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半导体纳米器件:物理、技术和应用
》
售價:NT$
806.0
《
创客精选项目设计与制作 第2版 刘笑笑 颜志勇 严国陶
》
售價:NT$
281.0
《
佛山华家班粤菜传承 华家班59位大厨 102道粤菜 图文并茂 菜式制作视频 粤菜故事技法 佛山传统文化 广东科技
》
售價:NT$
1010.0
《
武人琴音(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系列收官之作 形意拳一门三代:尚云祥、韩伯言、韩瑜的人生故事 凸显百年武人命运)
》
售價:NT$
199.0
《
剑桥斯堪的纳维亚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04.0
《
禅心与箭术:过松弛而有力的生活(乔布斯精神导师、世界禅者——铃木大拙荐)
》
售價:NT$
301.0
《
先进电磁屏蔽材料——基础、性能与应用
》
售價:NT$
1010.0
《
可转债投资实战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城市发展的书籍 针对现代中国城市遇到的各类问题提出综合解决方案 提出一系列城市发展的原则和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关于中国城市发展的著作,针对现代中国城市遇到的各类问题提出综合解决方案。作者运用了自己多科跨界的能力,采取了宏观和微观综合的分析方法,立体客观地分析了很多国际城市,也研究了众多的中国城市,提出了解决中国城市问题的方案,给出了很多国际规划大师及其理论无法解决中国城市的原因,使中国的城市建设具有世界范本的意义。之所以称为《城市法则》,是因为作者提出了一系列城市发展的原则和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它的整个理论体系和实际运作都属于原创性内容,特别是城市极限理论、城市发展模型、国土释放、雾霾结构、城市提速、地球城、虚拟国度等内容,更是第一次提出。读这本书需要耐心和一定宽度的专业知识,为了方便读者阅读,作者还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图例和表格,提高本书的可读性。
|
關於作者: |
张保盈 工商管理博士,教授。九鼎德盛经济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王道乐途出行服务研究院院长、首席规划专家,同时在多所大学任兼职教授、客座教授,讲授文化产业管理、旅游学、工商管理等研究生课程。被誉为跨界专家,精通金融、证券、经济、法律、管理、文化、考古、旅游、财务、规划、城市运营、交通等诸多专业,在学术上涉猎广泛,研究内容多具有原创性,是刚性需求、流体经济学、结构论、虚拟国度等提法的原创人和系统集成者。
|
目錄:
|
第一章城市1
第一节城市蔓延3
一、城市蔓延的动力机制3
二、老城区的陷落9
三、新城区的崛起17
四、与西方截然不同的中国城市21
五、城市的灾难25
六、北京模式32
七、上海模式36
第二节城市空间41
一、城市空间极限41
二、集合城市43
三、城市集团48
第三节城市与国土的关系51
一、城市占地总量51
二、城市扩展的权利54
三、失地农民的出路58
四、国土整治计划61
五、国际资源合作64
第四节现代城市功能66
一、信息集散67
二、资金集散70
三、管理中心72
四、交通运输枢纽74
五、文化创意77
六、人际交往80
第二章城市规划83
第一节规划预测84
一、发展预测84
X城市法则基于交通困境的城市革命
二、气候条件87
三、资源状况90
第二节规划应用94
一、容积率94
二、科技应用97
第三节规划实施100
一、规划通则100
二、规划单位102
三、规划评审104
四、规划效力107
第三章城市经营管理109
第一节城市策略110
一、土地价值利用111
二、着重道路通畅113
三、环境营造至上116
四、挥鞭经济马车119
五、突出人本精神122
第二节城市品牌125
一、城市定位125
二、城市文化128
三、城市灵魂131
四、城市推广133
五、城市地标136
六、城市软环境监测138
第三节城市政策141
一、人口政策142
二、交通工具144
三、市民保障147
四、经济发展150
第四节城市资产负债表154
一、资金需求预测154
二、资金运用计划157
三、编制资产负债表160
四、城市破产164
第五节城市产业167
一、城市生意168
二、传统产业171
三、创新产业175
四、产业集聚178
五、失业城市180
第四章交通体系185
第一节交通设施186
一、立体交通186
二、挤不上的公交190
三、迷恋单行道193
四、左转禁行跑不到头196
五、红绿灯当道199
六、隔离带分割203
七、无障碍设施有障碍206
八、出租车改革,路在何方209
九、非机动车系统缺失211
十、过街天桥太远了214
十一、欧洲取消交通设施实验217
第二节交通参与者220
一、被逼到街角的行人220
二、疯狂的机动车223
三、非机动车预示着进步225
目录XI
