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500万次倾听:陪伤心的人聊聊
》
售價:NT$
245.0
《
英国商业500年(见证大国崛起与企业兴衰,启迪未来商业智慧。)
》
售價:NT$
367.0
《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
售價:NT$
398.0
《
自我囚禁的人:完美主义的心理成因与自我松绑(破除你对完美主义的迷思,尝试打破自我评价过低与焦虑的恶性循环)
》
售價:NT$
301.0
《
周易
》
售價:NT$
203.0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編輯推薦: |
文字隽永的瑞典当代文学作品,时光交错中浓缩人生精华,折射瑞典社会历史变迁。
《荒废的时光》是西格丽德·康布森撰写的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小说。通过多视角的灵活切换以及风格流派的淋漓体现,她在梳理和回顾他人生命历程的同时,以不露痕迹的巧妙方式对写作本身的动机和感受进行了反思。
|
內容簡介: |
《荒废的时光》是瑞典文学作家西格丽德·康布森的一部女性小说。一位女作家的小说勾起了一位女读者赫达对尘封往事的回忆。小说在作者与读者往来书信和女读者的人生故事中交错进行。赫达如今已经进入人生暮年,度过了大半辈子平静的岁月,而她的成长、家庭成员的微妙关系、她事业和爱情的走向都浓缩在她前二十年的岁月里。本书文笔细腻,节奏缓慢,具有浓郁北欧风情,而书中涉及的人性普遍情感又能引起中国读者的很多共鸣。
媒体推荐:
西格丽德·康布森撰写了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小说。通过多视角的灵活切换以及风格流派的淋漓体现,她在梳理和回顾他人生命历程的同时,以不露痕迹的巧妙方式对写作本身的动机和感受进行了反思。
——瑞典奥古斯特文学奖评委会颁奖词
书中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幻想和体验令人动容——我曾那么迷恋你,我曾那么靠近你,我曾那么执迷不悔,最终却只能放手让你远走。
——瑞典日报
一本引人深思的佳作。作者以成熟而细腻的笔触,娓娓叙述女性在成长过程中面对爱情、家庭以及社会责任时的细微感触。
——每日新闻
作者以尽量平静的笔调讲述了在往昔的时代背景下,一个平凡女孩在面对责任的束缚和对自由的向往时的纠结与挣扎。低调的浪漫和戏剧性的情节无疑是小说的亮点。
——快报
|
關於作者: |
作者:(瑞典)西格丽德·康布森 译者:王梦达
西格丽德·康布森是瑞典当代女作家。她17岁开始写作,所涉猎的题材包括小说、传记、散文等。她曾在杂志社当过多年的编辑,并且是当地多家报纸的专栏供稿人。她的代表作包括长篇小说《拜伦》和《荒废的时光》。《拜伦》出版于1988年,初步展露作家的文学才华,被译成英语、德语等七种语言。《荒废的时光》2010年出版,引起广泛关注,荣膺瑞典奥古斯特文学奖。
|
目錄:
|
第一部分 关于花园的信件若干
第二部分 荒废的时光
第三部分 缱绻
第四部分 入口
|
內容試閱:
|
第二封信
亲爱的西格丽德·康布森:
感谢您的来信。提笔给您写信的时候,我做梦也想不到这封信会寄到我童年时代的房子里,而且您真的住在那儿,在那个房子里生活。我们的房子里住进了一位女作家,而且您观察得还这么细致,真令我受宠若惊。我的母亲在那里住到六十年代,前前后后一共住了五十年。我的哥哥们拿不定主意谁来买下这幢房子,所以闲置了一段时间。其中一个哥哥曾经表示出兴趣,可当时他全家定居在斯德哥尔摩,而且我嫂嫂嫌花园太难打理,好用的洗手间只有一间,于是终于还是卖给外人了。这么算来,您应该算是这幢百年老宅的第三任主人。听说附近搬来了很多年轻的住家,我可以想见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从我们房前经过的场景。
我们如今移居到西班牙,曾经的房子住进了您,这真是奇妙。
您提到在阁楼上找到我们的东西,我紧张得快要不能呼吸。谢谢您寄来的相片,早期的几张我对拍摄经过完全没有概念。当然,最早最早的那张,拍的时候我还没出生。有记忆之后拍的几张,我印象也不深了。我这个人,对以前的事情记性越来越差。眼前的事情,我只能记住盐啊,胡椒粉啊之类的。要是有人能和我讲讲过去的事,我肯定深信不疑。
