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迈尔斯普通心理学
》
售價:NT$
760.0
《
面部填充术
》
售價:NT$
990.0
《
尼泊尔史:王权与变革
》
售價:NT$
430.0
《
战争事典085:德国人眼中的欧战胜利日:纳粹德国的最终失败
》
售價:NT$
499.0
《
步履匆匆:陈思和讲当代人文(杰出学者陈思和的人文之思、情怀之笔!)
》
售價:NT$
299.0
《
宋朝三百年
》
售價:NT$
790.0
《
礼制考古经典选读
》
售價:NT$
1340.0
《
MATLAB实用教程(第六版)
》
售價:NT$
695.0
|
編輯推薦: |
近几年来,中国粮食进口贸易规模增长快速,俨然已经成为了世界粮食进口大国,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围绕着中国粮食贸易总规模的增长趋势、贸易结构的合理性、中国粮食市场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以及粮食安全等理论与政策问题,国内外学者及政策制定者都进行了广泛探讨,也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结合国内外粮食供求变动特地针对中国粮食进口贸易进行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本书遵循发展中大国的国情及大国经济安全的要求,以基本贸易理论的综述及其发展演变为起点,基于规模结构供求的研究路径,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在考察中国粮食贸易发展及动态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揭示当前中国粮食贸易所面临的规模与结构问题。
|
內容簡介: |
粮食贸易是调节粮食供求余缺和保障粮食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大国粮食供求的国内外关系日趋复杂,大国粮食贸易规模与结构的变化尤其值得关注。本书以发展中大国----中国为例,科学分析其粮食贸易变化趋势,从供求层面探讨中国粮食产出和需求以及世界粮食市场变动对中国粮食进口的影响。同时,运用CMS模型,研究导致中国粮食进口波动的因素;结合主成分分析,评价中国粮食进口波动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以粮食安全为前提的优化中国粮食进口贸易格局的政策建议。
|
關於作者: |
王溶花,1982年10月生,湖南岳阳人。2006年6月获湘潭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2014年6月获湖南农业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农产品国际贸易问题,主持湖南省教育厅项目、校青年基金项目的研究,并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优秀青年项目、湖南省软科学项目等的研究,在《经济经纬》、《农业经济》、《开发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多篇。
|
目錄:
|
1 绪论
2 大国粮食贸易研究的理论基础
3 中国粮食贸易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4 中国粮食产需变动与中国粮食进口的关系
5 世界粮食市场变动及其与中国粮食进口的关系
6 中国粮食进口规模与结构变动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CMS模型
7 中国粮食进口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
8 中国粮食进口贸易格局的优化
9 结论与政策建议
|
內容試閱:
|
近几年来,中国粮食进口贸易规模增长快速,俨然已经成为了世界粮食进口大国,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围绕着中国粮食贸易总规模的增长趋势、贸易结构的合理性、中国粮食市场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以及粮食安全等理论与政策问题,国内外学者及政策制定者都进行了广泛探讨,也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结合国内外粮食供求变动特地针对中国粮食进口贸易进行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本书遵循发展中大国的国情及大国经济安全的要求,以基本贸易理论的综述及其发展演变为起点,基于规模结构供求的研究路径,结合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在考察中国粮食贸易发展及动态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揭示当前中国粮食贸易所面临的规模与结构问题。在此基础上,运用协整检验与格兰杰因果检验法、贸易强度与贸易互补指数法、恒定市场模型(CMS)等,从规模和结构两方面,就国内外供给和需求因素变动对中国粮食进口贸易的影响程度以及中国粮食进口变动与中国粮食安全状况的相关程度进行检验。根据国内粮食产需及世界粮食出口均与中国粮食进口密切相关的研究结论,按照以我为主,立足国内,适度进口,科技支持的粮食安全战略,以粮食进口结构的优化为主线,提出既符合中国国情也能充分发挥粮食进口对国内粮食安全调节作用的促进中国粮食进口贸易稳健发展的政策建议。
