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3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2024年04月出版新書

2024年03月出版新書

2024年02月出版新書

2024年0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2月出版新書

2023年11月出版新書

2023年10月出版新書

2023年09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美丽南方·广西”文化名人访谈录

書城自編碼: 291493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集
作者: 李滨夙
國際書號(ISBN): 9787219100042
出版社: 广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6-10-01
版次: 1 印次: 1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58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突破不可能:用特工思维提升领导力 》

售價:NT$ 352.0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王阳明大传:知行合一的心学智慧(精装典藏版) 》

售價:NT$ 1010.0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失衡与重塑——百年变局下的中国与世界经济 》

售價:NT$ 602.0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不被定义的年龄:积极年龄观让我们更快乐、健康、长寿 》

售價:NT$ 352.0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南方谈话:邓小平在1992 》

售價:NT$ 367.0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纷纭万端 : 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

售價:NT$ 500.0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第四版)(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 》

售價:NT$ 765.0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朋党之争与北宋政治·大学问 》

售價:NT$ 454.0

內容簡介:
本书收集了40多位广西文化界的领军人物对美丽南方的内涵与外延、特质和合理性的分析与解读,以及在调整文化发展战略、整合文化资源、保护文化遗产、创新文化理念等方面提出的建设性意见。本书的出版将为今后美丽南方的文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学术参考。
關於作者:
李滨夙,文艺学硕士,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现供职于自治区党委宣传部, 兼任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先后在《人民日报》《广西文学》《广西日报》等报刊发表评论、散文、诗歌近百篇。
目錄
理论先行
004  广西人的抗战精神与广西文化性格
潘琦访谈录
010  叠彩:广西宝贵的文化资源
王杰访谈录
015  理论先行 助力美丽南方广西
容本镇访谈录
021  广西影视剧如何异军突起再创辉煌
王建平访谈录
026  美丽南方广西是美丽广西的文学表达
黄伟林访谈录

作品是立身之本
034  以虚构的魔力 扩展作家的洞察力
苏童访谈录
038  作品是作家的立身之本
东西访谈录
044  文学是文化艺术的核心资源
凡一平访谈录
048  作家要努力让自己的名字和作品筋骨相连
蒋锦璐访谈录
055  讲好中国故事 突出广西元素
匡达蔼访谈录
065  宣传经典美术 打造美丽南方广西
朱连城、石向东访谈录
071  用镜头推广美丽广西 助力经济整体发展
熊玮访谈录
077  经典之作须经得起时代的推敲
李紫君访谈录
083  梦想与国家需要相结合才能更有价值
陈子雄访谈录
091  找准民族特色音调 推动广西音乐流传
傅滔访谈录

文化传播的力量
100  美丽南方广西是南方文化的气质所在
曹光哲访谈录
105  用直观鲜明的电视媒体展示美丽南方广西
周文力访谈录
111  多频多网多渠道立体呈现美丽南方广西
李德刚访谈录
116  写好美丽南方广西文章 为美丽广西建设提供文化支持
牙韩彰访谈录

引方向搭平台
124  落实中央决策 助推广西文艺发展
冯力访谈录
134  彰显画卷柳州的文化魅力
焦耀光访谈录
142  在合作共赢中突出广西特色
黄振饶访谈录
148  开放、包容、多元 彰显贺州文化魅力
朱东访谈录
154  打造来宾经验升级版 推动文化与经济共繁荣
韦凤云访谈录
161  打造美丽南方广西品牌 唱响八桂中国梦
朱创伟访谈录

培养文艺新星
172  义不容辞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王鸥访谈录
177  我会让更多人知道广西,知道南宁
汪小敏访谈录
182  用现代流行的手法演绎民族的声音
莫掩策访谈录
188  艺术要讲究 不能将就
冯佳访谈录
194  在人生舞台上,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
卓君访谈录
200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梁岱青访谈录