四、特殊车辆成为交通难题227
第三节拥堵级别判定230
一、车辆总数标准230
二、城区停车场标准233
三、通行速度标准237
四、通行时间标准239
五、步行速度标准241
六、车祸标准244
第五章城市高架路建设247
第一节郑州高架路实验248
一、繁忙的金水路248
二、四桥一路拉开郑州高架路序幕251
三、郑州京广快速路初衷254
四、何以成为京广龟速路256
五、郑州的纵横高架路实验259
第二节国内外主要城市的高架路实验262
一、交通沦陷的首堵262
二、上海的高架之困264
三、西安,一座古城的交通困局267
四、杭州到底有多堵269
五、香港高架实践271
六、东京高架实践273
第三节未来复合高架路277
一、高架路思想的形成277
二、国外的高架路过时了吗279
三、中国为什么要建高架路282
四、未来复合高架路284
第六章生态环境289
第一节防灾体系290
一、城市防水291
二、冰雪灾害294
三、热浪侵袭296
四、地质灾害299
五、大风灾害302
六、城市防恐304
第二节城市与雾霾308
一、雾霾真相308
二、雾霾成分313
三、雾霾与城市速度314
四、20%、30%、10%背后的经济逻辑316
五、雾霾第一元凶:汽车尾气320
六、治霾之路322
第三节园林绿化325
一、绿地标准326
二、绿地布局328
三、城市林带331
四、水域设计334
五、树种选择338
第四节公共卫生342
一、垃圾处理343
二、噪音管理346
三、气味设计350
四、疾病预防353
XII城市法则基于交通困境的城市革命
第七章城市未来357
第一节新技术应用358
一、自动系统359
二、未来的轻轨362
三、会飞的汽车364
四、新燃料的应用368
五、一体化空间371
六、交通无缝对接373
第二节无差别城市376
一、城市功能弱化377
二、乡村兴起380
三、忽略交通线382
四、新生活方式385
五、无国界的地球城389
|
內容試閱:
|
大学本科我学的是历史考古专业,清楚地知道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但我很少关注北京城是怎么建设起来的,眨眼间它就建到六环了。研究北京是在五环开始建设之前,那个时候媒体报道铺天盖地,北京要建五环了,这是怎样的一个建设速度,人人脸上都挂着喜庆。也许是对专家的敬仰,我很少对北京城市建设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不过一个小市民也没有机会提出问题,只是在朋友聚会时因为迟到而发发牢骚罢了。直到长安街禁左的经历给我迎头痛击,我才知道城市建设与我息息相关。那天,我去开会,因为没遇到过禁左,原本不迟到的会议,等赶到时,会议已经结束了。从这以后,我就开始独立提出自己的想法和问题了。
北京由最初的二环发展到现在的六环,这个城市在不断发展和向外扩建的过程中,究竟是谁在做这样一个规划,这个规划有没有对城市未来的发展做过深入的研究?国内的很多顶尖级专家都生活在北京,但是对身边的这个城市发展为什么没有介入呢?北京这么多专业单位,这么多专业人士,难道就建不好一个北京城?
整个北京城的发展使我感觉北京没有真正的专家。难道事实真是如此?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的城市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大概正如苏轼那首诗《题西林壁》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十余年下来,我阅读研究了不少西方规划大师的著作,也有意识地介入本单位的一些规划业务。通过
对国内外城市的研究,伴随着阅历的丰富,开车年数的增加,对城市研究的视野进一步开阔了,我才发现国外城市建设的弊端和诟病竟然已经跨过一个多世纪,城市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看来仅仅责怪北京的专家没有太大的意义,更何况中国的城市建设根本不是专家可以决定的。我尝试着去理解城市,读懂它的脉络,研究它的基本规律,看看能发现些什么,也许点滴发现就能给城市建设以帮助。抱着这个心态,我开始了关于城市的研究工作。
西方规划大师们研究了欧美的城市,他们在实践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他们的著作给了我不少启发,使我也有不少新的发现。这里,我不列举他们的名字和著作。在正文里,我会对他们的研究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他们的著作,使我对于城市有更多、更深刻的认识。
城市是有生命力的,只是我们在漠视城市的生命。正是对城市生活品质的感悟和理解,使我对城市及
其交通问题慢慢投入比较大的精力。一段时间之后,我最初的兴奋慢慢消失了。因为,在大师们的著作里我几乎找不到关于中国城市的建设问题,也很难找到城市内的基本交通关系,这些交通关系的最大变量和最大值是多少,除了技术细节,我看不到这些重大论述。难道是我错了?城市不需要交通关系的基本数据研究?这个时候,我开始读懂有些规划理论存在的问题。我尝试研究城市和交通的基本规律,看能不能找到这其中最根本的规律所在。
