在某些现代诗风的新格局在她的近作中已有出现。《我绕过记忆》《梦幻的真实》《心语》等作品,就是体现现代诗风格技巧相当成功之作。《我绕过记忆》是一首献身于世界纯洁化这场宏伟事业的梦幻诗。全作以对海天间壮阔的宇宙境界作出雄浑的抒情来象征我处于人间沧桑中的一份守望海天之间的变化的精神责任感。我既想要在蓝色的海洋深处探求宝石,让一阵风 将它们吹上天 变成漫天星斗闪烁,又要想扫荡尽雪崩后浮出海面的冰川纪的遗物泛滥成无法治理的海藻。诗篇在最后一节中提纯出一点知性意悟:
万年都只在瞬间
我守住的最后防线
不过是海天一线
刹那的永恒
是的,刹那寓永恒,永恒在刹那!这样的抒情让人感受到一种俊逸的知悟,知悟的壮阔,壮阔的精神献身图景。这样的现代诗知悟境界追求,格调是高的,可以见出如凌不是个雕虫小技的耽爱者、卖弄者。
如凌这批近作在语言上,颇有些警句、隽语,留给人很丰富的遐想,如黄昏蓄满成熟的眷恋《晨与暮》,追不上的光年是我的归宿《千古绝唱》,当最后一缕余晖 舔去我灵魂流下的泪珠《孤独的灵魂》、月色泻下完美的寂寞《夜游西湖》,等等。在谋篇上,也有很讲究构思的,如《岁月已黄昏》《远古的呼唤》等;在意象营构及其组合上,有的极精致巧妙,如《今夜难眠》中有:消瘦的月亮疼了忧郁的心,这月的消瘦感和疼了心的拟喻化意象就极佳。从总体看来,这些近作是如凌认真琢磨出来的。诚如她在《心语》一诗中说的:颠覆文字挥霍细节 卧薪尝胆打磨洁净的灵魂 这是我一生心语的积淀!说得多神圣!这也就决定了这本诗集已上了艺术新层次。
也许有人会这样问:张如凌为什么这样痴情于诗?那就听听她在《梦幻的真实》中的一句话:
诗歌是我心灵的净土!
二〇一六年八月十二日写于
浙江大学求是村
秋天的梧桐
西风将最后的梧桐吹落
深夜踩着满地的黄叶
独自走在复兴路上
此时夜很静
心也很静
所有繁华都黯淡了
倾听落叶的声音
呼吸它残存的余香
静静地感受秋天的空灵
和流年的痕迹
至今我已经不记得
多少次在复兴路漫步
又多少次踩着梧桐流连
我一直喜欢这种感觉
无论在故园或他乡
梧桐树带走了乡愁
因了幼时的梦想
竟在它的国度
抖落了满地痴情
终不知落叶归何处
Platanus in Autumn
The West wind blew down the last leaves of Platanus
Stepping on a carpet of yellow leaves at midnight
I walked alone on Fuxing Road
It was quiet at night
So was my heart
All vanitiesfading
I listened to the sound of leaves falling
I breathed in the lingering aroma
Reflecting on the elusive autumn day
And the traces of thepast years
Until now I couldn''t remember
How many times I walked along Fuxing Road
How many times I trod on Platanus leaves
It is a memory I am very fond of
Whether at home or abroad
The Platanus brought me nostalgia
I followed my childhood dream
To the place of its origin
The fallen leaves flourished with emotions
Asthey fell down to an unknown place
沉香醉
一场情感浩劫
遍体鳞伤
痛着
欲罢不能
点上陈旧的沉香残片
燃起袅袅青丝烟香
欲仙欲醉
驱了心中几多愁痛
沉醉于沉香的馨香
感伤其傲骨美德
唯真菌寄生
方能沉下香脂留世间
沉香沉
风烛残年
堪谓难能可贵
稀世尽在一木难求
安神定痛熏香
沉香沉
千年陈腐
形似枯竭的山石
亦作珍宝收藏
从古至今
如此残缺的审美
多么残忍的沉醉啊
Intoxicated withthe Aroma of Eaglewood
An emotional disaster
Hurting all over
Pain
Impossible to remove
Burnt some old crumbs of eaglewood
The slowly rising smoke
Dreamily fascinating
Dispels my hearts sorrow and pain
Intoxicated with the aroma of eaglewood
I am moved by its virtue of pride
Only once parasitized by fungi
Could the balm finally be left to the world
Heavy is the eaglewood
A life long enough
Thought to be few and far between
So rare is the wood in this world
Used as a soothing pain-killer and a scent
Heavy is the eaglewood
Rotten for a thousand years
Shaped like dried off rocks
Collected as treasure
From ages ago
Such misshapen aesthetics
What a cruel intox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