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未来特工局
》
售價:NT$
254.0
《
高术莫用(十周年纪念版 逝去的武林续篇 薛颠传世之作 武学尊师李仲轩家世 凸显京津地区一支世家的百年沉浮)
》
售價:NT$
250.0
《
英国简史(刘金源教授作品)
》
售價:NT$
449.0
《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
售價:NT$
352.0
《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2024年新版)
》
售價:NT$
352.0
《
乐道文库·什么是秦汉史
》
售價:NT$
367.0
《
汉娜·阿伦特与以赛亚·伯林 : 自由、政治与人性
》
售價:NT$
500.0
《
女性与疯狂(女性主义里程碑式著作,全球售出300万册)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1)许久未见的文字高手,来者不善,如单刀入阵,寸铁杀人,轻盈迅捷、利落优雅,又新鲜如洗、细致如丝。
2)隐于市井的冷眼热肠,为盛世灯火里黑掉了的一小块、萎于尘土的一切招魂。一颗老灵魂,执着于记录凡常人事的风神与根系,笔下是萧红、萧军、端木蕻良们没有写到的东北故乡和故乡的人。
3)张立宪老师在《读库》1604中首篇推荐的作者,于《他们》的一闪念、一片断、一言行、一场景、一旧事之外,《尘土》展现了作者贾行家更丰盈的文字魅力和非凡识见。
4)李静、宋石男、东东枪等激赏荐读。
|
內容簡介: |
生命的贵重,人世的哀伤。极冷的眼,极诚的心,在这人世间游来荡去,东张西望
这是贾行家(博客名阿莱夫)的第一本散文集,三十余篇,化作人世游。以哈尔滨等东北城市为背景,描画其祖辈、父母、亲友、邻居等各种人的运命,和这人世的污浊、美好、哀伤,记录下生命的无奈和庄严,卑微与贵重,为那些被剥夺被轻贱被凌辱被无视的人们、生活、城市招魂。无论尊卑贵贱,我们皆走在一段尘土中的路程,直到归于尘土。
|
關於作者: |
贾行家,男,1978年生人,现居哈尔滨,网易博客 阿莱夫作者,为一些报刊和网络媒体写过专栏。非职业作者。
人们声称,这是个写法、读法都在跟随传播改变的年代。网络能令人人得以自己为中心,得以发声和表态。然而作者从博客的兴起写到衰败,觉得花样翻新下,读与写并没有改变,只是态度均放松了一些:他随意记的见闻家事,随口编的故事,不时发些卮言妄语,并无主观故意写作,且不发算负担任何立场和载道的责任。如果硬找一点儿价值,就是写给眼前的这个世界,可以和活在现在的人交换一点儿念头。他在中文过往中寻获了笔记这一随意的叙述方式为自己辩护,读者不容易读到完满、精洁、闭合的文本,大多是些碎片,时隔几年,又浮了一层过时的信息沫子若说当真有些新的写法,也不过如此。为此,作者希望在被阅读之前,就获得原谅。
|
目錄:
|
前言:愿它也是一小块泥土,落回到地上
【人】
选择
难老
吃枣的老虎
桃园,地瓜
渡河入林
愤怒闲谈
无罪无罚
死者仪仗
欣欣姐
隔壁
升平街
岗下景物
【世】
定更时雨
看云
年好大雪
红砖教堂
柏树子落地时
在西南
基于同情的爱情观
重婚
焦虑
做戏
侠和武
天道下贯
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
猫城
【游】
无所终老,随处弥留
公路的温柔
行色
寒食
等待灵魂的大庆
远近青黄
中途
夜度山钟
此地应无
[代后记]我喜欢这个坚定: 东东枪、贾行家对谈
|
內容試閱:
|
【前言】
敬启者:
读的人和写的人,像两个沉默相遇的旅伴,互相打量过,总要有个先说话。古代的旅程漫长艰险,个个暗藏戒心,有一人不入庙,双人不看井这样婉转而恐怖的口诀。开口说话,似乎是吃着亏呢,而我却等不及了。我到世上来,仿佛就带了双眼睛似的,好吃懒做,只管东张西望,没有承受和创造过什么。我看人总是偷偷摸摸的,找个角落,躲开对方的目光,常不慎窥到别人不愿被见到的。