跨学科的专业知识帮助了我。20余年来,因为工作关系,我横跨了十余个专业,如经济、金融、证券、管理、文化、法律、财务、历史、文学、考古、规划、交通等,这些给了我不同的视野,可以使我更全面地审视城市,使我对于城市的思考进入到了另外一个境界。城市和交通是什么关系?多少车辆可以把城市停满?过多的道路真的会诱导车辆增多吗?直到这个时候,我才看出很多规划大师不靠谱了。规划大师或者规划师的理论著作里,甚至忽略了一个最直接的关系:车辆和城市道路面积之间的关系。我们在解决城市内部各个关系的过程中,车辆占用城市的道路面积与车辆之间是一个必须要研究的、最致命的、最关键的问题,这个问题却被集体忽略了。城市人口所拥有的车辆与城市道路面积有一个最大值关系,车辆增加必然要求城市道路面积增加,如果车辆占用道路面积超过城市道路面积,这时候城市肯定会出现严重拥堵的现象。
道路面积和车辆之间的关系是首先要研究的,延伸研究还包括城市的人口规模、建筑物面积、停车场面积等,这之间都有科学的比例关系。如何把这些比例关系找出来应用于我们的城市规划,解决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如果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对于城市发展趋势就会有更直接的判断和分析,不至于出现城市无边蔓延的结局,使城市病入膏肓,出现城覆现象。
这些基本比例关系也会使我们澄清关于中国城市化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中国达到80%的城市化率时,这中间城市究竟要占用多少土地,城市面积多大才合适,对这些数据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但是,我们却看到一个确保18亿亩耕地面积的红线。这个红线和城市化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确保了这个耕地数字,我们的城市会是什么样的状况?这个问题就需要提出来。特别是在急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必然要占用面积,占用多大面积以及与18亿亩耕地究竟是什么关系?我们看不到这个结论,因此,我们有必要通过合适的城市人口规模、建筑面积、占地面积的计算,看一下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城市发展布局。我们必须找到城市的内在规律,对中国的城市以及乡村空间比例做出相应的研究,若有可能,还需给出一个结论。
发展中国家出现的城市问题,和西方国家有着较大的不同。特别是中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决定着中国的城市完全是另外一个情况。在缺少理论指导的情况下,我们的城市正在过度蔓延,交通设施被滥用,以至于出现异化,如:几何级增加的车辆,永远不够的停车位,曾经过低的驾驶准入门槛,以及慢半拍的城市管理,交通参与者的意识,等等,这些问题正在呼唤中国的城市运营管理新理论。不同的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这些不同的发展模式与现有的城市理论应该怎样对接?一个城市总人口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规模?城市的面积应该怎样管控?城市交通应该怎样布局?城市究竟怎样提高人的生活品质,提高对市民的人文关怀?对这些问题,本书提出了不同的分析判断方法和解决思路,诸如城市极限理论等概念。我不会把这些提法和新概念奉为圭皋,因为常常会出现理论偏差的现象,也许会有不少人对我的概念提出疑问,甚至责难,但我不会因为一些人的责难而放缓自己的研究。
为什么把这本书称为《城市法则》?最初考虑想把这本书命名为《城市交通学》或者《城市交通原理》,感觉《城市交通学》或者《城市交通原理》这样的概念像大学里的专业教科书,本书和通常意义的交通原理相比有着巨大的不同,虽然这本书是基于交通研究而引发的城市变革,这样的命名和我的初衷理
念并不吻合。我本意是要写城市宏观管理、控制和城市发展理念,以上这些名字由于太过条理化而没有采用。这本书要表述的是城市发展的精神或者哲学,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城市?城市究竟该怎样发展?需要遵循哪些规律和原则?这些规律和原则对城市的建设和决策有什么作用和意义?由于我们没有解决城市发展的本原问题,即城市的空间规模、人口、车辆、道路等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出于这样的目的和意图,需要用非常直观、立体、原则的高度来对城市发展进行概括,那么用《城市法则》这个书名可以最好地表达我的根本想法。法则是一个根本性的、必须遵守的、最初始结构体关系的法律状态,它原本是一个法律概念。我这里把它用于城市,是要解决城市内部的交通、建筑、居民规模以及可持续性发展与城市空间规模之间的平衡关系,这是城市的原则,理论上需要遵守的基本关系,这是这本书名的由来。本书包括七章内容。
