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东欧史(全二册)-“中间地带”的困境
》
售價:NT$
1010.0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編輯推薦: |
发展煤炭液化等先进的洁净煤技术,对于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控制环境污染,保证国家能源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煤高温快速液化》针对煤初始高反应活性的行为规律,主要从煤液化涉及的化学反应,煤结构特点及煤热解时可能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了较详细的剖析,深入探讨了煤高温快速液化过程中溶剂供氢和氢气供氢的机理以及煤中矿物质和小分子化合物对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影响,形成了一套较为独立完整的煤高温快速液化理论,其补充完善了煤直接液化理论体系。煤高温快速液化理论的研究不仅可以为煤液化工艺提供有关适当提高反应温度,缩短反应时间的理论依据,而且对进一步改善溶剂的供氢性能,以及氢气的催化供氢等技术的优化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煤高温快速液化》共分8章,主要介绍了煤液化概述、煤高温快速液化、煤的热解特征与煤高温快速液化关系、煤高温快速液化影响因素研究、 煤高温快速液化反应条件的研究、 煤高温快速液化宏观动力学的研究、 煤高温快速液化液化产物的分析,以及煤高温快速液化趋势分析及展望等内容,可供煤化工、环境工程、能源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供高等学校
|
內容簡介: |
本书共分7章,包括煤液化概述、煤高温快速液化、煤的结构和热解特征与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关系、煤高温快速液化反应中溶剂供氢的特点、氢气在煤高温快速液化中的作用、煤中矿物质和小分子对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影响,以及煤的理想液化及煤高温快速液化机理。
本书可供煤化工、环境工程、能源工程等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供高等学校相关专业师生参阅。
|
關於作者: |
凌开成: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太原理工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曾赴加拿大alberta研究院进修。主要从事煤炭直接液化,液相脱硫技术及水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凌开成教授自2002年创建栲胶脱硫技术研究课题组以来,对其机理及工艺进行了一系列较详细的基础研究。截至目前,在该研究领域培养了博士生3名,硕士研究生多名;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EI收录3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
|
目錄:
|
1 煤液化概述
1.1 煤的化学结构与石油化学结构的区别 2
1.2 煤直接液化 4
1.2.1 煤直接液化综述 4
1.2.2 煤直接液化主要影响因素 5
1.2.3 煤直接液化反应机理 10
1.2.4 液化产物的分离及计算 11
1.3 煤间接液化 14
1.3.1 煤间接液化基本化学反应 15
1.3.2 费托合成技术 16
1.3.3 费托合成过程的工艺参数 16
1.3.4 F-T合成催化剂 18
1.4 发展煤炭液化的意义 19
参考文献 21
2 煤高温快速液化
2.1 煤高温快速液化实验 22
2.1.1 煤样 22
2.1.2 抽提溶剂 23
2.1.3 反应气体 23
2.1.4 煤高温快速液化反应装置 23
2.2 煤加氢液化涉及的化学反应 24
2.3 煤液化动力学研究 28
2.4 煤的高温快速液化 31
2.4.1 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可行性 31
2.4.2 煤高温快速液化的概念 34
2.5 本章要点 35
参考文献 36
3 煤的结构和热解特征与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关系
3.1 煤的结构特征 37
3.1.1 煤的基本结构 37
3.1.2 煤分子结构的官能团模型 39
3.1.3 Shinn模型分析 41
3.2 煤的热解特征 46
3.2.1 兖州煤的热解分析 46
3.2.2 煤热解动力学模型及参数的计算 48
3.3 煤的结构和热解特征与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关系 51
3.3.1 煤高温快速液化反应温度的影响 51
3.3.2 煤高温快速液化反应温度和时间的确定 53
3.4 本章要点 54
参考文献 55
4 煤高温快速液化反应中溶剂供氢的特点
4.1 溶剂的作用 57
4.1.1 溶剂用量对煤液化的影响 57
4.1.2 溶剂结构性质对煤液化的影响 59
4.2 煤高温快速液化溶剂供氢的特点 62
4.2.1 混合溶剂对溶剂供氢的影响 62
4.2.2 供氢溶剂四氢萘的供氢状态 63
4.2.3 搅拌作用对溶剂供氢的影响 65
4.3 本章要点 66
参考文献 67
5 氢气在煤高温快速液化中的作用
5.1 气氛对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影响 70
5.2 氢气在溶剂中的溶解规律 72
5.2.1 氢气溶解度的测定 72
5.2.2 氢气在煤液化油中的溶解度 100
5.2.3 氢气在萘和四氢萘中溶解 105
5.3 氢气预溶解对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影响 107
5.3.1 氢气预溶解条件的确定 108
5.3.2 氢气预溶解时间对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影响 108
5.4 氢气溶解度计算模型 110
5.4.1 简化气液平衡数学模型的建立 110
5.4.2 计算结果 113
5.4.3 氢气在混合溶剂中溶解度的估算 122
5.5 氢气活化在煤高温快速液化中作用研究 127