我预备从切近的人说起,并没有什么故事要讲,只是眼见他们各自背负命运,小心翼翼地活成生活,有的最终交付了出去,有的仍然打碎了,使我不得不庄严。到他们离去时,我仍没有细听到他们的心事,估计是见我没出息,懒得对我说。世道上的模范和传奇,大半与人的本来或常理相悖,且附带了许多乖戾守则,被用于教训人和改造人,使我郁郁而忿然。认真活过一世,该有独立于他人的自尊和记忆,不该被指手画脚,或当砖头瓦块搬来移去,或被轻贱地视作一根钉子。爱筑高台竖纪念碑的国家,台下碑下,皆是面孔莫辨的人群与乱葬岗,说见者有份,总不能真信。我无能为力,只能想到一点就和你说起一点,所要表达的意思,无非是他们都活过,不是虚构的精神伴侣,而是我的来历与去处,仰仗他们在人世腾出空隙,才许我容身。他们和那台上碑上的比,至少同样贵重。要是你听我说完,点头说我家里人也正是这样的,以后再讲给你听吧,便是我的快乐。
人看家乡如看自己,走出去的都说只能思念,但不能真回去,也是对昔日自己的态度,这是选择,没有对错。我们这块大陆,被命运的激流所车裂,彼此间的距离从没这么远过,相遇也从没这么容易过,一日里由南而北,由都会而城市,再回到村镇乡下,瞬间就闪回许多年头和人世,只有坚强的人还敢继续做判断。黑龙江过去即是、现在又重新开始像块流放之地,年轻人在逃离,老年人在凑钱买海南岛上的房子。阿克梅诗人阿赫玛托娃有首诗题为《故土》:
我们在它上面默默地受罪、遭难,
我们甚至从来没有想起它的存在。
直到我们躺入其中,与它融为一体,
由此,我们才可以从容地宣称:自己的尘土。
人有许多虚弱时刻,欲放弃理智,卸下摔打出的一身本领,走到毫无罪过的故土面前,索要一份安慰。你问我那里如今怎样了,我就讲给你听,这里是许多故事的背景,不只是一片冬日风景,我没资格说它好还是不好。听完了,你就回去,明日还要起早上路。如果你是条船,漂泊就是你的命运,可别靠岸。(北岛)
此外的话,就全是牢骚了。
书籍面临着漂流命运,由纸张印成的会消失,完全难辨的虚拟世界也即将发明出来,总算是轮到我们的精神习惯也要被绑到马背上车裂了。我过去一直在网上写,我和我写过的东西,都连个正经的名字都没有,然而名根一点,实难化去,用如此浪费的方式把它递到你的面前,只因为一点虚荣。请接受我的歉意。
能有这本不成样子的小册子,我感谢许多心中感激的人。愿它也是一小块泥土,落回到地上。
贾行家
2016年6月25日
(2014)
【选择】 夏至前后,我易于想起逝者,不知道这真和气候有什么关系没有。由节气说,这一天是阳气转阴,花事早尽了,后面属于果实和下一番寒暑。大表哥病笃时,对我母亲说:三舅妈,我现在的心愿,只想能在池塘边坐上一下午,看看水。他是大夫,知道不可能,就咧嘴笑了笑。及至易箦,不再显露刺激别人的声色,见到报纸,仍认真地举起来看看。他年长我二十七岁,和我父母才算是一代。我家的那一代,多呈严肃拘谨,沉默地容忍人世艰难,也都早早放下自己的向往,依本分和名分,去结果实。这心力交瘁的一辈,常以自己的信条,强子女所难,年轻人一愤怒,就故意朝相反的方向去了。他们的寄托,还有刻薄自己为后代积蓄,并没有什么三年不改或五十年不变的德业,只是觉得不易,襄助儿女在没有自己的将来能解脱一点儿。固然说不上高尚,儿女也总想不起来这两类事情是同样的。两代人之间不习惯表白,把我的那一份活出来是日本小说里才有的话。如果代代皆如此,自己的那一份又在哪里了?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去和来的都不得已,居于其间,也是不得已。以疏之后,我于他们的生命里,感到平淡遍及的哀伤和贵重。引人驻足的故事,大多要超乎体验之外,或有特立独行,而他们只是专注地过活,和这块土地上的许多人和事一样不传,也无从传,心意虽不深奥仍不为人知,终归隐入世俗仪式,逐渐随纸灰烛泪飘散。这一点感慨,总是回到我这里来,深入不得,也化解不得。情绪要想获得深沉安宁,须从怀疑出发,最后投入信仰怀抱,绝大多数世人无法孤独抵达,结伴,呼之为教,立目标,视之为神祇。我在公墓看到安息主怀的字样,就感慨和羡慕他们的有怀,但我愿意放下傲慢,也无机缘,这勉强不得。应该是我喜爱盛夏的长日和茂盛,才暗暗想到他们并不真能通过谁的眼睛来看到这些。