我就是那个坐在爸爸膝盖上的小姑娘。和十年后相比,拍照的时候爸爸反而有些显老。您知道,那个时候的男人就是这样,总绷着脸,凶巴巴的,而且头发脱落得早,当然他们也不在乎。我印象中,家里请过两个女佣。其中一个每周来家里一次,帮忙洗衣服,打扫卫生。当时还没有真正的洗衣机,人们采用冷轧的方式让衣服不失光泽,保持韧性。我们这些孩子从小就在花园里帮忙,还要负责银器的擦拭抛光。到了十二三岁,我就开始帮忙做饭。每逢家里宴请客人,我们都会让比约克隆德夫人来帮忙,烹饪几道大菜,收拾桌子,摆摆碗碟什么的。如今在瑞典,大家还是遵循这一习俗。不像在西班牙这里,我们什么事都要请人帮忙。当然一来我们的邻居也要雇人,大家正好一起付钱;二来也是因为我们年纪大了,有这个需求。用人大多来自东欧和非洲。
问您要的那张相片,我倒是记得很清楚。那应该算是我们全家人在一起拍的最后一张合影。当时是一九三七年五月,我刚刚高中毕业,正打算搬出去住。和那个时代的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我已经厌倦了在一个地方长居,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始属于自己的新生活。除了狗的名字,其他真实信息您都在书中刻意隐去了,这一点我要特别谢谢您。我的小名叫赫达,托斯坦的小名叫汤姆。在第二年的新年前夜,我的小弟弟奥克夭折了。之前他因为胳膊骨折,所以在相片里吊着绷带。骨折是他生病的第一个信号,之后病情急转直下,一发不可收拾。他承受了很多痛苦,而最糟糕的是,其他人对此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虚弱下去。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尝过无忧无虑的滋味。您大概无法想象,一个人青少年时期所经历的悲伤如何占满她以后的人生。这么说吧,我对生活已经完全失去信心,时间的流逝仿佛对生命荒废的拷问,就算努力想要挽留什么,也只是徒劳。对了,那只斑点狗也不是纯种的。那真是欧洲灰暗苦痛的一段日子,我指的不仅是德国的民众,还有我们这些在家虚度光阴,无所事事的人。
您提到好几扇门上,都留着狗爪子刨出的印痕。门厅装了新的铜质门槛。至于那儿附近聚集了许多白嘴鸦和寒鸦这一点,我倒是记不清了。鸣禽的存在仿佛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烙印,它们此起彼伏的啼叫声似乎才是进入初夏真正的标志。您提到灰林鹗的数量有增无减,这倒挺有意思,我还以为庄稼地里已经没有多少田鼠供它们吃了呢。
我们现在住的地区是西班牙的一个小型住宅聚居地,也就是瑞典人所说的老年人区域。生理机能方面的毛病越来越多之后,每次过冬都是对身心的一次折磨。西班牙的冬天没有那么严酷,就算在夏天,我们的日子也挺宁静。没有林立的店铺和嘈杂的人群,旅游者懒得光顾这里,他们只喜欢去海边晒太阳。周围的邻居大多是英国人,见个面,打个招呼,态度都很友善。不过要是深入交往的话就有点困难,他们总给人一种距离感。话说回来,干吗非要深入交往呢?瑞典人就是太强调什么“好朋友”的概念,喜欢将大把时间花在见面、聊天、道别上,其实也不一定能记得真正聊过些什么。英国人喜欢养纯种狗。他们觉得,到处撒野的西班牙狗既不干净又不卫生。一到晚上就发疯似的狂吠,白天反而一声不吭。对了,家里的重体力活我们都请人帮忙。
您的问题好多!我们家偶尔会遭遇排水问题,屋后就淹成了一片沼泽。但是建筑工人死板得很,怎么都不肯多扩充些容积。花园的样子应该是根据丹尼尔·穆勒的园艺书布局的。我记得花园里有三条碎石子的小路,我们这些孩子每周都要清理一次杂草和苔藓。那个时代,干完活连个澡都没法冲。家里根本没有淋浴,只有浴缸,但没法冲淋。毛巾和浴棉倒是很早就有了。我们每周只能泡一次澡,这您肯定很难想象吧。屋子后面的一小块菜地也是我们几个孩子负责清理,还有小片小片的灌木丛,我们会从上面摘野莓吃。后来我们夏天去斯莫兰度假后,就不需要干那么多园艺的活了。
说到那张素描,要是落款写的是“小赫达画”几个字,那肯定是我的。您愿意的话可以留着。您发现的那些数字,可能是电话号码,也可能是自行车编号。至于木雕和标本,我完全没有概念。
就先写到这儿吧。每周五下午六点,我都和几个朋友约着打门球,现在时间差不多了。我打算顺路把信寄了。您提到有关房子和花园的问题挺有趣,要是我能记起更多的话,说不定会再给您写封信。最后,再次感谢您寄来的相片。
致以亲切的问候
海德维希·朗马克
P9-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