全文共分为九章。前两章以规范分析为主,是本书的理论基础部分。其中,第一章为绪论,在阐述中国粮食进口贸易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粮食贸易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和评价,并提出本书的基本研究思路。第二章结合基本贸易理论,分析供求变动影响中国粮食进口贸易发展及其结构变动的机理,设定基于规模结构供求的中国粮食进口贸易研究路径,并就该研究路径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进行规范分析。
第三章至第八章是本书的核心内容部分,以实证分析为主,并对实证分析的结论进行了规范性的总结。主要研究结论有:(1)发展中大国的粮食贸易具有特殊战略意义,但中国粮食贸易面临粮食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外贸依存度上升以及贸易结构不合理加大贸易风险等问题;(2)中国国内粮食产需与粮食进口之间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即国内粮食产需会对粮食进口产生影响,但粮食进口对粮食产.需的影响不显著;(3)中国粮食进口变动呈现出与世界粮食出口变动较明显的一致性,而且中国粮食进口对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依赖程度高、贸易互补性较强;(4)CMS模型分析结论显示,引力效应是影响中国粮食进口变动最为显著的因素,但市场结构效应和商品结构效应均偏弱,表明国内粮食供需缺口的存在是中国粮食进口扩张是重要原因,但粮食进口的市场结构和商品结构还不尽合理;(5)由主成分分析可知,粮食进口是粮食安全的重要调控因素,目前所搜集数据也表明,中国粮食进口规模与粮食安全综合得分高度正相关,意味着当前阶段中国粮食进口对粮食安全有重要调节作用;(6)中国粮食进口贸易格局的优化可考虑三管齐下,即规模上将粮食净进口率控制在20%以下、品种结构上适度增加谷物粮食进口而逐步压缩大豆进口、市场结构上适当增加从南美、澳大利亚及俄罗斯、东盟等临近国的粮食进口。
第九章为文章的结尾部分,在对以上研究结论进行总结的基础上,从加强粮食进口宏观调控管理、稳定粮食进口来源、优化粮食进口品种构成和完善粮食进口技术性措施制度等方面提出了促进中国粮食进口贸易稳健发展的政策建议。
影响一国产品供给和需求的因素很多,学者们基于不同的角度也提出了不同的影响因素。从供给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价格因素。产品自身价格是影响产品供给的决定性因素,一般情况下,产品供给量会随着自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但受到产品生产周期长短、生产规模变化难易程度、价格变动影响期长短、产量增加带来成本增加的程度等因素影响,不同产品产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不同,据G.T.Jones早期计算,粮食属于较缺乏价格弹性的产品。二是资源禀赋因素。资源禀赋从基础条件上决定了产品供给的可能性,土地、矿产、水、气候等先天资源禀赋程度决定了一国相应产品供给的先天优劣势与增产潜力。三是技术因素。在既定的资源禀赋条件下,生产技术的提高会使资源得到更充分利用,从而增加产品供给;早在1988年,Ritson就提出了技术的改变能够引起供给迅速增加的观点,朱希钢(1997)的研究结构也表明,技术进步是中国粮食生产增产的第一推动力。从需求来看,也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人口规模及构成因素。人口总量的上升无疑会带来需求量的增加,而人口规模越大,构成越广泛,需求的市场细分程度就越高;以一个家庭为例,在人均收入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人口多的家庭的主食需求较大,主食需求曲线将上移,副食需求曲线将下移,人口较少家庭的不同产品的需求曲线则将向相反方向移动。二是收入因素。收入水平是制约消费需求结构的基本因素,收入水平越高,人们消费需求的质量、层次也越高;同时,家庭收入水平档次的拉开将会激发买者竞争,对需求收入弹性大的高质量产品的需求将明显增加,从而影响整个需求结构。三是城市化因素。由于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对相同水平的需求函数不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逐渐由农村向城市转移,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和饮食偏好也随之变化,不同产品的需求曲线也以不同幅度或方向发生移动。尽管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人均粮食消费量都呈逐年减少特征,但城市人均直接粮食消费量要显著低于农村。
上述各因素通过影响一国供给模式、需求模式而带来了一国的供求平衡状态的变化,进而对一国国际贸易的规模及结构产生影响。可见,供求模式的影响因素亦是贸易结构的影响因素。基于此,本书第四章主要结合上述因素对中国粮食的供给和需求展开分析与预测,为研究中国粮食进口规模与结构的影响因素打下理论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