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本书主要对藏戏的母体剧种西藏藏戏的剧种流派、剧目剧本、面具服饰、角色唱腔和组织形态等内部要续的渊源流变、基本走向、本质特征、演出形态与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历时性演变轨迹和共时性结构形式的分析,*终形成对西藏藏戏自身全方位的认识。本书填补了西藏藏戏研究空白,进一步加深了藏戏和中国戏剧史的研究。本书书稿有着坚实而细腻的学术风格,特别是局部和剧本形态部分,具有现实关怀的足够学术分量。
|
內容簡介: |
西藏藏戏在广泛吸收本土苯教祭祀仪式,佛教羌姆舞蹈,民间说唱和民间歌舞艺术的基础上又汲取了印度外来文化的滋养而形成。戴面具表演时藏戏的基本特征。藏戏面具中不同色彩的面具不仅象征角色各自不同的身份、地位及其个性特征,同事也蕴含着对角色在道德层面上的褒贬评判。西藏藏戏服饰既汲取了藏民族生活袍服风格,又深受宗教文化、汉族、蒙古族、回族等其他民族服饰文化元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城市化、浓郁的文化象征意蕴以及实用性和美化性兼容的特征。藏戏唱腔具有以人定曲,专人专曲、高亢悠扬等风格特征。民间传统藏戏班、民间新建藏戏队和自治区藏剧团共同构成当下西藏藏戏的组织形态,民间新建藏戏队和自治区藏剧团统统构成当下西藏藏戏的组织形态,形成业余演出团体和专业演出团体彼此互补、统统传承藏戏的局面。
|
關於作者: |
李宜,汉族。1070年出生,陕西高陵人。中山大学文学博士,纤维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和藏戏研究与教学。担任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基础》副主编并撰写第八讲清代文学内容,在国家核心及升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20多篇。主持和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校级一般项目各1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