嫁到县另一端的姑姑,究竟有多漂亮,能从大表哥那里见到痕迹:五官不是挺拔,是秀媚,睫毛密而长,个儿高而瘦弱,形容姿态,只好说窈窕。他妹妹我大表姐正相反,虽然眉眼肖似,但具英气,像她的娘舅们我父亲兄弟们都偏爱女孩,何况这外甥女不仅长得像,脾气也像,沾火就着,刺啦一声。大表哥的脾气柔韧绵密,大爷家的大哥说,大表哥把所有人都装在心里,但有点儿像老姑父的,不大气。大哥比大表哥小几个月,说自幼事事不如他,相貌平平,没他伶俐,又不听话,爷爷喜欢外孙,不喜欢长孙,他服气惯了。表兄弟间最要好,作为各自家里的长子,两家的烦心事总一处商量,表哥善于谋划,少有遗策,他敢决断,见事做事。四叔身后,儿子失了管束,不上学也不做工,终日与人结伴在街头游逛,为几句好话就替人出头打架,自以为任侠。大表哥回乡,要给他介绍工作,他说有工作了,在某某厂,大表哥也不是不信也不是信,只说那你领我去,我和你们厂长谈谈,冷笑着任他领着自己在县城里乱转到傍晚,终究体力不济,见他一股黄烟跑了时,也追不动,坐在路边拨电话给大哥:一会儿去他家。我揍不动他,我帮你按着,你揍。揍罢,主意也大体拿定,托在北京空军的族叔,送到部队去。他在世时,大哥到他那里总要住宿,两人在小屋里作竟夜之谈,我旁听过一次,不过家长里短,话越说越快,逐渐听不懂了。所以大哥的哀痛,除了失去自幼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的弟兄,另有一层:没有了真正说话的人。他在墓前端着听啤酒说你这辈子没嗜好,就喜欢喝青岛啤酒,还不敢多喝,现在喝一杯吧。仰脖向喉中倒了一口,剩下的浇进土里。
大表哥的心思沉重,一半是天性,一半是经验,从乡村出去求学,在城市里安身,举步维艰下,选择了对形势亦步亦趋,瞻前顾后。各种无巨细的事情,都胡乱堆在他心上,于是慢条斯理地一件件做,总皱着眉头。他刚上班时,见推广种植苹果,自己照着书学捉虫洒农药,雇车拉了五十棵树苗给姑父种。姑父的心思在续弦上,刚埋进地里,半夜就丢了一半,他闻讯回来,去附近的园子转,一棵一棵,全都找了回来,连偷的人都费解:这也能认得出来么?大姐家儿子考学,想学医,问他,他查了几天,指定了所黑龙江的学校,你这是专科的成绩,学检验,将来能进县医院。学医,倒找不到工作了。后事正如他所言。他心里比较沉重的事儿在体内。他的肝病是从我奶奶那里来的,姑姑去世后,他懂得了来历和厉害。我见过他年轻时写给我父亲的一封信,详细讨论二人该怎样预防和保养,从肝炎的类型和原理讲起,画了图,又介绍国内外的治疗方法和药,字很工整,信有七八页长。随信还有和大表嫂新拍的结婚照。大表嫂是本市人家的女儿,在中学教英语,清秀沉静,肯嫁给个家在农村的小大夫,按当年的市民价值观,虽不算不般配,也说不上多理想。
论专业水平,他不如二大爷家的三哥,后者九几年回国讲学,他去省会观摩,回来很激动,说:可惜可惜,他在外国不能做手术,真是厉害啊,有思想,手也真快!手术里如何呈现思想,外行是不懂的。他觉得自己手笨,投考就学的儿科,业务上只是较真和耐烦。老家来人找他看病,他领到各科,详细托付,但嘱咐一定得交诊查和检验费,如果是长辈或者家贫的,便自己先垫上。
那时从东北回乡,路线是先坐一夜火车到大连,再坐凌晨的渡轮,他在码头接,引到家里去住一两日,再换长途去县里。回去一次,总在他那里盘桓两遍,临走,他又送到码头,拿些花生油和粉丝,说给哈尔滨的姥姥、姥爷尝尝。我记得,隔几年,他就搬一次家,大概是医院在按级别调换宿舍。起初是极小的一间平房,地面是用于起居活动,功能复杂,睡觉在吊铺上,接出来个厨房,上大院的茅房;他生儿子时,换进了合厨筒子楼;然后搬进单元楼,有两个房间,终于可以在墙上找到个地方,把那张放大的结婚照挂出来。这时他已经是全市最大医院的科主任,因为几乎不出疏漏,积累了高超之外的名誉,结识了很多本地名流。