老外看广西
208  听广西民歌讲述过去的故事
林子阳访谈录
214  优先教育 造就未来
尼克访谈录
220  享受壮乡生活 传播广西文化
玛丽斯罗斯访谈录
理论先行
內容試閱
美丽的南方,经典与情怀(代序)
读长篇小说《美丽的南方》
在全国第三次文代会上,作协主席老舍曾经评价说:《美丽的南方》是无争的长篇小说优秀佳作。它是广西当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著名作家陆地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以这部长篇小说为广西当代文学在中国文坛上留下了第一个足迹。
这部小说最成功之处在于作者把握住了那个时代的脉搏,用独特的思考和讲述方式回应了那个时代对文学的召唤。即使已经有了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名作,《美丽的南方》仍然能在土改小说这个类型里独树一帜、激起反响,则是因为作品别有味道,弥漫着一种情怀。这种味道是乡土的,也是历史的。这种情怀是个人的,也是时代的。其中饱含着作者的人生体验,也烙上了社会的清晰印记。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几年,各行各业的人们都盼望着能真正过上主人翁的新生活。对于当时的文艺工作者而言,最值得讨论的核心问题正是如此。战士们沐浴战场的硝烟,无数人饱受生离死别之苦,内心渴望的无非是和平安宁的生活。再苦再累,平平安安地面朝土地背朝天,年复一年地向土地讨生活,就是农民最实在也最卑微的关切。在中国人口里占大多数的是农民,他们的期待和疑惑塑造了那个时代的一大主题如何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然而,大家赫然面对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社会,谁也不曾真的经历过,怎么会知道该如何书写这段历史?又怎么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以今天的眼光和标准来看,当时出现的不少所谓主题先行的作品,就诞生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土改这个主题在文学领域里一度先行,而且阶级斗争的意味浓厚,这不乏政治因素的影响,可是谁又能说当时的作者对这个问题缺乏真挚关切?
作家陆地先生曾经在延安求学、工作过,又随着部队回到了故乡。他告别了心爱的姑娘,带着她临别时相赠的一张照片扎根广西。那张照片背面写着一句话:你把她带到美丽的南方去吧!广西本来就是陆地先生多年乡愁里亲切中夹杂着陌生的故乡,他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去建设那个温暖而质朴的地方,本来就是他的理想和抱负。照片背面的赠言则使他对时代、对乡土的大爱和对那位姑娘的眷恋牢牢地缠绕在了一起,两种感情重叠,就在他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广西是他生命中永远的美丽南方。记录广西的美,以行动让广西更美,记录让广西更美的行动对于陆地先生而言,这些是他的理想、责任、义务、寄托、生命的意义不变的情怀。
《美丽的南方》以广西土改斗争为题材,展现了最乡土、最真实、最生动的生活画面,记录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揭示了那个时代的重大社会问题,还触及了在当时比较敏感的话题:知识分子与农民的关系。小说中描写的土改斗争有如疾风骤雨。然而,在这场变革中的人物及其命运,更容易成为读者关注的焦点。韦廷忠、苏嫂、花心萝卜、傅全照、杜为人这些鲜活的人物既是他们自己,又是无数个他们。农民和知识分子原本互相不了解,又都有各自的缺点和不足,他们甚至不知道该如何跟对方相处。