第一章城市,主要叙述现代中国城市发展的现状、基本规律、存在问题等。由城市区域的无限扩大作为启由,详细阐释城市的功能和作用的变化;以上海模式和北京模式作为重点,研究中国城市空间扩展方法、路径;通过比较研究和案例分析,分析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优劣点;通过新创心理距离模型,提出城市空间极限的概念,建立全新的城市空间建设理论,为中国城市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第二章城市规划。城市规划主要解决城市未来发展的宏观问题,针对气候条件、人口规模预测、资源状况等,制定出适合城市发展的规划,并确保规划获得市民的参与和支持。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好的城市规划决定了一个城市的舒适度,反之,不合适的城市规划则会给城市带来灾难。
第三章城市经营管理。城市管理是项技术活,而从事这项技术活的市长们很少接受正式的城市管理知识培训。对于城市管理,市长们都会根据自己的一套理念去推行。本章是本书的核心部分之一,主要分析
城市与国土的关系、规划、策略、品牌、政策等内容,系统分析城市管理者对于城市的理解、做法,以求城市管理者用全新的视野来了解城市、管理城市。
第四章交通体系。现在的交通治理严重背离了科学规律。交通管理部门在城市广布天罗地网,通过红绿灯、隔离带、单行道、左转禁行等,把整个城市网格化,把车辆锁定在城市的蛛网里,把一时的堵车改为经常性堵车,使车辆在城市的运行时间大大地延长。这种措施的结果就是变相增加了城市的车辆。城市没有被车辆困死,却被时间困死,延长的时间耗费了能源,浪费了时间,增加了城市的污染,过度地增添了城市的烦躁和焦虑情绪。
第五章城市高架路建设。城市高架路建设,东西方有着不同的看法,经历过城市高速发展的西方国家比较排斥高架路系统,但事实上,由于中国在城市建设中存在着与西方城市不同的特点,中国的高架路实际上是截然不同的体系。本章主要研究中国城市为什么要运用高架系统,以郑州高架路实验为例,探讨城市高架路对城市的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此外,还研究了国内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的高架路系统。
第六章生态环境。之所以将生态环境作为一个专门的章节,因为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城市生态环境灾难这几年像发疯了一样在不断袭击城市,巨大的城市在灾难面前毫无抗拒之力,任由大自
然风吹雨打。如何建立防灾体系、搞好园林绿化、强化城市卫生,确保城市可持续性发展,这对中国城市而言,绝不是遥不可及的可以忽略的问题。
第七章城市未来。城市的未来是什么?这个问题很多研究者在探讨。未来城市基于信息技术、交通技术和生物技术的综合运用,会真正彻底地改变城市现状,对这个问题要给予高度关注。城市最终发展成什
么样,与这个城市的管理者选择的哲学理念息息有关。盲目贪大、毫无顾虑的开发是当前的常态。中国古老哲学和宗教思想中的一些重要理念值得我们借鉴,包括道家的道法自然、佛教的消除欲望等。目前中国城市发展思想及建设理念过度地运用了实用主义,对物质的贪欲造成包括对私家汽车过度渴求,对自然的不尊重、不敬畏使城市过度地盲目扩张。中国人需要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盲目地追随西方的生活模式,否则这会给我们的未来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市长们在中国的城市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我想把这本书奉献给市长们作为城市规划教材,期待这本书能给市长们提供一些可供参考借鉴的东西。当然这本书也可以给城市规划者提供参考,期待规划师在
规划图纸上能够把城市放到一个更科学、更有组织性的大背景中去考虑。当然还要把这本书奉献给城市的交通参与者,包括驾驶员和行人等,因为他们是每个城市中的交通主体,城市几乎就是他们的一切。
本书会把一些城市作为观测和研究对象,行文过程中会举出一些城市的情况作为案例进行分析,也会引用一些城市的数据。当然笔者无意批评和赞美哪个城市,只是凑巧,选择了这些城市。这本书还有很多
部分没有引用其他理论者的东西,不是不引用,是因为没有可引用的东西。另外,我对现今的研究模式也不是很满意,我不认为文章只有大量引用别人的观点,才更具科学性,在信息技术的时代,我们还是要追求真正的独创性。
堵车的早晨,你可能在无奈地叹息,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放开刹车踩下油门的瞬间,排放的尾气笼罩着别人,却挡不住自己前进的勇气。
如果有枯木逢春,古老的城市会挥手过去,城市的生命力也许就在你我的手里。理想之城就在不远处,发出亮光指引着人们前行。
是为序。
张保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