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知宋·宋代之货币
》
售價:NT$
340.0
《
爱的7种对话:建立持续一生的亲密关系 (加)苏·约翰逊
》
售價:NT$
345.0
《
中国近现代武术思想史研究
》
售價:NT$
500.0
《
废奴
》
售價:NT$
350.0
《
有法与无法:清代的州县制度及其运作 最新修订版
》
售價:NT$
640.0
《
重启春光
》
售價:NT$
214.0
《
“玉”见中国:玉器文化与中华文明(追寻玉出山河的前世今生,饱览中国万年玉文化的史诗画卷)
》
售價:NT$
690.0
《
官治与自治:20 世纪上半期的中国县制 最新修订版
》
售價:NT$
640.0
|
編輯推薦: |
汶川震区位于川西高原东部地质环境极为脆弱的中、高山地区,该区断裂分布众多、地面山体破碎、地质环境十分松软脆弱。本书以岷江上游汶川县域为实验区,在充分分析研究前人资料基础上,采用遥感与GIS技术,以多尺度数字高程模型和多源、多精度遥感图像及其它地理地质等数据为基础,阐述了遥感应急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关键技术问题,建立了地质灾害源及承灾体判识规范,提取了研究区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评价指标,分别进行了基于栅格尺度及基于地质灾害单元尺度的斜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开展了研究区地质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选址研究。
|
內容簡介: |
本书以岷江上游汶川县域为实验区,在充分分析研究历史资料基础上,采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多尺度数字高程模型和多源、多精度遥感图像及其他地理地质等数据为基础,阐述了遥感应急数据处理和信息提取关键技术问题,建立了地质灾害源及承灾体判识规范,提取了研究区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评价指标,分别进行了基于栅格尺度及基于地质灾害单元尺度的斜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开展了研究区地质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选址研究。
|
關於作者: |
刘汉湖:男,汉族,中共党员,山东烟台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空间信息技术系支部书记、系副主任。主要从事遥感和GIS技术在国土资源勘查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与教学科研工作。2001年本科毕业于成都理工大学,获地质矿产勘查学士学位,同年考入本校地图制图学与GIS专业攻读硕士学位;2004年硕士毕业留校至今,2005年进入本校地球探测信息技术攻读博士学位,2008年博士毕业。2008进入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2013年博士后出站。2006年晋升讲师,2010年晋升副教授。 工作以来长期从事遥感地质、遥感生态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和土地规划等方面的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学校教改项目一项,或参与完成省部或横向等科研项目20余项,2006年获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二等奖一项。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研究方向为:遥感地质,生态遥感与定量遥感,GIS工程。杨武年 教授, 博士导师,男,汉族,1954年7月生,宁夏中卫人,无党派人士。1994年博士毕业于成都理工学院。现任成都理工大学遥感与GIS研究所所长、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信息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地质学会遥感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 数学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测绘学会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地质学会遥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土地学会土地信息与遥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96年获得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同年首批入选原地矿部百名跨世纪科技人才培养计划,2001年入选四川
|
目錄:
|
目录第1章绪论1.1课题研究依据与意义11.2国内外研究现状21.3研究内容与技术方法01.4主要成果12第2章遥感应急数据处理与信息提取的关键问题132.1概述132.2遥感应急数据处理方法252.3因子尺度问题392.4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方法442.5地质灾害单元划定方法512.6三维遥感图像模型的建立54第3章地质灾害源及承灾体遥感判别603.1滑坡地质灾害判译603.2崩塌的判译713.3泥石流的判译733.4堰塞湖遥感调查803.5承灾体遥感判识81第4章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评价方法体系954.1评价指标总体原则954.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964.3评价指标权重确定1004.4评价模型104第5章多尺度斜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1105.1基于栅格单元的小尺度斜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1105.2基于斜坡单元的大尺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117第6章生态地质环境评价与选址分析1226.1汶川地震前后大尺度生态地质环境评价1226.2汶川地震前后小尺度生态地质环境评价1406.3震区居民居住环境选择153参考文献159
|
內容試閱:
|
前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在我国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影响范围包括震中50km范围内的县城和200km范围内的大中城市。根据资料分析,汶川大地震为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属于单向破裂地震。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因此导致余震强度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从震源深度看,汶川大地震属于浅源地震,深度为10~20km,因此破坏性巨大。受其影响,地震在灾区诱发了众多次生地质灾害,包括滑坡、崩塌、堰塞湖和泥石流等。这些地质灾害一方面严重阻塞交通,给抗震救灾带来困难,另一方面,地震诱发的一系列崩塌滑坡使灾区河流被严重堵塞,导致河道(沟道)内的水流不能及时排除,严重威胁重大工程、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同时,这些灾害还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直接影响恢复重建、城市规划、居民点选址等。据分析,在灾害及其所导致的环境问题中,由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约占整个灾害损失的35%以上,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及人类工程活动诱发的浅表层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约占55%。这些灾害的一次性规模虽小,但其发生频度高,涉及范围广,造成的人员伤害及直接经济损失巨大,而间接损失和影响更是无法估量。由于强震区环境恶劣、交通不便,要查明震区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及其性状特点,传统的地面调查方法存在许多困难。近年来的实际情况表明,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调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技术手段,遥感技术可以贯穿于地质灾害调查、监测、预警、评估、防治的全过程,并在地质灾害分析、预警、评估等方面发挥越来越大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本书取材于近几年完成的研究工作,主要来源于课题的研究报告及博士后出站报告,部分内容来源于所指导的研究生毕业论文,其中有些内容已在国内外的有关刊物上发表。具体涉及如下研究生论文的内容:黎小东《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方法》,胡国超《震区居民居住环境选址》,胡宝荣《汶川地震前后大尺度生态环境评价》,南聪强《基于斜坡单元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本书涉及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汶川强震区潜在泥石流危险性判识及其差异性分析、四川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基于DEM匹配的滑坡地表形变信息提取方法研究及应用、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汶川地震区地震诱发斜坡地质灾害遥感图像解译与评价与遥感与GIS在汶川强震区泥石流成灾地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研究等项目的资助。本书可作为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及相关学科的各类技术(管理)人员进行研究、教学、生产和管理的参考书,也可供本科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学习参考。由于当代遥感技术发展迅猛,本书作者视野有限,书中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