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长高食谱 让孩子长高个的饮食方案 0-15周岁儿童调理脾胃食谱书籍宝宝辅食书 让孩子爱吃饭 6-9-12岁儿童营养健康食谱书大全 助力孩子身体棒胃口好长得高
》
售價:NT$
214.0
《
身体自愈力:解决内在病因的身体智慧指南
》
售價:NT$
449.0
《
非言语沟通经典入门: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力量(第7版)
》
售價:NT$
560.0
《
山西寺观艺术壁画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中国摄影 中式摄影的独特魅力
》
售價:NT$
4998.0
《
山西寺观艺术彩塑精编卷
》
售價:NT$
7650.0
《
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254.0
《
自由,不是放纵
》
售價:NT$
250.0
|
編輯推薦: |
1.作者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1895-1986),印度著名思想家、哲人,被誉为20世纪*卓绝、*伟大的灵性导师,他著述甚丰,其思想在全世界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终其一生,他几乎只做一件事情:引导人们认识自我,让每个人尝试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诲皆在帮助人们从恐惧和愚昧中彻底解脱,体悟至善与至乐的境界。
2.本书集结了克里希那穆提与不同的人对话、讨论,他以其睿智、深邃的思想,一次次地引导人们回归到对思想自由的探求中,并充满激情地、一语道出了他的见解:切勿,庸人自扰。
|
內容簡介: |
从童年起,我们的大脑就被训练去解决各种实际的问题,因而我们的头脑就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定式思维,而这种思想状态也延伸到心理层面、人际关系和情感的领域。这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有一个最本质的特点,就是无法将自身视作问题的源头所在,因而问题就永远没有一个终点。
在不同的情形下,克里希那穆提与不同的人对话、讨论,他以其睿智、深邃的思想,一次次地引导人们回归到对思想自由的探求中,并充满激情地、一语道出了他的见解:切勿,庸人自扰。
|
關於作者: |
克里希那穆提(Jiddu Krishnamurti,1895-1986),印度著名思想家、哲人,被誉为20世纪最卓绝、最伟大的灵性导师,他著述甚丰,其思想在全世界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终其一生,他几乎只做一件事情:引导人们认识自我,让每个人尝试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诲皆在帮助人们从恐惧和愚昧中彻底解脱,体悟至善与至乐的境界。
|
目錄:
|
导语001
序言001
在瑞希山谷学校的讨论001
1.致力于教诲的核心群体003
2.我们的关系是否建立在职能的基础之上?025
3.彻底摆脱理想的束缚050
4.让矛盾停止086
在马德拉斯学校的讨论123
5.我们是普通人还是专业人士?125
6.切勿,庸人自扰之159
7.心理进化是一种幻想200
8.做世界的客人247
参与讨论人员名单292
|
內容試閱:
|
序 言
克的两段声明
在这样一个不断快速恶化、已经毁得千疮百孔的世界里,我们感觉有必要在黑暗中寻找像拉加哈特、瑞希山谷、班加罗尔和马德拉斯这样的地方。在这些地方,有一些人用他们看似荒谬的言行,彻底摆脱了一切国家、政治和宗教组织的束缚。这些人组成的团体致力于成为新的生活方式的中心,他们关心的不是自我救赎的问题,而是全人类,为此,他们必须一方面教授教诲,另一方面学习教诲。并非停留在智力层面,他们必须更深层次地去学习、理解教诲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含义,他们必须完完全全地沉浸其中,也会成为传授教诲的老师。
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巨大的责任感。有了责任感,就意味着自我满足或自我表现已没有意义,因为真正的责任感能清扫一切自我的行为。责任感还意味着合作,这种合作不是为了某项事业、某个人或是某种理想,而是出于一种合作精神的付出,而这正是我们国家迫切需要的一种精神。当一个人理解了合作的最深层含义,他也就知道了什么时候不用合作。
像这样的人在这些学校里只是一小部分,他们也许不想参加学校的日常活动,但是如果想的话,他们也会像别人那样正常去做。从本质上说,这个团体的核心是由那些没有上下等级观念的人构成的。他们一心把教诲发扬光大,也许就住在校园或是属于克基金会的某一处地方。他们也许会成为作家,走出学校谈论他们对人生和教诲的理解,又或者他们什么也不会做。
从根本上说,这些团体理解了自由的本质这一非常复杂的东西。自由不是一个人想做什么或渴望做什么,而拥有这些想法的人实际上代表了全人类,他们对自由所抱持的特殊而狭隘的理解是站不住脚的。自由意味着责任感,一个自由的人生活在完善的秩序中,这种完善不仅仅是外在的完善,最重要的还是他内心的秩序井然。不是像一群僧人以各种方式遁迹空门,而是自发地走到一起,因为这些教诲对他们来说都很重要。如果他们明白了这一切,那么这些地方就是黑暗世界的光明中心,这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比喻,也是这个团体的作用:给他们自己,也给人类带来光明。
