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本书内容来源于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工程中西医结合理论体系创新性研究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基础重点学科的研究成果。全书梳理中西医结合目前的现状,对中西医结合存在的问题充分辩论,凝练了研究方向。
|
內容簡介: |
自1958年国家明确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方针政策以来,中西医结合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诸多不足。本书第一篇回顾了中西医结合提出的历史背景,探寻中西医结合提出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篇主要从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角度阐述中西医结合的现状,并基于近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中西医结合项目,分析当前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主要方向。第三篇主要讨论了中西医结合在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争议,并基于争议点从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师以及专家等多个层次作问卷调查和分析,以预测中西医结合未来的走势。第四篇主要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凝练共识,提出中医的科学发展前景,并大胆构建中西医结合理论新体系,促进中西医相互融合。
|
關於作者: |
赵玉男为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骨干教师,清华大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实验研究中心主任,从事中西医结合教学和科研。主编和副主编2篇著作,以主持的身份承担4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基金资助。近5年,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代表性论文11篇,其中SCI收录6篇,EI收录1篇,中文核心3篇,申请发明专利1项。
|
目錄:
|
第一章学科设置与人才培养020
第一节全国设有中西医结合专业院校概况020
第二节中西医结合本科教育021
一、中西医结合本科专业培养目标021
二、中西医结合本科专业主要课程021
三、中西医结合本科专业就业方向021
四、相关资格考试021
第三节中西医结合研究生教育022
一、中西医结合硕士基础专业培养目标022
二、中西医结合硕士基础专业培养原则022
三、中西医结合硕士基础专业培养方式和方法022
四、中西医结合硕士基础专业主要课程023
五、中西医结合硕士基础专业学位论文023
第四节中西医结合存在的问题023
一、人才培养模式023
二、教学模式和师资024
三、教材建设024
四、中西医结合学科名称与分类不统一025
第二章医疗机构和刊物026
第一节中西医结合医院026
一、第一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单位026
二、第二批和第三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单位030
三、中西医结合医院面临的问题030
第二节代表性中西医结合刊物031
一、《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031
二、《中国结合医学杂志(英文版)》(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031
三、《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032
四、《中西医结合学报》032
五、《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032
第三章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033
第一节病因病机的研究033
一、中西医结合病因研究033
二、中西医结合病机研究042
第二节病证结合的诊断评价研究044
一、疾病诊断评价044
二、证型诊断评价045
三、病证结合的诊断评价046
第三节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研究046
一、中医药干预的特点046
二、中西医结合疗效评价原理047
三、中西医结合现代研究进展049
第四章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050
第一节中医学理论的解释与验证050
一、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性050
二、中医学理论现代化研究的路径和方法051
三、中医学理论的现代研究进展054
第二节病证结合的动物模型研究063
一、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重要性063
二、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063
三、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在科研中的应用思考064
四、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066
第三节治法和方药的机制研究067
一、血瘀证与活血化瘀067
二、热毒证与清热解毒068
三、虚证与扶正固本071
第四节单味药、活性成分的作用机制研究074
一、单味药、有效成分与新药开发074
二、单味药及活性成分研究为中药复方提供物质基础076
三、以人参为例的活性成分研究076
四、单味药、活性成分研究要重视知识产权保护078
第五节针灸的作用机制研究080
一、针灸效应物质基础研究080
二、针灸治疗疼痛的机制研究081
三、针灸治疗恶心和呕吐的机制研究082
四、针灸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机制研究083
五、针灸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机制研究084
第五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中西医结合学科资助分析087
第一节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087
一、资助项目各年统计分析087
二、各方向代表性题目088
第二节中西医结合临床基础090
一、资助项目各年统计分析090
二、各方向代表性题目091
第三篇中西医结合的争议
第一章争议的焦点096
第一节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的价值096
一、中体西用的做法难以成功096
二、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结而不合097
第二节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的价值097
一、中医学理论的解释与验证劳而无功097
二、方药机制研究是中医西化的表现098
第三节中西医结合研究对中医学的影响098
第四节中西医结合教育的问题099
一、中西医结合教学实属中西医双重教学099
二、中西医结合专业定位不明100
第二章有关中西医结合议题的问卷调查表102
一、中西医结合的定义和可行性102
二、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102
三、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102
四、中西医结合研究对中医的影响102
五、中西医结合教育102
第三章有关中西医结合议题的问卷分析107
第一节教师问卷分析107
一、中西医结合的定义和可行性107
二、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109
三、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111
四、中西医结合研究对中医学的影响111
五、中西医结合教育112
六、教师问卷分析小结113
第二节一年级研究生问卷分析113
一、博士研究生113
二、硕士研究生114
三、一年级研究生问卷分析小结115
第三节高年级本科生问卷分析116
第四章争议背后的逻辑118
第四篇中西医结合的未来
第一章中医学的科学发展前景122
第一节客观量化123
一、四诊客观化123
二、证候标准化123
三、针灸标准化124
四、中药饮片标准化125
第二节证实证伪125
一、中药功效125
二、针灸疗效126
三、辨证论治127
第二章中西医结合理论新体系130
第一节中西医结合理论新体系的构建130
一、理论新体系的研究对象是生命而不应是中医中药130
二、中西医结合理论新体系拟采用的方法论131
第二节动物生命和人类社会之间的类比133
一、物质层面133
二、非物质层面134
第三节体内营养物质是否存在分配方式136
|
內容試閱:
|
中西医结合起始于清末民初,是当时中医界革新图强的学术手段。新中国成立后,中西医结合上升到国家意志,作为国家中医政策,被视为发展中医的必要途径。20世纪80年代初,中西医结合获得独立地位,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设置为一级学科。自此,中西医结合医院和科研基地相继成立,中西医结合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陆续展开,中西医结合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时至今日,我们回首中西医结合百年历程。不可置否,中西医结合已从多领域、多层次、多角度全面展开,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然而,什么是中西医结合?中西医为什么要结合?能否结合?怎样结合?这些问题依然含糊不清,争论不休。这些问题如能妥善得到解决,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医学人才关注中西医结合,从而加强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临床。为此,本书从中西医结合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几个角度,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和辩论。并将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和体会出版成书,其专业性可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学术性可作为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