5.5.1 煤液化催化剂 127
5.5.2 催化剂对原煤热解的影响 129
5.5.3 催化剂活化氢气对煤高温快速液化反应的影响 133
5.6 催化剂活化供氢与溶剂供氢的比较 137
5.7 本章要点 138
参考文献 141
6 煤中矿物质和小分子对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影响
6.1 煤中矿物质的影响 143
6.1.1 煤中矿物质的脱除及脱灰率计算 144
6.1.2 煤灰分的分析 146
6.1.3 脱矿物质前后煤样的分析 148
6.1.4 脱除煤中矿物质对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影响 149
6.1.5 含铁矿物质对兖州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影响 151
6.2 煤中的小分子化合物对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影响 152
6.2.1 煤中小分子化合物 152
6.2.2 小分子化合物的抽提 153
6.2.3 抽提率和溶剂抽余煤转化率的计算 154
6.2.4 原煤、抽余煤及煤中小分子化合物的表征 155
6.2.5 溶剂抽提对煤高温快速液化性能的影响 160
6.2.6 煤中小分子化合物对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影响 162
6.3 本章要点 165
参考文献 167
7 煤的理想液化及煤高温快速液化机理
7.1 煤高温快速液化及理想液化的概念 170
7.1.1 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定义 170
7.1.2 理想液化概念的提出 170
7.2 煤高温快速液化机理分析 171
7.2.1 煤液化反应过程及步骤的分析 171
7.2.2 将煤的热分解反应与煤的结构理论及煤的热分析数据结合起来 171
7.2.3 煤高温快速液化反应中的加氢反应 172
7.2.4 煤高温快速液化反应时间 174
7.3 煤高温快速液化的理论研究价值与实际应用的意义 175
参考文献 176
|
內容試閱:
|
能源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长。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富煤贫油的国家,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格局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改变。因此,发展煤炭液化等先进的洁净煤技术,对于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煤炭资源、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控制环境污染、保证国家能源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煤炭直接液化是将固态煤与液态溶剂进行充分混合,在一定的氢气压力、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将煤直接加氢转化为液体燃料和化工原料的加工过程。2008年,中国神华集团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建成了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106ta液化油的煤直接液化工厂。虽然煤炭直接液化工艺在我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但是在煤炭直接液化理论领域仍存在诸多空白。理论上的进一步完善,必然会对煤炭直接液化工艺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因此,深入研究探讨煤直接液化的机理是很有必要的。
本书是太原理工大学以凌开成教授为首的课题组多年来研究成果的汇编。在早期研究煤液化动力学时,发现可将煤的液化过程分成3个阶段,并且还发现煤在转化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个初始高活性反应阶段,在进一步深入研究该特性时,提出了煤高温快速液化的概念。煤高温快速液化从学科上隶属于煤炭直接液化,是一种特殊条件下的煤直接液化。本书针对煤初始高反应活性的行为规律,主要从煤液化涉及的化学反应、煤结构特点及煤热解时可能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进行了较详细的剖析,深入探讨了煤高温快速液化过程中溶剂供氢和氢气供氢的机理以及煤中矿物质和小分子化合物对煤高温快速液化的影响,形成了一套较为独立完整的煤高温快速液化理论,其补充完善了煤直接液化理论体系。煤高温快速液化理论的研究不仅可以为煤液化工艺提供适当提高反应温度、缩短反应时间的理论依据,而且对进一步改善溶剂的供氢性能,以及氢气的催化供氢等技术的优化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776094)、973项目的子项目(2004CB217602)、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9011010-2)、山西省归国留学人员科研资金资助项目(2008-27)等的大力资助。本书的研究工作是在凌开成教授的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李刚、罗化峰、王迎春,硕士研究生申峻、薛永兵、盛清涛、朱天星、李鑫、贾伟、王顺华、张志峰、冯伟等参与完成的,该成果是本研究集体共同努力的结果。本书由凌开成、盛清涛著述,其中罗华峰校核第5章,王迎春校核第6章。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山西省科技厅、山西省归国留学人员办公室等在资金方面的资助,感谢太原理工大学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感谢历届研究生的辛勤工作。
限于著者时间和水平,本书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和专家提出批评指正。
著者
2016年8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