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为你想要的生活
》
售價:NT$
301.0
《
关键改变:如何实现自我蜕变
》
售價:NT$
352.0
《
超加工人群:为什么有些食物让人一吃就停不下来
》
售價:NT$
454.0
《
历史的教训(浓缩《文明的故事》精华,总结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
》
售價:NT$
286.0
《
不在场证明谜案(超绝CP陷入冤案!日本文坛超新星推理作家——辻堂梦代表作首次引进!)
》
售價:NT$
265.0
《
明式家具三十年经眼录
》
售價:NT$
2387.0
《
敦煌写本文献学(增订本)
》
售價:NT$
1010.0
《
耕读史
》
售價:NT$
500.0
|
內容簡介: |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少数民族法治的建设与发展事关能否建成法治中国。实现彝族习惯法及彝族特有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德古调解)的法治化改造,以促进民族地区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本书在取得凉山彝族习惯法及其纠纷调解第一手资料基础上,就彝族习惯法及其纠纷调解机制进行研究,以偏僻角落的中国最基层社会,即被称为奴隶社会活化石的凉山彝族为研究对象,考察该社会纠纷调解的现状、运行和变迁,并探讨民族地区纠纷解决的法治路径,针对整合民间调解资源、彝族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构建提出对策和建议。
|
關於作者: |
"张邦铺,1976年生,江西省吉安市人。西华大学法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华大学社会纠纷解决研究中心主任、西华大学律政公证法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法学系党支部书记兼副系主任,第十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要从事诉讼法学、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出版专著3部,主编或参编著作与教材5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多篇论文被CSSCI收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项目2项、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四川省教育厅项目13项,主研厅级以上项目20余项。多篇研究报告被省级司法部门采纳。荣获四川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科研成果一等奖等荣誉。
|
目錄:
|
引论
一、问题的提出研究背景
二、彝族习惯法及民间调解制度的研究价值
三、彝族习惯法及民间调解制度的研究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彝族习惯法概述
第一节彝族习惯法的含义和特点
一、彝族习惯法的含义
二、彝族习惯法的特点
三、彝族习惯法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彝族婚约习惯法与《婚姻法》的调适
一、彝族婚约习惯法的主要内容
二、彝族婚约习惯法的价值功能
三、彝族婚约习惯法与《婚姻法》的冲突
四、彝族婚约习惯法与《婚姻法》冲突的调适
第三节彝族婚姻中的身价费及其法律调适
一、彝族婚姻中身价费的渊源
二、彝族婚姻中身价费的思考
三、彝族婚姻中身价费的法律调适
第四节凉山彝族婚姻习惯法及其司法实践的合理性运用
一、凉山彝族婚姻习惯法概述
二、凉山彝族婚姻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
三、在彝族地区离婚案件中,选择德古调解的原因
四、对彝族婚姻习惯法合理运用的司法探索
第五节关于凉山彝族死给现象的法社会学思考
一、凉山彝族死给现象概述
二、凉山彝族死给现象成因
三、关于凉山彝族死给现象引发的法社会学思考
第二章彝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与调适
第一节彝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与调适
一、彝族习惯法和国家法之间的关系
二、彝族习惯法与国家法调适的建议
第二节彝族习惯法和国家法的冲突与协调
一、彝族习惯法和国家法的冲突表现
二、彝族习惯法和国家法的冲突原因
三、彝族习惯法和国家法的协调
第三节彝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价值协调以婚姻习惯法为例
一、彝族婚姻习惯法的价值追求
二、彝族婚姻习惯法与国家法的价值冲突
三、彝族婚姻习惯法与国家法的价值协调
第三章彝族习惯法的现代化
第一节彝族法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一、彝族法文化
二、彝族法文化的保护
三、彝族法文化的传承
四、凉山彝族习惯法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建议
第二节彝族法文化的现代化路径
一、研究现状述评
二、彝族法文化的含义
三、彝族法文化的现代价值与功能
四、彝族法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五、彝族法文化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第三节论彝族德古文化的意义及其规制
一、彝族德古文化的意义
二、彝族德古文化的消极面
三、德古文化的规制
第四章彝族民间调解制度概述
第一节彝族民间调解的概念和特点
一、彝族民间调解的概念
二、彝族民间调解的特点
第二节彝族民间调解形式德古调解
一、德古的释义
二、德古形成的历史原因
三、德古纠纷解决的具体程序
四、德古调解的特点
五、德古调解方法以小凉山峨边为例
第五章彝族民间调解制度的现状考察
第一节凉山彝族民间调解的概况
一、彝族民间调解制度的实证运行情况分析
二、彝族民间调解出现的主要变化
三、彝族民间调解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彝族民间调解制度的优势与劣势
一、德古作为彝族地区的民间法律服务者,有着很多独特的优势
二、司法权威与民间德古公信力的反差
三、彝族民间调解制度的劣势
第三节冲突与整合:彝族民间调解在现代社会的困境
一、彝族民间调解制度的境遇
二、彝族民间调解与国家司法规范的二元对立:实体规范难以整合
三、彝族民间调解与国家司法程序冲突
四、民间调解主体德古的需求与局限
第六章彝族民间调解与国家司法的良性互动
第一节彝族新型德古调解以峨边为例
一、小凉山彝区德古调解的主要做法
