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虚拟资本:金融怎样挪用我们的未来
》
售價:NT$
352.0
《
刻意练习不生气
》
售價:NT$
179.0
《
大宋理财:青苗法与王安石的金融帝国(全彩插图本)
》
售價:NT$
500.0
《
安全感是内心长出的盔甲
》
售價:NT$
305.0
《
快人一步:系统性能提高之道
》
售價:NT$
505.0
《
我们为什么会做梦:让梦不再神秘的新科学
》
售價:NT$
352.0
《
算法图解(第2版)
》
售價:NT$
356.0
《
科学的奇幻之旅
》
售價:NT$
352.0
|
內容簡介: |
在现代社会,法治的生存与发展己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尊重法治、崇尚法治、敬畏法治、厉行法治己成为社会生活的时代特征。
法治是规则之治,它以构建一套层次有序、相互协调精细化的规则体系来统一、规范社会关系主体的行为,使评判依据标准化、制度化,使社会秩序有序化;法治是理性之治,它以公平、正义、权利保障等内在品格与价值为导向,保障权利人人平等,惩治违法犯罪一视同仁;法治是程序之治,它以构建一套精细化的程序规则体系来引导、指引社会关系主体的行为,通过参与、协商、对话、辩解、妥协、让步等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和裁判法律纠纷,保持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处于有条不紊的一种状态。
法治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治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再完善的法律不能得以实施等于虚设。法律的实施要解决将条文中的“死法”转变为适用中的“活法”,以保证法律得以落实与执行。法律的实施意味着将法律文本中的条文真正运用于活生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在鮮活的法律实践中使人们去认知法律、理解法律、感悟法律和信仰法律,在个案中体现法律的公正,彰显法治的力量;法律的实施还意味着法律将从后台走向前台、静态走向动态、应然走向实然、良法走向善治。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治权,规范公权力的运行机制,并以制度的力量来防止公权力无规则的扩权和权力的滥用,将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加以管控。
只要心中有宪法权威,行动才能依宪办事。
|
關於作者: |
邓国良
江西警察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委员、首席教授,江西警察法治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课程《公安实用法学概论》负责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带头人,南昌大学刑法学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警察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论著15部,主持并完成省部级科研、教研课题17项,获得省部级科研、教研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15项。
李 毅
江西警察学院副教授,法律硕士,江西警察学院首届“教学标兵”和“十佳教师”,院级中青年骨干教师,院级精品课程《宪法学》负责人,主持或参与省部级课题8项,发表论文 10余篇,多次获得省级或院级教学、科研奖励。
|
目錄:
|
目录
导论
一、法治的标签意义
二、法治是理性之治
三、法治是一种生活方式
四、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
五、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目标与路径
第一章法治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一、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依宪治国的途径与措施
三、国家宪法日的设置与实行宪法宣誓的意义
四、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章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
一、依法治权的产生及法治内涵
二、依法行政的基本内涵
三、依法行政的必要性及其功能
四、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五、依法行政的实现路径、方式和目标
六、构建依法治权和依法行政的新要求
第三章依法治国与人权保障
一、人权的意蕴
二、人权保障的内涵及理由
三、中国人权保障的法治实践
四、完善人权保障的宪法修改建议
第四章依法治国与司法公正
一、何为司法公正
二、司法运行中的困境
三、司法改革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四、司法公正实现的路径
第五章依法治国与执法公正
一、依法治国与执法公正的关系
二、依法治国语境下的执法公正释义
三、执法不公现象及影响执法公正的因素剖析
四、依法治国背景下促进执法公正之进路
第六章依法治国与法治公安
一、“法治公安”建设是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建设的
重要组成部分
二、“法治公安”建设面临的困惑与应对
三、“法治公安”实现的途径与措施
第七章依法治国与程序正义
一、程序正义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二、程序正义的意义与要求
三、我国程序正义观念及程序法发展现状
四、我国正当法律程序之不足——以价格听证为例
五、依法治国背景下构建程序正义观与程序法治
第八章宪法监督制度
一、宪法监督制度的基本内涵
二、宪法监督制度面临的问题和完善的建议
三、违宪审查制度的历史发展与主要类型
四、违宪主体
五、违宪审查的对象
第九章宪法的生命与权威在于实施
一、宪法权威的内涵辨析
二、宪法实施的内涵
三、宪法实施的条件及过程
四、宪法实施保障
五、中国宪法实施的保障制度设计
第十章法律信仰的培育
一、信仰是人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家园
二、法律信仰的意蕴
三、法律信仰的缺失与重塑
四、法律信仰培育的理念、途径与措施
结语:公共安全法治化建设之构想
一、“推进公共安全法治化”建设的价值取向与问题维度
二、构建公共安全法治体系之设想
三、构建高效的公共安全法治实施体系
四、构建严密的公共安全法治监督体系
