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簡介: |
托尼本尼特所*的《文学之外》在后现代主义 的废墟上开始谋取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力求发展一 种*加彻底的社会化和历史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托 尼本尼特坚持社会现实原则和历史唯物主义原则, 不盲从任何时髦的理论,在后结构主义、解构理论和 福柯学派理论占据上风的后现代语境下,通过与各种 模式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进行批判性的对话,透彻地分 析了它们企图发展一种普遍性的审美特性文论的唯心 主义倾向,并指出这种倾向实际上与历史唯物主义原 则相背离。与之相对,本尼特倡导对文学社会关系领 域进行非审美的理论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与审美决 裂的概念、方法和程序,以便于文学和文学批评以一 种*加具体特定的方式来面对社会历史现实问题而发 挥实效?br
|
關於作者: |
托尼本尼特(Tony Bennett),生于1947年,当代世界享有盛名的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在20世纪70年代即成为英国文化研究的主要发言人,80年代受聘于澳大利亚格里菲思大学,1998年后回英国开放大学接任霍尔的教授职务,2009年再度回到澳大利亚,任西悉尼大学教授。主要专*有《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文学之外》、《博物馆的诞生:历史的、理论的、政治的》、《文化与政策:作用于社会》、《文化研究:一个勉强成立的学科》、《文化:改革者的科学》、《当代文化和日常生活》和《批评的轨迹》等。
|
目錄:
|
中文版序
序言
第一部分
1.文学之外
2.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裂缝中
马克思主义文学
后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批评的通货
历史的与唯物主义
第二部分
3.文学历史
文学历史:过去现在
叙事、历史与政治
文学、历史与形而上学
现在中的过去
4.体裁社会学一种批评
体裁社会学
小说理论
体裁即制度
体裁系统:生产与阅读
第三部分
5.与美学决裂
唯心主义的化约论
审美多元决定逻辑
没有审美的文学
6.确实无用的知识美学的政治批判
美学与超越
审美话语的特性:价值和判断主体
美学与主体改造
7.审美与文学教育
艺术自律理念
文学、审美与自我型构
文学的真理政治
第四部分
8.批评的幻象
批评对理论
批评的杂技
批评的规划
9.批评的牢笼
寻求革命的批评
批评与反公共领域
批评与大学
10.批评与教导文学知识分子的作用
批评与后现代性的危机
修辞政治
葛兰西、福柯与自由政治
11.文学内外
文学史:固定过去
文学的社会性
文学之内
索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