要怎样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呢?这些派来帮我们获得土地的工作队可靠吗?他们是城里来的,跟我们是那样的不同,这事能长久吗?农民们感到迷茫和担忧。而知识分子则从城里的各个单位、学校被抽到工作队,跟骨干们一起深入农村,要以向农民学习的心态去开展工作。这个存有小资情调的群体走向了陌生的农村。他们对农村生产生活、民俗民风知之甚少,还带着对城市的留恋,却共同期待着自己在广阔天地里有用武之地。他们内心翻滚着革命青年的奉献精神、天真幻想,要帮助那些在社会底层最朴实却最受苦的人获得土地和新生活,而他们自己其实也各自又怀有对人生道路的百般困惑,同时彼此之间还弥漫起了朦胧的情感。
消灭一种制度容易,改造人的思想可就不简单。农民和知识分子在土改中发现了自己,也发现了对方;改造了自己,也改造了对方。小说的故事情节起伏,又直面了时代发展的大潮。作者的文字带着南方特有的、泥土的湿气和芬芳,作品讲述的一切都鲜活、有吸引力,真实、艺术地再现了广西的地域生活。无论人物、语言、故事、细节、环境,都充盈着广西的味道。陆地先生的挚友陈肖人评价说:在陆地笔下,广西充满南方风情的景致被描写得细腻纯美,对自然风光进行了田园牧歌式的抒写,对壮乡人民的日常生活展现得生动细致,各种劳作、祭祀、民俗透露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其中还穿插着大量的方言土语,通过丰富的细节和优美的语言展开一幅南方的生活画卷。熟悉这片土地的人读了它会在内心涌起乡愁和思念;没踏入过广西的人读了它则会用想象在脑海里编织起美丽南方的画面,并期待有一天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它的独特和美好。
代表广西之美,小说《美丽的南方》是比电影《刘三姐》更早的经典文艺作品,如同一张文化名片。今天再读《美丽的南方》,我们仍然会真诚地喜爱它、赞美它。它有俘获人心的力量,这源于作者的情怀,使读者获得了心灵的关照和思想的启迪;源于作者以文字展示的南方生活之美,其中有信仰、风俗、情感、困惑,更有作者对美的理解和对人性的思考与探索。这部作品堪称广西文学的一块里程碑。它顺应了自己的时代,赢得了一片赞誉;它也超越了自己的时代,塑造了一个具有时代感的、美丽的广西形象。
陆地先生在《重版的话》中写道:书是反映50年代初期,生活改革运动的生活面貌的。如果拿今天的眼光回顾当年那些人和事,无疑是显得幼稚、简单甚至可笑的。然而,那是那段历史年代留下的印迹,即令未能概括一代的全貌,又何尝不可当做一鳞半爪,从中窥见今天出现这样崭新的天地,是从昨天那样的废墟开创出来的。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大众对广西之美的认知在一些方面却还没有超出《美丽的南方》所描写的程度,而现实中的广西早已不再是旧模样。从昨天的艰辛里一步步走来的新广西为什么没有被千千万万中国人真正、充分地认识到呢?甚至在历史上曾经辉煌过的广西恐怕也没有多少人能讲得清楚吧?桂林山水甲天下,八桂大地是秦始皇开凿灵渠统一岭南的重地,北部湾有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广西是生态家园、是天下民歌眷恋的地方,遍行天下,心怡广西这么值得骄傲的一片土地、养育了许多名垂史册的人杰,为什么只给大众留下了片段、零散的印象?
《美丽的南方》给了我们两点重要的启示:
其一,广西之美需要被记录、被讲述,需要更多的、新的经典文艺作品。广西文化界有必要联合有识之士对广西的文化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发现广西文化的独特价值,进而有的放矢地、全面地建设广西的文化事业,以优渥的文化土壤滋养出经典之作。
其二,美丽南方是一个已经写进当代中国文化史册的经典,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并发展这个充满诗意的概念。弥漫在小说《美丽的南方》之中的情怀是一种文化的力量,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资产,是构建广西之美的源泉。我们的具体行动和操作方式要顺应时代,但对美丽南方的情怀不能丢。这是一条精神纽带,联系前辈与后辈,贯穿广西美丽的过去与更美丽的未来。