五、构建有力的公共安全法治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前言
在现代社会,法治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尊重法治、崇尚法治、敬畏法治、厉行法治已成为社会生活的时代特征。法治是人类社会共同创造的制度文化成果,人类在建立国家、治理国家的漫长岁月中,逐步认识到法治的价值、法治的功能与法治的意义,找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治理国家与社会的途径,即法治的途径。崇尚法治、信仰法律与法治实践已成为现代国家或政府治理国家与社会的基本途径,法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业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话语议题之一。现代社会之所以崇尚法治,不断推进法治的理论与实践,其原因在于法治是规则之治,它以构建一套层次有序、相互协调精细化的规则体系来统一、规范社会关系主体的行为,使评判依据标准化、制度化,使社会秩序有序化;法治是理性之治,它以公平、正义、权利保障等内在品格与价值为导向,保障权利人人平等,惩治违法犯罪一视同仁;法治是程序之治,它以构建一套精细化的程序规则体系来引导、指引社会关系主体的行为,通过参与、协商、对话、辩解、妥协、让步等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和裁判法律纠纷,保持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处于有条不紊的一种状态。法治的标签意义在于崇尚法治、信仰法律与法治实践,这已成为现代国家或政府治理国家与社会的时代潮流和理性选择。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观察、思考、分析和处理国内外面临的社会问题,已成为现代国家或政府的管理手段或行为方式。
法治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治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再完善的法律不能得以实施等于虚设。法律的实施要解决将条文中的“死法”转变为适用中的“活法”,以保证法律得以落实与执行。法律的实施意味着将法律文本中的条文真正运用于活生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在鲜活的法律实践中使人们去认识法律、理解法律和感悟法律,在个案中体现法律的公正,彰显法治的力量;法律的实施还意味着法律将从后台走向前台、静态走向动态、应然走向实然、良法走向善治。法律关系主体通过法律实践活动使利益诉求得以表达,矛盾纠纷得以解决,合法权益得以保护,人格尊严得以尊重,敬畏与信任法律得以确立,法律的价值得以体现,形成公正执法、公正司法、自觉尊法守法的优良法治生态与法治秩序。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法治权,规范公权力的运行机制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对公权力的监督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可以说,公权力的产生与公权力的监督始终相伴而生;现代国家无不对公权力的运行保持高度的警觉,并以制度的力量来防止公权力的无规则的扩权和权力的滥用,将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加以管控。法治作为规则之治,不仅仅要通过建立一整套规则体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良好的法治秩序;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依托规则体系来对国家权力予以制约,对政府行为予以驾驭,构建以控权为核心的权力监督体系。倘若权力不受限制,任何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没有保障。只有约束权力、监督权力,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才能使权力不再任性,官员在行使权力时也才不敢肆无忌惮,才能有效地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只要心中有宪法权威,行动才能依宪办事。
从发生学的视角来看,党内法规的产生总是与政党的存在与发展形影相随,须臾不可分离。任何政党要管党治党总是要制定章程及规范党内相互关系、组织工作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以约束党内成员的各项活动。政党制定的章程及规范党内相互关系、组织工作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就是党内法规或称党规党法,这是一个政党进行有序管理的重要保障。将党内法规体系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一个全新的提法,这也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仅包括国法,也包括党规党法。这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范围边界,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学习、研析“决定”的过程中,我作为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的带头人总觉得应当“有所作为”,做点什么。思考再三,我认为应当对“决定”的理解和感悟以一定的形式记载下来,既展示我们对“决定”所涉及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一些梳理与思考,记录学习、体悟的痕迹;又是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学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对“决定”的回应。后经反复揣摩与推敲,又考虑到《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学科建设的特性,最后取名为《法治思维与依宪治国》,并由本学科骨干成员共同完成。《法治思维与依宪治国》一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推出的。
本书由邓国良、李毅主编,其撰写分工如下:前言、导论、第一、六、十章和结语邓国良;第二、三、八、九章李毅;第四章柳琦;第五、七章才凤敏,全书由邓国良统改定稿。由于时间仓促,错误和疏漏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指正。
邓国良
2016年2月26日
|
|