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御容”与真相:近代中国视觉文化转型(1840-1920)
》
售價:NT$
505.0
《
鸣沙丛书·大风起兮:地方视野和政治变迁中的“五四”(1911~1927)
》
售價:NT$
454.0
《
海洋、岛屿和革命:当南方遭遇帝国(文明的另一种声音)
》
售價:NT$
485.0
《
铝合金先进成型技术
》
售價:NT$
1214.0
《
英雄之旅:把人生活成一个好故事
》
售價:NT$
398.0
《
分析性一体的涌现:进入精神分析的核心
》
售價:NT$
556.0
《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
售價:NT$
352.0
《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条款研究
》
售價:NT$
449.0
|
內容簡介: |
《黄鱼的叫喊精》收录了作者缪克构近年来发表于各大报刊的作品,如《黄鱼的叫喊》、《活在民间》、《沉重的肉身》、《书香依旧怀辛笛》、《诗歌生态恶化是谁惹的祸》等。
|
目錄:
|
辑一 黄鱼的叫喊 捉海 活在民间 后悔录 愧对猫 望乡 温暖十章 辑二 观我 沉重的肉身 鱼和树 一个环保主义者的印记 无梦到廊桥 相遇 浮庐笔记 辑三 书香依旧怀辛笛 行人在秋风中远了 五卷本《辛笛集》编后记 三诗人 宫玺、姜金城、季振邦诗歌谈片 命运或孤独的生涯 读张烨诗集《隔着时空凝望》 诗歌在生活中都有住所 读奚密女士的《诗生活》 回到读者 读张新颖选编的《中国新诗:1916-2000》 夏雨诗歌 诗歌生态恶化是谁惹的祸 把诗歌当药? 诗 内心 抒晴 作为一个人而生,作为一个诗人而写作 后记
|
內容試閱:
|
捉海 1 我的老家在浙南的东塘脚下。在我祖父小时候,那里还是一片海。到了我父亲青年时代,他要赶到几里地外的海滩去晒盐陆地其实已经像手掌一样伸出去了。而在我的少年时代,陆地又往外伸出了一里多。等到我儿子出生的时候,再往外,一个四万亩大的海涂围垦项目即将合龙,围堤外仍是一片汪洋,围堤内,一个叫台北小镇的新区即将拔地而起 故乡人习惯把到海里捕捞鱼虾叫作捉海。将生计喊得如此海量,大概是一代代人在此繁衍生息,日益庞大,早就有了一种人定胜天的气概。其实,相比于他们一日日捉回海中生物果腹谋生,他们一寸寸捉回海中土地,这样的生存需求和胆略,才真正让人感慨万千。
沧海变桑田,情形确实已经大不同了,精卫填海的古老方式,早已经不是神话。站在海边可以看到,先进的绞吸船,将海底的淤泥搅拌吸附上来,一根连着一根的大水管将黑色的泥浆排向吹填区,在空中划出一道浩浩荡荡的弧线,据说,一个小时可以吹泥三千五百立方米,相比之前用宕渣填海,不仅成本低了,速度也不知加快了多少。从堤岸望去,让人叹为观止。
2 人类对大海的捕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疯狂。 一 我翻阅了《浙江省区域地质志》,据记载,故乡的滩涂围垦始于汉代,唐、宋、明、清时期,前后共修建了四条海塘线,也就是说海岸线向外迁移了四次,平均二百八十二年一次。《平阳县志》上则这样写道:自宋至民国的八百余年,沿海地区曾有几次较大规模的海岸线外移,年均外移二点七五米。1949年以后,每隔一段时间就向外围垦一次,但滩涂每年只不过向外延伸二十至三十米。而到了2012年,主堤十三公里长、面积达四万余亩的海涂围垦项目,开工建设不到四年的时间,围区面积就全线合龙了。
与之相应的,大概是人类对大海的捕捉,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便捷。
开始时是异常艰难的。远的不说,就从这半个多世纪来看,故乡人从大海中夺地,不但要付出血与汗的代价,而且常常以失败告终。同样是县志上的记载,从新中国成立到1985年的三十多年间,政府曾组织农民先后五次筑堤造地。1955年,全乡劳力投入海涂围垦工程,历时一个冬春,工程被1956年汛期冲毁 ;1958年,历经一个冬春,筑堤二千七百余米, 1959年汛期,土堤全线被潮水冲垮。1973年第四次计划围垦四千亩,已筑四万土方被潮水冲刷无踪。
第五次,1984年9月开始围垦工程,至1988年7月竣工,工程期达四年,围垦面积八百亩,由于受1990 年台风暴雨袭击,建成的围垦工程被全线冲毁。五次围垦捉海,唯一成功的是第三次。1963年,也许是老天眷顾,成功围垦三千二百亩地,但付出也是十分惊人,总投资八十八点四八万元、总投工三十余万工,分段分块突击施工。
今天,我们已经无法亲眼目睹这些工程浩大和艰辛的场面。但是,从全乡劳力投入、分段分块突击施工这样的只言片语的描述中,可以体会那是怎样一幅画卷。大海无常,且故乡常遇台风,当辛辛苦苦筑起的堤坝在暴雨和惊涛中被冲毁,无能为力的乡民们是何等的痛苦和失望!P17-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