广西人的抗战精神与广西文化性格
潘琦访谈录

李滨夙:今年6月您曾发表过一篇文章,谈到了长篇小说《美丽的南方》给我们的启示,分析了美丽南方的基本内涵及其资源,并为打造美丽南方广西文化品牌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篇文章在文化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今天想请您再谈谈广西这片美丽热土的抗战精神和抗战文化。
潘 琦:半个多世纪前,在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与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广西各族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万众一心,共赴国难,八桂大地到处掀起抗日救亡热潮。广西军民不仅在本省内英勇抗击日军入侵,而且在省外乃至国外英勇抗击日军入侵,在全国抗战中具有独特作用,在中国抗战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今天,在回顾这段悲壮历史、缅怀先烈的同时,我们还可以从广西军民的抗战精神体察到广西独特的文化性格。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方文化。地域文化性格既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更是中华民族精神得以不断塑造培育的不竭源泉。桂学研究试图从文化性格的视角,研究广西抗战文化,深入了解广西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广西人的文化土壤,认识今天的广西人。在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开拓前进,同心同德,建设美丽的广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李滨夙:您从桂学研究出发,以文化性格为切入点去考察和研究抗战精神和抗战文化,的确是一个非常独特的视角。那就请您从这里开始深入地谈一谈广西的抗战和抗战文化有哪些特点,广西人有着怎样的文化性格。
潘 琦:抗战开始之后,广西逐渐受到战争的威胁,日本舰艇骚扰北部湾海域,空袭城市。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守,广西成了国防前线,敌人沿西江上梧州,可朝发夕至。广西形势十分严峻,必须把日寇入侵广西的实际危险告诉广大群众,进一步动员他们起来准备抵抗。数以万计的知识青年深入农村,运用各种形式,宣传抗战形势,树立必胜信心。组织民众订立《抗战公约》,由各家户主签名画押,并集中村、街公所宣誓遵守抗战公约,精忠救国,不做汉奸,如有违背,天诛地灭这些誓词,贴在每家厅堂上,让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妻劝其夫,共同遵守。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广西各族人民组建少数民族抗日自卫武装,保家卫国,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广西组建了一支特殊的知识青年抗战队伍学生军,在当时全国数以千计的抗日救亡团体中,只有广西学生军全副武装,成为中国抗战青年的一面光辉旗帜。桂林保卫战800名将士宁死不屈,壮烈牺牲。八年抗战,广西无一汉奸,子弟兵中无一伪兵部队,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透过这些史实可以彰显出广西人注重群体,崇尚诚信,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在民族危亡,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刻,广西人易形成团结一致,抗御外辱,同仇敌忾的集体英雄主义。
在抗战的特殊战争环境中,广西人在本土积极抗战,成为正面战场的重要战略后方基地。新桂系在1934年确立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四大建设纲领,增强了抗日实力;1936年李宗仁发表焦土抗战论,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新桂系提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的口号,成为国民党抗战的最高指导原则。为实现团结抗战,广西率先于1937年6月建立了中共、广西、四川三方抗日统一战线,全省上下形成了全民抗战的大好局面。广西为全国抗战兵源的主要供给区。八年抗战,广西总共征调100万兵员,以补充部队和组建新军。在全国各省中,广西输送兵员总数仅次于四川,而按省内人口所占比例则为全国第一;抗战期间,广西还动员和组织民工200多万人次投入各种劳役,为抗战胜利创造了条件。广西为全国安置战时难民的主要地区。从1938年9月到1941年底,广西救济的难民数从1万余人次升到10.3547万人次,占当年全国救济难民总数107.4220万人的9.64%;1944年豫湘桂战役爆发后,又增加救济流落广西的外省难民4.194万人。从这个意义上分析广西人的情怀,不难看出,广西人有较为开阔的胸襟和较强的大局意识,国难当头,以大局为重,以民族利益为重。同时彰显出广西人能择善而从,笃实侠义,勇于担当的民族英雄主义精神。
在抗日战争中,广西虽地处边远地区,但依然为全国抗战的重要战场。昆仑关战役,中国军队以付出伤亡1.4万人的巨大代价,取得歼灭4000余敌军的昆仑关大捷。这是中国军队对日本侵略军攻坚战的首次重大胜利。1944年桂柳会战是豫湘桂战役中的一次硬仗、恶仗,桂林保卫战爱国官兵以2万人抗击近10万装备精良的侵略军,共毙伤侵略军6000多人;1945年桂柳反攻作战,击毙日伪军4000余人,伤5000余人,加速了日本侵略军撤离广西,使广西成为全国较早收复的省份之一;抗战时期,中共广西地方组织在灵川、融县、陆川等32个县开展敌后游击战,建立了桂东南抗日自卫军等30支7000多人的抗日武装,成为华南在全国游击战场的组成部分。广西抗日将士还在外省指挥诸多的战役战斗。如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随枣会战、枣宜会战,皆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广西人李宗仁指挥。其中台儿庄大捷是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广西人欧致富(八路军团长)指挥的黄崖洞保卫战,以不足一个团的兵力歼敌千余人,开创了中日战况上空前未有的纪录。数以万计的广西籍军人参加和组织了中缅抗日战场中的诸多重要战役战斗,吕国铨师一度被评为全国最优战斗力师。一大批广西籍军人在松山之战中,打出士气和特点。
广西将士在抗日战场上表现出广西人英勇善战,足智多谋,机动灵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敢打敢拼的高尚风骨。正如《广西军抗战军歌》所写的:中国省份二十八,广西子弟最刚强,天生会打仗,人人喜欢把兵当,杠起枪杆上战场,雄壮,真雄壮,敌人见了就要慌广西人能打仗名扬四海。
广西在抗战时期的桂林成为西南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1938年成立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桂林行营,桂林成为国统区南方军事、政治中心。在中共的推动下,新桂系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态度。1938年10月,中共中央南方局派出机关八路军办事处在桂林成立,中国文化界大批著名人物和抗敌宣传队伍云集桂林。与此同时,桂林抗战文化城还具有国际影响,汇集了苏联、美、英、法、日等国家的反法西斯文化人与知名人士。桂林书店林立,出版社到处可见,各种书刊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抗战书籍的印刷总量占当时全国的三分之二以上。《救亡日报》《大公报》等5家大报和6家小报,在桂林复刊和出版,各种座谈会、比赛、展览以及大型戏剧展演频频举行,热闹非凡。工人、学生、妇女、儿童各界的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蓬勃发展。在共产党的推动下,依靠各界同胞特别是文化界广大同仁,共同努力,把抗战热潮滚滚的桂林铸造成充满生机活力的抗战文化名城。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一方面桂林抗战文化城创造出无数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抗战文化,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这也是对中国文化的大营救。另一方面为广西文化注入了很多新鲜活力,是广西文化接纳外来进步文化最广泛、最丰富的时期,体现了广西文化极大的包容性。
岁月流逝,悲壮的历史不可忘却,今天我们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开创未来。回顾广西抗日战争的历史,赞颂广西军民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不畏艰难、团结一致、英勇奋战的精神。一个人的精神结构和精神资源,都来自文化。广西人的抗战精神形成与广西文化性格有密切的关系。以文化性格的视角去分析和诠释这种精神,对于深入研究抗战文化,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都有积极的作用。

