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唐宋绘画史 全彩插图版
》
售價:NT$
449.0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六朝是中国隐逸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也是隐逸诗创作的一个黄金时期。本书研究六朝隐逸诗,从隐逸诗学产生的文化源头开始。隐逸思想是源,隐逸诗歌是流。隐逸思想对中国文学主体精神产生影响主要在于价值理念、行为方式等。儒家的待时进取与道家的遗世独立,在思想上文化上都有其重要意义,都可以作为人生路径的参照。六朝隐逸诗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西晋隐逸诗主要表现为朝隐与道隐的矛盾及其调和,东晋隐逸诗研究一个重点围绕陶渊明展开,陶渊明开辟了一条将隐逸生活艺术化的道路,陶渊明用他的诗歌创作,引领了隐逸诗形式上重大变革,转变为具有丰富内涵的表达,这是他对中国隐逸诗学的重大贡献。
|
內容簡介: |
六朝隐逸诗的勃兴是中国诗学史上一件大事,它体现了一个群体共享的艺术追求,成为一种独特的价值取向,对民族的文化心理建构产生了强大的精神作用。本书探讨了隐逸诗产生的渊源,对隐逸思想的各种表现形态做了分类研究;对六朝隐逸诗兴起的成因进行了考察,注重对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思想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重点在社会思潮、文学集团、个人创作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立足于文本解析,探讨六朝各期隐逸诗的演变与发展情况。
|
關於作者: |
高智,男,重庆人,中国古典文学博士,中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现任职于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研究方向为中国古典文学、古典文献学、戏剧影视文学、应用写作学等。迄今已发表论文40多篇,主编(参编)著作多部。发表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100余篇,撰写论著约200万字。
|
目錄: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意义
第二节 研究史综述
第三节 本书的探索
第二章 隐逸思想探析
第一节 隐逸概念界定
第二节 隐逸思想渊源
一 《易经》中的阴阳五行观念
二 《易经》中的刚柔相济思想
三 《易经》中的贤人与隐士
四 《易经》隐逸思想的影响
第三节 儒家隐与道家隐
第三章 隐逸诗述论
第一节 隐逸诗界定
第二节 隐逸诗人概念界定
第三节 隐逸诗发展简论
一 先秦隐逸诗概述
二 两汉隐逸诗概述
第四章 六朝隐逸探源
第一节 时代产物
第二节 自然情结
第三节 个性追求
第四节 生命意识
第五节 佛隐合流
第五章 魏晋隐逸诗研究
第一节 曹魏隐逸诗研究
一 三曹隐逸思想及诗作
二 玄言与隐逸诗
三 竹林七贤与隐逸诗
第二节 西晋隐逸诗述论
一 朝隐与道隐的矛盾及其调和
二 招隐诗
三 避世与远祸
四 游仙与隐逸
第三节 东晋隐逸诗述论
一 隐逸的复杂情态
二 玄学对隐逸的浸染
三 佛教对隐逸的促进
四 陶渊明隐逸诗人之宗考论
第六章 南朝隐逸诗研究
第一节 晋宋之交隐逸诗发展历程
一 山水诗与隐逸诗关系
二 山水情结流变与隐逸诗题材转变
三 谢灵运的山水诗与隐逸诗
四 元嘉三大家隐逸诗比较
第二节 齐梁隐逸思潮与隐逸诗创作
一 齐梁隐逸诗新变
二 齐永明体与隐逸诗创作
三 齐梁隐士的诗
四 萧氏家族隐逸思想与隐逸诗创作
第三节 陈代隐逸诗创作群体
第七章 北朝隐逸诗研究
第一节 北朝墓志与隐逸
第二节 北迁文人隐逸诗
结 语
参考文献
附 录 六朝隐逸文学系年
|
內容試閱:
|
自序
