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輯推薦: |
中医养生专家解密粥疗之道,细述各种粥品特色、粥方制法、保健功效。
|
內容簡介: |
"祛病延年粥为辅",粥历来被认为是养生之物,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家庭常做常食的粥的功效、食疗方及制作,有营养分析也有传统功效,有饮食养生方法也有家常制作,实在是养生食疗的精品之作。
|
關於作者: |
党毅: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协和医科大学博士
陈虎彪:北京医科大学生药学博士
|
目錄:
|
第一章 话说粥疗
粥食文化 源远流长
粥品分类 精彩纷呈
煲粥之道 南北有别
粥疗有益 贵在对症
糜粥调养 食胜于药
第二章 粥疗之道
粥疗效佳 祛病延年
汤粥结合 药食同用
四季养生 粥食为先
儿童保健 粥疗有道
糜粥养人 美容驻颜
药粥有方 长者最宜
专题:张锡纯的"无米药粥"
第三章 名粥方解
补益肝肾类
黑芝麻粥:补益肝肾 滋养五脏
黄精粥:补虚损 益气阴
枸杞粥:滋补肝肾 润肺明目
山萸肉粥:补益肝肾 涩精止汗
补肾固精类
胡桃仁粥:补肾固精 温肺定喘
薯蓣粉粥:健脾止泻 补肾固精
芡实粥:补肾益精 增力明目
刀豆猪腰粥:益肾补元 温中散寒
健脾益气类
莲子粥:补气益精 健脾止泻
豇豆粥:健脾和胃 补肾止泻
大枣粥:补气健脾 养心安神
补肝养血类
牛乳粥:补阴血 益虚损
乌鸡肝粥:补肝明目 益气养血
猪肝绿豆粥:补肝养血 利水消肿
五仁粥:补益气血 润肠通便
养阴清热类
枸杞叶粥:补虚劳 清内热
葛根粥:清热生津 止渴止呕
生地黄粥:养阴清热 凉血止血
麦门冬粥:养阴清热 和胃润燥
清热祛湿类
小米豆粥:健脾和胃 利尿祛湿
小米粥:益肾补脾 清热利尿
淡竹叶粥:清热除烦 利水通淋
薏苡仁粥:祛风除湿 利水消肿
理气调中类
橘皮粥:理气调中 健脾助运
薤白粥:行气导滞 通阳止痢
大麦米粥:利尿通淋 益气和中
小茴香粥:温中散寒 行气和胃
润肺止咳类
梨粥:清热除烦 止咳化痰
松子粥:润肺止咳 滑肠通便
贝母粥:润肺养胃 化痰止咳
粥疗常用食材性味归经、功效及适应症一览表
粥疗常用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及适应症一览表
第四章 香港粥品香港粥品种类
香港粥品烹调方法
香港粥品与保健
香港人食粥习惯
专题:香港粥文化
附录:父亲的养生之道
|
內容試閱:
|
人们常说:中医养生之道是与中国历史文化一脉相承,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最能使我们了解中华文明历史变迁、文化兴衰之物,莫过于粥。通过一碗粥,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人生活质素的巨大变化。遇到灾荒,粥曾救过无数人的生命;对于病人,粥又是调养身体的良药。老年人用粥呵护脾胃;幼儿以粥减轻消化负担。富贵者视粥为补品;贫困者以粥代饭,充饥度日。宫廷皇族啜粥求长寿;平民百姓煲粥盼平安。珍馔者如燕窝粥、人参粥;平常者如白米粥、番薯粥。从来没有哪种食品能像粥一样贫富皆食,南北皆吃,老幼咸宜。
过去,喝粥代表贫穷。清代黄云鹄就曾经写道吾乡人讳食粥,讳贫也。此处所谓讳食粥不是不吃粥,而是吃粥怕人知道。因为,粥是穷人家吃的。然而,今日,粥却成为时尚的健康食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