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战争社会学专论
》
售價:NT$
540.0
《
剑桥意大利戏剧史(剑桥世界戏剧史译丛)
》
售價:NT$
740.0
《
教育何用:重估教育的价值
》
售價:NT$
299.0
《
理想城市:环境与诗性
》
售價:NT$
390.0
《
逆风翻盘 危机时代的亿万赢家 在充满危机与风险的世界里,学会与之共舞并找到致富与生存之道
》
售價:NT$
625.0
《
工业互联网导论
》
售價:NT$
445.0
《
孤独传:一种现代情感的历史
》
售價:NT$
390.0
《
家、金钱和孩子
》
售價:NT$
295.0
|
編輯推薦: |
《新新日报馆:机械崛起》是部历史科幻小说,其中历史背景经过作者深刻严谨的考究,力求万无一失地重新呈现晚清时期的历史氛围与上海的城市气息。故事内容中加入了作者基于历史环境却大胆新奇的科幻想象,布设了细致的悬念与迷局,情节把控让在读者觉得时而轻快日常,时而惊险紧张。
故事中的角色异彩纷呈,反派心狠手辣之余又是矛盾多面的集合体,正面主角人物虽然诙谐幽默但均正义感十足,联手解决一个又一个恶势力引发的案件,节奏张弛有度。文中所描写的大机械发明创造既遵循科学依据,又充分发挥了科幻想象力,创造出气势磅礴的感官效果。主题大气宏阔,既涵盖了发明创新的科幻精神,又呈现了作者眼中别样的英雄主义。
|
內容簡介: |
《新新日报馆:机械崛起》的作品背景为晚清时期的上海,主线剧情围绕着新新日报馆的记者梁启与清末科技发明达人谭四展开,二人运用发明的新奇设备,对社会上所发生的桩桩离奇案件进行成功侦破,同时掺入了与首富之子盛司琮、文坛鬼才荒江钓叟亦敌亦友、相争不下的种种趣事。梁启和谭四联合各方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与恶势力展开正面较量,彻底挫败了黑恶势力铁爵爷所设计的惊天阴谋,侦破在铁爵爷幕后操控下出现的种种案件与问题。保护了上海市民的安全,是一部大型历史科幻故事。
小说呈现段落式展开,每章或每几章之间都有相对独立的事件,同时又具备关联的线索与贯串全文的剧情。既有这群正义伙伴轻松幽默的日常,亦有惊险悬疑的桥段,完美呈现了独属于那个时代的科幻气质。书稿想象奇特丰富,情节设计离奇惊险,是一部读后让人脑洞大开,拍案称绝的历史科幻佳作。
|
關於作者: |
梁清散,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约作者。科幻小说作者、华人科幻作家协会会员、科幻文学研究者。已出版长篇科幻小说《文学少女侦探》。其他代表作有《游日本记》《三季一生》《眼魔》等,多篇作品入选多部科幻精选集。《晚清科幻研究论文》及《中国近代科幻小说书目》于《科幻文学论纲》(吴岩 著)中出版。曾获得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网络原创金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评论奖金奖。他的作品具有日系私小说的沉郁华丽,又具有日式轻小说的诙谐幽默,故事中科幻构想的开发创造力极强。
|
目錄:
|
001 序章 黄浦
005 彗星篇
099 实业篇
187 决战篇
261 尾声 两个葬礼或者更多
|
內容試閱:
|
第一话人偶
梁启一直很苦恼。
很多人以为他是梁启超,他只好一次次地解释。
特别是在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底,他从日本留学归来,竟也到了上海,去了家报馆,做了编辑兼撰稿工作。这样一来,更是被同事们拿他的名字开涮。不过,玩笑归玩笑,不予理睬也就罢了,偏偏报馆的经理(类似于如今的报社社长一职)把他的名字当了真:你看,你不能辜负了自己名字里有梁任公名中两字之多的厚望。所以,虽然是刚刚入职的小辈,竟要每天承担起日报一半的版面新闻。
报馆叫作新新日报馆,光绪三十一年初才刚刚开办起来的新报,名不见经传,销量也不怎么样。偶尔有空在街头巷尾的零售点看看,大多时候也只能看到《申报》《新闻报》《时报》这些响当当的大报,自己的报纸