二、彝族民间调解与人民调解的融合
第二节刑事和解机制的探索
一、刑事和解在彝族地区的价值
二、彝区刑事和解机制的探索
第三节大调解背景下彝族地区检调对接机制的构建
一、彝族地区检调对接的现实案例扫描
二、检调对接机制的含义及其意义
三、彝族地区检调对接机制的构建
第四节建立诉调对接的平台来推进民间调解的归引基于凉山彝区
诉调对接的实证分析
一、诉调对接纠纷解决机制的正当性解读
二、凉山彝族自治州诉调对接纠纷解决机制运行现状
三、凉山彝族自治州诉调对接纠纷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
四、诉调对接纠纷解决机制的完善
第五节法官 德古、国家法 习惯法多元化纠纷调解模式的探索
与实践凉山彝区特邀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调查与思考
一、构建民族地区多元化调解机制的重要意义
二、彝族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重构的必要性
三、彝族习惯法与国家法并存的现实,催生了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的
创新与实践
四、多元化纠纷调解新模式的做法
五、多元化纠纷调解新模式的特点
六、多元化纠纷调解模式的成效
七、多元化纠纷调解新模式存在的问题
八、以特邀人民陪审员制度为平台,构建彝族地区大调解格局
第七章彝族民间调解制度的现代转型
第一节彝族民间调解制度的发展路径
一、整合彝族民间调解制度,建立具有民族特色的民间调解队伍
二、尊重、承认、吸收和引导彝族民间调解
三、善待德古、运用德古和培养彝族新型德古
四、强化与传统权威组织的良性互动,注重对彝族民间调解的调适,实现
民间调解与国家司法的良性互动
五、发挥司法职能优势,整合民间调解资源
六、对德古进行组织再造,创立德古协会
七、德古调解立法以小凉山峨边彝族自治县为例
第二节彝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互动
一、收集、整理、编辑、筛选彝族习惯法
二、扬弃中传承习惯法,实现彝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调适
三、以国家法为指导,发挥司法职能优势,结合合理部分的彝族习惯法,
有效化解矛盾
第三节整合民间调解资源,推行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彝区大调
解格局
一、整合民间调解资源,推行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
二、构建彝区大调解格局
结论:重视纠纷解决的本土资源
一、彝族社会二元纠纷解决机制的现实存在
二、善待习惯法,认真对待彝族民间调解制度
三、发掘本土司法资源,推动彝族法治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序
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实现彝族习惯法及彝族特有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德古调解)的法治化改造,以促进民族地区的法治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张邦铺同志的著作《彝族习惯法及调解机制研究》,是研究中国西部民族地区习惯法和纠纷解决的一部力作。在此之前,我就为他的著作《凉山地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以彝族为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版)写过序,在序中我希望他将少数民族习惯法及其纠纷解决机制的研究推向深入。他对彝族习惯法及调解机制问题关注多年,尽力钻研,积累心得,终成此书,是一件值得充分肯定的事。我骄傲有这样的学生,更乐见他的不断进步!本书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犯罪防控研究中心项目法治视野下的凉山彝族习惯法及其纠纷解决机制研究(项目编号:FZFK15-01)、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法治视野下的凉山彝族习惯法及调解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6SA0045)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彝族民间调解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1CFX053)的成果,能成书出版,可喜可贺。本书主要围绕彝族习惯法及调解机制进行研究,在充分调查凉山彝族习惯法及其调解机制取得详尽第一手资料基础上,考察该社会纠纷调解的现状和运行,探讨彝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冲突与调适、保护与传承、现代化路径,针对整合民间调解资源、彝族多元化调解机制的构建等一系列问题,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通览全书,比较突出的特色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本书对前人关于彝族习惯法及调解机制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彝族习惯法的法治化、彝族多元化调解机制等专门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二,在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上,本书力图进行多学科交叉研究,运用法人类学、法社会学、法文化学、法经济学、民族法学、比较法学等诸多领域的相关理论和方法,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借助典型性案例,系统地考察凉山彝族民间调解。其三,以田野调查为研究基础,以凉山彝族为研究对象,考察彝族民间调解的内容和运行。作者注重彝族民间调解的动态考察,如实描述德古解决纠纷的全过程,以个案的方式展示德古解决纠纷的过程、技术、策略。作者还关注对彝族德古调解的调适,力图将德古调解融入大调解,重构多元化调解机制。虽然本书存在着诸如在个别论证尚欠深度等不足,但依然让人感觉到作者张邦铺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和严谨的治学态度。相信读者会对本书的选题、研究视角、观点及其论证产生兴趣,同时也相信作者在今后的研究中会带给我们更多惊喜。是为序。左卫民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6年4月8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