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20世纪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千年大变局的历史时期,也是近现代美术流派纷呈、名家辈出的时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美术家。他们以其独特的艺术创造延续了数千年中国美术史的辉煌,留下众多堪称典范的艺术杰作,成为中国名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作品散在各处,还有许多仿作赝品在社会流转。为了正本清源,中国动漫集团成立了专项工作组,建立起*的美术档案。
|
內容簡介: |
庞薰琹(19061985),笔名鼓轩,江苏常熟人。我国著名画家,工艺美术家,工艺美术教育家。著有《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工艺美术设计》、《图案问题的研究》和《庞薰琹画辑》等。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庞薰琹先生立足于本民族传统,不断吸收、融化和创新,擅长油画、水彩画及白描,尤精图案、装饰艺术设计,是我国现代艺术的先驱者、现代工艺美术事业的拓荒者。
庞熏琹先生是决澜社的创始者和主要负责人。他从15岁就在国内由洋人开办的教会学校震旦大学学习四年,有良好的法文基础并受到西方文化的熏陶。虽是学医,但酷爱绘画。19岁(1925年)弃医远涉重洋到法国巴黎,入叙利思绘画研究所(又译作朱丽安学院)学习两年后,他接受常玉等朋友的劝告不入当时被中国画家所向往的国立巴黎美术学校,而改入艺术气氛活跃的大茅屋画院研习绘画,并结交很多艺友。面对当时流派纷呈的巴黎画坛,他不像有些留欧的画家,因缺少西方文化的基础而无所适从或格格不入,只能把当时保守的学院派绘画作为自己学习的目标。而他对现代诸流派的变化,就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从容地学习和消化。他反对刻板机械地模仿的自然主义和所谓写实派的绘画,也反对画油画的人去死仿塞尚、仿雷诺瓦、仿毕卡索。他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是人类发泄情感的工具主张艺术家利用各自的技巧,自由地、自然地表现出各自的自我。他回国后,于1932年9月在上海举办的第一次个人画展,着实让人们大开了眼界。人们在惊异兴奋中发现:他的作风,并没有一定的倾向,却显出各式各样的面目,从平涂的到线条的,从写实的到装饰的,从变形到抽象的形许多现在巴黎流行的画派,他似乎都在作新奇的尝试。(倪贻德《艺苑交游记》)尤其是他的"纯粹素描",与作为油画底稿的素描所不同,有些中国的淡墨画的意味,其价值不在于描写的是什么,而在于线条的纯美和形体的创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