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东南亚的传统与发展
》
售價:NT$
306.0
《
乾隆制造
》
售價:NT$
398.0
《
资治通鉴臣光曰辑存 资治通鉴目录(司马光全集)(全二册)
》
售價:NT$
1316.0
《
明代社会变迁时期生活质量研究
》
售價:NT$
1367.0
《
律令国家与隋唐文明
》
售價:NT$
332.0
《
紫云村(史杰鹏笔下大唐小吏的生死逃亡,新历史主义小说见微之作,附赠5张与小说内容高度契合的宣纸彩插)
》
售價:NT$
449.0
《
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华现代学术名著3)
》
售價:NT$
296.0
《
天下的当代性:世界秩序的实践与想象(新版)
》
售價:NT$
352.0
|
編輯推薦: |
◇作品多次入选日本大学高考试题的中国作家 毛丹青
◇日汉对照随笔集 手绘插图版
首度面世
◇莫言、日本作家柳田邦男推荐
◇日语全文朗读,人气名师倾情献声
这不是一本普通的日语学习读物,它承载了毛丹青旅居日本三十年的异域文化体验,是一份诚挚的在日本邀请。假名具风情,汉字话日常。每一篇都值得细细品读。
|
內容簡介: |
○旅日作家毛丹青首部手绘随笔集,通过文字 插图的形式将日本事情与作者的日常生动地呈现出来。从初识日本的点滴感悟,到旅居日本30年的文化情怀,全都凝结在了字里行间。
○书中集结的30篇随笔,既是作者对自己旅日30年的人生总结,也是对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一个积极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篇随笔,都是日汉双语,不懂日语的读者亦可轻松一阅。此外,手绘图为毛丹青亲自绘制,声优级名师献声朗读日语全篇,以飨读者。
|
關於作者: |
毛丹青
旅日华人作家、神户国际大学教授。
1985年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87年移居日本。做过远洋渔业的生意,当过商人,游历过许多国家。2000年弃商从文,中日文著书多部,曾获日本第28届蓝海文学奖,其日语作品被多次用于明治大学、立命馆大学、北海道大学等多所著名大学的高考试题。在日本有固定的读者会。
日文朗读声优简介
叶子老师
超人气日语在线教育名师,网络教学视频播放量超百万。痴迷日语十年,热爱日本文化,拥有声优级别的华丽声线和优美发音。
|
目錄:
|
1 日常を読む 阅读日常
桜の花びらが舞っていた
樱花纷飞
超載的北京 超载的北京
近所の旅
周边之旅
ぼくの秀水街
我的秀水街
祖母と小鳥 祖母和小鸟
知ることへの誘い 知的邀请
私と満員電車
我与满员电车
東京には大きな鳥かごがある 东京有个大鸟笼
2 風情を読む 阅读风情
日本を知った最初のころ
初识日本
喜びの料理
喜悦的料理
一番美しいものは風景ではない
最美的不是风景
新幹線の鼻はだんだん長くなる
新干线的鼻子越来越长
炎天下の結婚式
烈日下的结婚仪式
バスとともに「魚」になる 随着巴士变成鱼
壁の上の空き缶 墙上的空罐子
孤独は飛んでいかない 挥之不去的孤独
神島の空 神岛的天空
静けさによる落ち着き 安静下的沉着
非母国語としての日本語 非母语的日语
古道の寺院 古道中的寺院
3 人生を読む 阅读人生
梅田駅の喫茶店
梅田站的咖啡店
田舎力 田舍力
飛禅高山 飞禅高山
虚境の旅人
虚境中的旅人
本居宣長と私
本居宣长和我
彼は僕の心に生きている
他活在我心中
新刊本『恵恵』に寄せて 寄语新书《惠惠》
中国研究者竹内実先生 汉学家竹内实先生
名古屋の職人
名古屋手艺人
風は心から湧き上がる
风从心底而来
あとがき 后记
编后记
|
內容試閱:
|
关于语言的异域体验
语言是有情景的,客居异乡,所见的人与事与原初的母语环境相比,出入之大有时叫我找不着北。比如说话的音量就是其中之一。
汉语讲究声调,元音辅音一起上,鼻腔出声时很像大厅里有一个人在呼喊。不发出这个音,其实是一件难受的事情。尤其跟日语一比就知道,日语绝大多数都用元音,类似汉语ɑnɡ这个音几乎是不出现的。所以元音、辅音合并到一起的昂这个音,让没经过训练的普通的日本人发,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当场掌握的。
我至今仍记得有位陶艺家在和我说话的时候,手势非常轻细,对一只茶碗的表面,他能给我讲好长时间。色彩啊、泥质啊等等,滔滔不绝,好像根本不关心我是否能够理解,独自在自己的世界中兴奋起来,乃至让我觉得他平时一定是孤独的,至少在做陶瓷的时候,他是不说话的。
如果全能听明白他的话,那我的头脑就会被他说的内容引导,然后我会好奇、会思考、会提问。但是,恰恰是因为我听不明白,所以他的话有相当一部分在经过我的耳朵时会中断,变成完全无意义的噪音。
也就是说,这个时候等于我拒绝了与他的沟通,陶艺家在我面前只是一个无法传承语义的陌生对象。与此相比,按我的直觉观察他,观察下来,我推测他平时做陶瓷的时候很孤独,没有一个适当的让他诉说的工作环境。所以,对我这样一个并非完全能听明白他的语言的人,这位陶艺家也不放过,对我一直不停地说!可能我当时看他的目光很专心,使他误会了,以为我对他讲的话听得入迷了。这是一种不同语言文化的交流。在这个交流中虽然有收获,但收获来自于我听不明白的部分,这个部分变成了好像特意为我所留、依靠直觉来观察的空间。
后来,时间长了,我的日语越来越好,不仅能读、能听、能写,而且还能理解方言。这样一来,像过去那样听不明白就靠自己的直觉去观察的情况变少了,萎缩了,让位给了对日本人说话内容的理解。换句话说,这是从感性的认识逐渐过渡到理性的思维,而完成这个过渡越顺利越说明我的日语提高得快,像一股股浪潮涌入我的母语领域。
语言好比在一张雪白的纸上画出的铅笔道道儿,铅是黑色的。外语越好,在白纸上画出的黑道儿就越多,覆盖面也就越大。有一点值得注意,实际上并不是一张雪白的纸,因为有母语的底子,所以应该是母语的原色与外语的黑道道儿相互调和、均匀,乃至配色。
掌握日语的时候,我经历了内在的变化。这个变化是一片接受了许多东西的园地,园地因人而异,因文化而异。其实,我对日本人的观察并非绞尽脑汁去想、去琢磨,只是注意日常生活的体验而已。生活既然如此,学任何外语也都一样,尤其对学习汉语的日本人或者学日语的中国人来说更应如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