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希腊文明3000年(古希腊的科学精神,成就了现代科学之源)
》
售價:NT$
374.0
《
粤行丛录(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NT$
374.0
《
岁月待人归:徐悲鸿自述人生艺术
》
售價:NT$
286.0
《
女人的中国医疗史:汉唐之间的健康照顾与性别
》
售價:NT$
484.0
《
资治通鉴熊逸版:第四辑
》
售價:NT$
2195.0
《
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项维仁:工笔侍女作品精选
》
售價:NT$
308.0
《
宋瑞驻村日记(2012-2022)
》
售價:NT$
539.0
《
汗青堂丛书138·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
售價:NT$
594.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一部优秀的人物传记,讲述了黄秉乾、黄周汝吉伉俪这两位台湾中研院院士的传奇人生,两位作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大家,一直用生命推动相关科学领域的不断进步,密切联系北京清华与台北清华的交流互动与学科发展,是一部激人奋进的佳作。
|
關於作者: |
王震邦,曾任《联合报》记者、玄奘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短期访问学者。现于台湾朝阳科技大学兼课。著有《独立与自由:陈寅恪》、《联合报四十年》(合著)等。
|
目錄:
|
第一章 追寻大师典范 1
I.黄秉乾静悄悄地来了 2
II.从清华学堂到清华大学:文理会通大师传承 5
III.谱出新竹清华发展生命科学的多重乐章 12
第二章 童年岁月:中小学及之前 15
I.家庭16
II.念书的事26
第三章 求学的时代:跨越海峡大洋 29
I.台大 台大 兵役 兵役 30
II.弗州理工:爱情的开始 43
III.四年完整的教育:俄亥俄州立大学拿博士 51
IV.帕萨迪纳之恋:加州理工学院 55
第四章 研究教学:迷思和筑梦 63
I.约翰霍普金斯:精英教育 64
II.康河畔的草坪:迷思和筑梦剑桥经验 72
III.另类典范76
IV.世界是我们的后花园 82
第五章 回馈回响:推动生命科学在台湾 83
I.为中研院分生所催生 84
II.长庚机遇109
第六章清华的紫──文理会通 123
I.新竹清华生命科学学院 124
II.创新教研132
III.在新竹清华的持续努力 163
IV.亦师亦友一生的情谊 207
V.对新竹清华的自我期许:一根还能为新竹清华燃烧发亮的小烛 218
第七章研究、服务、追求顶尖之外 223
I.夫妻两人的持续研究 224
II.服务231
III.追求卓越顶尖之外 233
第八章承先启后:家庭情怀 247
I.家庭和事业248
II.价值和情怀262
III.创意的生命和生活情调 269
IV.文化交融显亲情 273
参考文献 279
跋 283
|
內容試閱:
|
由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简体字版《紫荆花下学思行旅、口述青春纪事》,在台湾出版时的书名是《清华因缘:学思行旅,口述青春纪事》,何以改名,有必要略为交代,即避免读者误读以为这是北京清华的故事。传主黄秉乾和黄周汝吉两位院士和作者也很理解,所以欣然接受紫荆花下,毕竟这是北京清华和新竹清华的共同象征,如同两地清华共享一样的英文名称以及拥有共同的传承。
这段口述青春纪事之所以会列入新竹清华大学纪念建校百年系列,实缘于新竹清华校方感念传主黄秉乾、黄周汝吉两位院士为新竹清华创建生命科学学院以及持续的投入,包括为两地清华的付出。两位传主长达八十年的生命纪事,任教逾半个世纪,又何止于新竹清华以及生命科学学院,作者和传主通过面访、Skype和电子邮件,往返长达三年的历程所显现的是:传主这一代在中国大陆出生,在中国台湾完成大学教育,负笈美国取得博士学位、任教彼邦、成家立业,恰是中国当代知识分子面对大环境的缩影,固然有不同的际遇,但身在海外的困境是共同的,如今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持续对祖国高等教育的关怀和献身投入。
