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荷马:伊利亚特(英文)-西方人文经典影印21
》
售價:NT$
490.0
《
我的心理医生是只猫
》
售價:NT$
225.0
《
股权控制战略:如何实现公司控制和有效激励(第2版)
》
售價:NT$
449.0
《
成吉思汗传:看历代帝王将相谋略 修炼安身成事之根本
》
售價:NT$
280.0
《
爱丁堡古罗马史-罗马城的起源和共和国的崛起
》
售價:NT$
349.0
《
人生解忧:佛学入门四十讲
》
售價:NT$
490.0
《
浪潮将至
》
售價:NT$
395.0
《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
售價:NT$
260.0
|
編輯推薦: |
本书以法治为出发点,对新时期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法治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引,为广大公民普及法治常识,尤其为党员干部依靠法治治理国家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
內容簡介: |
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式。本书以法治为核心,从治国理政、依法为纲、宪法至上、依宪治国、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等十章展开论述,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众多依法治国重要论述进行行文安排,彰显在新时期法治所发挥的力量。每章附有配套的视频讲解,生动演绎我国法治化进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之日,便是中华民族昌盛之日,便是伟大祖国强大之时。
|
目錄:
|
第一章治国理政以法为纲
——以法治建设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一、法律是治国之重器
二、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本质特征
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总方针
第二章宪法至上依宪治国
——维护与实施宪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核心
一、建设法治中国的核心在于依宪治国
二、维护宪法的权威,全面地实施宪法
第三章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健全与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一、科学立法:紧紧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核心
二、恪守立法为民理念,深入推进民主立法
三、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为改革发展护航
第四章依法行政据法施政
——建设法治政府是依法治国的关键所在
一、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二、建设法治政府,依法履行政府职能
三、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第五章公正司法彰显正义
——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当务之急
一、公正司法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关键
二、深化司法改革,更好地促进公平正义
第六章敬畏法律运用法治思维
——法律红线不能触碰
一、敬畏法律,法律的底线不能逾越
二、运用法治思维,法律红线不能触碰
三、建设法治社会,完善法治环境
第七章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
——以法治文化建设引领推进依法治国
一、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树立全民法治理念
二、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普法教育
第八章健全党规从严治党
——强力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
一、健全党内法规,党纪严于国法
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第九章创新体制机制培养法治人才
——建设高素质的法治工作者队伍
一、依法治国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者队伍
二、创新法治人才的培养机制
三、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第十章根本保证核心要求
——加强与完善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领导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二、 加强与完善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领导
|
內容試閱:
|
第一章治国理政以法为纲
——以法治建设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一、法律是治国之重器
1依法治国是党在新时期治政理国的重大抉择
依法治国,是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在我国,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在治国理政方略上作出的重大抉择,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大变革。坚持依法治国,标志着党必须首先坚持依法执政。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仍然沿用适用于战争年代的领导方式来执政。在这期间,虽然国家也制定了一些法律,但是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基本问题主要不是依靠法律来解决,而是依靠政策和群众运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党的执政方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文化大革命”的惨痛经历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也让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清醒地认识到,实行依法治国才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治国之道和理政之策。依法治国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的强烈呼唤,而良好的法治环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前提。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以及思想意识和文化取向等发生了重大改变,这些变化进一步强化了在我国实行法治的现实需求。为此,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作出了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实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的重大转变和历史性飞跃。
依法治国与法治是根本一致的,都是通向法治的必由之路。甚至可以认为,依法治国实际是法治的另一表述,二者之间是一体两面的关系。现在,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其内涵丰富而深刻。
(1)人民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主体
依法治国的主体可能因为具体的政治关系、宪政关系、法律关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因此,依法治国的主体在根本上必须也只能是人民。依法治国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依法治国的根据是宪法和法律
依法治国的根据是宪法和法律,而不能是其他的任何事物。就法律制度的意义而言,依法治国首先就是要依照宪法来治理国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依法治国中必须首先强调对于宪法的尊重和服从,依法治国必须首先体现为依宪治国,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首要和关键环节。其次,依法治国还必须遵守和服从其他法律制度。法制是一个整体,如果其中的某一个方面或者某一个制度甚至某一个规范被违反,都将涉及整个法制的效力,都会损害整个法制和法治的权威。依法治国必须在严格遵守宪法的前提下,强调对于其他所有法律的遵守。因此,必须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的理念。宪法和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依照宪法和法律办事。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国家里,时而会发生权大于法、以言代法、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等有悖于法治精神的现象。这些不良现象,严重阻碍了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的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显得尤为重要。
(3)依法治国的内容是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
国家权力必须依法而治,依法治国首先体现为依法治理公共事务。公共事务是一个统称,在现代社会中,首要的公共事务就是国家事务,其次是经济文化事业,最后是社会事务。就国家事务来说,大到国家的宏观政治决策、小到国家的社会日常管理,这些都离不开法治。依法治国,在根本上就是要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经济文化事业,它们同样是重要的公共事务,对于这些事务的管理,同样离不开法治。
(4)依法治国的根本目标是实现人民民主
依法治国有多重目标,但是根本目标是实现人民民主。这一目标的设定,在具有专制文化传统的中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过度崇尚权力、忽视民主的历史倾向,必须被修正。在依法治国的历程中,我们必须深刻理解人民民主和人民利益才是法治的归属,才是依法治国的归属。依法治国在政治上的目标就在于实现人民民主。
2依法治国事关党的执政根本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保障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助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依法执政,是指党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等执政权力的行使,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支持和保证人大、政府、司法机关依法履行职能,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
依法执政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坚持和推进依法执政,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依法治国反映了党的执政方式、领导方式的基本特征,确立了党在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和改善党的执政方式和领导方式成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党依法确定和规范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正确认识和处理党的政策与法律的关系,理顺执政党与国家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的关系,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从依靠政策治理转到依法治国。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助于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简而言之,依法治国就是依照法律来治理国家。它是治国之本,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维护国家稳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依靠法治,要通过整体、全面、合理的制度安排,从制度上理顺各种利益关系,平衡不同利益诉求,从源头上有效预防与减少社会矛盾和纠纷,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正、民心稳定,维护党的执政安全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实践证明,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要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要走好“中国道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必须由法治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