则鲜有可见。报馆的经理倒是毫不在意,并且总是跟编辑啦、主笔啦等人说慢慢来,我们做的是态度之类的话。不过,态度到底是什么样的态度,梁启同样不会在乎,他有他自己做新闻的态度。
既然找到了工作,梁启也就租住在了租界内,一栋临街英式住宅楼二层的一间,房间不大,但通风不错,还算满意。而一身行头倒也好办,配好一副伪装用的圆框平光眼镜,穿上一身西装,戴上顶软趴趴的鸭舌帽,多少像那么回事了。
一切都如梁启所愿地安顿好了,各方面似乎都顺风顺水,但唯独工作实在太忙。
每天必须出两篇本埠新闻、两篇外埠新闻,有时候还需要帮助翻译西文的先生一起从《字林西报》里偷偷翻译转载几篇西文新闻中关于中国的新闻。虽然要闻啦、时评啦,都不会让自己这样的小辈来做,但那些现有的内容已经压得梁启喘不上气来,总是熬通宵来赶稿,即便过年也不休息。况且所谓的年味儿,在上海的公共租界区本就是相当淡薄的,又是在报馆,更是只有工作了。忙忙碌碌竟也就进入了光绪三十二年。
一日晚间,同事们早早收工,就像洋人们一样按时下了班,梁启却独自守在一盏笔筒一样细长的煤气灯前,冻得缩手缩脚,啃着笔杆发呆。本埠观察员又迟迟不来,恐怕这一日的本埠新闻还要自己来编不可了。看着太阳完全落山,街巷外望平街上的电气路灯也都亮起,气得梁启在报馆里跺脚。
忽然听到有登楼梯的脚步声。
以为是观察员终于良心发现送来些什么消息,管他是谁家丢了阿猫阿狗,还是谁家丢了阿婆阿公,写上去就好。可惜借着煤气灯的光看到走进屋来的根本就不是那个该死的观察员,而是一身短打扮的精瘦男人。
啊?!梁启看到这个人不禁有点吃惊。
倒不是说这个男人跟自己是什么仇家,或者说是他昔日的好友。这个男人是个侠士,到底叫什么名字谁也不知道,梁启在南京读水师学堂时,他总是跑来也不上课也不捣乱地在院子里练剑。梁启问他怎么想的,他却说觉得梁启的名字逗,便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叫谭四,从此二人成了朋友。
别这么一惊一乍,看了报纸就知道你回国了。谭四随手从旁边的桌上抓起一张前几日的报纸,好似是自己刚买了认真阅读了一样。
所以,你也知道我现在是真的编不出新闻来了?
自然。
自己编的新闻到底是有多不接地气呢,梁启不禁更加沮丧。
去你家看看如何?
这么晚
我是说刚好有东西要搬到你家去寄放几天。
可是我这稿子还没
婆婆妈妈的,烦死了!
这家伙果然不是来叙旧的。
无奈之下,梁启只好跟着谭四离开了报馆,一边继续绞尽脑汁地构思着当天的本埠新闻,一边跟在谭四的身后像是要去他家一样地往自己家的方向快步走去。
这家伙的辫子还是那个样子,根本没好好打理过,像是拧了几股的马尾巴
到了自己租住的公寓楼下,发现门口围了不少人。
是有什么突发新闻?梁启刚要激动地赶过去打听,就见谭四抢先一步把那些人像赶苍蝇一样地轰散了。人群散开,倒能看见他们在围着看的东西:一个极为可疑的大木箱子锁在了公寓大门前的铁栅栏上。
过来搭把手,先抬上去。谭四打开了铁链锁。
天!这么沉!
随后两个人无声地抬着木箱上楼。
终于,在没有引起房东先生怀疑的情况下,两人把大木箱搬进了梁启的房间。虽然才过了年,天气阴冷得很,但梁启还是冒了一头的汗。好久没有干过这种强度的体力活儿了。
没等梁启缓过气来问谭四,谭四反倒先发话了。
说是来找你,结果好几天都不在家。干脆把东西先运过来,然后去报馆叫你。
你你怎么知道我住在这儿?
谭四撇了撇嘴,用右手食指敲了敲自己的脑壳,懒得回答梁启。
看看报纸就知道你在报馆写稿有多痛苦了。兄弟我来解救你于苦海,帮你在家里完成稿子。
近几年电气在上海逐渐普及,自来火也就是煤气的价格也还是降不下来。对梁启来说,电自然用不起,自来火也负担不起,所以这间屋里只有盏比蜡烛稍亮一些的豆油灯,用来照明。懂得些西医常识的梁启实在不想毁坏自己的视力,因此在这样的光线下,他是坚决不写稿的。
谭四自然看得出梁启的意思。不多说,拍了拍大木箱。
靠这个玩意儿来搞定。
什么东西?难不成是个可以隔空取电的电灯?
梁启不禁看了看自己的书桌,那盏枣核形灯座扣着个油乎乎胖肚子玻璃灯罩的豆油灯,只是有气无力地亮着微弱的火苗,房间里影影绰绰的。
谭四把木箱打开。梁启探头去看,昏暗光线下正看见一双直勾勾盯着外面的眼睛。
着实吓了梁启一跳。不过,当谭四把箱子里的东西搬出来以后,梁启也就看出那是个什么东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