因为没有任何规则、规定或格言来说明什么是顺从、屈服或接受,所以,这些人都是自由的人,他们为了教诲,为了在教诲中变得成熟而走到一起。
发扬教诲并不是说要重复克所说的每一句话,而是真正活出教诲的本质。因为你已经充分地调查和探索了教诲的深度和真理,所以这就是你自己的教诲,而不是别人的教诲。请务必记住,这个团体不一定是一个独身主义团体,在这里的人可以结婚、生子,而那些孩子也将和他们的父母一样,一定都能成为未来的人。
这不是一个封闭的组织,也不是某种精英团体。任何人,不管你身在哪里,只要在我们国家的不同地方能传递这样一种核心精神,这里的大门就随时为你敞开。为了能真正传递一种核心精神,一定要具备最深沉的、毋庸置疑和不可估量的诚实、正直和谦卑等品质。
瑞希山谷学校
1982年12月5日
这个团体一定要从智慧等各个方面完完全全地潜心于教诲中,他们既要学习教诲,也要教授教诲,而不仅仅只是克的追随者。
作为教诲的教授者和追随者,他们一定要能在不求助我的情况下回答任何问题。这就是为什么说他们既要教授教诲,也要学习教诲。
虽然你们既教授教诲,也学习教诲,但你们不会成为权威。教和学永无止境,这其中不掺杂半点虚荣之心。
加尔各答
1982年11月24日
切勿,庸人自扰之
提问者1:
昨天我们讨论了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哪里这样的问题是着眼于普通人还是专业人士?我们都非常清楚,专业方法是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它把行动分为问题和解决方案两部分;而普通人的解决方法并非如此。
克:
你很确定我们说过普通人的方法就不像专业的那样?
提问者1:
是的。
克:
我们是否说过,我们的大脑或我们的思维不管你在这里用什么词都习惯性地去解决问题?我们的大脑和思维受到训练去解决诸如计算机、工程等问题。如果我作为一个工程师遇到了某个问题,那么解决方法就在我脑子里定型了。我们说过,诸多的心理问题都可以用一种相同的方式来解决,换句话说,就是人的大脑和思维习惯于去解决问题,面对人的问题也是抱着相同的心态。这就是我们昨天所谈论的。为什么我们要把一切都变成问题?为什么?来探讨一下,人为什么要制造问题?
提问者1:
这个为什么答案很明显: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是我们一贯的生活方式。
克:
今天早上普和我谈了10分钟,我们看到了一些事情。在我看来都不是问题,我对一些事情有明确的想法:至少对我而言,它们不是问题。同时我也希望她赞同我这个观点:这对我而言不是问题。现在,我们为什么要把任何事情都变成问题呢?我们昨天说过,人是具有各种特点、习性、信仰等因素的一个集合体,我们的学生也是这样。你们明白集合体这个词的含义吗?人是由各种要素构成的,由智力、情感、感官和观念上的如喜、怒、哀、乐、惧等要素构成,并受各种条件塑造而成的一种集合体。我们的学生也是这样的一种集合体。我们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教师。我们一直都致力于培养出与众不同的人,优秀的人。我们也稍微探讨了一下什么是优秀。所以目前有这三个议题:我是一个由碎片拼起来的集合体,学生也是一个集合体。我们都觉得一定要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为什么要把这个看作一个问题?该如何去做,谁来指导我们怎么做,以及如何克服、如何面对一个破碎的自我,这些统统变成了一个大问题。如果我有说错的,请及时帮我纠正。但到目前为止,关于我们昨天讨论的话题我说的都算对吧?意识到了这一点后,我们把它看作一个问题。教育培养了我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所以在遇到某些事情时,大脑就告诉我们,这是一个问题,我们一定得把它解决了。然而,正如我们刚说到的,我们为什么要这么想?好端端的我们为什么要去制造出一个问题来?我是破碎的,学生也是破碎的。我们所想的只是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可为什么这就成了一个问题?从你把它看作问题的那一刻起,你的思维就打上了这是个问题的烙印。那件事一直存在,有待我们去解决。但如果你带着你被训练后的解决问题的思维去面对它,那就把这件事看成了一个问题。我说过,不要把它变成一个问题。这是我们昨天谈到的,对吧?先生们,现在我们继续。
我们为什么会把它变成一个问题?或者总体上来说,我们可以另辟蹊径?计算机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问题,而我们的思维是很强大的,因为教育培养了我们解决那些问题的能力。而在这里,情况并非如此。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思维方式,在不把它变成一个问题的前提下去解决它?所以可以这样想:我是破碎不完整的,我是一个集合体,学生也是一个集合体,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希望有优秀的人出现。我们能否换一种思维,不把它变成一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如果我不把它看作一个问题,并且就我个人而言,我不想把任何事当成问题。我观察问题,任其自然发展。现在存在这三个问题,那是否有可能不带着任何解决问题的思维去观察它们?不带着一种训练过的解决问题的思维去面对它们?我个人是不想把它看成一个问题的,这就是我的立场。我是破碎的,学生也是破碎的。我们都有一种理念,不是理念,是感觉,觉得我们一定要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你们怎么看?