(2015年9月9日《广西日报》)


叠彩:广西宝贵的文化资源
王杰访谈录

李滨夙:您曾在广西工作和生活过,并担任过广西师范大学的副校长、学科带头人,是广西的文化名人和骄傲,想请您谈谈对广西文化的总体印象。
王 杰:首先很高兴接受你的访谈。我走到哪都说自己是广西人,是广西培养了我,在我人生的57个年头中,广西一直是我的故乡和文化创作的母胎。母胎这个词是从马克思那里借来的,他说古希腊神话是古希腊文学艺术的母胎,这里面的内容是复杂而深刻的,包括童年和少年的经验,情感和很多有形无形的记忆,等等。
我两岁到广西生活,在广西完成了全部基础教育,包括那个年代特有的上山下乡再教育。1985年我从南昌考回广西,师从林焕平、林宝全教授研习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学理论。1991年博士毕业又回到广西工作,其间参与了广西师范大学国家文科基地的申报和建设,牵头申报了广西第一个美学专业硕士点,创办了《东方丛刊》《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两份期刊,带领学术团队连续研究了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和黑衣壮民歌文化,相关成果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等等。广西是我学术生涯中不可磨灭的重要经历,对我来说是最重要的资源。就我目前的成绩而言,还局限在一个很专业的范围内,还不能算文化名人。
关于广西文化的总体印象,我想用叠彩两个字来概括。曾经写过关于美丽南方的文字,发表在《南方文坛》上,印象有点模糊,只记得我用了一些人类学的知识和理论来分析广西的美和文化具有的强大活力。广西的文化资源是十分丰富的,包括多民族文化共存和多元并存的历史文化记忆,在社会高度现代化的今天,这种多元共存的叠彩本身就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具有强大的文化力量和美学魅力。前两天在新加坡举办的第四届世界华文学术名刊高层论坛上,不止一名学者向我询问,为什么广西能办那么好的出版社和学术期刊?这就是广西文化力量的一种证明。

