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甲骨文丛书·波斯的中古时代(1040-1797年)
》
售價:NT$
403.0
《
以爱为名的支配
》
售價:NT$
286.0
《
台风天(大吴作品,每一种生活都有被看见的意义)
》
售價:NT$
245.0
《
打好你手里的牌(斯多葛主义+现代认知疗法,提升当代人的心理韧性!)
》
售價:NT$
301.0
《
新时代硬道理 广东寻路高质量发展
》
售價:NT$
352.0
《
6S精益管理实战(精装版)
》
售價:NT$
458.0
《
异域回声——晚近海外汉学之文史互动研究
》
售價:NT$
500.0
《
世界文明中的作物迁徙:聚焦亚洲、中东和南美洲被忽视的本土农业文明
》
售價:NT$
454.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俄罗斯非政府组织在俄罗斯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作用入手,深入挖掘非政府组织的民间治理在俄罗斯社会秩序重建过程中的功能和运作机制及价值。通过对俄罗斯强国家对非政府组织的扶植、引导和规制以及国家与非政府组织合作互动平台和机制的研究,为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民间治理能力建设提供方向性指引。
|
關於作者: |
孔令秋,出生于1973年,哈尔滨学院教授,法学博士(2015年6月法学理论专业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俄罗斯联邦阿穆尔国立大学访问学者,黑龙江省法学会法律史学研究会副会长,黑龙江省法学会俄罗斯法制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司法考试阅卷组成员。长期从事法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在《法学研究》、《学习与探索》、《学术交流》、《学术探索》等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转载;主持或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项目十余项,主持或参与省、校级教改课题六项;主编法学类教材六部;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其他各级各类奖项十余项。
|
目錄:
|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本书的研究方法
四、研究框架
第一章全球社团革命与治理秩序的兴起
第一节政府和市场的双重失灵与全球
社团革命
一、当今世界的双重失灵
二、全球社团革命的深层动因与时代症候
三、全球社团革命下的民主法治进程与
秩序变革
第二节从统治走向治理的秩序转型
一、治理思潮的兴起与实践回应
二、从统治走向治理的划时代意义
三、治理变革与秩序转型
第三节俄罗斯:转型国家的治理秩序探索
一、转型国家的变革与秩序
二、俄罗斯道路的典型意义
第二章叶利钦时期的非政府组织崛起与治理失衡
第一节苏联时期的全能型国家、总体性社会及其后果
一、俄罗斯国家主义传统的形成
二、苏联国家社会主义的实践
三、全能型国家、总体性社会的定型与传播
四、治理缺位的统治秩序及其危机
五、戈尔巴乔夫的民主改革、治理转向与风险后果
第二节叶利钦时期的激进变革与多元治理格局的形成
一、叶利钦全盘西化的理想设计
二、传统体制的颠覆与法治缺失的全盘西化战略
三、非政府组织的瞬间崛起与多元治理格局的确立
第三节对非政府组织角色的理想期待与现实担当
一、政治构架中的定位
二、民间治理中的使命
三、制度体系中的合法化确认
四、现实生活中的困境与担当
第四节国家治理与民间治理的失衡
一、西方化的制度形式与本土国情之间的深层张力
二、新自由主义思潮下的弱政府模式及其乏力控制
三、非政府组织的民间治理能力不足
四、国家治理与民间治理的低效失衡与秩序困境
第三章普京时期的民间治理能力塑造与秩序重建
第一节治理理念的调整与治理体系的重组
一、强国家与强社会的治理结构指向
二、从放任到规制的民间治理能力建设
三、民间治理与国家治理的互动博弈
第二节民间治理进程中的转型秩序重建
一、多元民主诉求与公共政策合法性
二、纵向权力分解与横向权利平衡
三、公民精神塑造与理性民主参与
四、价值共识、制度认同与自律秩序
第四章民间治理的俄罗斯之路
第一节俄罗斯民间治理秩序的自主性追求
一、西方的经验逻辑与俄罗斯的地方性
二、转型乌托邦精神的终结
三、俄罗斯的自主化道路探索与尝试
第二节俄罗斯民间治理的特殊路径与走向
一、国家与社会的双强均衡
二、建构理性与经验理性的耦合秩序
三、东方专制主义的路径依赖
四、可能的变革与发展趋向
第五章俄罗斯与中国:法治建设的理论反思与借鉴
第一节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及其秩序困境
一、从传统中国的礼治到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二、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与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