黄秉乾、黄周汝吉继袁家骝和吴健雄成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夫妻档,也是台湾大学出身的第一对院士伉俪,这段故事既是佳话,也是传奇。联系上当初以《清华因缘》为书名者,不多不少就出在传主伉俪对清华大学百年史的向往和思慕,思有以奉献。这就是文化的传承,学者兼具知识分子的抱负,必有所欲献身的使命和对象,其中最大的动力更系得之于故国家园的乡愁。
从北京清华到新竹清华,这是历史的偶然,动荡和大迁徙中的必然,两位传主既是时代悲喜剧的承受者,也是历史的目击者。所谓大
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是清华老校长梅贻琦遗泽两岸清华最好的诠释,早期在台湾出任校长的陈可忠、阎振兴、徐贤修皆出身于北京清华,这就是两岸清华的谱系,正是大师传承的系列。
等到国际知名的天文物理学者徐遐生接任新竹清华校长,和父亲徐贤修前后辉映,校方推出的院士系列丛书为徐家父子两人立传《父子双杰 清华传承》。作者曾受命出版社阅读原稿,紧接着就是传主伉俪的传记登场。对清华人的自我认同,当然和清华大师辈出,传承有自,传主黄秉乾以能亲炙受教为荣,既任教新竹清华,开创生命科学学院,自是寄望甚殷,乐见新竹清华缘此得以在学术竞争的基础上更上层楼。
任教新竹清华绝非易事,传主在求学阶段曾听过李济、梁实秋和叶公超讲课,心情是激动的,再读徐葆耕的《紫色清华》,看到朱自清从梦中惊醒,夜半起来备课、读书这一段,更有绝大的震撼,这既存在师生情结,也喻示着清华的学风,很大一部分可从师生互动中得其动静。有清华学风必有其清华精神,洵至成为引领学界之表率。
为了铺陈《清华因缘》,作者选定1997 年,传主应邀参加新竹清华大学为前中央研究院院长吴大猷主办的九十大寿生日宴和系列活动作为第一场景,可以看到两地清华校长王大中和沈君山亲执弟子礼,杨振宁、李政道联袂为恩师祝寿切蛋糕。由此带动《清华因缘》第一章叙事脉络的轴线。再从清华学堂的成立,追溯庚子赔款和留美幼童,都是中国接受现代科学洗礼的序幕;至论清华大师,更是谱系具在。1997 吴大猷过寿这一年,正逢香港回归、人心激动的一年,紫荆开遍香港。
读者若有心,可以发现:北京清华大学和新竹清华大学,所用校徽以及校徽内的中英文校名完全一致。正如本书第六章清华的紫录有沈君山校长的话:两地清华,本是同源。1995 年12 月1 日,王大中和沈君山校长签署了四个版本的海峡两岸清华大学交流合作备忘录,两地清华借此跨过了海峡和政治上的分歧,历史大潮正推动着清华由分立转向合而求同。
受沈君山校长委托,1996 年3 月,由传主黄秉乾带同新竹清华本
科生前往北京清华参加海峡两岸清华学生跨越21 世纪生命科学研讨会,这是第一例,也开了风气之先,可以想象这要突破多少岛内一关又一关的障碍。再如2006 年,新竹清华毕业校友张子文教授(新竹清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19961999)捐款两地清华,指定用于由两地清华学者分别牵头编写《生命科学与工程》教科书,传主黄秉乾即肩负促成以及规划大纲和出面推动的任务。所以传主乐于投入的心愿是很清楚的,心心念念就在清华。
作为两地生命科学教研的榜样,黄秉乾说,新竹清华生命科学院成立虽早,生命科学一词即出自传主黄秉乾的灵感;但北京清华则有后来居上之势,即以清华校友现任副校长施一公为例,不论教研成就或倡议改革的批判精神,黄秉乾说,施一公不但是生命科学的后起之秀,如今更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
世上有无清华学派?何兆武,清华出身的老学者,就清华学风认定有,但前提在于有无清华因缘的积累,始有学风和清华精神,会通中外古今和文理之学。传主伉俪此生在学术上所追求和实践者亦在此,《清华因缘》以及今天《紫荆花下》所欲呈现的亦在此。
《清华因缘》,就如同任何一位清华毕业校友都会说,那是我的清华因缘,传主黄秉乾以任教新竹清华的缘分定此书名,确有深意在。《清华因缘》所联结的正是两地文化与学术最无法割舍的核心概念:千丝万缕,有凭有据,证成两地清华原属一家,未来也是。
能出版简体字版《清华因缘》改名的《紫荆花下》,至此已不仅是缘分,更是两地清华校园年年遍开的紫荆花,且有所寄望于未来的清华。
两地清华校徽皆可验明正身,何来彼此。
作者王震邦2016 年3 月3 日识于新竹樗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