李滨夙:对于近期热议的美丽南方广西文化构想,不知您是否有所关注,对此您怎么看?
王 杰:我上个月刚刚关注到广西提出的美丽南方广西文化构想,这是一个很好的理念。南方是一个很复杂也很有象征意味的概念。在世界范围内,有南方和北方的概念,在中国南方也一直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美丽南方的概念很有代表性,也包含着很大张力。我是从事美学研究的,我知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审美价值和审美资本具有十分强大的社会力量。关键是审美资源不会自然地转化成审美资本,审美资本也不会自然地转化成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这里面有许多的社会问题和文化政策的问题。因此,在我看来,美丽南方广西的文化建设不应仅仅停留在刘三姐和新刘三姐等文化品牌的打造上,还要培养一批能够适应文化经济时代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学者与管理者,在社会生产的转型升级过程中,紧紧抓住文化做文章,让美丽南方广西成为一个有完整文化产业链支撑的文化产品,让这个产业链对社会有足够的影响力,同时创造出足够的利润,使广西丰富的文化资源成为广西跨越式发展的驱动力。在过去,这也许是一个空想,但在今天的社会和文化条件下已经有可能成为现实。

李滨夙:您在广西师范大学时期有很多美学研究成果,特别是关于特里伊格尔顿的美学研究更是独树一帜,您觉得在打造美丽南方广西文化品牌的过程中,美学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王 杰:广西在美学上是有基础的。抗战时期桂林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文学家,许多期刊、出版社都落户桂林。蔡仪先生主编的《美学讲坛》就是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80年代影响很大的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美学的领军人物就是广西师范大学的黄海澄教授。博士毕业后,我在广西翻译了英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家和文学批评家特里伊格尔顿的著作《美学意识形态》,获得了学术界的广泛好评。我想建设美丽南方广西文化构想,可以先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开始美丽南方广西的系列研究,揭示出这个概念的内涵和特质,建构起它自己的理论体系,进而再组织十分专业的文化经济团队对美丽南方和广西文化经济发展做深入而切实的研究,在这个基础上制定符合广西实际的发展规划和一整套好的政策。我想,美丽南方广西的前景是光明的。

李滨夙:广西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但同时也是文化活跃地区,虽然它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这方面您肯定有切实的体会。想请您为广西文化未来的发展和形象塑造把把脉,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王 杰:文化与社会发展变迁的关系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前沿问题,也是我最近几年关注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一个直接后果是把东西部之间经济和文化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了,这种不合理现象迟早会改变。对广西而言,机遇是存在的,这就是把广西的文化资源转化成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其中的关键在我看来是要实现从广西文化向文化广西的转变,实现从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的转变,实现从文化资本向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的转变,这是一个艰难却非常重要的过程。如果抓住了国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产业转型的机遇,抓住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抓住海洋战略带来的机遇,把广西的文化之美给予充分的阐释和演绎,随着美丽南方广西文化特性的形成和发展,广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未来也许能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机遇期,从而发生巨大变化,美丽南方广西将会从一个概念、一个名称,变成一个事实、一个行动的过程。对此,我充满期待,也满怀信心!

(2015年8月9日《广西日报》)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4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