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在资源紧约束条件下,解决我国粮食安全保障问题需要新视角、新方法与新举措。本研究成果基于农地边际化视角,立足于营粮农户利益实现,探析农户农地投入规模与结构变化的内在动因与机理,在理论分析构架上是一种新尝试;通过分区域、分类型、分阶段描述农地边际化进程,深度解析农户农地投入决策行为轨迹,实证分析其行为绩效与政策含义,在研究方法应用上做出了新努力;针对粮食主产区农地边际化效应及农户农地投入行为演变,提出了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劳动转移、金融投资、技术推广和组织创新等改革,掣肘农地边际化,实施旨在引导农户农地投入合理化的行动规划与政策措施,以*限度拓展营粮农户利润空间,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稳定发育问题,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政策措施应对上有一定的新成效。
鉴于所研究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本书内容中未尽涉足及表述不当之处,愿先辈同行拨冗赐教,以便著者析事明理,砥砺前行。
|
內容簡介: |
本书基于农地边际化视角,立足于营粮农户利益实现,探析农户农地投入规模与结构变化的内在动因与机理;通过分区域、分类型、分阶段描述农地边际化进程,深度解析农户农地投入决策行为轨迹,实证分析其行为绩效与政策含义;针对粮食主产区农地边际化效应及农户农地投入行为演变,提出了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劳动转移、金融投资、技术推广和组织创新等改革,为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持续稳定发育问题,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建议。
|
關於作者: |
张建杰,男,1969年生,男,山西五台人。200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农业经济管理系教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郑州农技中心外聘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户行为、粮食经济、土地制度。
张改清,女,1970年生,山西盂县人。200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农业经济管理系教授,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户行为、粮食经济、农村金融。
|
目錄:
|
第一章 引 言/1
第一节 研究依据/1
第二节 研究意义/12
第三节 文献综述及研究切入点/13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20
第五节 研究创新与不足/22
参考文献/24
第二章 农地边际化及其对农地投入主体行为决策影响的判断/30
第一节 农地边际化的含义及判定/30
第二节 农地边际化下不同主体农地投入行为响应/34
第三节 农地边际化下政府与农户农地投入行为的博弈/40
参考文献/41
第三章 农地边际化时空演进及其影响因素/43
第一节 农地边际化:总体判断/43
第二节 粮食主产区农地边际化:进程差异/57
第三节 粮食主产区农地边际化的影响因素/104
参考文献/105
第四章 农地边际化下粮食主产区农户农地投入行为/107
第一节 农地投入: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总体比较/107
第二节 农地投入:不同粮食主产区之间的比较/118
第三节 小结/139
第五章 农地边际化下粮食主产区农户粮作经营行为及效应/140
第一节 农户粮食生产行为/140
第二节 农户粮食储售行为/156
第三节 小结/164
参考文献/166
第六章 粮食安全战略下粮食主产区农户农地投入的合理估计及绩效/167
第一节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微观基础:粮食主产区农户/167
第二节 粮食主产区农户农地投入力度及粮食产能贡献:以农资为例/178
第三节 粮食主产区农户农地投入的适度规模/186
参考文献/188
第七章 经验借鉴,构建粮食主产区农户农地投入的利益补偿机制/189
第一节 现阶段粮食补贴政策效果/189
第二节 国际经验借鉴/210
第三节 构建粮食主产区农户农地投入的利益补偿机制/219
参考文献/224
第八章 合理调控农地边际化,确保粮食主产区农户收入增长与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226
第一节 创新农地制度,调控农地边际化/226
第二节 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建设的投入力度,优化农地资源的配置/230
第三节 完善粮食补贴政策设计,调节政策环节的各种关系/232
第四节 强化粮食补贴政策的主体依托,构建政策的长效机制/234
参考文献/236
附 录/237
一、种粮农户调查问卷/237
二、河南省农户粮作经营行为调查/244
三、最低收购政策下农民的营粮行为调查/248
|
內容試閱:
|
前言
民以食为本,粮以地为先。随着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农地利用方式和程度发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农地收益下滑、集约度降低、弃耕撂荒等农地边际化现象。如何在人地矛盾突出与非农化驱动强烈的情形下,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合理利用与保护农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农地资源在粮食安全保障中的基础作用,可谓世纪难题。
新时期惠农政策施行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二连增,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粮食史上的奇迹。但伴随粮食产量的节节攀升,卖粮难问题再度显现,谷贱伤农难以避免。当前在我国800个产粮大县中,国家级贫困县超过100个,产粮大县、经济穷县、财政小县的粮财倒挂现象长期存在。粮稳则天下安,粮食主产区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破解粮食主产区保粮致富难题,需要厘清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等问题。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问题涉及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在新型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背景下,如何把脉农业要素的空间及产业流动规律,探求尊重农民的意愿与利益诉求,合理引导种粮农户的农地投入行为,优化农户农地投入的利益机制,事关粮食安全与民生大计。
在本书即将付梓之时,心情越发沉重。只叹求索三农问题之路多艰,唯有执着求证农事之心未改。快速变革的农村社会经济结构,既为三农学者提供了素材与范例,也对其创新性研究提出了考验。本书在整体研究设计上,突出问题的针对性,力求研究脉络的完整清晰、实证分析的充分有力以及对策措施的切实可行。研究成果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研究视角创新。从农地边际化视角,将农户农地投入的微观行为,纳入国家宏观政策目标实现的框架中去考量,探索实现宏微观目标兼容、政策措施统筹的利益补偿机制,这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农户行为与其利益诉求的内在规律,厘清合理调控农户行为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目标的实现机理。二是实证研究创新。在对全国农地低端与高端边际化总体判断的基础上,分主产区域、分品种结构测度农地边际化进程,分类型剖析诸多惠农政策下农户农地投入响应行为及政策效应。三是政策措施研究。突出投资农地,提升地力在调控农地边际化中的重要性,围绕粮食安全突出的政治经济特性,提出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劳动转移、金融投资、技术推广和组织创新等方面的改革来掣肘农地边际化,通过实施粮食主产区农户农地投入合理化的行动规划与政策措施,实现粮食安全目标与营粮农户利润最大化目标相统一。总体而言,现行粮食政策的普惠制亟须向粮食种植规模户的专惠制转变,只有合理引导农地向种粮大户适度集中,通过改善粮作品种、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对粮食及副产品的深加工与综合开发利用,强化科技对粮作生产的支撑作用等,才能真正拓展营粮农户利润空间,塑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根本上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本书能够出版得益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粮食主产区农户农地投入行为及其利益补偿机制研究(编号:11BJY096)以及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的资助。本书内容由张建杰与张改清完成。由于作者学术水平所限、涉猎资料素材所囿,本研究成果在视野广度、理论维度、方法新度、对策高度有诸多不足,望广大同仁不吝赐教,指导作者进行后续深入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