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德国天才4:断裂与承续
》
售價:NT$
500.0
|
編輯推薦: |
当代中国经历了近30年城市建筑的高歌猛进,以西方未曾有过的速度和规模,一座座城市在迅速建造高楼大厦的同时,也拆除着几百年来建成的历史街区。伴随现代性的到来,中国建筑也面临着国内外学界的考量和批评。高雅、简约、精致、理性当代中国建筑可以用很多形容词来描述,它们需要认真被记述和书写,并预见今日的创造实践为未来创造历史。与此同时,中国建筑师开始反思,逐渐选择文化自觉上的回归,而不止是亦步亦趋的模仿借鉴西方。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当代中国建筑界的一线大师作品选集,收录三十余位当代建筑师2013-2016近四年的代表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是几年前中国建筑作品年鉴的后续与综合。其中书里收录的每座建筑成果,包含详尽的平立剖图和细部图,高清照片和设计说明,综合体现了当代建筑的核心内涵、空间品质、建造逻辑与场所感。这些作品呈现出当代中国建筑具有国际视野,地域内涵与精致性等特征,在某种意义上,本书定位为反映当代中国建筑师作品的高水平、所处时代的缩影以及对当代国际思潮的回应。其中所选作品类型十分广泛,从运用新技术的诸如服务中心的建造,到历史街区和老建筑的改造,从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剧院等文化场所的设计,到对乡村和未开发地区的关注。所选作品提供了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的多元形式。
本书中所选的建筑师,主要来自北京、上海、南京、西安、成都、长沙和呼和浩特等城市,不乏新一代的青年个体设计师。他们本身不仅具有深厚的建筑修养,而且具有自身的设计哲学与理论作为支撑,面对日益复杂的问题,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从前辈那里获得鼓舞,开始了他们多元的建筑实践。
|
關於作者: |
孔宇航,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建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委员、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组委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辽宁省城市规划协会理事、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研究领域涉及建筑设计及其理论、非线性有机建筑等。
|
目錄:
|
当代中国建筑:建造一个新的传统 007
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的多元形式生成策略 010
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 016
泰国曼谷中国文化中心 024
北方长城宾馆三号楼 036
三联海边图书馆 044
重庆桃源居桃园公园社区中心 058
微园美术馆 066
如东县市民服务中心 078
北京四中房山校区 084
六边体系 098
宁波市郊九龙山涤尘谷The Screen 106
篱苑书屋 112
蛇口浮法玻璃厂浮云主入口 118
水井坊遗址博物馆 122
灞上风情服务区 130
金陵美术馆 136
龙美术馆(西岸馆) 144
回酒店 152
上海嘉定现厂创意园 162
钟祥市博物馆 168
凹舍 174
地池综合服务中心 186
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园影视会议中心 196
休宁双龙小学 202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图书馆 214
微杂院 224
南京万景园小教堂 230
云夕深澳里书局一期工程 桐庐 242
嘉那嘛呢游客服务中心 252
内蒙古乌海市青少年创意园 262
南京三宝科技集团物联网工程中心 276
原作设计工作室改造 288
延安中路816号项目 292
卧龙镇中心小学 304
华山游客中心 312
|
內容試閱:
|
我们应当如何书写当代中国建筑?崔健在他的歌中唱道: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这或许正是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和文化急速变迁的表征。而建筑师更像是在社会的河流中奋力挥臂向前的泳者,总试图把握住河水急速翻滚涌动的脉络,并将其固化为可知可感的实体。当代史的书写,往往因为文化和社会现实的变动不居而充满挑战。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冒险对身边的人和作品做出评价。
当代中国经历了近30年城市和建筑的高歌猛进,以西方未曾有过的速度和规模,一座座城市在迅速建造高楼大厦的同时,拆除着几百年来建成的历史街区。现代性的迅速到来,伴随着西方现代文明的怯魅与大量复制,中国建筑也面对国际学界的严厉批评:或许中国独特文化特征的丧失和与过去建造传统的断裂,带来的只会是无源之水和无根之木。从乡村到都市,从文化建筑到住宅建筑,当代中国建筑实践在经历了20年大拆大建的毁坏式建造之后,一种新的建筑学传统正在浮出水面:这是一种对传统建造文化和空间逻辑的小心翼翼的借用,而非字面的直接肤浅的挪用;是接受了西方现代建筑洗礼的文化复兴而非故步自封的纯主体建构;是多元和多种解决方案的并存而非主流经验的简单复制。独立建筑师们的实践迟早会从个案中产生一种类似针灸的效应而推动整个建筑专业乃至普罗大众对于传统有批判性和创新性的再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