他到哈尔滨来,我只记得一次,是为了动员我父亲去上海手术。我父亲去世后,母亲在悲哀的泥沼里将愤怒作为漂浮物,有一段和他少有往来,不讲理地认为若没有那弟兄几个,自己可以在世上少孤独一年半载。其实是父亲决意速战速决,大意是尽力积极治,治不好赶紧死,不要拖累人,不要过低质量的生活。她心绪平稳后,九九年带着痴肥的我过海探望爷爷,大表哥推着自行车去码头上接,说了几句家常,终于讪讪地说:怨我。
你是为你三舅好。再说,根本就不怨你们,我知道。
回来时,他代买了船票,我母亲推辞,他说:舅妈,我现在条件好了。她有耳闻,问他究竟这几年赚了多少钱。他眨巴着眼睛,一样样地算,二级市场上的股票市值约千万,另外有些原始股,价值还不好说。那些年,他的那些在国企或私企的老总朋友,逢到改制或酝酿上市,都要他拿钱来换原始股。大表嫂奇怪于这么谨慎小心的人,也不和她商量,就把家里的存款都押了上去,还大胆地动员老家的弟弟妹妹和自己的娘家人。那几年,他像个沾染恶习的人,把每一小笔进项都存进了交易所的柜上。夜里不睡,捧着本书和打印的材料,在边上记密密麻麻的小字。到中午,就骑着自行车去大厅,仰着脖子怜爱地看他那几支已经翻了数十倍的股票。那个市场上,暴富的人往往无善终,他却是难得的守财性格。山东有本地企业股权交易平台,他在账户上锁住底仓,就去那里挑选新兴企业,撒胡椒盐一样广种,隔几年,就有支上市的。他给大表姐买的股票,市值到了一百万时,大表姐忙不迭地兑了出来,五十万买所县城最大的楼房,五十万借给亲戚朋友,敝之而无憾。
再见,他搬进市中心的高层公寓,单位集资建的,室内也没什么值钱陈设,只是小康之家的模样。因为生活和观念早入了轨道,仍极其俭省,自奉菲薄,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协调。只是言谈间增添了自信,我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养好身体了,别的也就这样了。他发明了个饮食守则,是午餐只吃一个苹果两片面包,因为该有的营养都具备,不含其他为脏器增添负担的物质。再就是查阅国际期刊,找昂贵的进口药,自行制定了一套综合护肝方案。大哥喝白酒,吃猪头肉,笑他没病找病。几年后的肝损伤,也实在不知是预防无效,还是真自寻来的。他对待治疗的精神一以贯之,方案是换肝。费用早已不成问题,联系了供体,去天津换上,回来时红光满面,几十年来第一次发胖了。他说很可能原来的供体爱吃肉,他现在也想吃肉了。
不到半年,就出了问题,需要每天药物维持,他不去医院,用不着。自己在家处理自己,和我说话时,眼睛盯着身体上几出几入的管子,自己从引流袋抽出管体液,举起来看看成色,又向哪里注射进一管药,看它慢慢并入输液管线,笑着说:我这个病,一天一个金戒指。他早已瘦了回去,浑身都是黄绿。神气却很自如,坚信这是痊愈前的一个过程。到不得不换第二个肝时,我亲见了些器官移植的事情,除了恐怖,知道这个世界的不见光处与文明的广袤距离,也体会出其间的矛盾。天津那家医院,有从阿联酋来做移植的富豪,恐怕不是为省钱,而是看中了这里的方便,停车场里奥迪奔驰一类的车据说是主刀大夫们的。他死在一个低级事故上,医院免去了所有费用。无论大表哥多么理性警醒,也不曾从金钱的力量中获得过愉悦。以反人性的冷眼看,这近乎嘲讽。
母亲临终时劝大表嫂,说你可别学我啊,我把自己弄成这样,多没意思。大表嫂惨然一笑,她们是相同的人,看上去温顺,在感情上则取逆,相信不独自苦熬下去就对不起自己。大表嫂房里有架古琴,她说从小就会,现在捡起来,晚上练练。我想起来大哥说过,大表哥的笛子吹得极好,全县比赛得第一。他们或许就是那样相识的。我以前没见过,是他们没心情。
在长故事《野棕榈》里,福克纳展现了棕熊般优雅凌厉的一击:威尔伯恩在夏洛蒂流产失败死后面临没有尽头的刑期,活着对他毫无意义,他打消自杀念头的理由是记忆要是存在于肉体之外就不再是记忆,因为它不知道自己记住的是什么;因此,当她不在了,一半的记忆也就丧失,而要是我也不在了,整个记忆都得终止。是的,他想,在悲痛的存在与不存在之间,我选择悲痛的存在。他们那些逆旅中的赶路人啊,一再选择悲痛的存在。
(201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