三、法治建设的深层困境与秩序风险
第二节俄罗斯民间治理及法治建设的实践价值与经验意义
一、借鉴俄罗斯民间治理及秩序重建的可能与限度
二、俄罗斯与中国的不同探索和双向经验
第三节当下中国治理秩序的构建路径与现实策略
一、路径选择:自主化发展的法治中国之路
二、模式探索:国家主导与社会参与的治理模式
三、现实策略:建立国家治理与民间治理双重秩序生发机制
参考文献
后记
|
內容試閱:
|
自20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市场与政府的双重失灵开始在西方国家蔓延,并带来了一定的秩序困境。为此,英国等一些国家开始寻求超越市场与政府的第三条道路,试图来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重构并塑造治理机制,推进治理法治化的秩序变革。转型国家的治理变革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则因其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的复杂性,必然会涉及由中央集权向政治民主、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国家单一中心向权力多中心化的转变,这导致了转型国家治理秩序的生成较西方国家而言更具艰巨性和风险性。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就是典型一例。
我们知道,俄罗斯面临原有全能型国家、总体性社会的重大社会转型,因此,其民间治理与转型秩序重建绝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不断摸索和试错的过程。在叶利钦时期,基于苏联体制的僵化性、秩序危机的反思以及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倾羡,叶利钦通过全盘西化的理想制度设计构建了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和公民社会的三位一体架构。但由于忽视了本国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仿效西方国家而建立的小政府大社会随后便异化为弱政府弱社会,最终导致了国家治理权威的丧失和民间治理的低效与混乱。普京担任总统后,则开始重新调整改革思路,他肯定了叶利钦所建立的改革框架,但否定了叶利钦全盘西化的改革思路,而是立足于俄罗斯的政治文化和转型期的复杂国情,将更多的俄罗斯思想注入改革当中,并以建立强国家强社会作为治理变革的主导取向,即一方面增强国家治理的权威性与有效性,另一方面又通过规范引导和法律政策支持,增强非政府组织的民间治理能力,使俄罗斯逐渐探索出自主化的转型秩序重建之路。
俄罗斯是中国的近邻,具有相似的东方主义历史基因和苏联模式传统,因此,俄罗斯发展道路的探索选择和经验教训,必然对当下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和警醒意义。特别是俄罗斯民间治理模式及其转型秩序重建路径,对中国的社会转型和法治建设具有更直接、更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近年来,这方面的前沿研究成果也不断涌现,本书就是其中的一部。
本书作者是我在华东政法大学指导的第一位博士生,他起步并不早,起点也不高,但后发奋进、潜心研究、学业有成,并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修改完成了本书,入选华东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出版资助计划。本书以治理理论框架为基础,通过大量翔实的数据资料分析和实证研究,指出非政府组织的民间治理是俄罗斯转型秩序重建的重要动力和支撑,国家与社会的双强均衡是俄罗斯治理之路的典型特征,并通过比较分析认为: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转型国家,都处在从统治走向治理的深刻变革当中,都实现着从国家一元的强制性秩序向多元协商的自主性秩序的转变,这种变革蕴含着浓厚的民主化、法治化诉求,但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的差异性,治理路径与法治建设方案是多样化的,走自主化发展之路才是转型国家秩序重建的基本方向和可靠方案。同时,本书还审慎分析了俄罗斯民间治理与转型秩序重建之路带给当下中国的借鉴可能与限度。这就使本书不仅具有厚重的理论底蕴和开拓创新精神,也赋有了明显的中国关怀和现实回应性,堪称青年学人的一部佳作。相信该书的出版,将会对推进中国民间治理和法治秩序构建的研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是为序。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长山2016年5月28日于松江书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