桑:
区别是否仅仅表现在问题这个词和制造问题的思维特性上?只要这种差异性存在,事请就迟早会变成一个问题。
克:
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
桑:
您不是一直反对问题这个词吗?
克:
我们之前解释过这一点,有过探讨。问题这个词,从它的词根、词源的意思上来讲,就是一些抛向你的事物。
桑:
人生就一直是接二连三抛向你的各种事。
克:
我对此表示质疑。
斯:
我们能否仔细观察一下这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普通情况变成了问题。
克:
昨天我们一直都在探讨这个。
斯:
我们实际上并没有探讨得特别深入,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人的欲望也参与其中,而改变了一些事情。
克:
恕我直言,我们昨天确实深入地探讨了这个话题。我们问:我们首先是否意识到自己这么做是被训练要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训练过程中,我们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当你去看这三个问题时,他在本章的第六段里提到了这三个问题:坦白地讲,目前存在这三个问题:我是一个拼凑起来的集合体;学生也是一个集合体;我们都认为一定要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你就带着一种定式思维,将其当作大问题。我说,不要把它看作一个问题嘛。那好,如果你不把它看作一个问题,结果会怎样?你明白我的意思吗?会有什么变化?
提问者2:
我们就不能从研究事实开始入手吗?
克:
我们研究事实,我是一个不完整的人,一个由高低不同层次、有正义也有邪恶、矛盾、追求崇高的各种因素构成的集合体。那个男孩也是这样的一个集合体。所以我该怎么办呢?事情摆在那里,我却没把它当作一个问题去解决。我很排斥把它变成一个问题。
卡:
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否能说这是一个集合体,那是一个集合体,我想要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当我说我想要孩子变得优秀的时候,我就把这件事变成了一个问题。
克:
是的,我们或多或少地都认同这个说法,不是吗?我们意识到我们必须建一栋房子,一栋很好的房子。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真实模样,所有的一切是如何瓦解。基于这样的观察后,我们看到人是如何让一切走向毁灭。所以我们会说,我希望能出现一个等等救世英雄之类的话。这不是一种理想,不是一种愿望,不是一种结论。对我而言,这话什么都不是,而对你而言或其他人而言可能有用。我的问题来了:如果你不带着一种解决问题的心态去面对它,那你会采取什么行动?
提问者3:
有一个情感方面的问题。
克:
请不要用问题。摆在那里的是事情。
提问者2: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会把某些事情看成问题的原因?
克:
你为什么要把它看成一个问题呢?
提问者2:
因为我们每个人内心都堆积着情感。
克:
因为情感的堆积?那是你自我反射的一部分,也是一种思维的表现,这种思维让你习惯性把一切情感都当作待解决的问题。那我们能不能摆脱这种把一切都看成问题的倾向?我们能不能做到?如果你能做到,那会有什么变化呢?那我们又用什么方式去解决问题呢?
提问者4:
我仿佛隐隐约约地瞥见了
克:
是的,是的,先生,我能体会你的那种感觉,继续说。
提问者4:
体会到了如何在问题中成长。
克:
看透它、审视它、调查它,就是不要把它当作一个问题。这就是我一直都在强调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