中国文人有浓厚的隐逸情结,在儒家思想盛张的国度,古代的知识分子,真正归隐的人并不多,但他们一生中总有这么一个时刻,精神上出轨,在心中做了一次隐士。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典雅》说: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有眠琴飞瀑的岁华,有典雅之书玩味不尽,流水今日,明月前身,这种超心炼冶的过程,变成文人佳士孜孜不倦的追求,力求把诗学意境和人生境界合二为一,成为数千年来中国隐逸诗学蕴含的文化特质。
隐逸思想本质上是一种内充的养气论,从一个侧面表现了古代高蹈文人的通脱精神。过去我们常常把儒、道、释看作中国文化的基本内核,现在我们逐渐认识到,隐逸思想在中国文化的编年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生的晴雨表、心灵的调试场,这种思想体系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隐逸诗歌是隐逸思想的载体,隐逸诗的产生可以追溯到《诗经》,真正勃兴是从六朝开始的。诗歌从六朝进入自觉阶段,魏晋玄学的兴起、佛教的传入,为诗歌创作带来新的变化。儒学开始失落,服务政治教化的要求减弱了。建安诗风的刚健,正始诗歌的苦闷,太康诗风的繁缛,到东晋玄佛合流,诗歌由玄言向山水转变,继而迎来了隐逸诗的创作高峰,隐逸诗人把自然美景引进诗中,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追求自然与真,表现旷达真率之美,诗歌变成彰显个性、抒发生活体验和情感的个人行为。
隐逸诗、山水诗、玄言诗三者有紧密的关系。东晋玄言兴盛百余年,老庄玄理探索,给诗歌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鄙薄名利,追求心隐,在幽雅从容中追求人生的适意,成为隐逸诗的重要主题。陶渊明是六朝隐逸诗人之宗,他矫正了玄言诗说理渐多、平淡寡味的倾向,把老庄哲理变成一种人生哲学,把诗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用古朴自然的诗风,把他的淳厚善良、清高耿介、质朴恬淡浇铸其中,建构了一个隐士的精神家园。
六朝隐逸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有重大的意义。一方面,六朝隐逸诗把人的心性修炼与诗歌的审美观照结合起来,用隐逸诗歌的形式来探讨如何达到虚静的人生境界。从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道德经》第十六章),到庄子的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都是在哲学上把虚静看成把握人生本质的功夫。山水含清晖,六朝隐逸诗以自然为本体,以虚静为根源的知觉,变成有洞悉力的对世界的玄览,把诗学从实用中解脱出来,变成人生的超越,素处于默,好处是能默识宇宙之妙,深体妙机之微,表现冲淡自然的朴素美,也正是美的观照。另一方面,六朝隐逸诗中写世外桃源的寄托,成为诗人高洁品性的象征,承载着道统的重荷,包含着对现实生活的反讽,提升了诗歌的造境功能,产生了中国诗学史上一系列重要的意象。借助隐逸诗,寻常的诗人,也可以成为高人幽人碧山人,有悠然空踪的高古,有日往烟萝的旷达,有优游笑傲的素心,有忘机达世的佳趣。蓄素处默,乱山高木,越发显得高超脱俗。碧绿原野,嫩苔争出,愈加衬得秀美天成。隐逸诗包蕴着无所抗争的崇高美,可以看出诗人养气率性而漫然妙悟的痕迹来。
即使在今天,研究六朝隐逸诗也有一定现实意义。当下时空变换,快得让人无法跟上节奏,过度依赖科技提供快捷便利的同时,人也容易为科技所束缚。未来不可预测,内心躁动不安。在静态中体悟人生精妙,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少的。在隐逸诗学中徜徉,生活的地方变得十分遥远,节奏异常缓慢,那是更接近自然的一部分。在这样一个遁隐之处,深邃而幽暗的角落里,有着更愉快、更新奇的感受。品读那些诗歌,如同用锄头在犁沟边翻出一些新土,太阳终古常新,把文字晾晒出远古泥土的芬芳来。
高 智
丙申年夏日于海南大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